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79,14(2):187-189
近年来,由于大量采用化学处理法弥补了野外采集和机械处理的不足,在我国的寒武纪早期的含磷岩系中发现了丰富而多样的小壳动物化石,计有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腹足动物、海绵动物、似牙形石以及大批分类位置不明的化石。这些发现为地层的细分与对比、矿床成因与古地理分析以及探讨动物界的早期演化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报道了发现于陕南宁强县宽川铺寒武纪早期地层的群体动物化石,并记述一种似牙形石化石。  相似文献   

2.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2,(4):386-394
对东焦式磷矿(和与之相当层位的磷矿)的时代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分布在太行山的这个含磷岩系是震旦亚界的产物;另一种认为,它属滹沱群范畴。近来,王启超等把这一含磷岩系建为东焦群,归入滹沱超群内部。对于含磷的嵩山群、榆树砬子群、大罗圈河群等的时代,也有不同认识。另外,对这套含磷岩系或磷块岩的成因更有多种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冰碛物,有的认为是海相沉积,有的认为其中磷块岩(如曲阳)是次生富集结果,有的则认为它是热液成因,凡此等等。 根据对太行山等地的野外观测和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分布在各地的这个含磷岩系彼此间可以对比,为滹沱群内部的产物,系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3.
选择层型剖面,确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是目前国际地层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研究小壳化石组合及遗迹化石序列的成果,指出这些成果对确定国际及我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意义。文中简略回顾了我国研究寒武纪最早期带壳化石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历史,指出我国是开展这一学科的较早的国家之一,而滇东又是它的发源地。对小壳化石的涵义进行了厘订,认为必须赋以时代概念。建立了我国梅树村阶的三个小壳化石组合,讨论了它们的特征及主要组成。首次建立了我国梅树村阶遗迹化石序列的四个序次,代表古陆边缘浅水环境中含磷岩系的遗迹化石序列,讨论了它们与带壳化石及其它化石之间的联系,并就其中发现的具有全球性对比意义的二属,阐明梅树村阶遗迹化石序列的重要地位。最后,作者根据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确立的原则,讨论了中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和对比。文中对小壳化石来划分这条界线的理论根据、“爆发式”出现的理解以及生物带壳演化的原因和同时性进行了概略的讨论。并提供了含小壳化石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古地磁测定资料。  相似文献   

4.
荆襄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3,(4):392-40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初步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分析、讨论了荆襄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磷块岩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通过分析可知,组成磷块岩的磷灰石有不同的形成方式;磷块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粘土和硅质沉积向碳酸盐沉积的转变阶段;磷块岩矿床形成在陆缘海内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带。 矿区含磷岩系特征综合于图1。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中寒武世小壳动物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蒋志文  黄昭碧 《地质论评》1986,32(4):317-324
在海南岛崖县大茅峒剖面大茅群中上部含磷层中发现十分丰富的Ordian-Templetonian阶小壳化石群,与中寒武世三叶虫、古介形类、腕足类等共生,时代属中寒世早期无疑。填补了我国小壳化石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大茅群含磷层中小壳化石本文记述了17属、10种、4末定种、3相似种,其中2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6.
鳳台磷矿床是由磷块岩,含磷灰岩,含磷页岩所组成的含磷岩系。为下寒武纪下部之沉积矿床。含磷岩系不整合接触于下寒武纪底部之底礫岩上。此区域之磷矿床是否与遵义、昆阳之下寒武纪沉积磷矿床属同类型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先锋磷产地在寻甸县城之西(偏南)23公里,昆明市区东北58公里。1970年,云南省地质局原第六地质队作了磷矿的普查评价;1981年底,为配合第五届国际磷块岩讨论会在昆明召开,笔者等对含磷层及其上下地层系统测制多条剖面,进行了小壳化石鉴定和岩矿等多项测试。在取得的资料基础上,本文对梅树村阶小壳化石组合、地层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以及含磷岩系在滇东区的南北对比等问题,作了一番归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新海連市、安徽宿松,在結晶片岩系中有規模很大的磷块岩矿床。湖北孝感、內蒙集宁丰鎭、东北鳳城及陝西蘭叶等地的片岩系中,也相繼发現了含磷层。在国外,苏联西们利亞的斯留殿斯卡、朝鮮的永柔、越南的老街(层位尚未完全肯定),也有类似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9.
宁镇山脉小壳化石层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森桂 《地层学杂志》1995,19(2):144-148,T001
最新研究表明,句容仑山的小壳化石层和南京幕府山的一样,其层位都相当于下寒武统沧浪铺阶Paokannia带,为我国下寒武统层位最高的一个小壳化石组合带。句容仑山当时位于台地边缘,缺失了早寒武世早期至沧浪铺期中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对‘清河镇动物群’和‘昌图动物群’的质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3,28(2):199-200
在《地质学报》64卷2期和66卷2期上发表有这两个‘动物群’的重要论文。在长期有争议的清河镇群和下二台群中发现小壳化石固然非同小可,但笔者拜读了两文后,却感到有些困惑与失望。图版所示两个动物群的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看来不象是小壳化石,而是人工处理样品时所形成的假化石。如果依据这样的‘化石’来确定地层,将会带来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震旦纪地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鴻允  沙庆安 《地质科学》1965,6(4):313-324
关于南方震旦系的下界,主要有两种意见:(1)以澄江组或莲沱群的底板为下界;(2)往下移到包括昆阳群、板溪群及其相当岩系。主张后一意见主要根据葛利普“寒武系之下的不变质或只轻变质的沉积岩系属震旦系”的概念,及“滹沱页岩群”和“东峪灰岩”等实例,认为昆阳群和板溪群等变质并不很深,而在岩性上有其相似之点,故可以归入震旦系。经过多年来的研讨,大多数趋向于将昆阳群及其相当岩系归属于前震旦系。但问题并不就此解决。  相似文献   

