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水地震勘探中,由于水层较浅,多次波普遍发育,而且很难压制,如何更好地压制浅水多次波成为了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来说,依靠单一的多次波压制技术很难将浅水多次波压制彻底,因此本文探索了一种组合压制浅水多次波的思路,首先基于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方法(DWD)将短周期多次波实现压制,然后采用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将近偏移距长周期多次波进行压制,最后再采用高精度Radon变换,将残留的中、远偏移距长周期多次波完成压制。通过辽东湾海域浅水实际资料的多次波压制效果可以看出,组合压制技术实现了对于资料中发育的浅水多次波的良好压制,陷波频率得到较好的恢复,资料品质得到有效改善,信噪比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受水深、海况、地貌、地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深水地震资料具有"Jitter"现象、子波变形、噪音多样、多次波发育、速度敏感、各向异性显著等特点。系统分析深水地震资料特征,总结深水地震资料规律与差异,分析研究综合静校正、子波精细处理、高保真噪音衰减、组合压制多次波、高精度速度分析、各向异性偏移等关键技术,形成深水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Q海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次波压制技术、速度分析技术以及提高Q海深水成像效果的其他技术方法等等。通过系统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Q海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水平,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深水地震资料多次波具有能量强、周期长的特点,降低了资料的信噪比,是处理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多次波衰减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成像效果及后期储层反演结果的真实性。分析深水多次波的类型、成因和特征,并研究各种多次波衰减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最终合理组合多方法、分步衰减多次波是关键。以南海A区深水地震资料为例,通过组合优选基于模型的SRME技术和高分辨率Radon技术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就出现的剩余多次波给予分析和改进,提出了“三步法”衰减深水多次波,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多次波衰减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GeoEast系统所具有的软件和地球物理功能优势,使其在海洋二维拖缆资料处理中,能够快速地将单炮数据进行解编和观测系统加载.消除低频涌浪噪音及压制多次波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异常振幅衰减技术对于消除涌浪噪音效果较好.然而,针对本区多次波发育的特征,选取了SRME、Radon变换组合方法压制多次波,实际证明压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浅水环境中,多次波广泛发育且很难压制。与一次有效波相比,多次波具有反射角小、传播路径长、照明范围广等优点,如何较好地处理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改变将多次波当作噪音进行压制的做法,实现对其有效利用。首先基于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DWD)技术加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技术联合实现对于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与有效反射波的良好分离;然后利用分离的有效波通过反馈环理论实现不同阶次多次波的预测;最后基于成像精度更高的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实现不同阶次多次波的分阶成像。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试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分离方法实现了对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与反射波的良好分离,而分阶成像既避免了成像过程中串扰噪音的影响,又通过利用不同阶次多次波进行成像,扩大了成像照明范围,提升了浅水发育区域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实现了对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技术是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多次波衰减技术。在介绍多次波类型和常见压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出SRME方法。基于平面波传播模型讨论SRME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针对实际地震数据的迭代预测和减去方法,结合该技术的特点给出实际地震数据应用流程。澳大利亚Timer Sea地区海洋地震资料应用实例表明SRME这种数据驱动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非常实用,尤其对崎岖海底多次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潮汕坳陷多次波组合压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坳陷中生界发育,是我国海上重要的油气勘探后备区。但该区多次波非常发育,多次波识别和压制一直是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合理地选取有效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是获得高品质地震剖面的关键所在。针对原始资料中多次波异常发育的情况,文章分析了该区多种类型多次波的特点,尝试了零偏移距截距时间-射线参数(τ-p)域预测反褶积、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法(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SRME)和双曲线Radon变换,对多次波进行组合压制,克服了仅依靠一种手段难以压制多种类型多次波的局限。从资料处理效果看,τ-p域预测反褶积方法对短周期的鸣震和微曲多次波的压制效果较好,SRME有效地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且在近炮检距范围内压制多次波效果很好,而双曲线Radon变换是衰减长周期的层间多次波和未被充分压制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很好的选择。组合压制多次波后的剖面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琼东南深海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全面分析深海地震资料特点,深入分析深海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开展针对深海地震资料叠前去噪处理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深海地震多次波压制、水鸟干扰压制、涌浪干扰和异常振幅压制等处理方法,总结出针对深海地震资料的叠前去噪技术,为今后的深海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区,印支期以来强烈的改造作用使得中生界遭受大面积整体剥蚀,部分区域新生界直接叠覆在古生界之上形成不整合屏蔽层。海面、海底及不整合屏蔽层这3个强反射系数界面的存在使得该区多次波异常发育,中—古生界有效反射湮没在多次波干扰中无法识别,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已成为本区中—古生界成像的基础和关键。通过理论模拟及实际资料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多次波特征,认为自由表面多次波、长周期多次波、折射多次波及绕射多次波是主要的多次波类型。对各类型多次波采用了针对性方法进行压制,介绍了压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评价。针对横跨本区的南北向测线的多次波压制及偏移成像结果表明,使用的组合压制策略能够较好地压制各类型多次波,最终提升该区中—古生界的地震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多次波压制日益成为单道地震资料处理的焦点,其关键技术之一是自适应匹配滤波。