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珠江口地区海陆风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张立凤  张铭  林宏源 《大气科学》1999,23(5):581-589
选取香港、澳门、广州三站为珠江口地区的指标站,对三站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珠江口地区海陆风现象的一些特征。并用细网格Mass模式对该地区的海陆风风系作诊断研究,得到了该地区海陆风风系的细致分布特征,在指标站该诊断结果与观测资料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青海气象》2009,(4):F0004-F0004
贵德县气象局(站)系国家基本站,始建于1956年10月,2002提成立贵德县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局、贵德县防护雷电管理局,与县气象局合署办公。  相似文献   

3.
浙江系鱼米之乡,气象事业源远流长。从有较全面的记录看,早在清·康熙62年(1723年)印出的《晴雨录》中,就有杭州的晴阴、雨雪、风向等纪录。从正式建立测候所(站)看,以外国天主教神父到浙江建立的海关测候站为最早。以后,各部门各系统又先后在浙江建立了一些测候所(站),以省水利局建立的为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利用广西 80多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 ,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发现秦安站系3次观测夜间不守班站。我们在1990年6—8月的地面观测中发现,有雷阵雨的夜间,当地面温度表加盖地温罩后,地面最低温度均高于百叶箱最低温度(表1)。  相似文献   

6.
祁連山区的气压系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懋苍 《气象学报》1963,33(2):175-188
通过祁連山及其邻近地区高度在3000米左右的三十多个地面观測站和附近十多个探空站气压的分析,发現在山区平均气压图上存在着五个中型气压系統:即疏勒河高压、山区东段高压、黑河低压、柴达木低压及(黄河)河曲低压。討論了它們的强度范围和位置的年变化;并由冬季山区各要素的分布状况,推測出存在于山区的平均垂直环圈与气压系統是相对应的;分析了两个中型系統影响雨量分布的实例。最后,討論了这些系統与溫度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水稻的育性模型导出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临界日长指标,用15个代表站1951-1988年逐日平均气温和理论日长分析了7001sN5088s和安农s-1三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日期及不育期和发育期长度的气候学特征,为二系法杂交水稻的育性转换提供一种实用分析方法,并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51个站1961—2010年和94个站2001—2010年的逐日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基于目前最常用的AngstrOm-Prescott 公式,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站历年逐月a、b系数,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结果表明:各地a、b系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年变化,a系数与b系数呈反向变化,b系数的年变化幅度大于a系数;我国不同季节的多年平均a+b系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近50 a来,全国不同季节多数站的b和a+b系数呈减少趋势,a系数呈增加趋势(春季除外),37%~63%的站,其变化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华北地区四季的a+b系数均呈减少趋势,海口站四季的a、b和a+b系数均呈增加趋势;全国各区域逐月a、b系数近50 a平均值与近10 a平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华北地区a+b值10月至下一年4月近10 a平均值小于近50 a平均值;全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在加重,尤其是华北地区。给出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逐月的a、b系数参考值,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9.
荆沙农业气象试验站(又名荆州区气象局)系国家一级农试站,始建于1975年8月。因建站较晚,与兄弟台站相比存在相当差距,由于上级气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荆沙农试站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起直追,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做出了贡献。20年来,获上级各种奖励达50多项(次),先后有18个科研项目获  相似文献   

