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Sb、Hg、As、Cu为前缘晕元素组合,Au、Ag、Bi、Pb、Zn为近矿晕元素组合,Co、Ni、W、Mo、Mn、Cd为尾晕元素组合;北矿带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Bi-Mo-Au-Ag-As-Cu-Pb-Co-W-Mn-Sb-Ni-Zn-Cd.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北矿带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在950m中段到830 m中段之间自上而下发育A、B、C 三个小矿体;A矿体尾部和B矿体头部叠加在一起,而B、C两个矿体间隔的距离较大;830m中段已经到达矿体尾部,矿体向深部延伸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和评价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床的成矿潜力,采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对10460勘探线所控制的Ⅲ-1号矿体进行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研究。采集了该勘探线上6个钻孔矿体附近的构造蚀变岩石样品进行ICP-AES分析。通过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指示元素为Au、As、Ag、Cu、Hg、Mo、Co、Cd、Sb。综合原生晕分带图及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分析,判断Ⅲ-1矿体原生晕出现了明显的分带异常,其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尾晕元素的元素异常分布序列,指示在深部存在一个或多个隐伏矿体,是造成元素异常叠加共存与轴向分带序列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龙门店银矿K4矿体Au、Ag、Cu、Pb、Zn、W、Mo、Hg、As、Sb、Bi等11种微量元素的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为矿体深部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微量元素统计学分析表明,Pb、Zn可作为矿体主要的近矿指示元素,矿体的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点;分析K4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规律,发现矿体前缘和中部分别表现出明显的尾晕指示元素强异常和前缘晕指示元素强异常;计算得到矿体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W—Mo—Au—Hg—Cu—As—Bi—Zn—Ag—Sb—Pb,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和"反向分带"现象。依据上述K4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了矿体原生叠加晕模型,并预测矿体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盲矿体,909 m标高以下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Au Ⅰ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第一岩性段第二岩性层中-薄层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中-厚层状结晶灰岩中。Au Ⅰ矿体作为矿山目前的主采矿体,其深部找矿方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指导铧厂沟金矿南矿带Au Ⅰ矿体深部找矿工作,对Au Ⅰ矿体进行了元素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以及R型因子分析和构造叠加晕研究。结果表明,As、Sb为前缘晕元素组合,Au、Ag、Pb为近矿晕元素组合,W、Sn、Bi为尾晕元素组合。Au Ⅰ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Pb-Co-Ag-As-Au。结合成矿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认为Au Ⅰ矿体在48线—96线深部存在头尾晕叠加特征,据此提出铧厂沟金矿南矿带Au Ⅰ矿体下一步找矿方向为96线—112线深部。  相似文献   

5.
对赛坝沟金矿床Ⅳ-3号矿体原生晕元素进行理论性分析后得到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其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分布混杂,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带特征,其中轴向分带序列最后出现的Au和Ni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以及前缘元素Hg的出现,指示矿体向下的延伸空间较大。进一步对其轴向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对比,矿体由浅至深,地球化学参数具有"升—降—升"的变化特征,显示矿体在3 162 m中段往下还有很大的延伸性。通过对该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及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对比,建立矿体的叠加晕理想模型,为矿区深部及其周边小型矿床的评价预测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新村金矿已开采中段岩(矿)石进行系统采样,进行成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通过分带指数法和变异性指数,确定新村金矿的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并结合前人总结的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直)分带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新村金矿床轴向分带的原生晕叠加模式,从而对其深部成矿远景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Au及其伴生元素均来自寒武系黄洞口组中上段碎屑岩中,Au与Ag、As、Sb、W等元素组合密切,As、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u、Ag为主矿化元素,W、Mo为矿化的尾晕指示元素,Sb等典型前缘晕元素出现在分带序列的中下部,典型的后尾晕元素Mo出现在中部,指示深部可能还有盲矿存在或第二个富集带。同时为其他同类型金矿床深部找矿和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那更康切尔银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依托主矿体ⅡAg-3在07线不同高程构造蚀变带中取样,对210多个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ⅡAg-3矿体原生晕特点和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原生晕的叠加规律,得出了那更康切尔沟银矿ⅡAg-3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的综合特征: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Ag-Mn-Sn-As-Mo-Hg-W-Au-F-Bi-Zn-Pb-Cu,前缘指示元素为As、F、Hg,近矿指示元素为Pb、Zn、Ag、Sb、Cu、Au、Sn,尾晕指示元素为W、Mo、Bi、Mn。根据原生晕轴(垂)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为预测湖南临湘虎形山钨矿床主矿体的深部变化趋势,在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矿体的前缘晕元素为Ag、Zn、Au、Pb、Be、As、Cu,近矿元素为W、Bi,尾晕元素Sb、Sn、Mo。24号勘探线的钻孔原生晕数据表明,矿体自上而下其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Zn-Au-Pb-Be-As-Cu-W-Bi-Sb-Sn-Mo,具有"头尾晕共存"和"反分带"特征。结合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模式,预测矿体向深部(-350 m以下)有一定的延伸或深部有盲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为预测和评价山东蓬莱石家金矿床的深部找矿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着重论述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原生晕元素组合特征分析表明,石家金矿床的矿体及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S、Te,前缘晕为Hg、As、Sb、Ba,尾晕为Mo、W、Sn。元素异常形态特征显示,326号矿脉南段以前缘晕和近矿晕为主,北段以前缘晕和尾晕为主,近矿晕元素异常较弱,矿体总体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在36线和84线均呈现反分带和前缘晕、尾晕共存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参数在垂向上呈振荡波动变化的特征,说明矿体由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形成,同时预示矿体向深部还有一定延伸或有盲矿体存在。综合分析认为,326号矿脉南段为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矿体北段深部矿化减弱,但出现了前缘晕、尾晕元素的共存,预示深部可能还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0.
