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1998年汛期湖北省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选取地面、850hPa、700hPa、500hPa各层温度露点差(T-Td)资料,统计露点锋(干线)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干线与大暴雨过程关系密切,在500hPa上的反映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鄂东春季锋后冷区雹暴的特殊成因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锋后冷区雹暴成因特殊,用常规方法难以预报。通过对鄂东1960~1997年共14例锋后冷区雹暴的分析发现:中层(700hPa)突然回暖增湿形成中上层潜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以及下层(850hPa至地面)入海回流向华中楔进对中上层的整体抬升是形成此类雹暴的根本原因,进而确定了游测站和邻近测站的500hPa与700hPa假相当位温之差I″「△θse(500-700」以及汉口站700hPa与850hPa风的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6年丹江口水库流域50个代表站月平均和水资料以及常规天气图资料(500hPa、700hPa、850hP及地面图)和500hPa月距平资料,地丹江口水库的异常降水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其分析结论可为今后预报水库流域一年中最后一场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和做到及时收水、蓄满水库,兴利防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数值预报发展迅速,准确度不断提高,特别是短期数值预报,在日常短期天气预报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对生消变化较快的系统有较好的反映。本方法结合实况,综合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做到动、静结合来制作暴雨预报。1 思 路  区域暴雨的定义为:有≥4个站出现日雨量(20~20时)≥40mm的降水过程。本方法主要抓住造成韶关市前汛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500hPa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另外,中、低层的水汽输送也是一个重要因子。通过统计1993~1996年的资料发现,每一次韶关市前汛期区域暴…  相似文献   

5.
李子良 《四川气象》1998,18(3):18-19
利用1984-1992年7月和8月500hPa、700hPa、850hPa高空图和地面图及枰 气象资料,把影响我地的降水系统分为西风和太平洋高脊两类找预报因子,并预报因子采用0、1回归统计方法,对广汉地区大于10mm以上的降水进行统计预报,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汉江中上游9—10月副高预报模型及指标的检验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0~1997年9~10月逐日08时地面,850hPa,700hPa,500hPa历史天气图资料以及同期汉江中上游50个雨量站降水资料,通过对副高活动范围和各物理量场的差异分析,结合流域降水强度,建立了3套降水副高预报模型,3套非降水副高预报模型及20条预报指标(因子),并对其进行检验试报。结果表明,在水库调度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预报能力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亲波  陈景耀 《气象》1997,23(2):45-47
作者利用1995年6-10月影响南中国海的10个热带气旋实况资料以及500hPa天气图,对日本地面24小时数值预报和ECMWF500hPa为数值预报产品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的24小时地面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的路径趋势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它对路径稳定的热带气旋预报能力较好,对热带气旋的突变转折预报能力较差。2.ECMWF500hPa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长有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8年丹江口水库流域五场暴雨的入库流量和降水量(08~08时)资料以及同期的500hPa、700hPa、850hPa 高度场及地面天气图资料,对这一流域 1998年7、8月份发生的五场致洪暴雨的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及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水库流域致洪暴雨的成因,为今后加强对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9.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晓霞  刘厚赞  张国平 《气象》1997,23(8):43-45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能量方法分析了1995年8月21-23是鲁南和山东半财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低层高能舌准饱能舌,准饱和及对流不稳定的区域;500hPa正涡度舌与850hPa暖切变及需所了旋中心相配合,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从环境流场、热力场和偏心作用诊断分析9422号南海热带风暴移动路径北翘的原因,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槽底到达华南和副热带高压明显关系产东退;(2)在风暴移向的北方和东北方,700hPa出现ΔT24减温较大区或增温较小区,以及Δθse(700-850)场出现不稳定区,是风暴北翘和东北折的主要原因。(3)应用适合实际的台风移速公式计算结果对业务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80~1989年3~5月影响广西73次南支槽活动过程分析,揭示:其中有60.3%影响广西和华南,产生局部性(≥3站)暴雨以上的天气过程;大范围暴雨和全区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4~5月;南支槽暴雨除与冷空气共同作用外,还与南亚西南季风的建立、爆发以及与对流层低层(850hPa)低纬越赤道气流的加强紧密相关,而且在全区性暴雨产生之前有一定的先兆性;初步研究,归纳出南支槽暴雨前一天500hPa的4类流型特征,并给出一些判据,为提高前汛期暴雨预报准确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桑志勤 《四川气象》1996,16(3):11-13,10
对1987年4月25 ̄27日寒潮天气过程ECMWF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进行了预报检验,得出了些新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广东气象》2000,(Z1):8-10
1 5.24特大暴雨概述 受冷锋低槽的影响,深圳市1998年5月24日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过程。深圳市气象台于06时发布黄色暴雨信号,并于中午前后连续发布了红色、蓝色暴雨信号。由于雨强大,降雨集中,这次暴雨降水过程造成的灾情比较严重。据统计,这次降水过程导致全市各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浸和山洪暴发、围墙倒塌、河水外溢等现象,并造成人员伤亡。这次暴雨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比较明显,地面的冷锋低槽、850hPa的低涡和切变线、500hPa的小槽配合较好。23日起,一条NE~SW向的系统性雨带…  相似文献   

14.
以短期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T106资料提供的700hPa高度场和850hPaθse场格点资料,计算欧氏距离找相似的方法,实现了24、48h21个市(县)夏季降水预报的自动化。经检验达到一定的精度,可成为日常预报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5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地面报文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湖北省76个县(市)气象台站短期最高和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经1999年9~11月试验发现,该模型预报效果较好,特别是在气温较大的强冷空气爆发过程中的预报效果比一般线性预报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EOF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统计分析以及短期气候预测中[1]。本文利用EOF对华南前、后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分析,提取主要的降水分布形势,然后对各特征场的时间系数序列与前期因子场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时间系数的预报方程,从而建立华南汛期降水趋势的客观预报方法。1 资 料  本文所用降水资料为1957~1994年华南三省区(广东、广西、海南)分布比较均匀的65个测站,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降水量。初选因子场为前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1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北…  相似文献   

17.
梁飞燕 《广西气象》2000,21(2):12-14
用近几年的日本中期数值预报传真图的96~120h500hPa环流、涡度预报场、850hPa温度预报场及地面形势预报场与桂东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时段及2低温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传真图对春播期的每次冷空乞南下都能提前报出,对冷空气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为此,对这些传真图进行了归纳分析,找出一些桂东地区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在日本中期数值预报传真图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的500hPa高度和海平面气压格点资料,求算出地面到500hPaw层的平均温度预报场,再叠加到500hPa高度预报场上,构成高空温压场预报图。它和地面预报图一起,用于大范围灾害性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从环境流场、热力场和偏心作用诊断分析9422号南海热带风暴移动路径北翘的原因,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槽底到达华南和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东退;(2)在风暴移向的北方和东北方,700hPa出现△T24减温较大区或增温较小区,以及△θse(700─850)场出现不稳定区.是风暴北翘和东北拆的主要原因。(3)应用适合实际的台风移速公式计算结果对业务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汉机场秋季降水低云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编码法作降水低云预报。降水低云对飞机着陆影响很大,严重危及飞行安全。本文利用80年至89年9月、10月850hPa、700hPa、500hPa空中资料和本站的气象资料,根据多年预报经验,筛选出六个相关关系较好的因子,进行有序排列,利用六因子二八进位制关系进行编码预报降水低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