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与国际矿物学协会(IMA)商定和国务院批准,第十五届国际矿物学大会(The 15th Gener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将于1990.6.28—7.3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年紧张的准备,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至7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鹏到会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出席,地矿部部长朱训主持开幕式。国际矿物学协会主席P.J.Wyllie教授在开幕式上  相似文献   

3.
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承办的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找矿与科技创新"专题论坛于11月4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研究员,裴荣富院士及3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及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了2018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地质》荣获“2018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和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分会主办,西南科技大学承办,成都理工大学协办的“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于9月19~21日在西南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大会。其中包括国际矿物协会前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先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和於崇文。  相似文献   

6.
本会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和全国第四届矿物物理矿物材料学术讨论会纪要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专业委员会和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负责筹办的,全国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  相似文献   

7.
矿物共生和矿物共生组合研究与成矿年代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裴荣富  吴良士 《矿床地质》1995,14(2):185-188
矿物共生和矿物共生组合研究与成矿年代学裴荣富,吴良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成矿年代是成矿学研究的时间域,是从地质历史分析矿床生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据。因而,30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其作为21世纪能源矿产和矿产资源专题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3届大会(简称INQUA大会,下同)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得到了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南南合作计划、、国家南极委、地矿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的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安黄土与第四纪研究室、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许多国内机构和INQUA、CCOP等许多国际机构的支  相似文献   

9.
经同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力所主办的首届国际地质力学讨论会,于1986年9月4—9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共150余人。其中有我国著名学者孙殿卿、马杏垣、李廷栋、王仁等。提交讨论会的中外学者的论文244篇,其中我院13篇。选中大会报告的有64篇,我院李述  相似文献   

10.
陈从喜 《地质论评》2001,47(6):583-583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暨“IGCP448—世界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国际工作组会议”于2001年8月30日—9月2日在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国际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商务部TCDC(Technical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countries)水文水井钻探技术培训班”于2004年8月1日正式开班,8月2日下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开学典礼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副院长主持,出席开学典礼的有: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李志坚副司长、陈有芳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与外事部彭齐明主任、蒋士金  相似文献   

12.
《河北地质》2007,(2):26-2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铂族矿物研究世界纪录保持者於祖相新发现的李四光矿得到国际新矿物委员会与矿物命名委员会的批准。  相似文献   

13.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 (IMA_CNMMN)于 2 0 0 2年 9月在爱丁堡国际矿物学大会期间组成了新一届委员会 ,由 33名委员构成 ,我国在该组织中的代表为於祖相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如下 :主席 :ErnstA .J.Burke(FacultyofEarthandLifeSciences,VrijeUniversiteitAmsterdam ,DeBoelelaan 10 85 ,10 81HVAmsterdam ,Netherlands,Tel:+312 0 44 4734 5 ;Fax :+312 0 6 46 2 45 7,E_mail:ernst.burke @faiw .vu .nl)副主席 :GiovaaniFerraris (DipartimentodiScienzeMineralogicheePetrologic…  相似文献   

14.
会议短讯     
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IMA)将于1994年9月3日下午至8日下午在意大利历史名比萨市召开。该会由意大利矿物岩石学会、欧洲矿物学联会和国家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进行矿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包裹体专业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委员会及中国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包裹体矿物专业组联合召开的,由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和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共同主办的“全国矿物包裹体均一法、冷冻法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4日至11日在南昌召开。有107个单位的19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102篇,其中30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2019,(3):I0001-I0002
《中国地质》(双月刊)是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正>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各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合肥工业大学承办的2013年"矿物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于10月27日在合肥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8.
《矿床地质》2005,24(2):178-178
中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勘查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矿床地质》顾问裴荣富先生 ,因其在担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 (IAGOD)”主席和该协会的“矿床大构造(CTOD)”、“矿物共生 (PAC)”2个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以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期间 ,在成矿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有突出贡献 ,在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 (IGC)于意大利召开期间 ,经该协会全体理事选举通过 ,特授予裴荣富先生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奖。国际矿床成因协会 (IAGOD)是与美洲“经济地质学家学会 (SEG)…  相似文献   

19.
胡宝清 《中国岩溶》2009,28(4):380-380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承办的“中国岩溶环境的脆弱性及综合防治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9-21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全国各地的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共11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收到近70篇学术论文,其中涉及岩溶生态环境的37篇;“岩溶环境问题综合防治”的32篇。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80,26(3):279-280
在著名中国大地构造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黄汲清教授指导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即将于1980年由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新华书店和国际书店在国内外发行。这份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是在全国各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