12.
冀东早太古代迁西群是由火山-沉积岩系变质生成的一套变质杂岩。它的主体是麻粒岩类以及退变质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的岩石。该套变质岩系的下部夹有层状和透镜状变质超镁铁质岩(变橄辉岩、变辉橄岩、变辉石岩及变闪辉岩),而上部为变质的含铁岩系。以石渣子山和娄子山为例,它们的含铁岩层分别为辉石磁铁石英岩和英榴易熔岩。 本区的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在岩相学上呈渐变关系。绝对不含角闪石和/或富钛黑云母的麻粒岩是很少的。本文将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要组成矿物的岩石归为斜长角闪岩类。在斜长角闪岩类岩石中,角闪石含量大大超过辉石,另外常见被角闪石交代的辉石残晶。  相似文献   

13.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82,(3):253-263
研究剖面位于峨眉山东坡,距峨眉县城约14公里。峨眉山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东侧——峨眉山块断带。震旦系-寒武系出露在蛾眉山背斜两翼,构造简单,地层连续,化石丰富。此剖面先后经过多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鼎璞 《地质科学》1982,(4):364-370
祁连山呈近北西向展布,长约1000余公里,宽100-250公里。本文据甘肃、青海等省的区调、科研资料及成果综合整理。  相似文献   

15.
宣化地区古老的潮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激石 《地质科学》1980,15(4):348-355
大约在十八亿年前左右,在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后基本上处于准平原状态的华北地台上,沿着北东向的几条基底断裂,形成一个沿朝阳、蓟县、石家庄、长治一线展布的北东向长形断陷沉积盆地。初期,可能仅在局部地区(如蓟县附近)沉积河流相砂砾岩。  相似文献   

16.
毛景文 《地质科学》1988,(4):342-352
本文讨论了腾冲地区燕山晚期-喜山期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火成岩系列和成矿系列。火成岩系列的多级分异演化导致矿质和有益于成矿的元素聚集于晚阶段岩体的隆起部位。成矿系列表现为以岩隆为核心,空间上有铌、钽、钨、锡→锡、铁→锡的元素分带性,时间上有多阶段的规律性。最后提出了区内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型及锡成矿三要素说。  相似文献   

17.
甄勇毅 《地质科学》1985,(4):375-380
1983年初笔者在贵州桐梓红花园奥陶系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经室内分析处理,在下奥陶湄潭组获得丰富的几丁虫化石,在所处理的15块样品中,有9块样品含有几丁虫化石,其中4块样品几丁虫化石丰富,大部分保存完好,未变形。  相似文献   

18.
郭旭东 《地质科学》1974,9(1):59-80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喜马拉雅山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在那里,群峰争妍、白雪皑皑、山高谷深,地势极为险峻,藏族人民称她为“冰雪的家乡”。它的上升对我国和亚洲北部地区的气候和自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是研究第四纪气候变迁的理想阵地。长期以来,关于本区复杂多变的古气候等问题曾引起了中外学者们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沉积物到前寒武纪的沉积岩中都发现有氨基酸的存在。关于它们的组成、含量及其地质意义在许多文献中都曾涉及到,特别是对近代各种环境沉积中的氨基酸及其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变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分析资料。本文对以渤海第三纪沉积盆地为主的我国东部地区中新生代泥质岩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的分析,并初步讨论了这些分析结果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绪言本文工作范围为以河南省嵩山为中心的800平方公里面积(图2,5),位于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上,东西向登封大背斜的核部及北翼。区内出露了由三个角度不整合相隔的三套前寒武纪岩系(图1),为我国前寒武系典型发育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