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报道了粤北梅州地区霞岚杂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花岗岩(196±2)Ma,辉长岩(195±1)Ma,为中国东南部缺少200~180Ma期间的岩浆岩报道增添了新资料,又表明了滨太平洋构造域至少在195Ma左右已经开始作用于中国东南部.野外揭露的新鲜露头上,辉长岩与花岗岩之间有岩浆部分混合作用现象.辉长岩局部发育20~30cm的细粒边,从辉长岩往花岗岩方向逐渐变细;花岗岩中发育大量暗色细粒.微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边部有暗色矿物集中现象,部分界线呈截然、模糊或过渡关系:包体中出现针状磷灰石;辉长岩类与花岗质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其微量元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年龄十分接近,且基性岩略晚于花岗岩形成。这些特征均表明,早侏罗世基性岩浆注入引起了深部陆壳物质的熔融,并形成了酸性岩浆,然后二者发生混合产生了霞岚杂岩.  相似文献   

2.
对崆岭高级变质地体主体奥长花岗片麻岩2个样品和不具Eu异常的变碎屑沉积岩 2个样品单颗粒锆石 SHRIMP U-Pb原位(in-situ)定年结果,揭示出奥长花岗岩浆的侵入年龄为 2 947~2 903 Ma在变沉积岩中发现了年龄为 3.3 Ga的碎屑锆石,直接证明扬子克拉通曾存在古太古代陆壳物质.不具Eu异常变碎屑沉积岩的亏损地慢Nd模式年龄(TDM= 3.2-3.3 Ga)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北缘两次俯冲(碰撞)的岩石学和构造学证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境内的马畈岩体((462.7±1.5) Ma)、笃祜店岩体((293 ± 12) Ma)、苏仙石岩体((146.2± 0.9) Ma)分别形成在加里东、海西和燕山构造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3期岩体均为I型花岗岩,马畈岩体和笃祜店岩体具有陆弧花岗岩特点,是破坏性板块边缘产物;苏仙石岩体具有碰撞后隆升花岗岩特点.构造分析显示三者变形特点明显不同:马畈岩体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较为复杂;笃祜店岩体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大;苏仙石岩体经历了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小.根据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分析,在古生代,扬子板块曾两次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碰撞.早期(约 400 Ma)碰撞形成北淮阳结晶基底并伴有加里东期高压榴辉岩,晚期(230 Ma)碰撞形成大别山造山带并伴有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具有多旋回碰撞缝合带特点.  相似文献   

4.
香港地区属华南加里东构造-岩相带南缘,中生代西太平洋岩浆活动带一部分。仅见中泥盆地,下石炭统,二叠系,侏罗系和白恶系,其中大面积分布的是中晚期侏罗世火山岩系;燕山中晚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长石斑岩等。区域构造是一复式背斜,轴向北东-南西。矿产以长石,白陶土和石英砂岩为主,奇岩异石众多,海蚀岩洞发育。  相似文献   

