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四川盆地伏旱强度与7、8月北半球副热带系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四川省盆地区伏旱强度与7、8月北半球副热带系统月特征量的关系,以及三个副热带高压对四川伏旱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极涡位置主体偏北,中国丹东地区持续受西风带纬向环流控制,导致冷空气南下引导受阻,高层南亚高压在高温期有明显的北抬东伸。台风活动路径偏西、偏南,使副热带高压维持偏南而无明显西伸北跳,也是导致全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和日益明显的城市化效亦与伏旱天气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掖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北侧,伏旱发生的频率较高。虽然从总体上讲,该区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十分明显,但较严重的伏旱对川区的秋田和山丹、民乐两县旱地小麦、油菜的生长影响较大。伏旱的轻重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位置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7月中旬至8月中旬河西中部伏旱  相似文献   

5.
安康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易受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造成降水量极大差异。多雨年31d雨量可达289mm,少雨年仅7mm,且40%的年份出现伏旱。根据1954~1998年500hPa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度场和本站地温、综合时间剖面图图型,分析得出伏旱期降水趋势和预报指标。据历史资料分析,我区伏旱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水与冬季(12~2月)高原地区(30~40°N、80~100°E)500hPa高度距平累积值ZH和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ZS有较为满意的相关关系。将高原区ZH正负和副高强弱分成5级。另外,还发现本站7、8两月20cm地温…  相似文献   

6.
利用涪陵区1953—2006年伏旱资料、大气环流资料、大气物理量资料等,分析了近54 a涪陵区伏旱高温气候的变化特征以及2006年出现在涪陵区的特大干旱(伏旱)。结果表明:涪陵区伏旱高温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其形成和时空分布与北半球盛夏大气环流型密切相关。500hPa冬季贝加尔湖地区为明显负距平、亚洲中高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并与发展东移的青藏高压结合交替影响四川盆地,盛夏100hPa西欧高度场偏高、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呈+-+分布,是造成涪陵区伏旱高温主要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7.
福建伏旱期旱涝环流特征及其预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取1960~2000年全省25个代表站7月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资料、以及500hPa面上的极涡、中纬度环流、青藏高原高度场(即高原地区等压面高度场)、副热带高压等74个环流指数为素材;首先标定伏旱期降水的异常指数和严重旱涝年例,其次分析严重旱涝年例的500hPa环流背景,最后揭示预测概念模型,得出秋冬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欧亚经向环流和青藏高原高度场的变化是预测福建伏旱期降水的强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8.
周斌  王春学  张顺谦 《干旱气象》2021,39(5):727-733
利用1961—2018年四川盆地103站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分析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准2 a周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近58 a来,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的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变化型,且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2.3~2.5 a的年际振荡周期最为显著。准2 a周期的典型循环表现出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多寡交替的循环振荡,大值中心出现在盆地中部,与主模态空间型基本一致,但准2 a周期信号并非一直存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信号最强。准2 a周期典型循环的第一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线位置均偏北,四川盆地处于日本南部到中国华南西部水汽异常输送带的西部,并出现异常辐散,不利于降水产生,导致四川盆地极端伏旱日数偏多;第二年的大气环流异常情况与第一年相反,极端伏旱日数偏少。  相似文献   

9.
2009年松原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伏旱,2009年的伏旱受灾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全市四县一区普遍受灾,伏旱期内37天全市没有大范围的有效降水,降水量位于历史同期少雨的第一位,致使农作物减产。本文通过对伏旱期内的北半球环流特征、副热带高压指数、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产生伏旱的原因,结果表明:形成2009年伏旱环流异常的主要特征是副高(特别是8月)面积偏大,呈东西带状分布,强度偏强,脊线位置偏西、略偏南,阻断水汽向北方的输送;从亚洲西风带呈现两槽一脊活动,高空槽多在50°N以北活动,东北地区中纬度长期处于西北气流影响之下,而来自南方的水汽输送很弱,不易形成降水,而且高低空系统配合不是伏旱期内几次降水过程都没有明显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夏季重庆高温伏旱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SST资料对2006年夏季重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过程的天气特征、环流背景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重庆持续异常高温伏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而它与南亚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异常、极涡和副热带急流的变化、西太平洋暖池偏暖等因子都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春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广西80多个站点1961~2006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定义方法,对广西春夏季的旱涝进行等级划分.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春夏季旱涝等级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给出了四个旱涝典型场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区性偏涝或偏旱是春夏季早涝分布的最主要型态;春季和夏季的前4种分布形态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两个季度的第一、第二分布形态都是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春季近5年时间系数多为正值,说明近年来全区春季表现为偏旱;1990年以后,夏季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只有3年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说明近16年广西夏季降水较多,以偏涝为主,年代际变化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Wavelet analysis i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in Chin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actors, including the key atmospheric oscillations, W, C, E patterns and subtropical high.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re both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actors and China rainfall on different time scale and spatial scal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rainfall i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scales. The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rainfall are composed of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eparate those two time scales when climate changes and forecast are studied. (2) The variations of China rainfall are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factors rather than single factors. The mark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re various. Subtropical high is one of the mark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while AO, NAO, and NPO are one of the mark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3) The longer the time scale is, and the larger the spatial scale is, and the more remarkabl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rainfall are.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主汛期旱涝与大气环流及春季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伯良  张超 《高原气象》2010,29(5):1322-1330
利用1960-2006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湖南月降水资料等,在计算分析湖南主汛期旱涝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湖南主汛期旱涝大气环流及其与春季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主汛期洪涝指数增大趋势显著,1990年代以来处于洪涝多发期。洪涝指数具有20年、9年和3~4年的周期;干旱指数存在22年、10年和2~4年周期。湖南主汛期旱涝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环流、南亚高压、低层流场、水汽输送等持续异常有关。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脊线偏南,西伸脊点偏西,鄂霍次克海地区多阻塞活动,南亚高压主体位置较常年偏西,来自南海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强,低层湖南大部分地区处于辐合气流控制之下,湖南主汛期易洪涝;反之,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小,强度偏弱,脊线偏北,西伸脊点偏东,鄂霍次克海地区少阻塞活动,南亚高压主体位置较常年偏东,来自南海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弱,低层湖南大部分地区为辐散气流控制,湖南主汛期易干旱。春季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黑潮海温是湖南主汛期旱涝变化的重要短期气候预测信号,春季印度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低)有利于湖南主汛期降水偏多(少),黑潮海温偏低湖南主汛期易少雨干旱。  相似文献   

