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线性回归及BP神经网络是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的常用方法。基于澳大利亚Galilee盆地和沁水盆地煤层测井资料和实测含气量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筛选了和含气量相关的测井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含气量与测井参数的解释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理论,通过网络训练和测试,建立了煤层含气量和测井参数的非线性解释模型。讨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选择方法,并对两种解释方法的误差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法是煤层含气量解释的常用方法,前者的解释误差比后者大;多元线性回归法解释精度与煤层含气量相关,适用于含气量较高的井;BP神经网络法解释精度普遍较高,在含气量高和低的井中均可适用,解释效果受输入层样本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样本数量越多,区域代表性越强,解释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阐述山西河东煤田三交详查勘探区用模拟测井资料解释煤层灰分,进行可行性验证的依据、方法、步骤、可行性评价和取得的地质效果等.用测井资料解释煤层灰分,国内虽已开展多年,但其成果目前尚未被广大地质人员所采用.问题是一方面怀疑现用的模拟测井资料解释的煤层灰分数值是否可靠;另一方面在勘探中有时因煤芯化验灰分数值明显偏高,影响煤层储量,而原因又未证实.除改进钻探采煤工具,提高煤芯采取率,真实地反映煤层结构,改进操作技术防止磨烧污染及严格按采样规程送样外,对现有模拟测井资料解释煤层灰分,进行可行性检验,验证其可靠性则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测井解释煤层甲烷含量与煤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煤层甲烷含量和渗透率是评价煤层甲烷地面抽放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对南,淮北部分井田测井曲线,煤层甲烷含量和煤结构的研究,认为测井曲线解释煤层甲烷含量和煤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测井资料煤层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井资料煤层分析,这是煤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利用对煤层灰分、水分含量反映比较灵敏的电阻率及密度测井响应方程评价原生煤层成份含量的CWA方法,经实测资料计算表明:此方法计算简单,编程容易,运行速度快。本文主要讨论了测井资料煤层分析的最优化解释数学模型及算法,并提出了煤层分析结果的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向旻 《地质与勘探》2020,56(6):1305-1312
将常规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应用于煤层气储层测井解释,其效果存在一定的折扣。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在煤层气测井解释中出现的问题,将深度学习的思想引入测井解释,提出受限玻尔兹曼机的数量、受限玻尔兹曼机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分类阈值的确定方法,利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识别及煤层气含气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在交会图法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通过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识别,继而对识别结果进行适当校正,煤层识别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其次,经过多种方法的对比,利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气含气量预测的效果,要好于BP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统计以及Langmuir方程三种方法。深度学习改进了传统的BP神经网络,具备更强的复杂函数泛化能力,适用于煤层气测井解释,并具有进一步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煤层气勘探中,煤心数据是评价煤层气潜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煤层气录井中,卡准煤层位置、计算煤层厚度是煤层气测井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有研究表明,在地质条件复杂及钻井困难的环境下,全烃曲线对煤层的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山西王坡V1井640~645m井段煤层判识为例,其全烃解释厚度为3.8m,与测井解释的4.0m相差0.2,与地质解释的3.7m相差0.1m,与全烃曲线校正前4.6m的解释结果比较,校正后的全烃曲线解释成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7.
我国测井解释煤层中矿物质含量的工作大约始于60年代初。由于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解释水平提高很快,在解决煤质实际问题方面已迈出可喜的一步。 测井解释煤层中矿物质含量的方法,以往习惯上称为测井解释煤层灰分。灰分是灰分产率的简称,它是指煤层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这些残渣是煤中矿物质经过氧化、分解而来,已与原来煤中矿物质不完全相同。因此,灰分和矿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矿物质在总量上约等于灰分的1.15倍。灰分产率是随试验时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通风条件  相似文献   

8.
陆相成煤环境及断陷构造特点,致使二连盆地内煤层具有层数多、间距小、厚度横向变化大、标志层少等特点,利用钻探资料进行煤层对比难度大,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对煤层、煤质评价及煤炭资源量估算。考虑到研究区煤层赋存特点,利用三维地震成果,对该区进行了煤层辅助对比,其结果与原有7个钻孔煤层对比成果存在差异。通过三维地震层位对比与构造解释方案的核查,结合波阻抗反演结果和测井资料重新解释,认为三维地震的煤层对比是合理的。该实例表明,综合利用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解释和波阻抗反演等,可有效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性,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阶段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聚乎更矿区哆嗦公马勘探区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本区地球物理特征的物性反映特征清楚,岩煤层之间主要物理性质差异明显,煤层在各种测井参数曲线上均有良好的响应,煤系地层沉积比较稳定、旋回结构清晰、物性反映良好,有利于测井资料的解释、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0.
