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行星(116)Sirona在小行星星曆表中的位置是根據1929年卡斯德特(Kahrstedt)所算的軌道根数推算的,到1949年這顆星的O—C(觀测減計算)值便達到一度多,且很不均匀。因此有必要計算这顆星的攝動和軌道根數的改進。在蘇聯科學院理論天文研究所所編製的小行星星曆表中查得該小行星的卡斯德特氏  相似文献   

2.
這四顆小行星(1)是紫金5號(P.O.5),共有七次的觀測。但是在1957年12月份裹所觀测的兩次,從軌道計算結果,證明這最後兩次的,是屬於另一顆小行星的。(2)是在觀测久已失蹤的小行星(1125)China時拍攝到的。觀測的弧長有七十天。很有可能它就是失蹤的中華號。但還有待攝動計算,把前後相距三十年的觀测,聯系起來才能够作最後的肯定。(3)是紫金6號(P.O.6)。經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號數為1957 VA。觀测弧長約六十天。從短弧初軌算得的星曆表,曾發表在國際天文協會天文電報组的快報No.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利用快速电子計算机,在初步建立了小行星特别摄动計算的工作程序以后,近两年来,经继續試算研究,現已将观測和理論位置的比較、改进軌道、寻求冲日时刻、計算冲日星历表等一系列工作,安排好計算方案、編成程序,使能在計算机上連續自动进行。据此程序,曾对十余顆小行星作了实际計算。本文将整个計算方案和一些具体結果作一簡述。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天文台发見的小行星紫金一號的初步軌道和跟踪觀測的星曆表,已經發表於本學報的三卷一期第1-3頁。這軌道祇根據從一月廿日到二月三日十四天觀测的弧长來推算,準確性當然不會很高,我們按照這星曆表所給的方位,繼續着作攝影觀测,一直到三月廿三日为止。以後星光變得太弱,我們便再也觀测不到了,起先觀测所得的位置和星曆表很相符合。但越到后來,观测與計算之差,很快的加大,  相似文献   

5.
一、本工作的目的这顆小行星是哥茲(Gotz)于1905年在克尼斯杜耳(Konigstuhl)天文台发現的.历来沒有人研究过它的摄动。本工作的第一个目的是要利用小行星群普遍摄动的韓申-波林(Hansen-Bohlin)的原理,来研究它的摄动和軌道。这个行星的平均周日运动是n=969″598,因此甚接近赫期吉亚(Hestia)和伏洛拉(Flora)两羣的边界(赫斯吉亚羣的范围是:825″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小行星尋星星曆表的計算,首先的工作是要預推這些行星的衝日時刻。所謂衝日,簡單地說就是當行星和太陽的黄經(或赤經)相差成180°時的情况;或者說當行星和地球的日心黄經(或日心赤經)相等時的情現。預推衝日時刻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是如果要計算幾年以後的星曆表而且手頭沒有這些年份的太陽坐標的時候,解决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的就只有下列數種。第一,是利用法依(M.G.Fayet)的小行星衝日數據表的方法(此處簡稱為法依  相似文献   

7.
下表所載小行星的位置是1954年全年內所做的照相观测,其中包括兩次彗星(Schwassmann—Wachmann 2)的位置.這項觀測是繼續天文學報第2卷2期249—255頁所發表的小行星位置.其中序號1—32的小行星位置係由直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照相遠鏡觀測,而自序號33以後的小行星位置則是由直徑60厘  相似文献   

8.
這裏發表的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7年下半年内所做的照相觀測(個別幾次是上半年的)。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测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测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與計算之差一欄係与蘇聯理論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比較而得的數值。觀測者欄中“鈺”表張鈺  相似文献   

9.
这里发表的小行星位置是在1959年上半年內所作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測的远鏡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反射望远鏡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射望远鏡,它們在下表底片序号一栏中相当地以N号和T号表明.每次观测所用比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选自A.G.星表.表中观测与計算之差一栏系与苏联理論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較而得的数值.观測者栏中“鈺”表张鈺哲,“家”表张家祥,“婉”表徐婉青,“靜”表莫靜儿,“海”表周兴海,“元”表願頑元,“雄”表車一雄,“义”表掦修义,“琦”表王琦.  相似文献   

