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孔低渗储层的测井评价一直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难题。由于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各种成岩作用,七棵树油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储层内次生孔隙发育,非均质性强,增加了储层评价的复杂性。为此,本文根据岩芯实验、地质录井和试油等并综合各种测井资料,确定了储层岩性与物性、含油性与物性关系; 并在孔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性和电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次生孔隙发育的低孔低渗储层的新模型,并进行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2.
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和开发难度较大,裂缝发育情况对这类储层的产能影响十分重要。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实现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情况的评价,基于井径、电阻率、密度、声波等常规测井曲线计算出8个裂缝指示参数,然后利用这8个参数构建了一个裂缝综合识别参数。该裂缝综合识别参数对裂缝的识别正确率更高。将这一套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对于所有样本,裂缝综合指标法识别正确率为81.4%以上。本研究给出的方法对于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发育情况和有效性提供了一种途径,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威信凹陷页岩气重点勘探评价层系之一。以威信凹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5口井的孔渗、比表面、X衍射矿物分析、有机质含量、镜质体反射率、三轴应力实验和常规测井以及ECS测井数据分析了该页岩储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储存能力、矿物成分以及储层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北美及四川礁石坝页岩比较,该页岩储层有机质丰度一般,成熟度高,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大量生烃;吸附性较好,孔渗性较低,表现出较好的存储特性和较差的物性;脆性矿物含量适中,杨氏模量适中,但泊松比较小,储层表现出较好的脆性;在纵向上,龙马溪组下部泥岩层具有较大的w(TOC)值与较好的孔渗特性,且脆性矿物含量普遍高于上部,较上部表现出更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孔渗关系趋势较差,导致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渗透率评价技术出现了精度大幅降低或失效的情况。为有效地解决研究区储层渗透率精细评价的问题,利用取心井段岩心分析孔渗资料、测井资料,选用流动单元指数FZI值进行储层分类,建立各类储层的渗透率精细计算模型。优选反映储层特征变化的测井变量,运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储层类型判别标准的新方法应用于莺歌海盆地东方13气田中,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有了明显提高,为研究区的复杂储层渗透率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逐渐从常规油气领域向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深层油气等领域跨越。在以低孔低渗为特点的致密储层背景下,部分孔渗相对较高的异常高孔带则成为致密砂岩油气高产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甜点,它对预测优质储层和寻找商业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异常高孔带是指孔隙度超过正常沉积成岩条件下碎屑岩最高孔隙度的储层发育带(Bloch等,2002;孟元林等,2011)。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展,以现今储层特征为依据的储层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低孔渗储层成藏条件动态评价。由于成藏期后储层物性通常会发生变化,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已不能客观反映成藏期的储层质量下限,储层物性下限的应用意义变得十分局限。作者提出运用“储层临界物性”概念评价储层的新思路,把成藏机制与储层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低孔渗储层的成藏能力。本文提出了3种砂岩“储层临界物性”的确定方法,即①录井资料分析法、②试油资料分析法和③砂岩烃类充注临界条件实验分析法。显然由于成藏期后成岩作用较弱,正常储层的物性特征变化很小,储层临界物性用录井资料分析法和试油资料分析法中求得的现今含油物性下限即可确定;而储层由于成藏期后孔隙度、渗透率的大幅降低,变成了低孔渗储集层,则需要将现今含油物性下限恢复到成藏期相应的临界物性。“储层临界物性”的应用是对传统储层评价体系的补充,只有与成藏结合,动态地评价储层质量,才能客观地区分不同储层的含油气性。在低孔渗储层评价中引入储层临界物性参数分析,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和预测该领域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近期获得重大突破的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其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岩芯、薄片、阴极发光、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储层的基质孔渗极差,难以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而次生孔隙(溶蚀孔洞、洞穴、...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长8油层组致密储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卫   《地质与勘探》2017,53(2):381-389
综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岩心、薄片、孔渗及压汞测试等资料,在长8储层结构、储层质量发育控制因素研究基础上,对长8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8砂岩储层发育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具有细-微孔喉、排驱压力大、分选差的特征,主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发育Ⅰ型曲线储层孔渗性最好。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储层原始孔渗性能,其中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具最优孔渗性能;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是储层储集性能破坏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起建设性改善作用。