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地质》2010,(12):47-47
近日,在浙江金衢白垩纪盆地东阳一带,首次发现一组约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恐龙、鸟和翼龙脚印遗迹化石群。该化石群共有3层,已发现翼龙等7种不同种类的脚印化石,共90多个脚印。  相似文献   

2.
四川自贡地区侏罗系陆相地层发育,分布面广、沉积连续,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埋藏丰富,并且发现有多个规模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群,包括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伍家坝恐龙化石群和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这些化石群的发现使自贡成为世界上发掘研究侏罗纪恐龙最理想的地区;通过分析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主要特征、发掘保护历史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原则建议、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层与生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层主要包括金岭寺群上部土城子组和热河子群下部义县组。保护区鸟类化石群保存完好,仅“核心区”2km^2就共采出鸟化石约800枚,已鉴定出6属8种,创下了古鸟类研究史上鸟化石数量最多,鸟化石层位最多,埋藏密度最大的纪录,同时它们与7门18纲27类化石共存。  相似文献   

4.
浅谈老岭群花山组变形与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南部中元古界老岭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达台山组、珍珠门组、花山组、临江组、大栗子组五个地层单元。以往的研究发现,达台山组、珍珠门组、临江组、大栗子组的变质作用强度均属高绿片岩相,唯花山组由于有较多(含)十字石二云片岩的存在,其变质作用强度可达低角闪岩相。这种变质差异性,长期未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并由此  相似文献   

5.
北京十三陵蓟县系雾迷山组微体化石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十三陵蓟县系雾迷山组Ⅰ—Ⅳ段分别出露于翠花山和虎山。该组广泛发育的条带状黑色燧石中,富含形态多样、保存完好的微体化石。经切片研究,计有10属(其中1新属),12种(其中7新种),3个比较种,2个未定种和1个未命名类型。其组合面貌,与北京西山、天津蓟县和河北宽城等地区的雾迷山组微体化石群总面貌大致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6.
田国强  王强  刘萪 《地球学报》1991,12(3):79-84
本文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7个钻孔的介形虫化石群古生态的研究成果,并参考有关资料,讨论了该区第四纪海相介形虫的时、空分布及其古环境。文中指出,海相介形虫的分布与该区第四纪海侵层有关,它在距今约0.30Ma形成的海侵层中富集,上述结论与对中国东部沿海平原海平面研究所取得的认识(第四纪高海面仅在0.30Ma以来才表现明显)相一致。该区介形虫化石群的成分较渤海西岸稍多,可能与该地区易受外海影响有关;而它又比广东、福建、香港的化石群简单,这可能是气候、水温差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商都白云鄂博群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谭励可  石铁铮 《地质论评》2000,46(6):573-583
根据研究清河镇化石群提供的信息,在内蒙古商都五道湾地区白云鄂博群阿牙登组下部首次发现梅树村阶小壳动物化石,内含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齿形壳类、棱壳类、卡门壳类等8属8种(含1相似种,2未定种)及大量海绵骨针,共计2000余件。确定白云鄂博群的地质时代为震旦纪一寒武(奥陶)纪。再次证明了清河镇化石群的存在;验证了氢氟酸法是提取浅变碳酸盐岩中化石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加里东褶皱带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8.
1997年,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陈均远与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李家维合作研究,在贵州瓮安发现了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动物化石群,定名为瓮安动物化石群。这种微型多细胞动物及其胚胎化石,保存在距今5.8亿年前的震旦系陡山沦组含磷地层中,比澄江动物化石群早5000多万年,是我国早期动物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这次发现的动物化石代表前寒武纪全球大冰期之后,地球表面开始升温,陆地冰川开始消融导致海平面大幅度上升之后的最早地层记录。瓮安动物化石群个体很小,仅有0.5~0.75mm左右,其保存的完整程度为世界罕见,不仅保存了动物卵和…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禹县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近几年来,我们在勘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古生物化石资料。在二叠纪含煤地层中发现了双壳类化石群,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均涛同志鉴定,计有4个属,1个比较种 ,4个未定种。   相似文献   