5.
一些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表明许多花岗岩是两种岩浆混合形成的,但对于是否有幔源岩浆参与大规模花岗岩的形成一直有不同意见.对南岭3个代表性的燕山早期(~160Ma)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清湖二长岩锆石具有非常一致的锆石Hf-O同位素组成,εHf(t)=11.6±0.3,δ18O=(5.4±0.3)‰,结合全岩Sr-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清湖二长岩的母岩浆来源于受到近期地幔交代作用的含金云母岩石圈地幔,没有地壳物质的混染.里松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MME)和佛冈花岗岩的锆石Hf-O同位素组成有很大的变化范围,锆石Hf-O同位素呈负相关关系,里松MME主要为幔源岩浆(类似于清湖二长岩母岩浆)结晶的产物,有少量壳源岩浆的加入;里松和佛冈花岗岩是幔源岩浆与沉积岩重熔岩浆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花岗岩的形成伴随着重要的陆壳增生和分异.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粤北梅州地区霞岚杂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花岗岩(196±2)Ma,辉长岩(195±1)Ma,为中国东南部缺少200~180Ma期间的岩浆岩报道增添了新资料,又表明了滨太平洋构造域至少在195Ma左右已经开始作用于中国东南部.野外揭露的新鲜露头上,辉长岩与花岗岩之间有岩浆部分混合作用现象.辉长岩局部发育20~30cm的细粒边,从辉长岩往花岗岩方向逐渐变细;花岗岩中发育大量暗色细粒-微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边部有暗色矿物集中现象,部分界线呈截然、模糊或过渡关系;包体中出现针状磷灰石;辉长岩类与花岗质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其微量元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年龄十分接近,且基性岩略晚于花岗岩形成.这些特征均表明,早侏罗世基性岩浆注入引起了深部陆壳物质的熔融,并形成了酸性岩浆,然后二者发生混合产生了霞岚杂岩.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东部黑龙江鹿道,吉林辉南、蛟河,辽宁宽甸,河北汉诺坝,安徽女山和海南岛定安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的氦同位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大部分地区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的~3He/~4HE比值分布在 1×10~(-5)左右,与MORB的~3He/~4He比值相似,反映了MORB型亏损地幔的特征.蛟河地区幔源包体的~3He/~4He比值为4.8 × 10~(-6);汉诺坝地区幔源包体的~3He/~4He比值为(0.15~7.4)×10~(-6)与,较MORB值明显偏低,甚至低于大气的值,说明该地区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幔交代作用.同一地区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的氦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提出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不是同源的,两者可能与寄主玄武岩均无必然成因联系.在汉诺坝地区一件石榴石巨晶中发现了异常高的~3He/~4He比值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形成时间及其动力学特征(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瑜  窦立荣 《地震地质》1997,19(2):90-192
郯庐断裂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延伸,切过辽河盆地东部坳陷后分为依兰-伊通、密山-敦化和四平-长春三条断裂。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内利用40Ar/39Ar法测得断层岩(云母石英片岩)中黑云母单矿物的年龄为(100±2.3)Ma。同时测得断裂带内辉绿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00±5.9)Ma,辉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05Ma。从依兰-伊通断裂错开中生代花岗岩体、古生界地层、白垩系泉头组的露头对比,以及断裂带内应变测量等获得区内断层的走滑距离为4km左右。断层切过下白垩统泉头组(122Ma,K-Ar法)并被上白垩统嫩江组所覆盖。这段走滑断层的活动对邻近盆地产生了影响,造成盆地中的反转构造。该走滑断层是在中国东部地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并与俯冲的西太平洋板块及其引起的上地幔物质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富城花岗岩U、Th含量分析结果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富城花岗岩U的均值为8.92×10^-6、众数为8.0×10^-6、中位数为7.03×10^-6,其概率密度曲线偏向高端呈右偏非对称分布(偏度系数CSK=1.10)。Th的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一致,分别为25.7×10^-6,25.75×10^-6,25.8×10^-6,其概率密度曲线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1)。核诱发裂变径迹研究查明富城花岗岩中铀有4种存在形式:(1)显微粒状铀矿物(晶质铀矿);(2)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之中;(3)均匀分散赋存在造岩矿物晶格之中的结构铀;(4)沿造岩矿物(长石、石英)微裂隙及粒间分布的非结构铀。对富城花岗岩铀配分研究发现,赋存在造岩矿物中均匀分散状的结构铀含量与全岩铀不呈消长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极限值:长石、石英〈3X10^-6,白云母〈5×10^-6,黑云母〈9×10^-6。溶浸实验结果表明,富城花岗岩活动性铀浸出率很高(平均值52%),为富城花岗岩具有较大铀成矿潜力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震情     
1998年3~4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8年3~4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4次,其中3月份3次,4月份11次(见附表)。3月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项内容:① 在室温高压和高温高压条件下,华北地区长英质结晶岩的压缩波速度;② 在常压和石英-相变温度下,长英质岩石的加热声发射.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长英质结晶岩的波速明显低于基性岩,而与变质相的关系不大;含石英岩石的波速曲线具有与其它任何岩石不同的曲线形态,显示了-相反应峰;在常压下加热岩石至石英相变点时,长英质深变质岩和岩浆花岗岩产生声发射,另一种交代成因的花岗岩不产生声发射.其地质意义表明:结合其它地学资料解释了华北克拉通区的地壳组成,阐明了石英和石英的存在空间;说明了新生代构造沉降区下地壳岩石中石英的-相变以及角闪石和黑云母的脱水熔融是沉降区和隆起区间断裂活动(张性断裂)和地震活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微粒暗色包体中锆石的形态演化及其制约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浙江青田钙碱性花岗岩的微粒暗色包体中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其中,A类错石具有最小的、但变化范围最大的I_(pr),I_(py)和I_(el)值;C类锆石与A类锆石相反,具有最大的、但变化范围最小的 I_(pr), I_(py)和 I_(el)值; B类锆石的晶型特征介于 A类锆石与C类锆石之间.锆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微量元素(Hf, U, Y, Th)含量从 A类锆石至 C类锆石呈现为连续增大的演化趋势,且伴随着含量的变化范围亦趋于增大.这些特征反映了A类锆石、B类锆石和C类锆石依次形成于包体岩浆冷凝过程的不同阶段或包体岩浆侵入过程的不同空间位置.根据晶体的UO_2/HfO_2,ThO_2/Y_2O_3,UO_2/(ThO_2+Y_2O_3)比值分别与 I_(pr), I_(py)和 I_(el)数值里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认为锆石晶型变化是由于在不同锆石晶面上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分配造成的.结合微粒暗色包体的岩石学特征和锆石的晶型和成分标型特征,可以推测包体岩浆可能同源于产生寄主花岗岩浆的部分熔融区,为该区残留物质部分熔融作用而分离出来的熔体。  相似文献   

