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硫酸锌、葡萄糖酸钙和 APG(C0 81 0 )复配的 3元缓蚀剂最佳复配比为4∶ 1∶ 2。用失重法测得该 3元缓蚀剂在 35 0 mg/ L时对碳钢缓蚀率为 92 .8%,但试样表面存在局部腐蚀。为了抑制试样局部腐蚀的发生 ,采用失重法从几种常用缓蚀组分中筛选出硅酸钠和钨酸钠作为 3元缓蚀剂的添加剂组成 5元缓蚀剂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组分间的最佳复配比。用失重法确定了5元缓蚀剂的临界浓度为 2 80 mg/ L ,此时对碳钢缓蚀率为 93.8%,并有效抑制了局部腐蚀的发生。从而得到了天然海水中 1种有效抑制碳钢局部腐蚀的低毒、高效复合缓蚀剂。据极化曲线分析可以确定该 5元缓蚀剂是 1种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2.
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测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温度下,壳聚糖在lmol/LHCl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缓蚀剂质量浓度增加,壳聚糖的缓蚀效率升高,腐蚀速率下降;温度升高,腐蚀速率加快,但缓蚀效率并未下降,333K时缓蚀效率仍可达93.8%;壳聚糖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其与金属...  相似文献   

3.
复配型席夫碱缓蚀剂对碳钢在海水中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由邻氧乙酸苯甲醛-4-吡啶甲酰腙席夫碱80 mg/L,邻香草醛脱氢枞胺席夫碱6 mg/L,ZnSO4 50 mg/L,Tween-80 100 mg/L四元复配缓蚀剂,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该复配缓蚀剂在模拟现实使用环境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该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受海水盐度的影响不大,但该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受海水温度和海水流速的影响较大,当温度低于50℃和流速较低、缓蚀剂浓度为临界浓度时,缓蚀剂对碳钢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有锈试样和间浸实验发现高浓度的复配缓蚀剂可以抑制碳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缓蚀剂浓度对饱和CO2盐溶液中咪唑啉缓蚀剂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啉及其衍生物是油田行业常用的耐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剂,其缓蚀机制主要是化学吸附作用。本文采用失重法、弱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等手段研究了1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对Q235钢在饱和CO2盐溶液中不同浓度随时间的缓蚀行为变化,探讨了吸附膜的形成与衰减规律。结果表明:85℃存在极值浓度40 mg.L-1,此时缓蚀剂达到最佳状态,24 h即可成膜,膜寿命较长,可以维持至少120 h。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采用2.4mV/s动态电位扫描极化、控制电位极化、电偶电流和高压釜挂片失重法研究了X60钢在含Ca~(2+)36.26mg/L,Mg~(2+)12.66mg/L和Cl~-3624mg/L的模拟氯化钠盐水中,CO_2引起腐蚀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含氮、硫的有机缓蚀剂和(或)Me~(2+)对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溶有CO_2的盐水腐蚀性强,盐浓度及温度会影响钢的腐蚀速度和阴极极化行为;75mg/L缓蚀剂的缓蚀率达90%,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50mg/L缓蚀剂与127mg/LMe~(2+)复配,缓蚀率达91%以上,不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线性极化、电偶电流和高压釜挂片失重等法,研究了含氮、硫有机缓蚀剂和/或Me~(2+)对X60钢在CO_2饱和的盐水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含氮、硫的有机缓蚀剂在缓蚀过程中,开始是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随后是以抑制阴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如与Me~(2+)复配使用,能明显地提高缓蚀效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以及表面观察方法对比研究了含辣素衍生结构疏水缔合聚合物P(AM-MAA-AMPSHDDE-SA)(PAMAHS)和聚丙烯酰胺对Q235钢在CO_2饱和的模拟油田采出水中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聚丙烯酰胺,PAMAHS对碳钢在油田水中的腐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缓蚀率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缓蚀剂浓度为500mg·L~(-1)时,缓蚀效率能达到80.64%。因此,PAMAHS是一种混合抑制型缓蚀剂,其分子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吸附膜,从而起到减缓腐蚀的作用。PAMAHS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和扫描电镜法研究了自制复合缓蚀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磷酸盐、羟基乙叉二膦酸、硫酸锌、葡萄糖酸钙)对G105钢在高温海水中的缓蚀性能及缓蚀行为.结果表明:当缓蚀剂浓度为150 mg/L时,70℃的缓蚀率达98.1%,90℃为95.2%;该复合缓蚀剂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缓蚀剂在电极表面的成膜过程随时间变化表现为3个不同的阶段:缓蚀剂膜生长过程、致密缓蚀剂膜存续过程和缓蚀剂膜衰减过程.  相似文献   

9.
不同N、P浓度条件下龙须菜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生态学对比实验,研究了龙须菜(Gracilaria limaneiformis)在不同N、P营养盐浓度条件下对重金属Cd<'2+>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环境中加入适当浓度的N、P营养盐(N 280 μmol/L、P 56 μmol/L)有利于提高龙须菜光合色素的含量和生长率,同时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增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从而增强了龙须菜对重金属Cd2+抖胁迫的耐受性;而N、P饥饿(N、P均为0 μmol/L)或N、P营养盐浓度过量(N、P分别为216μmol/L、1 620 μmol/L)状态下,龙须菜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和膜系统受伤害程度加剧,光合色素合成和生长率受到抑制,不利于龙须菜对重金属Cd2+胁迫的生理适应.  相似文献   

10.
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绿色巴夫藻(Pavloca viridis)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0、100、880、7040μmol/L)和磷浓度(0、10、36.3、290.4μmol/L)对其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培养温度为20±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100μmol/Lolm~(-2)s~(-1)。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及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氮浓度为880μmol/L、磷浓度为36.3μmol/L。此条件下,该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F_v/F_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qP(光化学淬灭)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qN、NPQ(非光化学淬灭)开始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