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1:5万栖霞幅地质填图,在太古界胶东群变质地层中划分出了经过变质变形的英云闪长岩体。本文论述了区内英云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和U-Pb同位素地质年龄。岩体侵入太古界胶东群,据同位素年龄初步划分为两期岩浆侵入活动,分别在28亿年和26亿年。英云闪长岩在胶东地区是首次确定,对于该区基础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胶东金矿集中区金成矿与中—酸性花岗岩类密切相关。剪切相的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60~153 Ma)是面积达3 500 km2的大规模岩基;引张相的滦家河型等粒粗粒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54~152 Ma)侵位于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内,单个岩体面积为100 km2至数百平方千米。但与金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挤压相的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31~126 Ma),多数呈岩株状出露(面积为2~90 km2),超大型金矿床往往发育于距其5 km范围内。但是,当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岩体规模很大(如蓬莱地区的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体面积为270 km2)时,则与金成矿几乎无关。胶东中—酸性花岗岩“小岩体成大矿”的新认识对于中—酸性岩浆相关热液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和预测勘查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但受限于相关资料缺乏广泛研究,其形成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侵入岩中发育有玲珑-招风顶、巨山-龙门口和崂山-大珠山三大脉岩带,脉岩成分十分复杂,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岩浆岩类型,从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以及碱性脉岩皆有出露,主要有煌斑岩、闪斜云斑岩、辉绿玢岩、辉长岩脉、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石英脉和碳酸盐岩脉等,它们应是不同构造期和不同时代的综合产物。该文通过对招远石门郭家-谢家庄一带产于玲珑花岗岩中的三组石英闪长玢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9.5±0.9 Ma、118±2.2Ma和116±1.4Ma,代表了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而在D181199 XT2样品中所获得的176±7.0Ma、156±5.9Ma和118±2.2Ma年龄,后者代表了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前二个年龄可能是脉岩岩浆在上侵过程中,捕获了先前存在的岩体或玲珑花岗岩的地质信息,是一组继承性或捕获性年龄。同时根据区域内在玲珑花岗岩中获得的中性脉岩年龄数据及其综合分析,认为玲珑花岗岩成岩后至少有二期脉岩侵位,一期发生在142Ma左右,另一期发生在118Ma期间,可能代表了二期地壳浅层次的伸展作用。胶东地区中基性酸性脉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成岩时限与金矿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中基性脉岩中有一期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甘肃党河南山北坡早古生代火山岩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甘肃省肃北县党河南山北坡火山岩的时代,前人认为属早古生代奥陶纪,但通过对火山岩分布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区域地层对比、岩性特征以及Rb-Sr同位素年龄(基性火山岩的年龄为(684.87±71)Ma,中性火山岩的年龄为(666.63±1.6)Ma)及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岩的同位素年龄(510.85±14)Ma等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套火山岩的时代应为震旦纪而非奥陶纪.  相似文献   

5.
鲁西龙宝山杂岩体由石英正长斑岩、霓辉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及角闪闪长岩等岩性组成。近年研究结果表明:龙宝山杂岩体相关岩性侵位时间主要集中在125.0~131.7Ma,属早白垩世,与沙沟序列相关岩性形成年龄相近,并且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鉴于龙宝山与郗山岩体相近的形成年龄、成岩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建议将龙宝山杂岩体相关岩性单元划归沙沟序列。  相似文献   

6.
10余年来,通过对鲁东胶北地区太古宙地层的研究,原胶东群中剔除出大量的变质变形深成侵入岩,并从其底部分离出一套呈包体状态残存于花岗质岩石中的紫苏磁铁石英岩、二辉斜长角闪麻粒岩等,据此建立了唐家庄岩群。该岩群为一套经受角闪麻粒岩相高级变质的表壳岩组合,同位素测年数据为2763~2936Ma,与之相伴产出的超基性岩同位素地质年龄值为2693~3150Ma,其特征与鲁西地区沂水岩群相似,说明太古宙时鲁东和鲁西曾是一个统一的克拉通陆核。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阳河群火山岩及石秤花岗岩的同位素地质取样分析与综合研究。笔者认为中岳运动发生在距今1800Ma,结束于1400Ma,最强烈时期在1600Ma。如以1600Ma作早、中元古代界限,则嵩山群应属下元古界,西阳河群应属中元古界,两者为不整合接触。中岳运动在地层记录中产生的不整合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经过广西清湖二长岩锆石的铀—铅同位素年龄研究,得到锆石铀—铅同位素不一致线与一致曲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642Ma及158.4Ma,据此本文认为两广沿海地区可能存在太古代岩石,清湖二长岩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9.
沈阳陨石曾被前人认为是超基性岩体.笔者通过对岩体的宏观地质特征、矿物成分和组构、同位素年龄等研究,认为分布在沈阳附近的馒首山、东滑石台和前老塘峪超基性岩应是非视落无球粒陨石.陨石表面年龄为4370Ma,陨落时间大约在1880Ma左右.  相似文献   

