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我国云南滇池地区的磷矿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风化磷矿约占其总储量的20%~30%。这部分矿石埋藏浅,经风化作用碳酸盐流失,MgO 含量低,P_2O_5含量相对富集,开采条件好。而擦洗工艺所需设备简单,投资省,成本低,生产对环境污染轻,宜用于处理风化矿石,故擦洗-脱泥工艺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风化磷矿的开发。一、现有工艺流程浅析1.实验室小型工艺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云南滇池地区是我国大型优质磷矿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的早寒武世海相碳酸盐类磷块岩矿床经历长期的化学及物理风化作用,形成风化磷块岩。由于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的碳酸盐矿物分解淋滤,磷灰石的含量相对增高,致使矿石由贫变富。这种富矿,只需通过简单的擦洗脱泥工艺(且擦洗废水无药剂污染环境),便能得到制取高浓度磷肥的磷精矿,可结束我国依赖于进口高浓度磷肥的历史。因此,对风化磷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风化作用使原生矿的矿物成分、化学组分、结构构造、物理性质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3.
雪岭磷矿处于东川断隆与禄劝断坳接合部,为一浅海相沉积层状磷块岩矿床。磷矿主要赋存在下寒武统渔户村组一段,岩性为胶磷矿磷块岩、含磷白云岩、含磷泥质粉砂岩、含磷粉砂质泥岩及含磷白云质灰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胶磷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少量硅质、粉砂质泥质物;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P2O5,CaO,MgO,SiO2,F,酸不溶物。矿石结构主要为不同粒级的颗粒胶结结构,构造以条带状构造为主,以及少量的块状构造。矿床成因属于早寒武世时期海侵背景下磷质随上升洋流在扬子地台沉积所致,后期的风化作用导致了磷质的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风化磷矿定量勘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面型风化磷矿为一种新的磷块岩矿石工业类型,它是由碳酸盐类磷块岩经风化作用,达到适宜的风化程度而形成的,矿石含镁低,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优质矿产资源。磷块岩中碳酸盐矿物的淋失是风化磷矿形成的根本原因,可采用碳酸盐矿物含量多少来确定磷矿石的风化程度,一般在新的勘探矿区使用 CO_2判别标志(风化指标)来判别,在老的勘探矿区采用2P_2 O_5+HP 判别标志判别。今后在对磷矿区进行勘查评价时,应对风化磷矿进行评价,首先确定该区的风化指标,将风化磷矿作为一种类型单独固定;对已勘查的磷矿区,可对磷矿进行二次评价,利用风化指标将风化磷矿单独固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金银矿床的近矿围岩,富集体,矿石和矿石矿物中放射性元素与贵金属元素的相互关系,产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的4个矿床实例,表明矿体上部的产有大量有色金属硫化物的部位有铀富集的特点,在这些矿床中,蚀变围岩的铀,钍含量往往要高于矿体中的铀,钍含量。  相似文献   

6.
王家院矿段是一个矿体较稳定、连续,厚度较大,矿石质量较好的大型海相磷 块岩矿床。矿段位于白岩背斜西翼,磷矿层主要赋存在震旦系陡山坡组第四段,矿体呈层状产出。 矿石自然类型较多,但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简单,矿石中_2PO_5含量地表比深部要富集。 矿床是在干燥炎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下,多源含磷物质的化学方式为主沉积在具障壁岛的 半封闭滨海潮间带中向陆一侧海水中。 瓮安磷矿白岩矿区是贵州规模较大的磷矿区之一,王家院矿段则是瓮安磷矿白岩矿区中露采、交通等条件较好的矿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翼飞  许善任 《云南地质》1990,9(3):165-185
滇东地区的富磷矿床,系风化富集形成,原生含矿层为下寒武统梅树村组。富集成矿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原生含矿层的岩相、岩性、含磷丰度,区内的含磷层均为白云质磷块岩;外在因素首先是具备地表渗流水和地下环流水的储集、渗透、运移的条件,风化富集深度限于地下潜水面以上。富磷矿床处于地形平缓区,多系顺向坡,岩层倾斜平缓,盖层为白云岩或石英砂岩,其厚度一般小于30米。判别本区风化富集磷矿的定量指标主要依据化学组分及其相关比值。笔者采用碳酸盐(特别是CO_2)含量来标定磷矿石的风化强度。风化磷矿石经简易的工艺流程(擦洗脱泥)即可获得优质精矿。磷矿风化矿的勘查方法有其独特性,研究矿床本身的同时要研究其富集的自然地理因素,地表与深部地质研究并重。  相似文献   

8.
