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03,20(2):115-117
目前,对已建项目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追溯到选址阶段来进行。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估难免有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本意,而且,评估所提出的有关防治措施不切合实际。评估应该实事求是面对客观现实来进行,除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外,还应加上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等内容。构成这类已建项目灾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完整内容体系,以区别于目前对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进行的单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强调与细化,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的关系、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方法、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标准等几个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作了若干探讨。对提高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论述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的工作内容、方法、评估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文章提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兼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区地质工程环境条件评价的双重目的,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分区、分段、分单元全方位地质灾害调查和综合评估是开展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效方法,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适宜性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栾川县罗家沟铅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阐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评估范围、评估级别的确定、资料收集及综合分析中应着重注意的一些问题,力求使评估工作趋于严谨和科学。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试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存在的问题,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该包括区域评估、流域评估和场地评估三个层次.阐述和分析了顶层设计与区域评估、流域评估和场地评估的任务和内容,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评估分级、调查内容(以泥石流为例)、评估内容、提交成果,以及评估报告参考提纲等,提出了具体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建设用地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是北京地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为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5.12"特大强烈地震后汶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结合笔者在汶川县城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阶段实施、对致灾地质体调查评价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对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地震灾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益国 《吉林地质》2006,25(1):82-84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一些常见的基本工作方法,包括野外图件的选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的确定,各类地质灾害的测绘、描述、记录以及评估报告编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立春 《吉林地质》2001,20(2):42-46
本文简要介绍了吉林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与主要危害以及防治现状,并将全省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区,简要提出了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特点往往是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常规方法不易客观定量的体现各区段在危险性方面的差异。本文在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房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房山区的地质灾害类型、灾害的地质背景、成灾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绥中县发育有不稳定斜坡(潜在危岩体崩塌、滑塌)、泥石流和海水入侵等三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的分布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的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通过对该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境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与地质环境固有条件密不可分,是地质灾害的先决基础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是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ariability of seismic activity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zones of peninsular India (10°N–26°N; 68°E–90°E) based on earthquake catalog between the period 1842 and 2002 and estimates earthquake hazard for the region. With compilation of earthquake catalog in terms of moment magnitude and establishing broad completeness criteria, we derive the seismicity parameters for each geologic zone of peninsular India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procedure.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provide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seismicit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geological zones of peninsular India and also provide important inputs for future seismic hazard estimation studies in the region. Based on present investigation, it is clear that earthquake recurrence activity in various geologic zones of peninsular India is distinct and varies considerably between its cratonic and rifting zones. The study identifies the likely hazards due to the possibility of moderate to large earthquakes in peninsular India and also presents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rate variation in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this reg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fluence of source zon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currence rate variation pattern on the maximum earthquake magnitude estimation.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provide a useful basis for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studies and microzonation studies in peninsular India.  相似文献   

17.
铜川市耀州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具有黄土塬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共同特点,属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根据该区地质环境背景,对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度分区;结合人口、地面设施、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进行地质灾害危害度分区。将易发度分区图与危害度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获得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利用该区和邻近地区历史上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与降水关系实际数据,建立该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判断图,再依据当地实际降水量来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发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闽北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闽北地质灾害与降水特征表明:闽北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与降水、尤其是与暴雨的分布一致。其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的分布一致,而与年降雨量、3~8月降雨量的分布相反。地质灾害发生数的74.9%均在针叶林及经济林中,95.7%发生在坡度>20°的陡坡处。地质灾害与岩土性质以及岩土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当浮土厚度在5m或以上时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闽北地质灾害的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强降雨则是其重要的触发条件,人类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文章根据地质条件将闽北的地质灾害按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及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质灾害中的地下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在于,地质灾害的萌发、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实例的形式,概要总结了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塌陷,水环境恶化,滑坡、崩塌、泥石流,流砂、管涌、软土变形等地质灾害问题;根据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作用性质,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详细探讨了城市地质灾害中地下水的环境效应。将地下水的作用形式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分为、控制效应、辅助效应、次生效应等。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如地震预测预报、水流方程与沉降方程耦合、多尺度非均质中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等几个关键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地质灾害预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难题。本文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将全国剖分为2700个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价,并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编制了全国地质现状等值线图,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趋势预测,将降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区域岩组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作为区域地质灾害演变的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编制了1:600万中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