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分析了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10m地温的变化特征。1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12月15日温突升,该次地震前1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震后恢复正常,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10m地温也从1997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1998年1月1日地温上升速度突然加大,可以认为,高陵测点观测到的1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 1 998年 1月 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 1 0m地温的变化特征 .1 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 ,1 2月 1 5日地温突升 .该次地震前 1 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 ,震后恢复正常 .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 1 0m地温也从 1 997年 1 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 ,1 998年 1月 1日地温上升速率突然加大 .可以认为 ,高陵测点观测到的 1 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应用区域航磁资料研究区域地温场的方法,提出了在探井井温资料控制下采用指数形式的方法计算地温梯度,并建立起居里深度与近地表地温梯度、指数因子的关系,给出了求取近地表地温梯度、指数因子的方法及公式,推导了不同深度地温及平均地温梯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温场计算结果分析认为,应用区测航磁资料结合一定数量的井温资料可较好地预测区域地温场,为盆地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地温场资料.  相似文献   

4.
MODIS亮温与气温及地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MODIS卫星遥感亮温与气温、地温进行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大量的计算比对和相关性分析,以期得到直接采用实时MODIS亮温相对变化,结合地面实测地温来研究地震活动热异常的短临变化信息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依据。结果表明:1)亮温与气温、地温从较长周期的时间尺度(月均值)上看,其相关性很好。而短周期(日均值)尽管明显低于较长周期,但仍然有着较好的相关性。2)通过大量计算比对发现,亮温均值与地温和气温的相关性随着像元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升高。这表明,大气和环境的影响对单一像元而言较为明显。而这种影响可以由一定区域像元的亮温均值得到一些削弱,即一定区域的亮温均值与地温(0cm)的相关性优于单个探测像元的亮温。基于此,在研究亮温相对变化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像元的亮温值,利用一定区域的像元均值可能会达到一些排除干扰的效果;3)鉴于热红外亮温数据与地表实际测到的地表温度(0cm)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将实时探测到的大面积均匀分布的亮温相对变化与地表实际测到的地表温度结合起来进行热异常变化信息研究,可望提升其可信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过对NOAA卫星热红外亮温与野外安装气象观测站接收的气温、地下不同深度地温(0.2, 0.5, 1.5,2 m)进行不同方式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卫星热红外亮温、气温、地下不同深度地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亮温与气温及不同深度地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卫星热红外亮温观测,由于受天气、云层短周期因素变化影响,曲线呈现高频突跳特征,但按最大值拟合出的亮温曲线有较好的年变变化规律;② 浅层地温受气温及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能够体现出日变化,表现出很好的季节变化规律;③ 深层地温年变平稳, 年变变化与季节相关.但与气温相比,表现出滞后效应,且深度越深,滞后时间越长;④ 亮温、气温及深度0.2 m地温三者之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亮温、气温、0.2 m地温的极值几乎同时段出现,都符合季节变化.分析表明,亮温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表温度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利用卫星热红外亮温提取地震异常信息提供可靠准确证据.本研究结果为理解不同观测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更好地为地震监测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青海省现有的形变和深井地温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在2000年9月12日兴海6.6级地震前,德令哈地应力、乐都倾斜、祁连深井地温、平安深井地温均有前兆异常存在,在此基础上对于出现的异常现象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2008年大柴旦M6.3地震前井孔水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水温(地温)的观测概况。经过研究,发现大柴旦M6.3地震前,距离震中160 km的格尔木自流井水温出现了短期异常,距离震中130 km和600 km的德令哈静水井水温和同仁井地温出现了准同步短临异常变化。除开始阶段外,同仁井地温与德令哈井水温在异常形态上基本相反,而格尔木井和德令哈井的异常形态均表现为下降—上升—平稳—下降—恢复的特征。说明地温与水温异常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其震后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甘肃地区、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的水氡(气氡)资料,甘肃地区数字化改造后的水位和地温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这次地震前有部分水氡测点的资料存在明显的震前异常,而且变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同步性很好。这些异常在恢复时间上无明显的规律。水位测点震后效应非常明显,部分水氡和地温测点也有不同程度的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东地区的流体观测资料分析了在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同时探讨了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典型震例。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青海东部地区的流体在地震前趋势性异常不显著,短期异常特征较为明显,数字化流体观测资料在震前存在明显的短期异常过程,其中乐都气氡、平安表层水温、乐都表层水温短期异常明显,民和、循化水氡存在破年变或高值波动的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0.
