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常形容一个人的才学,总是夸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足以显示地理知识对古人的重要性,那么当今的地理对一个人的生活、综合素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中,主持人向选手出示了一道地理题:“中国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那位选手回答“南半球”。这个答案让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孩子都笑得喷饭!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常识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2.
自5000年前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诞生,它们便记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希冀和抱负。“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如是说。古希腊先哲的这一城市“命题”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世博会诞生15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好的城市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日本先后实施了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一全综”以开发后进地区和调整所得差别为目标,在过密,整治和开发地区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取得了很大成果,“采取大型开开发项目方式,以开发网络为主线,把开发扩展到全国,效果更大。“三全综”立意新,重视人的生活,提出抑制人口和产业向大都市集中及振兴地方的定居构想;“四全综”在国际化进程中提出更高目标,形成“多极分散型国土”。成效不同,原因各异,也给我们留下启示。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0,(7):63-63,56
国家气候中心昨天发布2009/2010年冬季全国冷暖特征分析报告,第一次亮相的“暖冬指数”为人们描述了一个“更接近感觉”的冬天。按冷暖天气占据的势力范围划分,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  相似文献   

5.
讲“自然资源概述”一节时,我向学生展示“胜利油田夜景”,“开采矿产”,“森林开发”,“太阳能电站”等有关照相图片或景观图,并向学生及时说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耐时期该地消耗和利用着石油、煤炭、水力、阳光和生物等物质财富,这些财富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6,(2):45-46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是哪些生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呢?美国“探索频道”组织国际权威的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当惊人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时事材料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我们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很好的“活教材”。尤其在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1992,(6):27-28
高考制度的改革,牵动万人心,引来万人言。北京市1993年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人们议论纷纷。尤其是科高考取消地理这一招,在地理教育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考试改革,当然是势在必行,考试改革的勇气,当然也是令人钦佩,但是上述的这一做法是否有道理?高考为什么偏要砍去地理等学科?地理与其他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是平等的,所谓的“小科”、“副科”都是人为的一种观念、一种无知的偏见。要使中学生学习负担全面减轻,让他们学得更加主动、积极、活泼、愉快,这将有赖于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有赖于整个教育工程的改造。人们有理由提出自己的看法,人们有权利参与这场改革的大讨论。下面刊登出席今年暑假在西宁召开的“黄河流域地理教学研讨会”全体代表的一封信,这也许能代表“黄河”的声音。至于“长江”、“珠江”、“黑龙江”等等的回响怎样,我们期待着更加踊跃的讨论来稿。  相似文献   

9.
欣闻全国地名标志设置暨经验交流会闭幕。这次会议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性的地名会议,是全国地名工作的一大盛事,是全国地名工作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全国地名管理工作将步入全新的科学的法制的轨道。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大会发言中,再次强调全国地名工作一定要以多吉才让部长的有关地名工作的讲话精神为指针,“全面推进设标工作,加强服务功能”。大会明确了今后两年全国要全面实现国标化的奋斗目标。会上,辽宁省的经验备受大家关注,人们纷纷为他们鼓掌喝彩,为学到真经——设标中的“四统一”和“市场运作模式”而兴奋。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地理概念呢?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如河流、山脉、港口,铁路、季风、梅雨或者风沙、戈壁、雪山、冰川等等,而它们都有自己的属性,即本身能够区别于其它事象的本质的东西。毛泽东曾说.“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1,(7):64-64
“近30年来,全国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消失了243个,其中江苏11个、浙江2个、上海1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马荣华昨天告诉笔者,“湖泊消失或者湖泊生态系统恶化,将直接影响湖岸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马荣华参与了第二次全国湖泊调查,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调研近半个世纪来中国湖泊的存亡与变化。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小学,没有设立地理科,有关地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结合在常识科教授的。常识科共有六个学习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人与环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与科技”“社会与公民”“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化”以及“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等,其中“人与环境”“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化”和“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与地理科目较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与环境”的核心学习元素涉及邻近地区的自然形貌及人形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护环境及节省资源的方法、自然环境的转变(例如:山泥倾泻、山火、水灾)对人们的影响及人们如何面对这些转变、地球作为资源的泉源、一些本港及国家的环境问题、促进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11,(4):60-62
“桃花源”是人间“仙境”,是人们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憧憬。《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千古绝唱,是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自从《桃花源记》诞生后,千百年来,人们对“桃花源”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没间断过,人们寻找桃花源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桃花源的原型究竟在什么地方?本文仅选择我国较为著名的十大桃花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景区环境的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霞 《地理教学》2004,(11):5-7,38
旅游是人们在满足了必要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的发展需要之后,而追求的一种高层次的享受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五一”“十一”黄金周的长假,给各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单2004年的“五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总和就达到1.0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创造了空前的假日经济奇迹。但在旅游热的背后,某些景区的环境出现了一些让人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这个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减贫”,在于突出体现湿地在消除贫困、提高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人们通常都把湿地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江红来 《地理教学》2005,(10):37-37
粗看这篇案例,我们似乎看不出多少地理味,倒像是一篇普通的叙事学作品,然而正是在这普普通通的章背后,包含着很普遍却又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周红星 《地理教学》2009,(10):38-4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以迅速、便利、超时空的传递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教学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教学研讨的需要,教研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7年9月,金华市教研室建立了“金华市地理教师QQ群”,并对基于QQ群为载体的地理网络教研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我国具有显赫声誉的四位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先生,他们的演唱艺术驰名全国直至海外,人所公认,在京剧艺坛形成了旦角儿四大“流派”,而且,在半个世纪前就当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然而,他们是如何产生和选出来的?以及是怎样形成“流派”艺术的呢?下面笔者做以大致、浅略的续述。 应该从公元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说起:当时,在北京(即北平)出版的《顺天时报》举行了一次“首届京剧旦角名伶评选”活动,报上登出了邀请全国各地的读者自愿投票、公开选举的消息。数月后的评选结…  相似文献   

19.
蛇年话蛇     
2001年,是农历辛巳年 (即蛇年 )。蛇,中国人叫它长虫,由于它面目狰狞,且有毒蛇混入其中,大人小孩都怕它三分。于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说它的坏话,什么,“杯弓蛇影”、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其实,恶名之下也有美德,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奇特的蛇,颇为有趣,这里介绍几种。 工蛇 这是一种生活在世界有名的蛇城——西非贝宁南部维达市,由人工驯化的无毒蟒蛇。此地家家户户养有这种“工蛇”。人们之所以称之为工蛇,是因为它要为主人做很多工作。白天它得照护婴儿,看守大门,吃掉侵害住宅的毒蛇与虫鼠,或者与人们…  相似文献   

20.
1999年2月,教育部开始在我国推出高考“3+X”改革方案,广东省率先进行高考“3+X”试点。2000年,广东、江西、吉林、江苏、浙江实行“3+X”高考试点,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2001年,又有12个省市参加“3+X”试点,2002年,全国31个省、市、区进入“3+X”综合能力的测试,到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普遍实行“3+X”。在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图表题的比重逐年增加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