13.
运城盐湖是在盆地内部断块自北向南阶梯性沉降背景下形成的. 7.1~3.6 Ma红 土堆积期湖泊范围较今为大,古季风已形成; 3.6 Ma因青藏高原隆升的辐射效应,盆地 北部基底突然抬升,湖泊向南退缩; 2.6 Ma构造变动河流进入盆地北部, 2.0~1.9 Ma间 风成作用增强,开始黄土堆积.由于湖区断块自 1.8~1.0 Ma始加速沉降,在天然水力 梯度下有充足的地下水补给,黄土在湖泊中的堆积速率小于湖泊构造沉降速率,故形 成了黄土高原上惟一的现代湖泊. 5.8~1.9 Ma间湖泊地层中有 4次大的季风强度变化记 录.  相似文献   

14.
小墨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中,由两期侵人体组成,早期为粗中粒-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末期为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锆石SHRIMP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2.5±2.1Ma(20),MSWD=1.9,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主元素中,SiO2变化于67.20%~75.16%,K20含量高,且K2O〉Na2O,K2O/Na2O为1.16~1.72;ASI值变化于0.96~1.10之间,平均1.02,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0.27~15.13;Nb/Ta=15.9~17.1,为锶和铌亏损型。EREE总体较高,重稀土含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分馏稍弱,∑Ce/∑Y为0.49~6.18,(La/Yb)。为0.66~15.54。有较高的εNd(t),为-6.8~-8.7;T2DM相对较小(1.47~1.62Ga)。综合研究表明,小墨山花岗岩石为壳源型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其成因应为下地壳物质和上地壳物质混合而成,与花岗岩底侵作用或注入地壳中的幔源岩浆有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内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是在紧随侏罗纪挤压造山运动之后的构造松驰和拉张减薄条件下所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北麓尖晶石橄揽岩中石榴辉石岩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在大别山北坡霍山铙钹寨等地的超基性岩中发现了石榴辉石岩的包体.石榴辉石岩草绿色致密块状,呈分米级的块体出现于蛇纹石化强烈的橄榄岩中.主要矿物组成是:石榴子石(Prp 25-35),钠质普通辉石(Jd10-25)和少量的钛铁矿.有相当显著的退变质现象,退变质有两期:麻粒岩相矿物组合,明显地被角闪岩相所切割.石榴辉石岩的寄主岩是尖晶石橄榄岩类.包括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于强烈的蛇纹石化,残余的橄榄石(Fo92-93)仅占5%-40%,斜方辉石富镁(En87-93)并有解理弯曲等韧性变形现象.采用Ellis和Green(1979)及Krogh(1988)石榴子石单斜辉石Fe-Mg交换平衡温度计,计算出石榴辉石岩的Fe-Mg分配系数(KD)为4.06-5.28.温度T= 793°-919℃,估算压力 P=1.5 GPa.可以推测该橄榄岩体是从深度约 60 km的地慢,固态侵位于下地壳,而后与之一起隆升到地表.显然,此种石榴辉石岩与其寄主岩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石榴辉石岩和橄榄岩的稀土配分型式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均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当于大陆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玄武岩熔体及其残留体  相似文献   

