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SPOT 5参数进行严密物理模型法纠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SPOT 5影像的纠正基本上利用共线方程法、有理函数计算法与多项式计算法进行,这些方法对于平坦和丘陵地区比较有效,但对于山区就难以达到理想精度。介绍了一种利用SPOT 5提供参数,按照严密物理模型进行纠正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起伏较大的山区比较有效。试验表明,利用严密物理模型纠正的影像平均精度优于15 m,达到1∶10 000制图需要,从而可以利用1∶10 000图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数据库,以及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相似文献   

2.
利用SPOT卫星遥感影像测绘1:50000地形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红兵 《四川测绘》2001,24(3):115-116
目前,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逐步商业化,国内外不断把卫星遥感影像应用于测绘领域。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利用SPOT卫星遥感影像测绘1:50000地形图的地理精度和地物判断能力,认为在山地,高山地地区基本上可以利用SPOT卫星遥感影像测绘1:50000地形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试验区,用TM磁带、TM假彩色合成影像、SPOT多光谱影像和彩色红外航空像片同时对试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制图的比较研究。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TM图像计算机增强处理与自动分类、TM最佳波段组合、三种影像的目视判读与制图、以及遥感信息源的综合评价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为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1:5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制图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套技术数据及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MapGIS在土地利用现状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反映了土地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土地利用的特点,在土地利用的规划、水资源的评价及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IRS-1C遥感卫片为数据源,讲述MapGIS在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和专题制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考虑利用卫星像片进行制图问题,对于需要两张或更多张卫片才能覆盖的地区进行连续制图时,需要研究多张卫片的图像镶嵌问题.利用二面投影原理对卫片的镶嵌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考虑两张相邻卫片的几何配准问题.  相似文献   

6.
考虑利用卫星像片进行制图问题,对于需要两张或更多张卫片才能覆盖的地区进行连续制图时,需要研究多张卫片的图像镶嵌问题,利用二面投影原理对卫片原的镶嵌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考虑两张相邻卫片的几何配准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据质量控制提供了1∶50000卫星遥感(SPOT 5)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生产的质量保证,1∶50000卫星遥感(SPOT 5)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生产过程包括许多中间重要的环节,每个环节都决定着卫星遥感(SPOT 5)数字正射影像产品的最终质量。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和国家1∶50000更新工程制图数据的生产实践,对国家1∶50000制图数据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国家1∶50000制图数据在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出在国家1∶50000制图数据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仅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用物理方法确定外方位元素的情况下卫星立体摄影测量的精度影响因素,推导了卫星立体摄影测量的理论精度计算公式,并以SPOT5 HRS立体像对为例,计算了SPOT5 HRS立体测量的理论精度,进行了利用少量地面控制点的立体测量试验。结果证明卫星立体摄影测量的理论精度估算公式是正确的,同时SPOT5 HRS立体测量精度能够满足1∶50000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1:50000地形图的现势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1:50000地形图的更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将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成地形图制图数据的生产流程,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郎刚  王鹤 《北京测绘》2010,(1):41-43
本文结合SPOT5卫星影像在某地区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室内判读、结合外业调查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陆地卫星TM图像含有丰富的光谱信息,SPOT全色波段图像数据分辨率较高,因此,如何将这两种图像数据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遥感应用领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了SPOT和TM图像数据的数字复合方法。结果表明,复合后的图像提高了分辨率,增加了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13.
SPOT5卫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OT5因为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在土地变更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不同的用地类型,SPOT5的分辨能力也不同,本文利用SPOT5影像室内判读发现的变化图斑与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对比,介绍了SPOT5卫星影像在北京大兴区土地变更调查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进制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介绍了遥感影像融合的理论和方法 ,然后在讨论多进制小波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多进制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算法 ,该算法根据待融合影像分辨率之比确定采用多进制小波 ,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待融合影像的信息 ,防止影像信息的丢失。通过对具体影像的实验 ,证明融合后的影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待融合影像的光谱信息 ,同时提高了待融合影像的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文中给出了SPOT全色影像与SPOT多光谱波段影像、SPOT全色影像与TM影像的融合结果 ,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 ,证明了本方法的优越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SPOT-1, launched on 22nd February, 1986, has provided the first opportunity to produce topographic maps from space on an operational basis. The use of SPOT imagery can be justified because of reduced costs and reduced lead times for map production. However SPOT imagery cannot be handled in the same way as conventional photography and it requires new procedures to be adopted, The two main reasons for this are the large area covered by each image and the dynamic form of sensing. The procedure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a working system for map compilation.  相似文献   

