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北京地区许多废弃的无主老矿山未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矿区内地质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劣。本文对废弃矿山及其治理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述了矿山废弃地土地资源破坏效应的四个因素——地表景观效应、土体污染效应、次生灾害效应、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以房山区石窝大理石矿山废弃地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了矿山废弃地治理以矿山环境、灾害治理为主,以园林景观绿化为辅相结合的二维治理模式,在地形整治、挡土墙、绿化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结合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利用矿区内的正负地形渣堆和采石坑,进行景观的再生和组合,将采石坑设计成下沉式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希望通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改善矿区及周边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的景观再造模式,本文以玉田县某采石废弃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探,分析了废弃采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再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矿山的景观再造能够重塑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损毁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重构环境生态系统,达到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规划投资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废弃露采矿山治理概化为岩质边坡绿化和废弃地整治两大工程,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法,分析确定治理工程投资的社会经济状况、岩质边坡形态特征、环境破坏程度等影响因素系数,并用工程实例确定岩质边坡工程绿化单价系数和废弃地整治单价系数。根据上述方法估算了镇江市规划期内(2006~2010年)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总投资。  相似文献   

4.
孙廷仁 《探矿工程》2018,45(10):109-114
土地资源禀赋有限、土地供给紧张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废弃地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亟待治理;废弃地分布零散、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多不必要的损耗,需要集约规划。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废弃石灰岩矿破损山体排险修复工程设计及建设光伏电站场地改造方式进行探讨,意在提出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案,为类似废弃地潜在利用价值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境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它在江苏生态省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省矿业废弃地的分布特征和已采取有效的矿山环境整治模式、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划分全省矿业废弃地的类型,设计适合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的环境恢复整治模式,并提出全省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模式(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翔  郝洋  张序  董欣 《辽宁地质》2014,(5):34-34
抚顺煤炭开发历史悠久。近年来,受采煤沉陷等因素影响,遗留了大量废弃土地,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给矿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调查显示,抚顺市工矿废弃地总规模4180公顷。大量闲置工矿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2012年9月,抚顺市东洲区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区。  相似文献   

7.
高翔  董欣 《辽宁地质》2014,(5):33-33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辽宁将稳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矿山环境基础上,与县(市)区的工矿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用地相挂钩,使废弃建设用地得到盘活和合理调整利用,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既提供了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和洞穴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许多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很高的风景旅游洞穴景观因洞穴景观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不得不关闭。因此,风景旅游洞穴的安全已引起了国内外洞穴学家、洞穴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游客的广泛关注。对洞穴环境和碳酸钙景观的安全性威胁,普遍认为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运行是主要的影响。综上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都会强烈影响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
符启基  唐培宣  刘明 《地下水》2007,29(5):78-80
主要介绍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结合环境伦理的宗旨、主流和主张探讨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结果表明,地下水有机污染是由于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违背环境伦理而造成.为了重新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废弃地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及其废弃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重视。在本土飘台法、鱼鳞穴法、燕巢法、阶梯台阶法及钢筋混凝土框格悬梁等绿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作者引进了客土喷播法、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喷混植生法等国外边坡防护绿化新方法,并重视废弃地的开发利用,不仅挖掘出废弃地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潜力,而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文章从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需要解决的岩质边坡绿化及废弃地利用两方面,探讨了绿化技术的适宜性及废弃地开发利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废弃采石厂,多年来的矿山开采形成高陡岩质边坡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恢复难度大。针对区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拟对治理区内裸岩边坡进行坡面危岩清理、挂网喷播绿化、坡面种植槽绿化工程等修复措施,以恢复地形地貌景观和坡面植被。边坡修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乔灌草品种,恢复重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使之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裸岩边坡生态修复后,将对提升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周边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马陵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百歌  张春 《江苏地质》2009,33(3):331-334
乱采滥挖形成了一个废弃矿山带,区域范围内,采坑密布,不仅在景观上造成了苍凉景象,而且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马陵山废弃矿山的综合治理方案和施工工艺,主要有采空地覆土植树工艺和局部石质坡面挂网喷播工艺以及步道景点布设技术。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举措,其中坚硬岩石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修复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苏州市金山浜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调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植被覆盖度低、地貌景观破损造成视觉污染及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削坡清坡、浆砌片石格构植被护坡、客土喷播、锚固铁丝网砼筑围堰、废弃地平整覆土、截排水及植被养护等技术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践表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使花岗岩边坡安全稳定,坡面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废弃地得到整理利用,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提升了环太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域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已影响生态省建设进程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与全省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仍有差距。文章在全面分析全省露采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速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市场化的对策建议。统一规划矿业废弃地环境的恢复治理、统一协调其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实行有偿治理;治理初期采用半市场化运作的与政府联合开发模式、使治理业逐步成熟并走向市场化;加快矿业废弃地环境的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促进恢复治理技术规范化;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产业化的道路、引导治理业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加强市场化宣传、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生态系统,是大气—水—岩石—生物四个圈层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区,也是相互渗透"交织"调控的有机整体;而人类活动会对地球表层环境生态的结构、演化方向、变化速率、物质和能量循环改变、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生物消亡产生剧烈影响.岩溶景观,特别是钙华是大自然在地表赐给人类的资产和宝藏,其成因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许多废弃和老矿山未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恢复工程,矿区内环境恶劣.为了解决废弃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国家提供了专门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治理,但亟需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设计理论.在总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指标和流程,并将设计理论用于广西凤山石灰岩矿山的治理工程设计.结果表明:(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治理工程涉及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和景观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治理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行性、效益和社会需求四个主要指标.(2)凤山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松动危岩、潜在崩塌体、土地和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取截水、锚固、落石平台和岩石雕刻将采石掌子面改造为公园的景点,并通过岩壁雕刻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3)治理工程消除了废弃采石矿山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时,建设成世界级的雕刻景点,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体现了治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油田地质灾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守余  李东旭 《地学前缘》2004,11(1):236-236
油田地质灾害指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由于人们勘探、开发和利用石油资源的工程活动而诱发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如地表变形、诱发地震等。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和演化受灾害发生地的动力学环境、石油地质环境和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活动的控制,它是由于石油地质环境产生突变的或渐进的改造和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  相似文献   

18.
崔文静 《江苏地质》2009,33(4):434-437
随着徐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的实施,徐州市因采煤塌陷及开山采石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景观破坏得到改善,废弃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分析徐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及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为原则,部署废弃露采矿山治理、采煤塌陷地复垦及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工程,从资金筹措、技术支撑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重点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圣波  谢明辉  路鹏  张莹  于亚凤 《地球科学》2015,40(8):1353-1358
人类大规模地进行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导致土壤发生变化, 并引起矿山环境发生变化, 矿区废弃土土壤恢复有利于该地区矿山环境的改进.在野外实测光谱的基础上, 对江西德兴矿区废弃土土壤恢复潜力进行分析, 并结合Hyperion高光谱数据, 通过光谱吸收指数法反演铁离子含量、粘土矿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结果显示, 在德兴矿区一号坝、二号坝、四号坝和铜矿的土壤有益成分相对较低.铁、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为有林地, 说明该区域土壤质量较好; 一号、二号、四号尾矿库、废石场及选矿厂等地区, 由于矿山的开采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土壤, 土地耕种存在一定的难度, 应采取相应的工程、生物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良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 ,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贵州喀斯特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 ,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镇市地处贵州黔中地带 ,是喀斯特发育较完备的地区之一 ,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67 96% ,喀斯特面积占绝大部分。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 ,对图件进行解译、编辑处理 ,制作清镇石漠化动态图 ,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