16.
燕辽-阴山地区 15个碱性岩体同位素年龄的变化范围为 190~268 Ma,其中 10 个年龄在 208~250 Ma之间,指示出它们主要形成于三叠纪. ε_(Nd)(t),ε_(Sr)(t)和Isr(t)初始值 变化范围分别为-3.21~17.19, 11.7~71.5和 0.705 0~0.709 3,平均值依次是-7.09, 36.63和 0.706 8,反映出它们的富集性质.在ε_(Nd)(t)- ε_(Sr)(t)相关图中,这些岩石的投影点 均落在富集地幔演化趋势线内及其附近,并具有地幔铅的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与富 集地幔储库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南岭及邻区分布一系列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这些岩石可以是含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或是(黄玉)钠长石-(铁)锂云母花岗岩,其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它们分别对应于准铝质和过铝质花岗岩.细致的矿物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矿物学特征.准铝质含锡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表现为:(1)角闪石、黑云母、条纹长石等组成特征性的造岩矿物组合:(2)标志性副矿物榍石、磁铁矿等显示其原始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3)含锡矿物为锡石、黑云母、榍石等;(4)锡石的成分比较纯,微量元素含量低.过铝质含锡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主要表现为:(1)铁锂云母-锂云母、钾长石、钠长石为典型造岩矿物;(2)富铝矿物黄玉是较常见的副矿物,与花岗岩铝过饱和特征相符;(3)锡石是重要的锡矿物,且富含Nb、Ta.造成两类含锡花岗岩显著矿物学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熔体的氧逸度、挥发组分和岩浆分异程度的差异.氧化型准铝质花岗岩熔体中锡以四价为主,这导致锡容易富集在含钛的造岩矿物或副矿物中,在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形成富锡矿物;这些富锡矿物可成为含锡花岗岩的标志性矿物.相对还原的过铝质花岗岩熔体中锡以二价为主,不易进入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常常在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形成岩浆成因的锡石;因此,岩浆成因锡石成为这类花岗岩的重要成矿和找矿标志.岩浆性质和锡在两类花岗岩岩浆中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导致形成的矿床类型有所不同.准铝质花岗岩主要形成岩体浸染型、绿泥石-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等矿床,而过铝质花岗岩除形成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等矿床外,更易形成岩体浸染型锡矿化.  相似文献   

18.
胶东大型黄金矿集区及大规模成矿作用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38  
研究表明,胶东矿集区的东界与华北克拉通的东界吻合,金矿以华北克拉通变质岩及其有关的侵入岩为控矿围岩.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为 121.6~122.7 Ma,约在 1个100万年的短时限内.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特别是与中基性脉岩、偏碱的钙碱性花岗岩的侵入关系密切.胶东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过程受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转折体制制约,是周围板块共同作用下的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9.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铜陵矿集区5个典型的中生代侵入岩体——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冬瓜山辉石二长岩、新桥二长岩、凤凰山花岗闪长岩、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了(151.8±2.6)~(142.8±1.8)Ma的年龄值,对该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约束,表明晚侏罗世末是该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岩浆侵入的总体顺序为石英二长(斑)岩→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辉长辉绿岩.不同岩性的侵入岩具不同的结晶年龄可能说明了铜陵地区侵入岩经历了深部岩浆的演化过程.这种岩浆的演化过程和该区当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深部构造和岩浆演化的动力学模型:T3末期,扬子与华北块体完成拼合,铜陵地区进入新的挤压造山运动期,即进入了太平洋动力学体系.J2-J3期间,随着Izanagi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该区受到的北西向挤压作用,形成北东向褶皱,并导致地壳增厚.在地壳下部形成高密度的榴辉岩相岩石,造成深部岩石圈地幔及下地壳拆沉,诱使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发生底侵作用,并引起下地壳受热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这些岩浆经过不同的作用过程最终沿深大断裂上侵(J3-K1).测年结果表明该区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的拆沉作用至少在晚侏罗世中晚期就已经开始,并造成岩石圈的急剧减薄,中上地壳发生强烈的伸展作用,形成盖层间、基底与盖层问、中下地壳等大量的滑脱构造,构成了岩石圈构造分层或拆离作用.老的岩浆成因继承核(747~823Ma范围内的3个一致年龄)的存在支持铜陵地区在新元古代存在明显的岩浆作用,同时说明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有较多的新元古代火成岩源岩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震情     
1998年1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8年1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51次(见附表)。1月10日11时50分张北发生ML6.2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