侏罗纪煤田煤层顶板水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研究煤层顶板岩性对防治上覆砂岩含水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煤层顶板岩性进行精细解释,获得顶板岩性的体积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xu-white方法建立岩石物理模型,模拟出岩石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测井曲线;将模拟密度曲线与实测密度曲线、录井岩性与测井解释岩性等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以袁大滩井田2号煤层顶板岩性解释为例,通过建模计算,其正演密度曲线与实测密度曲线误差小于8%;合成记录振幅与地震振幅的相关系数高达90%,表明岩石物理模型正演速度与地震速度高度吻合,依此获得的波阻抗直方图有效的区分出2煤顶板的岩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纵向、横向分辨率,也提高了对复杂煤层及煤层宏观结构解释精度.利用该技术可对煤层厚度及结构进行定量解释,较好地完成了勘探中的任务要求.该技术可应用于煤田类似任务要求的勘探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波阻抗约束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稀疏脉冲反演结合地震约束的测井曲线反演)来预测煤层厚度,是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合匹配,最终得到三维地震测区的煤层厚度分布规律。该法对煤层厚度预测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测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联到后续工序能否正常开展,为此要求煤层气测井监理对所测参数曲线具有较强的解读和鉴别能力.然则作为新兴行业,煤层气测井监理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打煤孔测井与煤层气测井的共性与差异,认为打煤孔测井监理与煤层气井测井监理的工作方法大相径庭,前者重点在于煤层,后者除要求煤岩解释外更侧重于曲线本身的可信度评价.根据煤层气测井监理的特点,提出了对不同测井曲线进行监理时应重点检查的内容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由于煤田放射性测井方法仅侧重于对煤层的定性定厚解释,故对测量值精度的要求比较低。近年来,随着定量解释的需要和发展,新的测井规程对测量精度制定了较高的标准。如何将测量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志明 《湖南地质》1998,17(4):257-260
本文要用高分辨能力的测井方法解释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复杂煤层,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测井资料更为可靠且便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宋启文 《贵州地质》2019,36(3):250-25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勘探工作中重要技术手段,为达到最佳勘探效果,须充分结合当地的煤层地球物理特征。本文对以往使用电极系电阻率来解释煤层厚度和目前使用三侧向电阻率来解释煤层厚度进行了评述,对其影响煤层定厚的精度等不足进行了概括,提出三侧向电流曲线来代替三侧向电阻率曲线进行煤层的定厚解释,此曲线继承了三侧向电阻率曲线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它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黔北煤田测井中煤层的沉积序列编号解释对比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北煤田习水县双龙井田物探测井的应用为例,利用已知煤层或目的层,采用地质界线特征法、地质标志层特征法、煤层序列解释特征法、煤层层间距比较特征法等,对单条或多条物性参数曲线所表现的测井异常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煤层判定及煤层沉积序列编号的常用解释方法及经验,从而确定煤炭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8.
煤厚测定仪     
煤厚测定仪是在地层(包括煤层)物性稳定、煤层和围岩的物性差较大地区,直观地确定煤层厚度的仪器,是专测煤层厚度的阻变率曲线(详见本刊1976年第5期)测定仪,用该仪器测出的曲线只反映煤层界面,而不反映岩层之间的地层界面,因此它不仅简化了曲线解释工序,缩短解释时间,而且为广大非专业测井人员解释煤层创造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野外数字测井质量监控与现场解释是采用混和语言编写的模块化结构的软件系统。不仅可以控制测井曲线质量、预测出未测曲线,而且实现了现场钻孔孔斜与煤层的自动解释。该系统具有功能强、运行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配备微机采集系统的野外数字测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煤炭核测井技术发展历程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庆生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6):68-70,108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采用电测井方法确定煤层有一定的局限性。核测井技术的应用,使测井解释煤层与岩层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扩大了测井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了钻孔的地质效益,促进了无岩心钻进的开展,对提高勘探质量和速度、降低勘探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核测井方法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测井解决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多,提供的地质资料愈来愈丰富。其中自行研制的高分辨率中子俘获伽马能谱测井系统可以直观地提供地层中常见的10多种元素及其含量,这是测井由定性定厚向定量解释发展的一个飞跃。这项高新技术成果标志着我国核测井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