达达肯乌拉山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成矿带南部,是近年来在泥盆系牦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新发现的矿床。笔者对矿区00勘探线上3个钻孔岩心样数据,运用格里戈良原生晕分带指数法和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研究了原生晕特征。研究表明,Mo、Cu是铅锌矿体前晕,Sb是近矿晕,Au、As、Ag是矿尾晕;垂向分带序列由下向上为Ag→As→Au→Pb→Zn→Sb→Cu→Mo,序列具反向分带特征,铅锌成矿成晕是多次叠加的结果;矿(化)体轴向深部有前、尾晕叠加共存的重要信息,推测存在隐伏矿体。综上建立了该矿床深部找矿预测的成矿成晕模型。  相似文献   

11.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东段,为一断裂构造控制的大型脉状金矿床。为指导深部勘探工程部署,对该矿床的Ⅰ号、Ⅳ号、Ⅴ号、Ⅵ号矿体的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综合考虑矿区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元素浓度分带特征,结合因子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矿床的原生晕元素组合为:前缘晕——Pb、Ag、As,尾晕——Mn、Sn、Mo,近矿晕——Au、Zn;2采用格里戈良原生晕轴向分带计算方法,获得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3条剖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分别为:Pb-Cr-Bi-Ag-As-Hg-Ni-W-Ti-Cu-Co-Mn-Sn-Sb-Zn-Au-Mo、Ag-Au-Zn-Ni-Sb-Co-Cr-Pb-Sn-W-As-Ti-Cu-Hg-Mn-Bi-Mo、Bi-Pb-AgAu-Cu-W-As-Sb-Ni-Hg-Mn-Cr-Co-Sn-Zn-Mo-Ti;3依据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以及前缘晕相对尾晕由降转升趋势,建立了矿床的原生晕叠加模型。据此结合勘探剖面以及地质、物探EH4方面信息,最终圈定了3处深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王亮  熊韬  罗涛  邓俊峰  杨虎  杨忠虎 《矿床地质》2021,40(1):143-155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是产于勉略缝合带内的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为探讨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和成矿远景评价,文章对葛条湾-安坝矿段30号勘探线剖面的成矿及伴生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段原生晕的轴(垂)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Pb—Co—Cu—Zn—Mn—Bi—Mo—Sb—Au—As—Ag。矿体中部原生晕具有反向分带特征,原生晕出现前缘晕、尾晕叠加,显示具有多阶段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特征。在深部1400 m标高,前缘晕并未消失,并向深部强度增大,尾晕仅为弱异常。同时,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As×Sb)/(Mo×Bi)、(As+Sb)/(Mo+Bi)比值发生转折并升高,前缘晕因子得分在深部有很强的高值异常,进一步证实深部具有盲矿体存在的可能性。综上表明,阳山金矿矿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烃汞气体与微量元素结合的测量技术为方法,以焦家典型的Ⅰ号矿体为研究对象,选取128、160勘探线上的钻孔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比各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规律和各烃类组分的异常展布特征,讨论各指标异常在空间上与金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建立焦家金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模型,并通过实际异常分带模型分析,就研究区域深部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焦家金矿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烃类组分(前缘晕)→Hg、As、Sb(矿头晕)→Ag、Au、Cu、Pb、Zn、Bi(矿中晕)→Mo、W(矿尾晕)。②在矿体轴向上,元素组分之间在总体上出现了明显的反分带现象。128号线剖面中矿体尾部出现前缘晕、尾缘晕共存现象;160号线前缘晕异常强烈,这都揭示了128、160号线深部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用格里格良原生晕分带指数方法,系统研究了上庄金矿单个矿体、矿区等不同取样系统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特征.结果表明,上庄金矿床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及原生晕叠加模式在矿区范围内比较相似,因此,可利用典型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规律来指导矿床内深部矿体的预测.适用于该矿区-750 m以上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为B-(Hg W Bi)-(As Mn Co)-Zn-(Au Ag)-Pb-Mo.典型矿体原生晕叠加模式显示,沿垂直方向矿体间断部位原生晕出现头、尾晕同位叠加以及头、尾、近矿晕同位叠加2种情况,并均呈现出地球化学参数的剧烈波动.其中,前者是下部有盲矿体存在的反映,而后者则有可能既是深部有盲矿体存在,也是2个矿化带或大矿体间有小矿体存在的反映.