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机抽取3月龄脉红螺稚螺103粒,开展其表型性状对体质量性状影响分析,以期为脉红螺人工选择育种提供较好的测度指标。实验测量了脉红螺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壳口宽(X5)等5种表型性状和体质量性状(Y),运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表型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脉红螺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拟合的多元线性方程为Y=-18.484 4+0.348 35X1+0.463 79X2,经自助法检验,在95%置信区间条件下,该方程决定系数(R2)范围为0.863 5~0.939 4,拟合度较好;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之和大于0.85,是最适宜用来预测体质量性状的两个表型性状指标。本研究成功分析出对脉红螺体质量直接影响作用最强的表型性状,为脉红螺选择育种理想测度指标的挑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壳色是影响商品贝类经济价值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不同壳色的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群体为繁殖亲贝,采用个体间随机交配的方法,成功选育了白、红和杂3种壳色的子代群体,并在池塘培育至360日时测量了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及活体质量(Y),并使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不同壳色硬壳蛤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性状差异及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虫期,与白色和红色群体相比,杂色群体生长速度更快、变态率更高,但存活率低(P<0.05);在稚贝期,白色群体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壳色硬壳蛤的壳形态性状(X1X2X3)与活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的壳长(X1)是影响其活体质量(Y)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能够为不同壳色硬壳蛤良种选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性状是对虾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 形态参数对于经济性状的贡献率是选育参数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 随机选取1 339 尾6 月龄对虾, 对其形态性状(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和体质量性状5 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 并应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测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其中体长(P=0.563)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 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 各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Σd=0.925, 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 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和头胸甲宽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Y= –22.489 + 0.22X1+ 0.191X2+ 0.339X3+ 0.296X4, 为斑节对虾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国鲎血液质量的监测方法, 实验选择9只中国鲎检测其血液中铜含量、血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含量、血淋巴蛋白含量等指标,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与血细胞数相关性r=0.917, 与血浆蛋白含量相关性r=0.995, 与血淋巴蛋白含量相关性r=0.983, 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与血细胞数的相关关系为Y1=6.14+0.86X(R2=0.840), 与血浆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2=2.08+0.78X(R2=0.989), 与血淋巴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3=1.87+0.62X(R2=0.966)。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不但能够直接反映血蓝蛋白的含量, 而且可以反映血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血淋巴蛋白含量。因此, 以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作为监测血液质量的指标, 可以推动中国鲎可持续采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对中国鲎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形态指标与体重的关系, 为良种选育提供最佳的测量指 标, 实验以中华虎头蟹为材料, 测量甲宽、甲长、眼间距、侧齿间距、大螯不动指长、大螯宽、步足 长节长、体高、体重等26 个指标, 借助逐步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 分析形态指标 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除第Ⅳ侧齿间距(A8)外, 实验所测形态指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 著水平(P<0.05); 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273.841+10.4X1+2.867X2, 其中 Y 为体重(g), X1 为右大螯宽(mm), X2 为第Ⅱ侧齿间距(mm), 定量分析了形态指标对体重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二倍体和三倍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养殖20月龄的二倍体和三倍体个体各75个,分别测量它们的壳体性状(壳高、壳长和壳宽)和体质量(全湿重和软体重),并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软体重变异系数都最高,绝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全湿重和软体重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866和0.67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二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相当,其中壳高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4,对软体重影响最大的是全湿重,直接作用系数高达0.780;壳宽对三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1,壳高和湿重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348和0.367;对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全湿重和软体重分别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其r2值均小于0.85,说明存在对质量性状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本研究为不同倍性长牡蛎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动物的增重机制既是其生存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其生长性能和养殖产量的重要内因。