然而,传统匹配滤波算法不总适合描述随时间和空间非平稳变化的地震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被提出。从基本原理出发,采用模型数据对正则化参数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它们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特性,最后将该技术用于实际资料的多次波预测减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通过实际应用对比,证实该技术较传统匹配滤波方法在去除多次波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拖缆采集的海上多道地震数据受海水间传播的多次波影响,往往在共炮点道集上发育周期性的强振幅干扰波,这些噪音会掩盖海底以下及强反射层以下地层的面貌,严重影响多道地震数据的成像效果。为了消除海上多道地震数据中存在的海水间传播的多次波对地震数据的干扰,首先分析浅水多次波在海水间多次震荡的产生机制,采用了τ-P域静校正延迟技术对其进行压制,处理的核心是在τ-P域对周期性多次波模型进行预测,再通过自适应相减以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方法对海水间震荡的浅水多次波具有很好的压制效果,经过浅水多次波去除后的叠加剖面信噪比得到有效提高,剖面的品质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东海陆架地区的地震资料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多次波,使得地震资料难以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信息,必须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加以去除。根据多次波的不同特点,采用了3种技术方法组合去除的策略:采用SWD技术去除东海陆架普遍发育的与海底相关的短周期多次波;SRME技术对强波阻抗界面产生的近道多次波压制效果明显;抛物线Radon变换可以较好地解决中远偏移距的长周期多次波。通过对东海陆架大量多道地震资料的处理,采取3种技术方法的优化组合基本上都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勘探目标的日趋复杂化,如何有效的解决多次波的压制问题是目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常规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是基于输出信号能量最小准则进行匹配压制的,这一准则是基于二阶统计量实现的,不能很好的处理有效波和多次波非正交情况下的多次波压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基于波动方程的反馈迭代方法与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独立分量分析法(ICA)结合起来实现自由表面多次波的压制。首先基于反馈迭代技术实现自由表面多次波的预测,然后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快速固定点寻优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实现多次波和有效波的有效匹配,最终实现多次波的有效压制。资料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处理非正交情况下多次波压制时,既能有效的保持有效波的能量,还能实现对于多次波,特别是中、深层多次波的良好压制。  相似文献   

15.
南海南部礼乐海区以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后备区,目前勘探程度低,地震资料较少,仅有少量的二维地震资料。由于该区地形复杂、水深变化范围大,因此在地震数据中发育着多种类型的干扰波,加之该批数据道数少、信噪比低,上述因素都成为高分辨率处理的难点。针对该区地震数据的特征,采用多种手段的真振幅恢复技术以及异常振幅压制等预处理方法;采用串联反褶积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根据多次波的类型分别采用τ-p域预测反褶积、速度滤波、内切除等组合方法压制多次波。从资料处理的效果来看,使得浅、中、深层能量得到平衡,多次波等各类干扰波得到了较好的压制,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得到了提高,最后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6.
浅水地震勘探对于了解近海底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油气开发、近岸工程等领域。表面多次波的存在干扰了有效波信息,影响了资料品质,造成解释假象,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已成为浅水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表面多次波衰减方法(SRME)是一种去除海面相关多次波效果较好的技术方法,但是,一般认为SRME技术并不适合于浅水区域。分析了SRME去除多次波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海洋高分辨率浅水区域多次波的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使用SRME技术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多次波去除效果明显,剖面基底清楚,断面清晰。通过对SRME技术应用于浅水区域的探讨,证实了SRME技术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浅水区域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不断深入,过去单块地震资料因采集、处理技术不同造成各块资料品质差异,无法满足勘探整体评价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从炮集资料出发,采用统一的技术流程,使用组合多次波衰减技术压制深水多次波,进行全区连片匹配处理,统一资料品质,改善中深层信噪比。在较高信噪比基础上,基于深水沉积结构、地层速度规律等约束条件建立叠前深度偏移(PSDM)初始速度模型,运用高精度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技术更新速度场,最终得到合理、高精度的PSDM速度场,有效改善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深水区三维资料品质不统一的问题,改善了中深层成像效果,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莺歌海盆地发育一系列泥-流体底辟构造与断裂,地震资料受浅层气和底辟构造的影响,其下覆地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模糊区,内部反射杂乱且能量较弱,而鸣震、自由表面和由浅层气产生的多次波类型复杂,能量又太强,常规的多次波剔除方法极易造成多次波残留或损伤一次波。复小波域的联合多次模型自适应相减方法是一种在连续小波框架下使用非固定维纳匹配滤波器进行多道处理的多次波剔除技术,适合于弱信号地区的多次波剔除处理,本文在详细阐述复小波域的联合多次模型自适应相减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将该方法引入到莺歌海盆地的多次波剔除处理中,有效压制了该区域地震数据的多次波,显著提高了该弱信号区域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9.
在详细分析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崎岖海底绕射多次波干扰、浅部气层吸收造成的高频成分缺失、复杂断裂结构造成的成像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一项有效的数据资料处理对策。通过采用信号高保真、压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的优势信号、高精度地震速度建模以及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等关键处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压制了多成因多特点的多次波干扰,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多次波衰减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难题。经过不懈研究,地球物理学家提出了多种压制多次波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处理思路:①基于有效波与多次波的速度、频率、周期性存在差异的滤波法;②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减去法。介绍了基于两种思路的6种常用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探讨了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