依此认识对深部矿体开展了预测,部分靶区已获得成功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预测和评价那仁陶勒盖金矿的成矿潜力,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对那仁陶勒盖金矿原生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那仁陶勒盖金矿赋矿花岗闪长岩中Au、Ag、Bi等元素浓集克拉克值明显偏高,与那仁陶勒盖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石中Au与Sb、Cu、Pb、Ag、Hg、Zn、As、Bi等关系最为密切;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出现尾晕元素W、Sn等与前缘晕元素As叠加的现象,同时(As+Sb)/(Bi+Mo)、100Sb/(Bi·Mo)等分带性指数出现转折,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依据上述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矿体叠加晕预测模型,预测盲矿体赋存位置在海拔710m以下的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  相似文献   

17.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哈图金矿是新疆目前开采规模和产量最大的金矿床。利用矿区中东段的坑探工程和矿区西段钻探工程,开展了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中东段坑探工程中11个中段共采集矿体及围岩样品159件,西段钻探岩芯等间距取样54件,测试元素为Hg、Au、Ni、Pb、As、Sb、Cu、W、Zn、Ag、Mo、Bi共12项。通过研究,查明哈图金矿前缘晕为Hg-As-Sb,近矿元素为Ag-Cu-Zn-Mo,尾晕元素为W-Bi-Ni;中东段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u、Pb-Hg-As、Ag-W-Sb、Bi-Zn、Cu、Ni、Mo;西段分带序列为Bi、Zn、Hg-Pb-Sb-Cu-W、As-Ag、Ni-Mo-Au。西段原生晕出现"反分带"与"头尾晕共存"现象,受雁列式含矿构造尖灭再现的影响,原生晕存在叠加结构,垂向上地球化学参数波动明显,结合区域地质矿产资料推断,矿区西段深处找矿潜力大于中东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南矿带矿体隐伏规律,预测深部找矿远景,基于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对该矿床南矿带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对南矿带32号脉9种金属元素(Au、Ag、As、Bi、Cu、Pb、Sb、W、Zn)的测试数据进行数学地质分析,结果表明Au与A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找矿的指示元素;As与Sb、Cu与B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945,可能与它们在热液上升过程中靠近矿体的头部和尾部有关。基于对矿区9种元素的数学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向)分带序列对比,得到寨上矿区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Sb(前缘晕)→Pb-Ag-Au-Zn-W(近矿晕)→Cu-Bi(尾晕);根据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得到各勘探线轴向分带序列,前、尾晕共存等“反分带”现象的出现表明存在多次热液叠加作用。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衬值晕分带图,显示矿体向东倾覆,含矿热液应从东南向西北运移,剥蚀程度自东向西加强。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南矿带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根据原生晕找矿特征标志,32号脉东南部67线深处的有利成矿空间指示有矿,并将其定成预测靶位。通过布设钻孔ZK67-0验证了预测靶位的准确性,表明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在寨上金矿找矿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深部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东端辽东-吉南裂谷带内,是古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中的代表性矿床,60号脉带是现有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矿脉群,矿体赋存在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附近,主要受近东西向层间滑脱构造控制,最大延长1240 m,倾斜延深600 m,平均品位3.82×10-6.为了评价60号脉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而指导深部找矿方向,本次工作采集了60号脉带坑道和钻孔原生晕样品,研究其地球化学分带特征,进一步评价其深部含矿性及找矿方向.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表明,白云金矿的前缘晕主要元素为Hg、Sb、As;近矿晕元素为Au、Cu、Pb、Zn;尾晕元素为Co、Mn、Mo.运用重心法确定白云金矿垂向分带为(由上到下):Cr-Mn-Ni-F-B-Sn-As—W-Au-Mo-Hg-Cu-Sb-Pb—Ag-Co-Zn-Bi,结合元素分带特征,构建了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模式,并建立了前缘晕与尾晕累加比值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矿区浅部,出现前、尾晕叠加,对应现已控制的矿体;在深部,再一次出现前、尾晕叠加,且前缘晕元素异常较强的现象,预示着深部存在盲矿体.通过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预测了4个深部找矿靶区,分别在056勘探线与064勘探线之间的-400 m标高、-800 m标高、-1000 m标高、-1200 m标高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