黄富荣 《云南地质》1995,14(3):190-197
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经过简单地擦洗脱泥便可获得理想精矿,为我国的磷矿选矿开辟了一条新路。但在开发利用之前应当正确区分它们的风化程度,“风化矿石”造成有用组分P2O5的富集,“强风化矿石”则造成P2O5的贫化,前者有良好的擦洗效果,后者经过擦洗浆有一半以上的有用组分丢失。  相似文献   

9.
晶质磷灰石多产于岩浆岩、变质岩中,当其含量相对富集具有工业利用价值时,可形成晶质磷矿床.我国北方这类型磷矿的特点是:①矿点多,大、中、小型矿床均有,资源丰富.晶质磷矿占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已探明磷矿总矿石量的79%;②矿体一般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宜于露天开采;③晶质磷灰石容易精选;④矿石P_2O_5含量普遍低,平均在2~6%之间,唯有河北涿鹿品位可达12%;⑤磷矿石中普遍含有其它伴生有益组分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龙岩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乐  王宗良 《地球学报》1996,17(3):292-301
福建龙岩高岭土矿床是蚀变花岗岩风化残余型矿床。花岗岩风化剖面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各带有特征的粘土矿物组合、含量和化学组分。矿石矿物主要有高岭石、埃洛石、水白云母、石英及少量长石。高岭石的结晶有序度较低,粒度一般大于2μm。埃洛石粒度多小于2μm.龙岩高岭土矿石具有贫铁、钛和自然白度高的特征,属优质大型高岭土矿。其成矿作用经历了内生岩浆分异、热液蚀变和表生风化三大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湘潭县毛塘海泡石黏土矿区留君庵矿段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泡石黏土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区海泡石黏土矿赋存于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含泥质段”风化层中,矿体形态平面上呈长条带状,剖面上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似层状,矿床规模为小型。根据X衍射定量测试分析和化学分析,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海泡石、石英、方解石、滑石和蒙脱石等组成;矿石化学成分总体富硅、镁、低钾、钠。矿石中海泡石含量与MgO、Si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CaO含量总体呈负相关,结合矿石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区内海泡石形成于沉积过程的新生作用。综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矿石物理化学特点,矿区位于古陆边缘局限性的富Mg2+、Si4+及高pH值的浅海环境中,海泡石经原生沉积于钙镁质页岩、泥灰岩,再经长期化学风化改造,在表生条件下不断富集形成海泡石黏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风化残余型。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风化磷矿是湖北境内首次探明的一中型风化磷矿。矿床成因类型有风化残余型、风化淋滤型、洪积型砂磷矿等三类。在时间上 ,风化淋积型矿体位于风化残余型矿体之下 ,是风化残余型的继承发展。在雨水和洪水冲刷下 ,风化残余磷矿在适当的低洼地带堆积成洪积型砂磷矿。对这种风化矿的勘探应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对岩湾矿段风化磷矿的成因探讨和勘探研究为东山峰寻找和勘探类似风化磷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雷波县小沟磷矿床为一超大型矿床,矿石主要工业类型为混合型矿石,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受地表风化影响,矿石往往具"表富深贫"特征。通过各项探矿工程控制,基本查明了风化带矿石矿物及组份特征,探索研究风化带深度及分布范围,综合分析矿区风化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福泉磨坊磷块岩矿床是贵州瓮福磷矿的八大矿段之一.主要磷矿层赋存于晚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上部,有砂砾状、致密状、团块状及条带状几种矿石类型。矿体厚度品位沿倾向均有线性变化规律;矿体间存在一有相当规模的无矿带,矿石露头局部见磷质叠层石;矿石中磷酸盐矿物以胶磷矿,伴生矿物以白云石为主;碘呈分散状态赋存于磷酸盐矿物中;矿体氧化带深度17~75m,浅部矿石质量优良。矿床成因类型属生物化学沉积的磷酸盐矿床。  相似文献   

15.