14.
围绕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预定的总体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执行两年多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科研成果.关于气候动力学方面,项目揭示了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变化是全球热带气候年代际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是全球尺度副热带干旱的重要调控器;发现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存在冷舌模态,它是一个海气耦合模态,阐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其对ENSO型态变异的作用及影响东亚气候的机理;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强迫的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效应;提出了水平非均匀基流中行星波传播的理论,研究了其在不同东亚夏季风背景下的传播特征.关于气候预测方法方面,提出了若干有物理基础的气候预测方法,如尺度分离的降尺度预测新方法、基于北大西洋涛动(NAO)-ENSO的东亚夏季风预测模型、基于南半球环状模的东亚气候预测模型等,为业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观测方面,项目在亚洲区域海气补充观测和海洋资料同化方面也取得突出进展,成功进行了南海18°N断面海洋综合观测,为形成我国第一条南海断面长期海气观测打下了基础.在国际合作方面,项目还继续推动和领导了“亚洲季风年”(AMY2007-2012)与“东亚气候模拟”国际计划,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5.
Subregional occurrence of fires in Siberian forest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heat and moisture supply are analyzed. Instrumental data on wildfires registered through satellite monitoring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96–2016 are used. The dynamics of the weather fire danger index (PV-1) and intraseasonal anomalies of the Selyaninov’s hydrothermal coefficient (HTC) defining fire occurrence variation are revealed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series for the Siberian subregions. The statistical regularities of the dynamics of the weather fire danger index are summarized for subregions. The separated scenarios are formalized by model functions. The projections of the probability of the scenarios’ implementation, the fire return period, and the respective relative burned area a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6.
开封、洛阳市近47a气温降水变化异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开封、洛阳市1961-2007年气温、降水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原理,对两市的气温、降水变化及两市气温、降水变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市47 a平均气温都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气温逐年变化较大,开封市的年平均气温及变化幅度高于洛阳市;春秋冬各季的平均气温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开封市上升幅度略高于洛阳市;夏季平均气温都呈下降的趋势,洛阳市下降的幅度比开封市明显.降水量开封市比洛阳市偏多,开封市呈上升的趋势,洛阳市呈下降的趋势,两市春秋两季平均降水量都呈下降趋势,洛阳市比开封市下降明显;夏冬两季平均降水量都呈上升趋势,开封市上升幅度高于洛阳市.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分布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维佳 《气象科技》2010,38(1):58-65
利用1971~2000年台站云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的分布与演变。研究发现:四川地区平均总云量为7.2成,低云量4.7成,全年阴天日数193.5天,降水日数154.0天,小到中雨日147.1天;全年大气可降水量为181.7kg.m-2。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云量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低云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大气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云和小到中雨日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夏季分布与全年分布显著不同。在高原上,总云和低云、降水日、小到中雨日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总云在平均状态附近波动略有减少,而低云、降水日、小到中雨日在平均状态附近波动略有增加;在盆地内,云和降水日的演变趋势相同,总云量、低云量、降水日、小到中雨日都在线性减少。30年来四川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线性变化则略有增多。  相似文献   

18.
The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of the Linke turbidity factors is performed for the atmosphere mass m = 2 (T 2) and atmospheric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for the wavelength λ0 = 0.55 μm (AOT) from the data of 14 actinometrical stations of Central Siberia and Trans-Baikal territory. It is shown that over the period from 1976 to 2006, the increased atmospheric transparency is observed in the region.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changes in multiyear mean annual variations of T 2 and AOT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averaging and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19.
2009-07—09铜仁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的高温干旱天气,给铜仁地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该文对此次高温干旱的成因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雷恒池  洪延超  赵震 《大气科学》2008,32(4):967-974
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5年(2003~2007年)的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内容涉及云和降水物理研究、云和降水数值模拟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云化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需求的日益增加,云降水物理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会随着观测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