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本刊讯9月19日,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郭唐永、邹彤等研制的国际最大口径的流动卫星激光测距仪TROS1000,首次在新疆实现kHz卫星SLR观测,对GLONASS、Lageos、Ajisai等高、中、低轨卫星成功开展测距观测。该项目填补了西部地区观测空白,对优化我国激光测距网站点布局、提高我国激光测距网络整体观测效能有  相似文献   

2.
流动SLR北京站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流动SLR观测站于2000年8-11月在北京房山卫星激光观测站作对比观测,获得了344圈资料,描述了观测情况,并展示了部分有结果。这是我国流动SLR取得的第一批观测结果,其数据已上Internet网,全球共享。  相似文献   

3.
神州 4号轨道舱下表面装有激光反射器 ,这是国内首次在航天器上安装激光反射器。其作用是进行飞船轨道舱的综合精密定轨试验。飞船上装载的用于探测海面高度、有效波高与大洋环流的微波高度计对海面的测量结果 ,必须配合飞船本身的精确位置和轨道才能获得最终成果。神州 4号飞船采用的卫星激光测距、船载GPS定位和统一波段测速测距系统三种综合精密定轨技术中 ,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的单次测距精度最高 ,目前可达 1cm左右。该技术仅要求在飞船上装一个直径为 2 0cm、重量约 0 .8kg的简单的光学仪器———激光反射器。因其没有电子原件 …  相似文献   

4.
流动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实现了kHz高重复频率测距、白天测距等功能,具有测距精度高、探测效率高等特点,并能有效解决中国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网分布不均的问题。目前,仪器远程控制技术可有效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并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功能,但该技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远程通信。本文采用GSM模块并结合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了一套GSM远程通信系统。经测试,该系统可实现点对点的通信,出现错误时能够报错及报警,符合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人造卫星大地测量技术中,半动力半几何学方法满足了几何学法的严格同步的要求和动力法的高精度理论模型的要求,又有利于实时求解参数。讨论并研究了半动力半几何方法,以激光击中卫星的时刻为基准,利用ρ0-ρc来内插同步测距资料,直接求解基线长度,最后利用收集到的两圈同步LAGEOS卫星激光测距资料试算了上海—武汉台站间的基线长度,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的超近距离 (小于 1m)靶距测量技术。该技术已于 1999年 5月和 1999年 7月成功地用于武汉固定卫星激光测距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流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 ,校准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内各种光路、电路的延时。经这两个系统长期观测 ,证明此技术运行可靠 ,效果很好 ,校准精度优于 1cm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三个用RM—Ⅲ仪器施测的测距网,进行了解剖分析,以讨论激光测距网的基本精度。全文在估价测边内符合精度的基础上,对系统比例误差,常数性系统误差以及高差测定误差影响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讨论了采用K.D.Robertsoo等人研究结论的可能性。文中第四部分是统计分析结论的概括,包括笔者对测边精度估算、测距网平差、测距边高差测定以及采用边组对向观测纲要可能性等问题的基本意见。  相似文献   

8.
卫星激光测距系统(SLR)的测距值,一般归算到方位轴和俯仰轴的空间交会点(几何旋转中心),其空间坐标的确定是观测数据得以应用的前提。介绍一种GNSS天线的安装方案,该方案克服望远镜体积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几何旋转中心难以接近测量的问题,基于BERNESE计算软件,联合多个IGS站,解算出流动SLR几何旋转中心坐标的观测结果,整体精度优于4 mm。  相似文献   

