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巨量铜钴资源闻名,但同时也赋存大量铅锌资源。通过对该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期次以及物质来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获得以下认识: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恩古巴群及罗安群内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属于后生层控型硫化物矿床,与MVT型铅锌矿成矿模式相似;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 Ma和500~450 Ma 2个时期,前者与卢菲里安造山高峰期相对应,后者则属于后造山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硫化物以海相物源为主,主要受卢菲里安造山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从罗安群及铁镁质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区富集成矿。此外,本文还对该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2.
相山铀矿田铀多金属成矿时代与成矿热历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锦荣  胡志华  王勇剑  张松  陶意 《岩石学报》2019,35(9):2801-2816
相山铀矿田的铀多金属矿化主要可划分为碱性铀矿化、酸性铀矿化、铅锌银铜矿化和金矿化四种类型。通过沥青铀矿和矿化岩石U-Pb等时线、黄铁矿Rb-Sr等时线、绢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合铀多金属成矿特征研究,厘定了相山铀矿田铀多金属成矿时代,确定铀多金属矿化的成矿时序为:碱性铀矿化、铅锌银铜矿化、金矿化、酸性铀矿化。锆石裂变径迹研究表明,相山矿田铀多金属矿化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峰值年龄与U-Pb、Rb-Sr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一致性良好,裂变径迹年龄(峰值年龄)可以限定热液铀多金属成矿热事件时代。碱性铀成矿热事件的锆石裂变径迹峰值年龄为119. 8~125. 6Ma;金成矿热事件和铅锌银铜多金属成矿热事件的锆石裂变径迹峰值年龄为106. 1~113. 8Ma;酸性铀成矿热事件的锆石裂变径迹峰值年龄为86. 7~100. 0Ma;新发现一期锆石裂变径迹峰值年龄为66. 4~78. 6Ma的热事件,该期热事件可能为相山矿田最晚一期酸性铀成矿热事件。相山矿田66. 4~78. 6Ma的铀成矿热事件,与华南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的区域成矿热事件时代耦合,该发现对华南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时代的重新认识,对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统一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铀矿床类型,广泛分布于南岭地区。粤北长江铀矿田位于南岭中段诸广山岩体中南部,是我国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由于铀矿物在化学组成和成因上的固有属性,前人通过传统的铀矿物U-Pb同位素定年获得的成矿年龄(157~52Ma)变化范围较大且分散,难以有效约束精确的铀成矿时代。本文在精细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铀矿田棉花坑、书楼坵和长排三个铀矿床的沥青铀矿开展了LA-ICP-MS原位微区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坑矿床成矿年龄为60. 8±0. 6Ma和66. 8±1. 6Ma,书楼坵矿床成矿年龄为71. 4±1. 3Ma和74. 4±1. 7Ma,长排矿床成矿年龄为62. 4±2. 5Ma和70. 2±0. 5Ma,总体分为~75Ma、~70Ma和~60Ma三期成矿年龄,代表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晚期铀矿化。长江铀矿田成矿时代与诸广地区北东向断裂带、断陷盆地的强烈拉张时期(80~60Ma)同步,指示区内铀矿化与南岭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壳拉张作用有关,区内铀成矿的幔源矿化剂CO_2来自区域性北东向断裂带的拉张作用。综合前人资料,认为诸广地区的铀成矿具同时性和多期性特征,成矿峰期为~140Ma、~125Ma、~105Ma、~90Ma和80~60Ma,成矿统一受制于华南岩石圈伸展的动力学背景,诸广山-南雄盆山体系白垩-古近纪的构造演化可能是促使区域铀矿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华南是我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本文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70~150Ma,140~126Ma和110~80Ma三个时间段,其中第一阶段以铜铅锌和钨矿化为主,第三阶段主要是锡金银铀矿化。尽管140~126Ma也是一个成矿相对集中时间段,但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阶段的继续,同时,也是第一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过渡,以钨锡矿化为主。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矿种和主要成矿类型,将赞比亚划分为古元古代班韦乌卢金-铁-锰多金属成矿带、中元古代基巴拉锡-钽-钨成矿带、中元古代伊鲁米德金-铜-铁成矿带、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新元古代谦比西金-铜-钴成矿带、古生代-新生代卡鲁金刚石成矿带以及卡拉哈里沙漠等7个Ⅲ级成矿区带,并阐述了其中赞比亚主要的中元古代伊鲁米德金-铜-铁成矿带和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龙  陈振宇  汪方跃 《岩石学报》2021,37(9):2657-2676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且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本文在简要介绍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产铀花岗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块,以桃山-诸广铀成矿带最为重要。矿床以中小型(300~3000t U)和中低品位(0.05%~0.2%U)为主。产铀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三叠纪(240~205Ma)和侏罗纪(165~150Ma)两个时期,属于S型花岗岩,源区以泥质沉积岩为主。三叠纪过铝质淡色花岗岩是有利的铀源岩,其中铀主要赋存于晶质铀矿。黑云母、晶质铀矿、磷灰石和锆石成分特征是评价花岗岩产铀潜力的有效工具。华南大多数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110~50Ma),以后生热液成因为主,其形成主要与区域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作用和幔源基性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温度集中在120~260℃、盐度一般小于10%NaCleqv,铀在流体中主要以铀酰碳酸络合物和铀酰氟化物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和CO_2去气导致铀在有利部位沉淀。文章指出应加强花岗岩中铀活化机制、铀成矿时代、以及下庄铀矿田侏罗纪(175~145Ma)铀成矿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   总被引:192,自引:1,他引:191  
华南是中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 ,文中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 70~ 1 5 0Ma ,1 4 0~ 1 2 5Ma和 1 1 0~ 80Ma 3个时间段 ,前一阶段以铜铅锌和钨矿化为主 ,后一阶段主要是锡金银铀矿化。尽管 1 4 0~ 1 2 5Ma也是一个成矿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但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阶段的继续 ,同时 ,也是前一个阶段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以钨锡矿化为主。这几个阶段的大规模成矿与华南和华北地块后碰撞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弧后多阶段岩石圈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相似文献   

9.
