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短水准短基线观测资料反映出的川滇几个断层活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及邻区(云南省境内)的32个地壳形变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场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四川及邻区主要是川滇块体内各活动构造带的断层活动习性、量级和时序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川滇地区深浅构造活动强烈、地震发生频度高且强度大.为研究川滇地区断层运动、重力变化和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连接断层元模型,采用经典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研究了该地区震间期断层蠕滑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川滇地区韧性层断层蠕滑引起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和四川盆地呈现负的空间重力变化,其余块体呈正重力变化;(2)断层蠕滑引起的变形地表重力变化图像与空间重力变化图像形态上相似,量值上较小;(3)川滇地区的强震震中位置,与年际空间重力变化的零值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层黏弹模型,考虑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1480年以来34个强震和大地震的同震位错和震后黏滞松弛效应,以及各断层段的震间长期构造加载作用,计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18个断层段的断层面上的库仑应力变化随时间的演化。系统地研究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断裂带各断层段之间、各断裂带之间先发生的地震对后发生地震的促进或延迟作用,进一步基于断层面上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分析各断层段的强震危险性。应力触发的计算结果显示,各断裂带各断层段上先发生的强震可能触发后发生的强震,相邻断裂带上发生的强震之间也可能存在触发作用。各断层段上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随时间演化的计算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的中段及南部磨西段、安宁河断裂带冕宁—西昌段、小江断裂带北部巧家—东川段和南部建水段的库仑应力增加显著,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土壤吸附相态汞量对阿尔金、嘉峪关、龙首山、黄羊川、海原等断裂,自1986-1989年先后采样测试,其结果都是显示出断裂上方及其两侧汞量有异常高峰值,远离断层汞量迅速减低,断层活动程度不同而汞量浓渡也有很大区别的特征。因此用测吸附相态汞量来研究断层活动性是可行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川滇地块南部主要断裂现今形变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川滇地块南部30余年的跨断层观测资料,计算了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分析了区域内断裂的现今形变特征以及川滇地块南部的运动方式,认为部分断裂现今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川滇地块南部整体表现出以水平顺时针旋转为主的运动学特征,并对该区域中短期地震危险性做出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6.
川滇次级地块震源机制解类型与一致性参数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万正  阮祥  张永久 《地震学报》2006,28(6):561-573
根据P波、S波的振幅并结合部分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资料,求得1994——2005年川滇地区4个次级地块,即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川中地块和滇中地块2.5级以上有良好地震波记录的92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合已取得的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上述4个次级地块的应力场特征及震源断层的错动类型. 其P轴优势方位分布:川青地块为EW方向,雅江地块、川中地块、滇中地块为ESE或SE方位. 根据大量震源机制解资料, 编程计算了各地块的平均应力张量, 即主应力sigma;1, sigma;2, sigma;3的方向. 定义了单个震源机制解的力轴与平均应力张量的差异, 或称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 进而分析了川滇4个次级地块的值和震源断层错动类型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次级地块大量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测定,可以给出动态应力场和震源断层错动方式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与中强震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4个跨断层形变测点资料的分析,认为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分为4个不同的活动时段,其不同活动时段断层张压结合;在川滇交界区域发生中强地震前则木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资料中能捕捉到一定的前兆信息,地震大多发生在形变异常结束后50d内。  相似文献   

8.