10.
1979年8月,在北京建立了中美联合探空站。这是按照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一个半自动的探空站。全部设备系美国国内目前所普遍使用的3610MINI-GMD2/B系统。该系统由球载无线电探空仪、测风装置AN/GMD-2A、探空记录器AN/TMQ-5和3610高空大气数据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对高空大气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探测。图1为联合探空站设备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测风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吉林通榆半干旱区农田站和退化草地站2008年的外场试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蒸散和地表水分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年来看,尽管两个站点相距仅5 km,但农田站的全年总蒸散量比代表自然土地覆盖状况的退化草地站高28.2 mm;且生长季两种下垫面的蒸散量较为接近,差异主要发生在非生长季。同时,农田站的年水分收支总量为51.1 mm,比退化草地站低35.6%。具体来说,生长季,两个站点的水分收支均有盈余;但在非生长季,退化草地站的水分收支仍有盈余,而农田站则处于水分亏损状态。这说明在半干旱区,代表人为土地利用状况的农田站面临着更大的水分供给压力,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会加剧该地区的干旱化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水分盈余并不代表地表的水分状况良好。从 Priestley-Taylor 系数来看,两个站点的Priestley-Taylor系数均远小于1.0,说明在半干旱区,由于表层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实际蒸散量远未达到平衡蒸散量,土壤面临着水分供给的压力。其可能的原因是,对半干旱区而言,尽管水分收支有盈余,但是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土壤孔隙度大,大气降水很容易下渗,并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储起来,使得表层土壤水分供应反而不足。  相似文献   

12.
碌曲县藏系绵羊羔羊成活率气候分析与预报李建国(碌曲县气象站碌曲747200)1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1.1资料来源采用碌曲县1973—1994年藏系绵羊羔羊成活率和同期的光、热、水气象资料。1.2分析方法羔羊成活率可用下式确定yi=yti+ywi+yεi...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三系的花时与天气条件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在晴好天气条件下,不育系在一天中开花时间总是比保持系和恢复系延迟,而且开花时间也较分散。但在阴天条件下(有时有小阵雨),保持系的开花时间显著延迟,而不育系的开花时间和集中程度与晴好天气条件下无显著差异。 表1和表2分别为我站1977年6月16日在晴天条件下和6月18日在阴天条件下于泽潭公社明星大队对春繁珍汕品种的观测结果(表中A_1,A_2,…,B_1,B_2,…,为不同观测  相似文献   

14.
“92 1 0”工程是我国在 2 0世纪 90年代末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被称为气象现代化的一次革命 ,它的建成 ,实现了气象信息传输高速化 ,计算机网络化 ,解决了长期困扰气象现代化发展的通信瓶颈问题。现在 PCVSAT单收站的布局扩展到县级气象局 ,专门为 PCVSAT开发的MICAPS系  相似文献   

15.
夏吉英 《气象》1993,19(12):2-2
1 预审的特征 黔江县气象站系国家一般站,即每日3次观测、夜间不守班。观测项目包括: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降水、雪深、日照、蒸发(小型)、地温(地面),并配有温、湿度计、气压计和虹吸雨量计。因此,02时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用经订正后的自记记  相似文献   

16.
第一讲卫星通信石永明编者按:为配合实施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骨干项目——9210工程建设,我们组织了这个讲座,共分四讲。第一讲卫星通信,第二讲VSAT次站和小站,第三讲计算机网络系统,第四讲天气预报人机交互处理系统,旨在向读者介绍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  相似文献   

17.
涂方旭  李雄 《广西气象》2001,22(4):40-43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广西80多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统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制作县站解释预报的信息源有两个.一个是上级指导预报提供的空间场信息,另一个是单站要素中蕴含的时间场信息.这两种场信息构成了局地天气预报的信息座标系.县站是气象预报系统纵向输出的终端.县站预报系统由于外界负熵流(信息)的输入可使系统熵(不肯定性)减小.那么,若达到预期的预报水平需要的信息量是多少?其中指导预报提供的信息量又如何评价?研究解决这类问题将有助于对指导预报功能和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Google地图的自动气象站监测模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Google Map API的海南省中尺度自动站监测模块的结构;分析引起自动气象站在地图上产生定位偏差的原因,提出在Google地图上进行等值线叠加、雷达图叠加、地标弹出窗、行车路线以及中国地图坐系订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有限元法计算物理量的时候,有下列数学表式: 设有三站在局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A(x_1y_1),B(x_2y_2)、C(x_3y_3)如图1,某气象要素可用下列线性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