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是热液铀矿床的主要工业铀矿物,在研究热液铀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攀枝花大田地区是我国混合岩型热液铀矿分布区,已发现粗粒特富铀矿滚石(铀含量10%)及较富基岩矿石(铀含量为0.1%~2%),主要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对两种晶质铀矿成分及形成时代的研究对该区混合岩型热液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大田地区滚石中的晶质铀矿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进行矿物学及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晶质铀矿的成分及形成时代。结果表明:(1)大田地区滚石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除铅之外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两类矿石晶质铀矿中UO_2含量为77.36%~84.04%,ThO_2含量为0.98%~5.59%,PbO含量为1.79%~8.8%,其中滚石晶质铀矿中的铅含量低于基岩晶质铀矿,钍含量高于基岩晶质铀矿;(2)电子探针化学定年结果表明,基岩矿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74.9~785.5 Ma,滚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83.7 Ma,与传统同位素测年结果(775~777.6 Ma)非常一致,一方面说明滚石晶质铀矿和基岩晶质铀矿为同一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说明电子探针原位测年方法是可靠的;(3)在后期的热液蚀变中,晶质铀矿先后发生了硅化、碳酸盐化及赤铁矿化,蚀变发生的时间分别为730.6Ma、699.8 Ma和664.0 Ma。此结论对研究攀枝花大田地区热液铀矿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处于大兴安岭铜、锡、铅、锌、银多金属巨型成矿带西坡西南部,成矿条件优越,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点多、成因类型多。通过对西乌旗地区铜多金属成矿条件系统分析,总结了该区铜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与构造、地层和岩浆岩之间的关系,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资料,对研究区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进而圈定出3个找矿远景区,并进一步指出各远景区下一步主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的铀矿化特征进行梳理,划分了铀矿化类型;从构造分区、基底特征、成矿层位、构造控矿和热液蚀变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额尔古纳地区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方向,认为该区与俄罗斯红石地区同属一条成矿带,硅化破碎带型和蚀变岩型铀矿应是其主要的找矿类型,区内自下而上存在3种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2.
西藏曲水县鸡公村石英脉型钼矿床成矿时代约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鸡公村钼矿床位于冈底斯铜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部,是一个产于曲水岩体花岗闪长岩内部、受脆性逆断裂控制的石英脉型钼矿床。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对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辉钼矿w(187Re)为886·1~1063μg/g,w(187Os)为331~395ng/g,辉钼矿的模式年龄较为一致,分布在22·29~22·81Ma,所获Re-Os等时线年龄为(21·8±6·2)Ma(MSWD=2·2),该年龄对应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后的陆内后碰撞造山向走滑伸展转换的时间,早于冈底斯斑岩型铜钼多金属主要成矿期(17~12Ma)。由此表明,在冈底斯成矿带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转换的过渡环境下,可能存在着集中成矿事件(30~20Ma),它可能与传统的冈底斯斑岩成矿事件(17~12Ma)一起构成了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成矿序列。鸡公村辉钼矿较高的铼〔w(Re)为1410×10-6~1691×10-6〕,高于中国其他地区的钼(铜)矿床,暗示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拆沉的下地壳被地幔加热后再熔融的深源(下地壳-上地幔)岩浆。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东昆仑南坡金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产有丰富的金、铜、铅、锌、钼等金属矿产,但在铜钴矿预测中仍存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在详述了区域地层、侵入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等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东昆仑南坡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低、研究程度低、成矿预测的基础科学问题不清、矿产勘查项目所引用的基础资料与研究工作所引用的基础资料明显不一致和主要矿床类型及预测方向等主要科学技术问题,探讨了该成矿带铜钴矿产预测现状与预测思路,从而提出了青海东昆仑南坡成矿带开展铜钴矿预测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蒋孝君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97-67z1098