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我国的重要养殖鱼类,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以全长(X1)、体高(X2)、体宽(X3)、头长(X4)、侧线长(X5)、尾柄高(X6)、腹鳍间距(X7)、胸鳍间距(X8)为体尺性状,净体质量(NW)、肠质量(W1)、肝质量(W2)、胃质量(W3)、鳃质量(W4)、心质量(W5)和鳔质量(W6)为称量性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M1、M2实验群体尺寸性状和称量性状对其体质量(BW)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1)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 CV值大于10%的均为质量性状,小于10%的均为体尺性状,除NW、X1X5X6均呈M1<M2 (P<0.05), X4和各脏器质量均呈M1>M2 (P<0.05)外,其余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2)相关分析显示,除W5与BW间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性状与BW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3)经通径分析和复相关分析, M1、M2被保留体尺性状组合X5-X1-X2X2-X3-X1-X5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分别为0.889和0.927,称量性状组合NW-W2-W1-W3和NW-W2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分别为0.992和0.971; (4)经偏回归分析,得到了可用于估算BW的M1最优方程组和M2最优方程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异育银鲫科学养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究影响水产养殖动物体质量的关键生物学表型性状组合,进而揭示其体质量增长对策,对指导水产养殖动物的种质甄别与科学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象山西沪港海域板式网箱内养殖3个月的褐菖鲉幼鱼同生群个体60尾为研究对象,以全长(X1)、体长(X2)、体宽(X3)、体高(X4)、头宽(X5)、侧线长(X6)、尾柄高(X7)、体质量(BW)、净体质量(NW)、内脏质量(W1)、肠质量(W2)、肝质量(W3)、胃质量(W4)、鳃质量(W5)、心质量(W6)为生物学测定指标,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体尺性状和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经统计,所涉称量性状测定值较体尺性状更显离散,两者变异系数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8.27%~89.86%和13.86%~17.78%,排序分别为W4>W1>W6>W2>W5>W3>NW>BW和X3>X4>X6>X5>X2>X7>X1;经计算,消化脏器与内脏间的质量比呈W3>W4>W2 (P<0.05);(2)相关分析显示,所涉体尺性状和称量性状均与BW呈极显著相关(P<0.01),两者相关系数波动范围分别为0.414~0.990和0.899~0.961,排序分别为NW>W3>W1>W6>W5>W2>W4X1>X4>X2>X5>X6>X3>X7;(3)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称量性状组合和体尺性状组合的直接作用排序分别为NW>W3>W2>W4>W6X4>X5>X6>X7;经决定程度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称量性状组合对BW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为0.989,体尺性状组合则均为0.961;(4)经偏回归分析,分别获得了基于称量性状组合和体尺性状组合的BW估算方程。研究结果可为褐菖鲉速生型种质遴选与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A total of 293 measurements of respiration rate were made on planktonic crustaceans collected in different seasons from the Inland Sea of Jap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oxygen consumption (R,μl O2 indiv.−1 hr−1) and body dry weight (W, mg indiv.−1), as expressed by a power function (R=aW b , or logR=loga+b logW), was establish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T, °C). The slope of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easo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but the intercept of the equation (loga)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The equation describing this general relation is logR=(0.0444T−0.333)+0.713 logW.  相似文献   

10.
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排氨率和耗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呼吸和排泄生理生态学参数。结果显示,近江牡蛎耗氧率RO随软体干重(W )的增加而减小, 体重对近江牡蛎耗氧率(RO)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RO = 1.8232W-0.7600, (R2= 0.8313 , P <0.01); 近江牡蛎的排氨率(RN)和排磷率(RP)随软体干重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而氧氮比O/N和氮磷比N/P在各组间未达显著水平(P >0.05) , RN = 0.0930W-0.6582 (R2 = 0.7444, P <0.01)、RP = 0.0126W-0.8874 (R2 = 0.9224,P <0.01);各组不同规格近(大小)江牡蛎的O/N值较高,而N/P值则随规格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也不显著(P >0.05)。这些研究结果对牡蛎养殖密度和环境关系分析及牡蛎健康养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4月龄军曹鱼幼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4月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在实验中,随机选取该月龄幼鱼115尾,先逐一称其体质量(g)和测量其9个形态性状[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吻长(X_4)、体宽(X_5)、眼间距(X_6)、体高(X_7)、尾柄长(X_8)及眼后头长(X_9), cm],然后统计分析获得性状间的相关性、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进一步构建形态性状和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本实验中所测的9个形态指标,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系数分析中,3个形态性状(X_2、X_3和X_9)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它们的直接作用均小于间接作用,反映多形态性状联合效应成为影响军曹鱼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X_2、X_3和X9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483.321+12.899X_2+36.818X_3+32.666 X9。该回归方程中总决定系数为0.919,认为方程中X_2、X_3和X_9这3个形态性状是4月龄军曹鱼幼鱼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军曹鱼人工育种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企鹅珍珠贝主要经济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6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各经济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效果为软体部重(0.726)〉壳长(0.146)〉壳高(0.107)〉闭壳肌重(0.058)〉壳宽(0.049),壳长、壳高、闭壳肌重和壳宽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野生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繁殖后代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作用,以随机采集的729尾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对每尾个体的体质量(g)和8个形态性状(cm):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尾部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和体高(X8)进行准确测定,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构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获得了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行了养殖小黄鱼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中,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长(通径系数:0.589)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体长(X2)、躯干长(X4)、尾柄高(X7)和体高(X8)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32.377+3.064X2–1.511X4+14.285X7+4.438X8。