10.
洛宁花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献武  骆庭川 《矿物学报》1995,15(4):433-441
出露在河南省洛宁县境内的花山花岗岩复式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角闲石英二长岩,中细粒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三个阶段。本文简要叙述了花山岩体各阶段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已有基础地质、同位素资料,探讨了花山岩体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花山岩体属I型花岗岩类,为大陆板块内部的同熔型花岗岩,形成花山岩体的岩浆来源于混有地幔物质的太华群地层。  相似文献   

11.
出露于扬子板块北缘大洪山地区的花山群自下而上由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和一套以砂质板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组成,伴随有拉斑玄武质岩浆活动。花山群整体变质程度不高,形成构造环境复杂,对其构造属性及其与区内所谓的花山"蛇绿混杂岩"的时空关系一直存有争议,它们对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在扬子板块北缘的汇聚-裂解响应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笔者在花山群六房咀组下部细砂岩中采集玄武质熔结凝灰岩夹层样品1件,碎屑岩样品2件,在上覆地层南华系莲沱组采集碎屑岩样品1件;对玄武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碎屑岩样品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玄武质熔结凝灰岩锆石U-Pb年龄814.7±7.3 Ma;花山群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存在三个明显的峰值:~900 Ma、~2050Ma和~2650 Ma,最显著峰值为~2650 Ma,上覆莲沱组碎屑岩年龄谱的三个峰值为:~900 Ma、~2050 Ma和~2500 Ma,最显著峰值为~2050Ma,三件碎屑岩样品均与扬子板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统计峰值一致。花山群的碎屑源区可能包括下伏中元古代打鼓石群、太古宙鱼洞子杂岩以及崆岭杂岩。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资料和区域构造成果分析,花山群沉积时代应为820~815Ma,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与花山"蛇绿混杂岩"不是同期同构造背景的产物;花山"蛇绿混杂岩"与花山群沉积建造依次反映了扬子板块北缘由挤压构造背景向伸展构造背景的转换过程。花山群中的碎屑沉积物与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属于裂解背景下形成的同时代沉积-火山建造;结合前人在扬子板块周缘发现的大量约820 Ma酸性—基性岩浆活动记录以及同时代(820~800 Ma)的沉积地层,推测花山群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之下,与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工作区内发育古元古界花山组板岩,分布于荒沟山"S"型断裂带的南东测,草山岩体北西侧。花山组地层中金、银、铅、锌、锑丰度远高于地壳克拉克值,为Au、Ag成矿提供充足的矿质来源;侏罗纪老秃顶子、草山含矿岩浆为含矿建造中有用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源,"S"断裂带的长期活动致使大理岩与片岩接触带及片岩内部次级断裂及微裂隙发育,为矿岩浆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东八里沟金矿矿脉赋存在花山组板岩内,其成矿作用与上述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尹凤娟  华洪  张子福 《中国地质》2004,31(2):186-191
吐鲁番—哈密盆地托克逊凹陷早侏罗世地层中产孢粉化石共53属74种。通过对纵向上典型属种及优势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可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Protopinus-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Piceae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它们分别产自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与国内外有关化石群进行比较,八道湾组的时代应属早侏罗世早期;三工河组的时代应为早侏罗世晚期。托克逊地区当时的植被是由银杏、苏铁类和松柏类等乔木.并伴有真蕨类等草本植物组成。古气候应属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4.
对老岭群花山组与珍珠门组接触带和荒沟山金矿成因新认识笔者近几年对老岭群花山组与珍珠门组接触带、荒沟山金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对上述重大问题提出了新认识。1花山组与珍珠门组接触带是原始沉积界面,其性质为古岩溶浸蚀面,而后沿界面发生构造活...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沿岸晚白垩世恐龙生物群化石产地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世界地质》2005,24(2):118-122
根据对黑龙江沿岸孙吴、逊克和嘉荫保兴-炮台店一带晚白垩世地层与嘉荫乌拉嘎、龙骨山等含恐龙化石群的渔亮子组(K2y)等对比及在前三个地区已发现部分恐龙化石的线索,初步预测孙吴北部、逊克东南部和嘉荫保兴-炮台店等三地区可能为较大规模的恐龙化石群产地。预测区含恐龙化石的晚白垩世地层均属河流-湖泊相沉积,除恐龙外,尚可能发现叶肢介、介形类、鱼、龟鳖类、鳄、鸟类及被子植物等伴生化石。上述地区下伏于渔亮子组的太平林场组(K2t)和永安村组(K2yn)等地层,也有含恐龙化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关岭、兴义一带上三叠统竹杆坡组中发现了海百合化石群。海百合产于上三叠统竹杆坡组底部1.5m的泥质灰岩层面上,海百合保存非常完好,常以丛状群体出现,根、茎、萼完整。丛状海百合群体由3~42枝海百合组成,海百合与双壳类:Daonella、菊石:Protrachyceras共生,亦见少量的水生爬行动物贵州龙与其共生。最近王立亭在竹杆坡组中发现晚三叠世牙形刺分于Neo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c,N.naantungensis,N.Tad pola将其归入晚三叠世。 海百合化石群主要分子有:Traumatocrinus hsui Mu,Traumatocrinus hsui enormis Mu,Encrinus liliformis Miller,占海百合化石群的90%。Traumatocrinus冠大,上宽下窄,萼部呈腕状,有5个内底板,5个底板,5个辐板,10个腕板及一个间腕板,三级腕20个,双列,内侧分,具有羽枝,在分枝处生长出疣和刺。茎圆,茎的中孔圆而小,节面上有放射状的小沟通到茎的缝合线处,形成许多小孔,节面小沟间的脊顶由许多人字形的突起排列而成。茎板近萼部分3、4级,向根渐渐变成各节近等,并变薄。该化石群为丛状群体.由3~42枝海百合组成、茎最粗者达2.2cm,小者为0.3cm,茎最长达1.4m,小者0.1m,经对完好海百合统计,茎节(茎板)一般为376节。茎中部的茎节×茎径=5.85。冠最大者达38cm,具五级羽枝,一  相似文献   