10.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质杂岩呈东西向展布于辽东古裂谷带中,侵入辽河群,最高可达大石桥岩组。曾被认为是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或壳源重熔岩浆侵位的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杂岩属钙碱性,是以S型花岗质岩为主的I型与S型的混合型花岗岩。杂岩物源主要来源于壳源区火山-沉积岩和壳幔过渡区的玄武岩-沉积岩,是壳幔混合层部分熔融体在伸展机制向挤压机制启动期转化阶段形成的复杂岩石,可称壳幔混合杂岩。  相似文献   

11.
鲁东地区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新元古代震旦纪.根据在招掖地区新测的锆石SHRIMP U一Pb年龄,崔召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158±3) Ma、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144±3)Ma;昆嵛山地区九曲单元弱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53±2) Ma.玲珑型(超单元)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0~140 Ma,结合宏观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改划为侏罗纪.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体属于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招掖地区斑状花岗岩,即所谓郭家岭斑状花岗闪长岩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有郭家岭体岩、南围岩体、北截岩体、上庄岩体、三山岛岩体,裸露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以岩基、岩株、岩枝等产于玲珑花岗岩的北部。班状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许多金矿,尤其是玲珑、焦家式大型、特大型金矿直接产于其中或近接触带内。因而受到国内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先后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和研究工作,但长期以来对其成因、时代等认识不一,分歧较大。本文试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并荟萃各方资料予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玲珑期花岗岩是胶北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中生代岩体,与胶东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主要岩性有细粒混合岩化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含斑粗中粒二长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含特征矿物石榴石,暗色矿物黑云母以铁质黑云母为主,少量镁质黑云母,为一套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的铁质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及高场强元素U,亏损Nb、P、Ti等元素,富集Zr、Hf元素,Sr元素多数正异常等特征,形成时代为146~166Ma,属于晚侏罗世。该期花岗岩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具有复杂的物源组成,以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及TTG质岩石、古元古代变质地层为主,同时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及晚三叠世同造山岩石也有参与。玲珑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密切相关,是地壳持续增厚,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为服务于山东深部找矿,结合金矿成矿机理及预测评价,利用Creatar Xmodeling平台建立了胶西北地区三维地质模型,直观、清楚地反映出胶西北地区地层厚度及变化趋势,岩浆岩展布规模、深度及相互接触关系,从空间分布视角可以看出,金成矿与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伟德山花岗岩存在密切关联;全方位展示出断裂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近年来区调,对胶东地区变质地层作了新的划分。胶东群得以净化,新建荆山群。重行厘定之胶东群的层序自下而上:唐家庄组、英庄夼组、齐山组和林家寨组,原岩系一套火山碎屑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属晚太古代;荆山群自下而上:禄格庄组、野头组、陡崖组,原岩为一套富铝泥砂质——钙镁质碳酸盐岩沉积,属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6.
招(远)掖(县)地区有着悠久的采金史。自从六十年代山东省地质局807队首次发现和评价了“焦家式”大型金矿床以来,该区的找金事业蓬勃发展,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居全国之首位。招掖地区已知的金矿床大多集中分布于西起三山岛、东至玲珑的长约55公里、宽约15公里的近东西向成矿带上。出露岩石主要是玲珑片麻状花岗岩,其次为郭家岭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玲珑中粗粒花岗岩,往东有晚太古—早元古代胶东群分布。北东向断裂为“焦家式”金矿的  相似文献   

17.
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玲珑片麻状花岗岩及郭家岭斑状花岗岩和与金矿关系不大的玲珑中粗粒花岗岩具有不同的矿物包裹体类型、包裹体成分、盐度及包裹体均一法、爆裂法温度和压力。这些差异是由它们不同的成岩方式造成的,也就是说,玲珑片麻状花岗岩和郭家岭斑状花岗岩来自交待作用,而玲珑中粗粒花岗岩则来自重熔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胶东地区的基底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陆核形成期、陆壳增生期和汇聚定型期3个主要阶段,古元古代克拉通化汇聚碰撞作用的形成使得原始的绿岩带矿源岩系活化改造;三叠纪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形成了山东东部的胶南-威海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使克拉通地体再活化,二大板块的物质成分在区内重新熔合分配并促使金元素转移富集;侏罗-白垩纪时期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洋陆俯冲作用,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带的大陆弧花岗岩,包括玲珑序列二长花岗岩组合、郭家岭序列花岗闪长岩组合和伟德山序列花岗岩组合,这些花岗岩的强烈岩浆活动为金元素迁移成矿提供了热驱动;巨型走滑系统即郯庐断裂带及其巨大的左型走滑系统及其所形成的次级羽状断裂系统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胶北地区的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的构造特征。依据不同轴向的褶皱的叠压关系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将胶北下元古界的主要构造变形分为三期:第一期:大致发生于2375Ma,以上覆岩系由北向南作顺层剪切为特征,形成新生的顺层面理和一系列显示强烈扁平化特征的小褶皱,沿底面形成大规模的具滑脱性质的韧性剪切带。第二期:发生于2171Ma 左右,由 NE—SW 收缩体制的作用,形成轴向 NW 的褶皱构造。第三期:发生于1800Ma 左右,由于自 SE 向 NW 的推挤,早期形成轴向 NE 的叠加褶皱,晚期则形成大规模的自 SE 向 NW 推覆的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