正核桃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多金属成矿带和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的交汇部位,具有优越的铀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近年来,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核桃坝地区取得铀矿勘查突破,落实了铀矿产地。铀矿勘查中不仅发现了多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体,还发现了许多较好的铅、锌、钼、铜、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_(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博茨瓦纳以盛产金刚石闻名于世,但其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研究的程度并不高。文章依据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矿种和主要成矿类型的成矿单元划分原则,将博茨瓦纳划分为太古宙津巴布韦克拉通铜-镍-钴-金多金属成矿带、太古宙卡普瓦尔克拉通铁-锰-金多金属成矿带、古元古代林波波铜-镍成矿带、太古宙刚果克拉通(铜)成矿带、新元古代达马拉铜-锡成矿区、卡拉哈里盆地煤-金刚石-铀成矿区等6个Ⅲ级成矿区带,并对这些成矿区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钦杭成矿带东段(江西段)矿产预测类型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钦杭成矿带东段是江西省最重要的成矿带。矿种有煤、铁、铜、铅、锌、金、银、钨、钼、锰、镍、锂、铌、钽、磷、硫、萤石、重晶石等。通过综合研究成矿带内16个主要矿产预测类型,从成矿时代、成矿作用、适用矿种的角度分析归纳各矿产预测类型特征,总结其主要预测要素,归属全国评价模型,初步构建钦杭成矿带东段(江西段)矿产预测类型谱系。认为该带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成矿,而180~148 Ma的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以岩浆热液及火山成矿作用为主,以沉积及变质成矿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18.
西拉木伦钼铜多金属成矿带处于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的过渡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与中生代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在中生代受多种构造体系的制约,如中亚造山带造山后期局部伸展、蒙古-鄂霍茨克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古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和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事件的影响等。西拉木伦成矿带成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钼铜矿成岩成矿主要集中在260~220Ma、180~150Ma和140~120Ma三个时期。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构造演化历史,推测这三期成矿作用主要与造山后局部伸展、构造体系转折和陆内伸展(岩石圈减薄)过程有关,并相应建立了"车户沟式"、"鸡冠山式"和"敖伦花式"三类斑岩钼铜矿床成矿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岩石的酸碱性、岩浆来源、岩浆的氧逸度、岩浆演化方式、构造背景等因素,制约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19.
李庆哲 《地质与勘探》2023,59(2):451-464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最大的沉积型铜钴成矿带、全球最大钴矿、第三大铜矿发现区。因铜钴价格持续走高和中资企业持续关注的迫切性,本文对中非铜钴成矿带地质特征、铜钴矿床资源分布规律、权益资源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系统收集研究区学术研究成果、商业数据库、企业年报等数据,分析认为Lufilian弧形构造带是中非铜钴成矿带构造背景,从北向南依次为弧外部褶皱推覆带、穹窿地区、复式向斜带、加丹加高原。地层分为孔德龙古、恩古巴、罗安三个群,地层年龄自<573±5 Ma至879±16 Ma。含矿层位主要是罗安群矿床组,下分R2.1、R2.2、R2.3三个含矿层。矿床类型主要为碳酸盐质巨型角砾岩型、含矿页岩型、含矿砂岩型、含矿基底型铜矿,构成6个铜钴矿集区,具有等间距分布特征,间距为±20 km。截至2021年,研究区探获铜资源量1.91亿t,钴资源量1404万t。以当量铜资源量排序,>100万t的矿床33个,>1000万t级别的矿床7个。共有14个国家55家矿业企业参与铜钴成矿带勘探及开发。我国权益铜钴资源量分别为6467万t、648万t。大于50万t权益铜资源量的企业有洛阳钼业、紫金...  相似文献   

20.
鄂东南地区(斑岩-)矽卡岩型铜铁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绿山矿田以成矿类型齐全和矿体规模较大为特点,是鄂东南矿集区最重要的矿田.但目前对不同成矿元素的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成岩成矿时差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铜绿山矿田两个典型的大型铜绿山矽卡岩铜(铁金)矿床和大型鸡冠嘴矽卡岩(铜)金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了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范围分别为(1368±19)~(1381±18) Ma和(1371±19)~(1388±19) 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71±19) Ma和(1382±22) Ma,表明铜绿山矿田不同类型的矿床几乎同时形成;与矿田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403±1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存在较短的成岩成矿时差,该成矿时代与鄂东南地区其他矿田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铁矿床,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安庆、九瑞矿集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铜绿山矿田矽卡岩铜铁金矿床可能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撕裂或开天窗时,由于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岩石圈减薄导致中国东部大规模侵入岩和成矿作用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