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喀斯特地貌与洞穴专业组于1992年11月1日—6日在浙江省桐庐县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喀斯特地貌与洞穴专业组和桐庐县旅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理学会第二次全国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四川省兴文县石林管理所召开。来自全国科学研究、生产部门、高等院校、旅游部门等51个单位的75位代表和6名通讯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报告62篇。代表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探讨了喀斯特地貌、水文、旅游资源和洞穴的研究前景及如何进行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协作研究。代  相似文献   

3.
艾素珍  宋正海 《地理研究》1989,8(1):114-114,103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召集的第四届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5至9日在福州市举行。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每两年举行一届年会:第一届年会于1982年12月19日至24日在广州召开,75人到会,提交论文75篇;第二届年会于1984年11月19日至23日在桂林举行,90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86篇;第三届年会于1986年8月15至22日在西宁召开,56人到会,提交论文43篇。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乐业县人民政府、凤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广西地质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广西乐业县和凤山县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南方峰丛喀斯特天坑与洞穴系统发育演化研究。来自全国的岩溶洞穴专家、国内外洞穴探险者、旅游洞穴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挂靠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擦设计等部门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和论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6.
戴长雷 《地理学报》2012,(9):1294-1295
"第5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1-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本次会议由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承办。来自全国8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3篇。本届会议的英文论文已报送EI检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理学会第三届环境演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2日—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地理学会张兰生理事长主持了会议。学部委员叶笃正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作了关于“我国生存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的重要学术报告。出席会议的还有张丕远研究员、张家桢秘书长、林海研究员及有关单位代表70多人。会议共收到论文90余篇。  相似文献   

8.
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78年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地图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77篇。这些论文涉及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和专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  相似文献   

9.
贵州普定喀斯特发育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锦标 《地理研究》1985,4(3):32-39
本文从喀斯特类型、不同地文期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洞穴形态及分类、喀斯特地貌等方面阐明高原峡谷喀斯特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探设计等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宣读论文20篇。本次研讨会交流了我国近几年城市地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西部山地丘陵盆地的城市地貌问题,探索并建立了我国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4,59(5):i003-i003
由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四届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4日至7日在拉萨市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学者出席了大会。本次会议与会者共提交了336篇论文。出席会议的领导有: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  相似文献   

12.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9,64(9):1152-1152
第二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25日-28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河市水务局承办.来自全国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60篇.  相似文献   

13.
熊运实 《地理研究》1990,9(1):97-98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会议于1989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120名代表分别来自31所大学和11所科研机构,共收到论文160余篇,论文采取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及大会总结相结合的方式。许多地理界老前辈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地理学的前景、理论与应用及地理人才的培养,同时为1990年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地理学会亚太会议遴选出一批优秀论文。从大会提交的论文和讨论情况来看,代表们对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发展方向、地理学的理论思维及地理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滇召开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22~26日在著名名胜风景区云南省石林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喀斯特与洞穴专业、中国风景名胜协会、国家旅游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2月7日至12日,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1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70余篇,摘要283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地貌和第四纪的各个领域,共包括1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99跨世纪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1999年8月21日~27日在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部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地理学工作者24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继1998年8月香港会议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全球华人地理学家的又一次大聚会。这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54篇。按照会议筹备者的安排,研讨会有七大主题。分别是:(1)跨世纪地理教育、课程及教科书,论文23篇,占14.9%;(2)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的研究与进展,论文30篇,占19.5%;(3)环境变迁与资源永续利用,论…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七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于2011年11月1―3日在湖北省通山县隐水洞地质公园召开。本届学术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隐水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山东鲁通泰山酒业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香港特区的地质、地理等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147人参加了会议。广州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我国喀斯特地貌研究在 2 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巨大进展 ,特别自 80年代 ,喀斯特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 ,借助于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 ,开辟了许多研究领域 ,加速了喀斯特地貌理论与应用的发展。本文着重评述了喀斯特地貌的演化 ,喀斯特溶蚀强度与速率 ,深部喀斯特发育机理 ,生物喀斯特和喀斯特与古环境等方面的新进展 ,展望了 2 1世纪初将在喀斯特生态系统、古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改善与景观风化的防治、实验和量化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等方面将得到加强和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阿帕拉契地理学代表会议于1983年10月21—22日在西弗吉尼亚的派普斯特姆州立公园召开。会议参加者有47人。他们分別来自肯塔基、北卡罗来纳、田纳西以及西弗吉尼亚。他们当中有大学的教师、大学生、应用及地理学工作者及其它热心阿帕拉契地区地理学研究的同行们。向这次代表会议提交的论文有11篇。  相似文献   

20.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6,61(10):F0002-F0002
“全国第十二届洞穴学术会议暨山东沂源溶洞群探秘”于2006年9月11-16日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淄博市旅游局承办;山东省沂源县旅游局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我国旅游洞穴开发的规划、设计、管理及资源保护.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岩溶景观与洞穴调查研究;(2)洞穴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管理及资源保护;(3)沂源洞穴资源及旅游开发.来自全国120余位洞穴考察、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