9.
前言 众所周知,影响激光测距精度的根本问题是气象因素。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激光测距的优越性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根据资料[1]介绍,在地形条件较差,如锅底形,测线沿着山坡等地形条件下观测,可以引起4.10~(-6)D以上的测距误差。所以如果气象元素测定不准确,将给测距精度带来严重的损害。这对于高精度地形变测量是不能允许的。当测定气象元素中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开通全球服务以来近2 a的iGMAS和MGEX观测数据,确定并分析北斗三号卫星B1C/B2a数据的长时序定轨性能,以评估广播星历轨道对用户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新频点B1C/B2a观测数据的北斗三号MEO卫星精密轨道径向精度约为3 cm, IGSO约为8 cm。除GEO外,北斗三号IGSO/MEO卫星的广播星历轨道在径向、法向和切向的平均精度约为0.11 m、0.36 m和0.38 m,均优于GPS卫星;卫星轨道引起的用户测距误差(SISRE)约为14.5 cm。然而,广播星历轨道的激光测卫(SLR)检核残差结果显示,其轨道径向存在明显系统性偏差,最大可达近10 cm。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测中的电磁卫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波(300kHz以下)。监测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简要介绍了卫星观测到的震前电磁信号异常现象,分析了在地面进行电磁观测存在的局限性和通过地震电磁卫星进行电磁观测的优势。同时。通过比较已有的电磁卫星。提出了发展中国地震电磁卫星的一些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2.
感应同步器数显表对人卫激光测距的影响谭业春叶文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1前言卫星激光测距的成功率在于对微弱激光回波的检测与转台定位的精确程度,后者由转台跟踪精度决定。而转台的跟踪精度(即对卫星的瞄准精度)取决于感应同步器数显表的...  相似文献   

13.
花莲寿丰测距网设置至今已有11年的观测成果,观测资料显示,菲律宾海板块一直以西北方向向台湾陆地挤压;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前两个月,挤压转至正西方向,因此,主压应力对台湾陆地之冲击最大,地震也最强,集集地震后至今所观测的资料显示,挤压方向转至西南方向且压力陆续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空间滤波、频域滤波和时域滤波等方法对白天测距成功率的影响,阐述了空间滤波技术的设计方案及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的实施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空间滤波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白天天光背景噪声,使白天激光测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武汉人卫激光测距站与其它15个台站的1985年7—9月间的LAGEOS激光测距资料,用动力学方法首次解算出武汉站在全球人卫激光测距网中的地心坐标,各坐标分量的内部精度约为±3cm,外部精度约为±20cm.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PoPS软件处理了北京南口形变监测网1989年10月用WM101单频GPS接收机观测的资料及1988、1989年地面精密激光测距平差后的资料,介绍了GPS数据的筛选方法,分析了该网GPS观测结果的精度。通过三期观测结果的对比,有力地说明在小网中单频GPS测量精度至少可达到与地面测量结果相当的精度,表明在短距离水平形变网的监测中采用单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卫激光测距系统测量地面点至卫星间的距离,首次成功的事例是在1964年。时至今日,全球巳拥有三十多台,分布在各个大陆不同的国家,从事于地球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其中第三代的测距精度可达1—3厘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由EDC提供的2015-01-01~2015-12-31的SLR标准点观测数据进行GLONASS卫星最终轨道(CODE提供)检核,分别按照卫星PRN号和不同测站对检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卫星的检核效果参差不齐,跟卫星的服役年限有关,较新的卫星检核结果较好,第一轨道面的卫星检核结果最好;检核结果中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且大部分的激光测距比最终轨道反算的站星距要短;利用SLR检核2015年全年GLONASS轨道精度总体优于3.3 cm,激光观测精度总体优于1.2 cm。  相似文献   

19.
人卫激光测距是研究地壳形变的现代观测手段之一。每个台站观测后,如何快速准确地剔除噪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区域斜率双重限制剔除噪声的方法,此外还描述了估算每圈精度的方法。上述方法已用于武汉人卫激光测距仪的资料处理中,从1989年8月起,武汉站的资料正式发送到NASA人卫激光跟踪系统。由国外对武汉站资料的分析可知,我们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卫星激光数据处理算法这一难题,分析了COMPASS系统GEO卫星激光观测数据的质量,讨论了反求工程和计算机视觉中的曲线识别与激光观测数据预处理的异同,提出了基于点云曲线辨识的卫星激光数据预处理算法。该算法将卫星激光观测数据预处理视为有序带噪声的空间曲线重建问题,利用COMPASS系统多圈GEO卫星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用算法一致率在85%以上,能够实现激光观测数据的自动处理与满足导航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