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剑河南加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加金矿普查资料,在简要叙述其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该矿床是产出背斜轴部,受顺层构造断裂(裂隙)控制,与毒砂、黄铁矿密切共生的热液型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雪峰古陆加里东期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雪峰古陆为江南古陆的西南段,是华南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湖南省80%以上的金矿床分布于该地区,在黔东亦有许多金矿产出。该区的金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层控特征明显。近年一系列中、小型金矿床的发现,以及沃溪金矿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表明该区仍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槐树坪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以缓倾斜构造控矿为主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床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的缓倾斜层间滑脱断裂构造(带)中。笔者通过系统研究槐树坪金矿床成矿地质信息、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找矿信息,归纳总结了槐树坪金矿床控矿地质因素及各类找矿标志,初步建立了槐树坪金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建立槐树坪缓倾斜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对寻找该类型金矿床具有重要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与泥堡金矿床控矿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斌  胡瑞忠  郭群 《贵州地质》2004,21(4):211-214
本文在概括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与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两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热液蚀变等作了初步的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这两金矿床具有类似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这对于进一步推动黔西南及其邻区类似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金矿床类型分布和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金矿床分布较多,产出较为集中,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本区是我国地质历史演化最久,又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因而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等特点。本区金矿床主要产在绿岩带构造-岩浆活动的有利部位,统称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型金矿和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两类,又可细分为若干亚类,其中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较广,规模较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由于区内发育多期、多阶段的成矿构造-岩浆活动,因而在一个金矿床密集区内,有时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别产出初生型和再生型热液金矿床,这是指导找矿的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床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内主构造与其次级断裂的空间上产出状态和性质等的地质研究,初步阐明了大庄子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种构造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中金矿的地质特征及赋存规律性。研究表明,大庄子金矿区外围存在良好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成矿条件和前景,初步圈定了成矿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朋  赫英  张义  江思宏  刘妍 《黄金地质》2004,10(1):48-54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近年来其找矿勘查和成因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不仅产出于中新生代,而且在中生代以前也有产出。该类型金矿成矿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成分具高K特征,成矿物质组成显示出深部来源的特征。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往往密切共生,它们可能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可能在其旁侧发育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如紫金山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太平洋地区不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不同构造-岩浆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青龙沟金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是青海省柴北缘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分析和研究滩间山地区青龙沟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模式,对于在该区进行进一步找矿工作和寻找构造热液蚀变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研究青龙沟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模式,笔者首先收集了青龙沟金矿床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方面的资料,对青龙沟金矿床特征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从地层、岩浆岩、构造等3个方面对成矿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认为青龙沟金矿床具有沉积变质变形,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先后富集、叠加等特点,其成因应属岩浆期后热液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成矿模式经历了:(1)早期黑色含金岩系沉积期。(2)金元素初步富集期。(3)金矿化富集期。(4)金矿化叠加富集期。该研究对于该区进一步深部找矿工作和寻找构造热液蚀变型矿床具有借鉴意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滩间山金矿产于柴北缘成矿带中,是一个由岩性控制产出层位、构造控制产出形态的金矿床。矿区内产出有炭质糜棱片岩型矿石和岩脉型矿石2种矿石类型,并且这2种矿石类型是在2个不同的成矿期内形成的。通过对矿区内的主要构造分析研究认为,华力西期形成的近南北向褶皱控制了主要矿体的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金矿床分布较多 ,产出较为集中 ,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本区是我国地质历史演化最久 ,又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 -岩浆活动的叠加 ,因而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等特点。