昌平地震台地温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昌平地震台地温测点的基本情况及地温正常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测点记到的一些地震前的地地温异常变化特征。自1995年以来该测点观测到11次异常,其中有9次与发生在该台附近(300km范围内)的地震相对应,有2次异常没有对应地震。距离该测点较近的地震的异常形态为趋势下降-回升型;距离该测点较远的地震的异常形态为跳型,震前异常幅度越大,平静时间越长,未来地震的震级越大,反之则小,以分为间隔的测值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温强震前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平均距平值分别大于0.8、0.7和0.5即认为地温有升温异常;在此时段内地温有历年同期最大值或次大值;做半年尺度或以月为简单的0.8m地温、地表温度平均距平等值线图,等值线的分布圈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唐山地震前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地震前约一个月时间,震中及附近地区月平均气压变化幅度最大,月平均气压距平中心区域与震中区吻合,沿区域构造带方向出现气压变化最大梯度区,临震前几天气民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过程,升压脊 区域构造瞳向吻合。地震前一年,丰润、唐山一带年平均气温距平值最大,地震前一天,气温24小时变温的升温中心在唐山,升温脊受区域构造带控制。0.8m地温亦有明显的升温异常变化。197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80—1995年青海省3.2m地温距平场与年降水量距平%场、年地震释放总能量的相关分析,指出:若某地区地温异常偏高且干旱少雨,则未来该区可能发生地震。因3.2m地温变化缓慢,该结论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和平  杨又陵 《内陆地震》2005,19(2):149-155
对1999年以来新疆定点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重点以基于突变异常理论的异常强度方法,对近期一组中强地震活动前后形变场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表明形变资料能够反映出一定程度的中短期、短临前兆异常,异常强度方法能够检验出大于阈值2的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平安驿地温测点基本概况以及该地温在1994年两次中强地震前的临震异常特征,文章最后对异常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发生了7.9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新疆地区的部分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等观测仪器都记录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应变及地倾斜出现幅度不同的震荡波,水温和水位大部分出现明显阶变,且不同的仪器记震能力相差很大。将上述现象简述并予以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新疆未来地震趋势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2月24日P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和中短期预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新疆6级地震平静4年多,5级地震平静2年,中期阶段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5级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不同孕震时段的异常特征是6.8级地震中短期预测的依据,因而也是当前经验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拟准检定法用于划分不同运动趋势块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位移观测数据区分不同形变趋势块体一般分三步进行:基准检测、块体范围区分和各块体内异常形变检测.本文提出用拟准检定法来实现这三步.前两步初选拟准观测是关键.对于基准检测,按形变位移量大小;对于块体范围区分,则按形变方向.最后,通过一个模拟算例,简单介绍了每一步的实施步骤,并比较了拟准检定法与抗差估计(Huber)法、假设检验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拟准检定法可以将上述三步成功实现,而抗差估计法只能检测出块体内的异常形变,对稳定基准检测和块体范围划分是失败的;假设检验法在该三步检测中均为失败.从而验证了拟准检定法具有粗差定位准确、崩溃污染率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地温对断层气Rn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嘉峪关观测点1991年1月-1994年3月的断层气Rn资料与当地地温、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项目进行了数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温对气Rn的影响远小于气温对Rn的影响,地温年变相位滞后于气温和气Rn。最后就地温影响地下气逸出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