依据川滇地区的主要活动构造,构建该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的有限元模型,以高精度的GPS速度场作为外部约束条件,以本研究区域内部主要断层的滑动特征作为内部约束条件,对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该地区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和应力场。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在各断层交汇处,特别是甘孜—玉树和鲜水河断裂交汇处两侧、小江和红河断裂交汇处北侧、则木河和小江断裂交汇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使用APP++扫描得到的川滇地区地震目录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波形互相关得到的走时差,通过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并反演了该地区地壳的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重定位后的地震位置分布很好地刻画了相关断层的形态;浅层的速度结构能够很好地吻合区域内的断层分布,深部的速度结构反映了川滇菱形块体地壳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张炜  金继宇 《地震学报》1994,16(1):118-123
通过对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等主要活动断层上方土壤中逸出气氡的观测, 获取了不同构造活动类型断层的开启段、闭锁段、蠕滑段上方土壤中氡气沿断层逸出随空间变化的丰富资料。讨论了逸出氡的变化特征以及断层气研究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层断层对场地地震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炳政  罗奇峰 《地震学报》2003,25(1):96-101
应用动接触理论模拟断层的滑移问题,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浅层断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地表断层出露的周围地区,断层下盘地表地震动放大效应较大,断层上盘地表地震动放大作用有明显的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在有浅层断层的场地建设重大工程时需要考虑断层对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裕明 《地震地质》1993,15(4):317-322
对能动断层进行调查,需要确定能动断层鉴定对象的选择原则以及在不同情况下鉴定技术的应用及其实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地震活动性分析,研究了绰尔河断裂的位置、地质特征和活动性,以及该断裂对文得根水库坝址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绰尔河断裂总体沿绰尔河河谷呈NW向展布,形成于中生代,经历了多期活动,表现为先压扭后引张。断裂北段宽而深,南段窄而浅。晚更新世末期以来不活动。绰尔河断裂对坝址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核安全法规的学习和前人对辽南核电站厂址区断层的调查,并结合对断层实际踏勘,认为厂址区附近的东岗断层属于现行法规(HAF0101)中规定的能动断层。但是,仅此一点并不能构成对推荐厂址的威胁,因为断层距厂址直线距离约4km,断层的地表或近地表错动不会直接影响到核反应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Coseismic displacement plays a role i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magnitude scale but also has effect on estimates of fault slip rate and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s. A great historical earthquake occurred in Huaxian County on the 23rd January 1556, however, there was lack of surface rupture records and precise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It's known that the 1556 Huaxian earthquake was caused by Huashan front fault and Weinan plateau front fault, which are large normal faults in the east part of the southern boundary faults in Weihe Basin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in Quaternary. Here, we made a study on three drilling sites in order to unveil the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It is for the first time to get the accurate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which is 6m at Lijiapo site of Huashan front fault, 7m at Caiguocun site, and 6m at Guadicun site of Weinan plateau front fault. Thes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measured based on same layers of drilling profiles both at footwall and hanging wall are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measured by former geomorphological fault scarps. It's estimated that some scarps are related with the nature reformation and the human beings' activities, for example, fluviation or terracing field, instead of earthquake acticity, which leads to some misjudgment on earthquake displacements. Moreover,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s from the measurement of geomorphological scarps alone do not always agree with the virtual ones. Hence, we assume that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drilling profiles and geomorphological scarps in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at the fault scarp surface may have been demolished and rebuilt by erosion or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华林  耿杰 《地震地质》1990,12(1):57-62
本文通过特征地震特点与枢纽运动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断裂的枢纽轴部是特征地震发生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富蕴、海原、炉霍和郯城地震断裂皆属特征地震断裂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代地形资料鉴定断层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述及场地断层活动性与地震地质背景的问题。工程场地内存在若干条印支—燕山期逆断层。对探槽揭露的断层分析表明,这些断层自晚更新世以来未发生新活动。同时对场地及附近地区层状的夷平面、喀斯特溶洞及河谷侵蚀一堆积阶地等现代地形,进行地貌调查、第四纪地层分析和相应的计算,进而认为,这些断层自晚中更新世以来未发生新活动。因此,就断层活动性而论,该场地是适于工程建设的。 现代地形资料可资鉴定断层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民乐-双凤断裂带是罗浮山-灵山近东西向断裂系西段中一条重要的断裂带。沿带或其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43/4-51/2和多次有感地震,是一条活动断裂带,研究发现,断裂的运动学特征为右旋剪切,多处出现断错沟谷,有些在地形地貌上显示为断头沟谷与断尾沟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石峡水电站附近的多条活动断层研究表明:库车坳陷西段的乌什坳陷区内,主要发育有两排新隆起的活动褶皱,由北向南依次为沙依拉木背斜带和苏尔滚背斜带;区内的活动断层主要以NE向为主,其中较大的断层有阔克沙勒断层、迈丹—沙依拉木断层和库齐隐伏断层。研究区中对场地影响较大的断层为迈丹—沙依拉木断层和大石峡口山前断层,它们均表现为东西分段特性,断层整体活动程度西强东弱。库齐隐伏断层是一条晚更新世末期的活动断层,最新的活动时代为距今1.4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小江西支断裂的滑动速率与强震重复周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各种断错地质地貌现象及被错体年龄的分析,估算出小江西支断裂在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全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分别为6.7毫米/年、7.0毫米/年及6.4毫水/年。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地震及古地震活动讨论了强震的重复周期和断裂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小江西支断裂的活动以重复错动发生强烈地震为主要特征,强震在断裂带上同一地段的平均重复周期为900年左右,沿整个断裂带的重复周期大于3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