本区金矿床主要产在绿岩带构造 -岩浆活动的有利部位 ,统称绿岩带型金矿床 ,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两类 ,又可细分为若干亚类 ,其中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较广 ,规模较大 ,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由于区内发育多期、多阶段的成矿构造 -岩浆活动 ,因而在一个金矿床密集区内 ,有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 ,分别产出初生型和再生型热液金矿床 ,这是指导找矿的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在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变质岩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多具清楚的条纹韵律结构,反映了一种浊流沉积的环境。石英脉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和剪切断裂控制,有整合层间脉与断裂破碎带充填脉两种类型。石英脉的组成比较简单,除石英外,主要是硫化物类矿物及捕获的围岩成分。通过对5个矿点的石英中包裹体的Rb-Sr同位素测定和等时线法定年,确定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与比邻的湘西同类型金矿的形成时代一致。根据赋矿地层岩性、地质演化历史与构造环境的比较,圈划出了一个湘黔加里东金矿带,对今后的找矿工作会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勘查中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孝桓 《贵州地质》2000,17(4):249-253
黔西南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的成矿作用在时间上与右江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热事件相扣合,金矿体形产状以及金富集程度和矿体规模在空间上受控矿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制约。上述现象实质则是矿床成矿作用受构造地球化学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凝灰岩中金矿控矿因素概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贵州盘县-兴仁金矿评价等工作的基础上,对黔西南地区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主要赋存于玄武质凝灰岩中金矿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认为,此类金矿的区域分布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边缘凝灰岩分布区;区域性控矿构造,如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深部构造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成矿域及矿田的形成和分布;局部性构造决定了矿床的定位,也决定了矿体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蚀变控矿因素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各类岩层因能干性不同而分别起着导矿、容矿及盖矿作用;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这些认识,可指导黔西南乃至滇黔桂峨眉山玄武岩及凝灰岩分布区的同类型金矿的勘查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扬子区黔西南金矿成矿系统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扬子区黔西南金矿成矿系统.扬子区黔西南中二叠统-下三叠统基岩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分别属于中二叠统-下三叠统低温热液成矿子系统和表生成矿子系统,后者为前者风化改造而成,两者共同构成为一个金矿成矿系统--扬子区黔西南金矿成矿系统.初步讨论了该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产物,以及成矿后的变化情况等,重塑了该成矿系统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滇黔桂交接地带已发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和矿化异常100余处,并己找到若干大型矿床,证明这一带为我国进一步寻找这类金矿的有望远景区.本文据已知矿床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对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控矿的地质、构造、物理及化学条件进行了论证,确定矿床为低温渗滤热液型金矿,初步建立了成矿地质概念模式,提出了四大成矿带和十三个成矿远景区,为本区扩大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勘查地球化学是快速寻找黔西南金矿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30年来,根据勘查地球化学圈定的金异常,为找寻肉眼难以识别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提供了重要找矿线索和直接找矿靶区,并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黔西南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的历史和研究表明,该区金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优越,金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结构及其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预示尚有较大资源远景和找矿潜力.勘查地球化学需要结合地质、物探、遥感等方法,在新深度、新理论、新领域上进一步指导地质找金工作,才能不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勘查与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复新  肖丽  齐亚林 《中国地质》2004,31(4):407-412
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发现超大型卡林金矿及1000余千米的成矿带,引起世界各国重视,70年代卡林金矿找矿理论传入中国,经历了找矿实践和初步研究的认识时期,中国陕西与贵州同时发现卡林型金矿线索;80年代中后期中国找矿有重大突破,勘查确定了包含40多例大、中型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分布于环扬子地台的“西北金三角”和“西南金三角”,典型矿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90年代找矿勘探又上一新台阶,除继续发现一批矿床外,成功勘查出数例特大型该类矿床,对矿床成因、成矿机理、矿床类型与成矿动力学进行综合性研究;跨入新世纪仍有金矿床的不断发现,显示出中国西北、西南地区寻找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谭运金  韦龙明 《矿床地质》1997,16(2):130-138
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有机碳含量为0.05%-8.73%。含金建造形成的环境不同,其改造成的金矿床的有机碳含量不同;矿化主岩的岩性不同,基有机碳的含量不同。由浊积岩型含金建筑改造成的卡林型金矿床,其干酪根属Ⅱ型酪根,原始有机母质属还原环境沉积的海相菌藻类生物演化成的腐泥型有机质。  相似文献   

20.
冉瑞德 《贵州地质》2005,22(1):14-21
本文以安龙戈塘金矿床为例叙述了以岩溶构造为容矿空间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其成矿机理,简要阐述了安龙戈塘地区卡林型金矿与红土型金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