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孔隙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和中值孔喉半径等主要储层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长8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为最好储层,Ⅱ类为较好储层,Ⅲ类为相对最差储层。其中,Ⅰ类储层主要分布于分流河道分叉叠置及水下分流河道汇聚叠合部位,储层品质最好,为最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先成型"致密砂岩气的勘探重点是寻找相对高孔渗砂岩,基于该观点,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为研究对象,以"相控储层"为思路,结合构造、沉积等研究成果,开展测井约束反演工作,以此寻找相对高孔渗优质储层。研究区有利储层较为成功的预测表明,依据地质、测井资料,采用拟声波重构技术可有效提高测井曲线岩性识别能力,并为砂岩识别提供波阻抗门槛;利用自动迭代子波扫描求取每口井的最佳子波,实行多个子波同时参与反演,可获得初始模型与井旁地震数据的最佳匹配。另外在构建地质模型时,针对不同储层的沉积特点,选取了不同的插值方式进行分段反演,有效划分出不同层段中有利区带及最佳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陆相致密碎屑岩油/气储层具有致密、低孔渗、薄层交互、多层叠置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长期以来,这种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以新思路、新认识指导勘探开发,特别是2D/3D井间多井约束地震地层反演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配套和完善了川西致密非均质气藏描述技术。多井约束地震地层反演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地质、钻井、测试等资料,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顺群  栾茂田  杨庆 《岩土力学》2006,27(9):1575-1578
当地下水位上升或地面遇水浸润时,土的饱和度将因毛细作用而变化,以此使土体产生变形。其中由于含水量增加而使土的重度增大,从而引起压缩变形;同时含水量的增加而使基质吸力下降,从而引起土的回弹变形,因此最终变形取决于上述两种变形趋势的综合效应。根据广义Hook定律、Fredlund的双应力状态变量及Brooks和Corey关于基质吸力与饱和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建立了K0状态下非饱和土的一维本构模型。将这一模型与分层总和法相结合,可以计算基质吸力变化时土的竖向变形。通过研究发现,非饱和土的地面变形不仅取决于土的性质与土层的厚度,而且依赖于土中吸力变化前后的分布及应力状态等因素。所建议的一维本构模型可以用于非饱和土地基上基础的沉降估算。  相似文献   

12.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文过程季节变异特性,以黄河源区巴颜喀拉山北坡冻土剖面为例,结合大气降水、冻土土壤水分、冻土层上水的野外观测,采用HYDRUS-1D软件冻融模块进行模拟分析,分析冻融作用对活动层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冻土层上水位与土壤水热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依据活动层土壤温度变化,基于冻融过程,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与冻土层上水位可划分为冻结稳定、快速融化、融化稳定和快速冻结4个阶段。(2)降雨入渗是坡面尺度下活动层土壤水文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活动层冻融锋面是主要限制性因素,受冻融过程影响,冻结期降雨减少,土壤冻结,土壤储水能力下降,土壤水分下渗停止,坡面侧向流动减弱,土壤水分和冻土层上水位处于下降趋势;融化期降雨增多,土壤融化,土壤储水能力上升,土壤水分下渗强烈,坡面侧向流动增强,土壤水分和冻土层上水位处于上升趋势。(3)受坡面地形影响,上坡活动层厚度大于下坡,上坡冻融锋面变化较下坡平缓,上坡土壤水分和冻土层上水位的变化幅度相对下坡较为平缓,而上坡土壤水分相对下坡含量较低,下坡冻土层上水位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白颢  孔令伟 《岩土力学》2009,30(6):1590-1594
以石灰改性膨胀土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路路基实际的非等向固结状态,考虑了不同固结比或偏应力对石灰改性膨胀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循环振动三轴试验,对掺灰比为3 %石灰改性膨胀土,在选定的6组固结比下表现出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固结比或偏应力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在研究的固结比范围内,随着固结比和偏应力的增大,石灰土的动弹模量显著地增大;阻尼比则相应地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但所受影响程度较之动弹模量略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相关性研究的岩石地基承载力优化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树  黄志鹏  周火明  景锋 《岩土力学》2009,30(12):3700-3704
岩石地基承载力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力学指标,大多数建筑工程主要依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R确定,重要建筑工程还需要通过岩体载荷试验的承载力特征值P确定,那么两种方法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践经验表明,用R确定承载力的方法简单易行,但R代表的是岩石材料的特性,与工程岩体的情况有显然的不同,而原位载荷试验是在半无限条件下进行的,与工程实际条件更为接近,因此,用P确定地基承载力比用R要合理。在总结多达43点的岩体载荷试验及对应部位至少3组的单轴抗压强度对比试验成果与收集248组重庆地区岩石的三轴强度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P-R相关关系及围压条件下的强度特征。通过揭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提出采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5倍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重要结论,为岩石地基承载力优化取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开裂对地基板弯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基板的配筋设计均按弹性体计算得到的弯矩进行,这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因为地基板是高次超静定问题,地基板开裂后其弯矩会有较大的改变。笔者通过合理模拟地基板裂缝开展过程及土.结构的相互作用,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地基板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不同计算方法及裂缝对地基板弯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按平面问题计算得到的弯矩比按空间问题大40%左右,地基板开裂后弯矩减小,且裂缝越多,弯矩减小越多。  相似文献   

16.