17.
潘云唐  刘荣灿 《地质论评》2009,55(6):861-861
<中国河南恐龙蛋和恐龙化石>,作为"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系列丛书"之一,已于2008年12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河南省南阳地区西峡盆地,有着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恐龙蛋化石群.其分布面积甚广,蛋化石数以万计(一个采集点的蛋化石数量即可达几千枚),类型多种多样,保存十分完好.河南省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恐龙蛋、恐龙化石群及其他化石群,共同构成了世上罕见的古生物奇观和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极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区的龙瓜沟群和鸡西群中部,由含有侏罗纪化石的海相与非海相岩层组成.龙爪沟群属中,上侏罗统,鸡西群可能全属上侏罗统,其中部的城子河组产有启末利阶的带化石细线雏蛤Buchia tenuistviata(Lahusen).非海相的热河动物化石群中的软体动物分子与上侏罗统启末利阶海相双壳类化石在城子河组中同组共存,进一步核实了热河动物化石群的侏罗纪年代.  相似文献   

19.
曾勇  王茵  陈松 《地层学杂志》2008,32(1):85-90
重庆北碚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地层出露良好,剖面位于北碚代家沟东北部,经过详细调查研究,在厚度为110.5m的长兴组石灰岩地层中发现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共有28属46种。按照识别与划分化石群落的5个基本条件,本区长兴期腕足动物可以划分为3个化石群落,本区长兴期生态地层建立3个化石群落带,自上而下为:Uncinunellina-Peltichia带、Haydenella-Perigeyerella带、Oldhamina-Meekella带。从而将本区长兴期地层三分。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地质矿产报”报道,我国地质学家在山西省天镇县晚白垩世地层中采获了以巨龙科为代表的恐龙化石群。在采获的2000余件恐龙化石中,包括2个目、4个亚目和5个科。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巨型蜥脚类恐龙骨架,长20m,高5m,70%的骨骼完整,头部有牙、有颈椎、脊椎、四肢、肩带、腰带、尾椎等。化石群中还有肉食龙、鸭嘴龙、甲龙以及一些非恐龙类的脊椎动物化石。 巨龙科恐龙出现在晚白垩世,这曾是国际恐龙学家的一种理论推理。但到目前为止,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