10.
下表所载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6年全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望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望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号数一栏中相当地以 N 号和 T 号表明.表中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有时观测日期  相似文献   

11.
下表所载小行星的位置是任1952年中及1953年全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它是继续天文学报第2卷第1期99 105页所发表的小行星的位置。所用照相远镜仍售是直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偶尔也用德国天文学会星表。观测与计算之差(△α及△δ)一栏,系与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有时观测日期和该星历表所包括的期间相距过远,在这种情况下,观测所得的位置,就不便  相似文献   

12.
Bard.  CM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2,11(2):156-172
本文扼要介绍国际小行星中心的简史,同时也概括了小行星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全文共13节:1.两个时期 2.19世纪的工作 3.计算研究所 4.小行星中心的创始5.理论天文研究所 6.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摄动 7.小行星索引 8.迁往剑桥(美) 9.证认工作 10.小行星的编号 11.小行星的观测者 12.特殊小行星 13.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3.
由各台站以天頂儀、攝影天頂筒、稜鏡等高儀或其他儀器觀測所得的緯度值可組成各該台站緯度變化的平滑曲綫。應用個别台站的緯度變化值或組合一定台站的數據,就可以計算極點的坐標。國際緯度組織(ILS)早自1899年就組合了北半球39°8′同一緯度綫上幾個台站、使用同樣的觀测儀器、觀測星表和程序所得的緯度变化來計算極點坐標,以後還絡續組織了一些南緯的台站進行觀测。1955年在都伯林舉行的第9屆國際天文協會大會上更决議由國際緯度組織及時供給國際時間局(BIH)以資料來計算參加國際時  相似文献   

14.
小行星(415)Palatia是1896年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天文台最初发现的。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1952年小行星星历表里面,采用了列节列(Lederle)的轨道根数:但是这小行星的星历表没有把摄动计算在内。1952年的实测和星历表的方位竟相差到两三度之多。因此这小行星的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的工作,是值得及时加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小行星家族中的音乐殿堂李竞在天文学界,有一个已经成为法则的传统,就是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和天文机构拥有该小行星的命名权。从1801年发现第1颗小行星到1993年9月的近二百年间,已发现并编号的小行星共5655颗。其中已命名的4512颗,占79.8%。...  相似文献   

16.
這裹發表的小行星(包括二次彗星)位置是在1958年上半年內所作的照相觀测。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反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射望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測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測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与計算之差一欄係與蘇聯理論  相似文献   

17.
这里发表的小行星位置是在1958年下半年内所作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反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号数一栏中相当地以 N 号和 T 号表明.表中标以 P.O.代号的是本台观测到的、星历表中未能对认出来的小行星.每次观测所用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其中也有—部分选自 A.G.星表.表中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观测者栏中“钰”表张钰哲,“家”表张家祥,“车”表车一  相似文献   

18.
下表所载小行星的位置是在1951年全年内所作的照相观测。它是继续天文学报第一卷第一期144—148页所发表的小行星的位置,其中有两次所观测的是Minkowski彗星。所用照相远镜仍旧是直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偶尔也用德国天文学会星表。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辛辛纳提(Cincinati)天文台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有时观测日期和该星历表所包括的期间,  相似文献   

19.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1996年《天文普及年历》做为天文爱好者的老朋友,1996年《天文普及年历》已编排完毕,新年之前就要和大家见面了。在199s年《天文普及年历》里,除了固定的内容—一当年的太阳系各天体动态,大行星、小行星星历图表,周期营星图表,日月食及双星、变...  相似文献   

20.
Ⅰ.引言人造卫星在离地面不远处繞地球运行,它不断从地球背日区域的上空穿进穿出,这就和月食的情况一样产生了“卫星食”. 我們知道,由于椭球形地球对卫星軌道的摄动,卫星軌道面繞地軸緩緩向西轉动.同时随着地球公轉,日地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卫星軌道的被食部分和日照情况也就随着变动.这就使我們在某一时期能够看到卫星,而在另一时期又不能看到它;也就是說卫星的可見期是間歇出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