崔明娟  郑俊杰  赖汉江 《岩土力学》2016,37(Z2):397-402
微生物固化技术(MICP)是岩土工程领域新兴起的一种不良地基处理技术,不同地基土体之间的颗粒粒径并不相同,其固化效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差别。选用3种不同颗粒粒径范围的砂土进行微生物固化处理,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孔隙体积测量和洗酸处理,从宏观角度分析颗粒粒径对微生物固化效果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测试,从细观角度对微生物固化机制进行了初探。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化砂土中碳酸钙晶体以颗粒簇形式堆积在砂土颗粒表面及颗粒间接触处,其尺寸随碳酸钙晶体堆叠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颗粒粒径较小的砂土,颗粒间孔隙较易被碳酸钙晶体填充密实,固化试样内有效碳酸钙晶体比例较大,“结构性”较强,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非均质黏土地基中平面应变隧道最小支护压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维祥  黄茂松  吕玺琳 《岩土力学》2010,31(Z2):418-421
土体由于沉积而具有天然的非均质性,但关于非均质地基中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却很稀少,在实际盾构隧道工程中均按均质地基对待。但这一简化并没有考虑非均质性对保持开挖面稳定所需最小支护压力的有利作用,以及对破坏模式的影响。故文中采用基于tresca准则的弹塑性有限元法来研究黏聚力随深度线性变化的纯黏土地基中平面应变隧道的开挖面稳定性,模拟了土体失稳渐进破坏的全过程。最终验证了无量纲化的有效性,得到了各种工况时保持土体稳定的最小支护压力值,并发现了黏聚力线性变化斜率对深埋隧道破坏模式的影响,可为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文孟  郭少春  崔自治 《岩土力学》2014,35(12):3385-3388
为揭示可溶盐对黄土触变性的影响程度及作用规律,以宁夏同心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干密度、含水率、含盐量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了黄土的触变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触变性参数随干密度和含盐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含水率、干密度和含盐量。在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以含盐量为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发现触变性参数与含盐量呈对数关系,且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溶盐对黄土触变性的影响明显,是影响黄土触变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论对黄土地基设计、施工和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Chemical analysis of 60 samples from the Jusa and Barsuchi Log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VMS) deposit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shows that, on average, the Jusa deposit is more enriched in the chalcophilic elements than the Barsuchi Log deposit, whereas the Barsuchi Log deposit is more enriched in the lithogenous elements and Te. In addition, the yellow ores in these deposits are more enriched on average in Cu, As and Mo and the black ores more enriched in Zn, Ga, Cd, Sb, Ba , Hg and Pb relative to each other. Both these deposits are similar in composition to the Kuroko deposits of NE Honshu and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analogs of these deposits. The Kuroko deposits, however, contain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As, Ag, Sb, Ba, Hg and lower contents of Te on average than the Jusa and Barsuchi Log deposits. Based on the higher contents of Te in the Barsuchi Log deposit compared to the Jusa deposit, as well as on textural consider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arsuchi Log deposit is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Urals- and Kuroko-type deposits, whereas the Jusa deposit is more analogous to the Kuroko-type deposits.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al data presented here, the Jusa and Barsuchi Log deposits may be described as Zn-Pb-Cu-Ba deposits rather than as Zn-Cu-Ba deposits, as the Baimak-type deposits of the west Magnitogrosk zone have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相似文献   

20.
曹志刚  蔡袁强  徐长节 《岩土力学》2012,33(8):2373-2382
为研究空沟对高速列车引起地基振动的隔振效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改进出一种新的解析研究模型。模型中首次运用了饱和半空间模型来研究地基上隔振沟对高速列车的隔振效果;隔振沟则通过在饱和半空间土体上设置3个合适宽度、截面为矩形的弹性层来模拟;中间矩形弹性层为路堤,路堤上方放置了枕木与轨道。枕木与轨道分别通过纵向异性Kirchhoff薄板与Euler梁来模拟,饱和土地基采用Biot多孔饱和介质理论来描述。控制方程通过傅立叶变换与傅立叶级数展开,在变换域中进行求解。研究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空沟的隔振效果明显提高;饱和土体固-液相的耦合作用对隔振沟的隔振效果的影响明显,尤其当列车运行速度超过土体表面Rayleigh波速时,随着土体渗透系数的增加,空沟隔振效果显著降低。此外,列车运行速度超过土体表面波速时,饱和土地基上空沟的隔振效果明显优于相应单相弹性地基上空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