李自静  刘琰 《地球科学》2018,43(4):1307-1320
川西冕宁-德昌REE矿带中的风化型矿石研究相对缺乏.根据近几年的野外地质调查,采用电子探针、X光粉晶衍射、全岩分析等对大陆槽、牦牛坪和木落寨矿床中疑似风化矿的样品进行类型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大陆槽风化型矿石中大量粘土矿物(达40%)和矿石矿物(达60%)发育,风化程度高;相反,牦牛坪和木落寨疑似风化型矿石中几乎没有粘土矿物,风化程度低.通过对牦牛坪和木落寨疑似风化型矿石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分析并与围岩、矿脉的组成和产状对比,表明疑似风化型矿石主要是由矿脉和围岩在强烈的构造作用下发生机械风化形成.频繁的角砾构造使大陆槽矿石发生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并加速了矿石发生一定的水岩反应,促进矿石发生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目前整个矿带中未发现明显的生物风化作用.整个稀土矿带的风化型矿石比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的风化程度低,形成时间较晚(11 Ma),氟碳铈矿大量保存,还没有形成离子吸附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白泥山磷矿位于晚震旦世禄劝--晋宁潮坪聚磷带中段、安宁-华宁-曲靖成磷区西缘,是近几年新发现、勘查的中型风化淋滤残积型磷矿床,与下寒武统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关系密切但又相对独立,具有残坡积和淋滤次生双重特点。磷矿体呈面形似层状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的混杂层中。矿体南北长约4 000m,东西宽200m~2 500m,垂厚1.10 m~72.79 m,平均12.99 m,厚度变化极不稳定;w(P_2O_5)为15.23%~38.941%,平均23.21%,伴生有用组分F含量较高,平均w(F)2.13%;矿体品位与第四系全层、混杂层、矿层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89,-0.061,0.345,之间相关性不明显;R_2O_3及SiO_2含量较高,CaO,MgO,CO_2含量较低,体现了风化型矿石的特点。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角砾状和砂土状矿石;Ⅰ品级矿石工业类型以混合型为主,Ⅱ品级及以下主要为硅质及硅酸盐岩型。磷矿体产状较平缓,埋深0~47.80m,矿石总体较疏松或半疏松,适宜露天机械化规模开采。除少量Ⅰ品级矿石能达到加工级,绝大部分矿石需经选矿除杂和提升品位,擦洗-脱泥-浮选工艺流程是目前较适合的成熟工艺,其尾泥处理和回收利用是技术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原生与风化胶磷矿和白云石的表面化学特征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磷矿样品中的白云石表面结构进行XPS分析,以揭示碳、氧、铁、氟、钙、镁等元素在它们表面结构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差异,并系统研究磷块岩中白云石和胶磷矿矿物表面化学特征。实验表明:矿物表面和整体之间在化学成分、状态和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矿物表面的非均匀性特征是其表面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矿物表面的XPS分析反映出矿物表面化学特征。C元素含量变化:原生磷块岩中白云石49.59%,风化磷矿39.92%显示降低;原生磷块岩中胶磷矿24.67%;风化磷矿中33.42%~37.76%,含量表现升高。其原因是风化过程中白云石被弱酸溶解,酸解过程中产生CO_2,故白云石中的C元素降低。针对白云石和胶磷矿表面性质的差异,在风化过程中,白云石较胶磷矿更易于风化的表面及分子结构差异,其风化溶解作用是造成磷矿风化矿表面结构疏松及其P_2O_5及稀土含量增加,土壤中氟元素活化迁移和污染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湖北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的原生磷矿经化学风化作用后,矿层的厚度、矿石的品位、组分、类型、结构构造和其他物化特征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风化磷块岩主要特征表现为易溶的碳酸盐组分大量流失,磷酸盐组分相对富集;矿石结构疏松,呈“砂状”构造,从而使原生贫矿富集为风化富矿——风化磷块岩。形成该矿床的制约因素,除其固有的特征外,酸性地下水是风化矿形成的化学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岩溶地貌等,对风化磷块岩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半坡锑矿床卤素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家永  张乾 《地质与勘探》1998,34(6):33-36,43
半坡锑矿矿石及近矿围岩中Br与I含量很高,分别是地壳丰度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这在热液矿床是十分罕见的,从远矿围岩→近矿围岩→矿石,Cl,Br,I含量有规律地增高,而F主要富集在近矿蚀变围岩中,F,Cl,Br,I在矿石与近矿蚀变岩中富集表明这些元素很可能能作为建筑该类隐优矿体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20.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性岩系统中铌和稀土的初始富集一般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地幔源区稀土和稀有金属、碱金属和挥发分的富集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单斜辉石等早期岩浆矿物的高度分离结晶导致残余碱性岩浆中铌和稀土的进一步富集,结晶铌和稀土矿物;碳酸岩中铌矿物结晶有堆晶岩成因和交代成因两种机制。大多数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铌-稀土矿床均经历了热液蚀变,岩浆铌矿物被原地蚀变成热液铌矿物;而碳酸岩-碱性岩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的轻重稀土在热液过程中均可被溶解迁移再沉淀为稀土矿物。包括物理富集、化学富集和/或生物富集过程在内的地表风化过程可进一步提升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的品位;在碱性硅酸岩体系中,少数矿床通过物理富集提升铌和稀土品位,而大多数矿床的风化会导致稀土矿物的分解形成一些不易被经济利用的次生稀土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