模型等式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27,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上分析结果为小黄鱼的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5月龄、10月龄、15月龄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混合家系各220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质量(W),并采用相关性、通径和决定系数的统计分析探讨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效力。结果表明:各性状与活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5月龄、10月龄和15月龄相关系数最大的均为壳高;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不同月龄的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均是壳高、其次壳宽、最后壳长;5月龄和15月龄的壳高和壳宽共同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269和0.262, 10月龄的壳高决定系数最大为0.338。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5月龄、10月龄、15月龄青蛤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W5=–0.564+0.061SH+0.051SW,R2=0.933;W10=–2.585+0.040SL+0.149SH+0.101SW,R2=0.934;W15=–7.359+0.123SL+0.210SH+0.273SW,R2=0.957。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蛤高产新品系阶段选优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是我国优质近海岛礁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营养和观赏价值,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为研究横带髭鲷野生群体的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测定了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尾部长(X5)、眼径(X6)、体高(X7)、尾柄高(X8)、体宽(X9)、眼间距(X10)10个表型性状及体重(Y),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以列入回归方程的4个表型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进行曲线模型拟合,筛选出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而表型性状则相对较小。横带髭鲷各性状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全长与体长的相关系数(0.967)最大,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0.958)次之。通径分析发现体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贝龄毛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1龄、2龄和3龄个体各100粒,分别测量壳长、壳高和壳宽等壳形态性状,并称其体质量,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通径分析与决定程度分析的结果相似,不同贝龄期影响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壳长是影响1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是影响2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且两者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4),壳宽是影响3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与壳高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30)。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1、躯干长X2、体长X3、全长X4、体高X5、眼径X6、吻长X7、尾柄高X8、尾柄长X9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养殖条件下尖吻鲈在眼径和吻长等2个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高与全长的比值等方面呈极显著差异(P<0.01)。陆基养殖尖吻鲈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除眼径X6与吻长X7无显著相关性外,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的其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养殖群体的X4和X5对尖吻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而X3、X5和X9对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显示,陆基养殖群体的X4和X5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71,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的X3、X5和X9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64,说明2个尖吻鲈养殖群体的体质量分别主要由这些形态性状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2个养殖群体尖吻鲈多元回归方程:Y陆基养殖=-1 128.61+3.143X4+6.418X5,Y美济礁离岸养殖=-2 054.81+7.377X3+9.196X5-10.041X9。研究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尖吻鲈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在体型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于舟山近海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海捕野生群体和露天池塘越冬养成群体中各随机选取150尾作为测定样本,依次测量其体重(Y1)、肉重(Y2)、体长(X1)、头胸甲长(X2)、胸宽(X3)、胸高(X4)、第二腹节长(X5)、第二腹节宽(X6)、第二腹节高(X7)、尾节长(X8)、尾节宽(X9)、尾节高(X10)、眼径(X11)、眼窝距(X12)、额剑长(X13)、额剑上缘锯齿数(X14)等16项表型性状,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对野生海捕群体与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两实验测定群体的体重和肉重与本研究中除X14外的其它形态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经通径分析,海捕野生群体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和肉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44和0.837,露天越冬养成群体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和肉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55和0.907,其中影响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的核心变量均为X1,重要变量依次为X2和X6,影响海捕野生群体体重和肉重的核心变量分别为X1和X2,重要变量均为X6;(3)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用于估算海捕野生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回归方程以及估算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