16.
吴孟哲  陈锟山 《遥感学报》2006,10(4):578-585
本论文尝试讨论两个主题:主题一为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应用于像元阶层资料融合技术的研究。主题二为应用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方法于特征阶层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在第一个主题中,由于合成孔径雷达的数据具有全偏极特性,在此选取了对植被较为敏感的HV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与具有光谱特性的光学SPOT数据做数据融合处理以利接下来的地物分类。首先,本研究利用小波转换技术来滤除合成孔径雷达斑驳噪声,在接下来融合步骤中,主成分分析出来的第一部分(PCI)是用做完滤除噪声后的合成孔径雷达取代,在数据融合后,进行地物分类是采用最大似然法来分类融合影像。在第二个主题中,利用全偏极雷达数据的极化特性结合SPOT数据的光谱特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分类的精确度。首先使用李式滤波器滤除全偏极雷达数据噪声,接下来同样是使用采用最大似然法来分类融合影像,(不同的在于全偏极雷达影像使用Wishart几率分布,在光学影像采用multivariate Gaussian几率分布)将每个类别中每个像元属于某个类别的几率值计算出来,再利用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来结合这些类别的机率值。最后产生出一张新的分类影像。实验的结果显示分类的精确度比较于未融合的资料都有明显提升的效果,也证明了此两个数据融合方法对于不同数据特性的融合都是很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IHS变换和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建达  王洪华 《测绘学院学报》2002,19(3):198-199,202
在遥感影像融合中,IHS变换法与小波变换法具有互补性,文中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IHS变换与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方法。通过对具体影像的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ass processing of SPOT imagery is formulated. It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during one pass, the image data stream from each of the instruments in SPOT forms one single very long image. The geometry of this extended image can thus be rectified with as few control points as for only one scene if orbital constraints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s are proper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POT imagery is, however, not available as this single long image, but only sectioned into scenes. This creates problems which are accounted for in the solution. The possibility of gaps in the sequence of scenes is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Extrapolation over gaps is of special interest and, by investigating attitude variability, it is shown that extrapolation is successful over multiple scene gaps which is also verified in a real data test.  相似文献   

19.
SPOT图像在城市规划信息提取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SPOT图像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全文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管理所需要的基础信息简介,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以及SPOT图像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可能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Military systems are becoming far more demanding in their requirement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Military Survey must be able to support these requirements and consequently undertake a continuous evaluation of new potential sources and exploitation systems. In considering SPOT data, both the improved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he three dimensional capability afforded by the system must be investigated. Military Survey, together with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y, is conducting trials on the accuracy and detail obtainable from both film and digital data. This paper will consider the three dimensional geometric fidelity of SPOT data using three different systems. The first exploits the data as a stereopair of diapositives using an analytical plotter. The second is a hybrid system in that the stereoscopic digital data are loaded into an image processing workstation which projects a stereo-image onto a split screen. This is then treated as “hardcopy” and is interactively exploited by a conventional stereoscope. The third system is completely digital in that height extraction is undertaken within a digital environment incorporating autocorrelation routines. Overall system errors of 10 m to 12 m (σ) were recorded for each exploitation syst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ccuracies varied depending upon terrain type and image contr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