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成都市2009-2014年期间在所辖11个市县红层丘陵区布设专门红层水井,以期查明红层地下水水质状况。通过对184口红层水井进行回访调查,在成都市红层区内不同地貌、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地下水类型区、不同化学分区及可能受污染区域取样64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红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水为主,其次包括重碳酸硫酸型水、重碳酸氯化物型水以及硫酸型水、硫酸重碳酸型水。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GB 5749-85)评价,红层区农村给水水质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水质二级标准以上,占总数的81.2%,三级和超三级分别占总数的7.8%和11.0%。在三级水质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而在超三级的水质中,超标元素主要为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其次为铁、锰。  相似文献   

2.
方岩  刘刚 《吉林地质》2021,40(4):57-61,72
上清泉天然矿泉水位于吉林省的抚松县露水河镇清水河村,出露于新生界第四系下更新统军舰山组玄武岩喷发旋回层面上.气孔状玄武岩孔洞间无充填物,相互间连通性好,为地下水赋存和运移提供了空间环境.通过分析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矿泉水形成机制以及对上清泉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化学分析,确定了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镁钙型水.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阳离子以镁离子为主,次为钙、钠离子.上清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较稳定,偏硅酸质量浓度为30.18 ~ 33.2 mg/L,已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国家标准.为自流型偏硅酸型矿泉水,水流量大.通过这次对该泉开发利用的研究,为矿泉水生产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泉水资源,办理采矿许可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4)
研究区处于新源县则克台镇~吐尔根乡一带的中山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在对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矿泉水水文地质条件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泉水主要为重碳酸硫酸钙钠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硫酸重碳酸钙钠镁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研究区地下水总体由北向南径流,通过径流、渗流和潜流的形式向南排泄,最终在巩乃斯谷地北侧山前流出。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型矿泉水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韩城矿区奥灰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石化学成分、水质分析、同位素组分以及水质动态长期监测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矿区岩溶水介质的赋存与分布等水文地质背景,重点研究了水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由矿区边部至中深部,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硫酸钙镁型向硫酸盐氯化钠钙型过渡,TDS随含水层埋深升高而水质变差,水化学组分主要由溶滤作用经去膏盐化和脱白云岩化过程形成,开采井群水质变劣的主因是矿区中深部高矿化水的混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球化学探测是研究地下水成因和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柳江盆地大石河流域地表水的常规离子浓度、氢氧同位素组成和微量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水的化学类型及特征,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水的矿化度(TDS)为0.04~0.68 g/L,舒卡列夫分类表明大部分水样的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型,局部岩石类型影响流域水化学类型。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7.3‰~-9.8‰和-51.8‰~-70.2‰,分布在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局域性岩石和土壤的风化溶解,并且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单因子评价指数水质评价法确定该地区地表水水质尚可。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6)
随着新疆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剧,需要对乌鲁木齐市山前砾质平原含水层富水性特征以及地下水水位变幅情况进行研究。本文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了区内含水层的结构及富水性特征、埋深以及流量等参数,探讨了地下水补径排情况和水化学特征,并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及其外围主要出露的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南部河谷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入渗补给,而区域地下水的排泄主要用于农业开采,剩余地下水由南向北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至北部;研究区内地下水具有锅垢很多,有硬沉淀物及半腐蚀性水的特点,需处理后可用作工业锅炉用水,而根据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和灌溉用水危害类型的划分,研究区内地下水的灌溉系数为13.718,在潜水排水条件好时,适于灌溉。研究结果为后期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集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四川省红原县病区作为饮用水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37件,并测试其水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病区饮用水水化学特征以低矿化度的重碳酸钙型水为主,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病区饮用水化学组分中Se、Zn元素呈现富集特征,Sr、Ba、F元素处于贫乏状态.利用SPSS软件分析发现饮用不同水源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饮用地表水较地下水更容易患病,并结合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了大骨节发病机理与饮用水中Ca、SO4、Sr、F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水中这4种元素组分的质量浓度越低,大骨节的患病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河南省隆起山地区寻找地热资源,对隆起山地区出露的十大温泉地热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地下水通过深循环加热,沿深大断裂呈温泉形式出露地表.按水化学类型,温泉热水可划分为重碳酸盐型、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硫酸重碳酸盐型及重碳酸硫酸盐型.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3)
以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吉力湖西地下水系统为分析对象,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及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水位及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知:(1)吉力湖西地下水系统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分布,总体受降雨、蒸发等因素影响较大。地下水赋存量变化幅度较大,开采稳定性不高,水质较差,开发价值低。(2)从布设的50处监测站长期观测结果看,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富水量大、地下水位动态明显,6-8月份,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 9月份-次年4月份,地下水位逐渐升高,在4月份形成高水位。第四系潜水水位动态渠线总体呈"单峰、单谷"形态,变化幅度在0.65 m左右。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受降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控制,呈西向东逐渐变化趋势。其中北片区水样化学类型变化顺序为:重碳酸型→重碳酸硫酸型→硫酸型,南片区变化顺序为为:重碳酸硫酸型→硫酸型→硫酸氯型。研究掌握区域地下水情况对后期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应以人体健康为依据, 同时满足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特点。基于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 修订了其分级限值, 使得评价结果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评价了水质状况, 对水中主要有机和无机组分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结果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 提出了地下水饮用适宜性评价意见,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水环境的角度阐述大骨节病的成因机制, 以大骨节病高发的四川省若尔盖县为研究区, 系统采集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样38件, 测试了其化学成分, 发现水中的常规组分和微量组分都偏低, 且饮用地表水较地下水更容易患病.通过水化学特征分析, 表明水环境中多种组分含量异常是导致病发的重要因素, 并从水动力和水化学方面解释了其组分含量异常的原因.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结合当地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进一步揭示了大骨节病发生机制与饮用水中P、F、Se和Mn 4种组分的含量密切相关, 饮用水中这4种组分含量越低, 大骨节病的发病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石小虎  苏沛兰 《地下水》2020,(1):5-8,23
为探明太原市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统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12个地下水水样点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取样点的水化学评价指标中,总硬度和NO3-含量浓度较高,其平均值属于Ⅴ类水极限值,SO42-含量和TDS含量浓度较低,其平均值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表明研究区58. 4%的地下水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可以直接使用,41. 6%的地下水属于Ⅳ类和Ⅴ类水质,需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使用;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成因研究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SO4-Na·Mg·Ca类型,属于碳酸盐富集区,研究区内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是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黑水县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水质,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比评价了黑水县地下水水质。黑水县地下水各元素的变异系数基本上都在30%~100%之间,呈现中等变异性;水化学类型由西北至东南呈HCO3-Ca·Mg型水→HCO3-Na·Ca型水→HCO3·SO4-Na·Ca型水,由于断层深层水交换,存在SO4-Na·K型水;由于下层含油地层较浅,生成了高pH低矿化度的地下水。经取样和水质评价,居民饮用地下水的水质多为III类水、IV类水,经过处理以后,可以供当地居民饮用。  相似文献   

14.
2015年9月对贵州水城盆地进行采样,共采集地下水样品12个,地表水样品10个,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并结合PHREEQC软件对矿物饱和度指数的计算结果,探讨了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学特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城盆地岩溶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部分为SO4-Ca型,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Ca2+、K++Na+、HCO3-、SO42-和Cl-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a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区的水-岩反应,水体中Cl-、NO3-和Na+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屠宰废水排放。地下水水质受水-岩反应影响,部分区域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明显;地表水水质在钟山区方向主要受沿途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汇入影响显著,而在水城县方向受煤矿企业排放废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水资源现状,构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标中部分指标限值提出了修正建议。通过建立浅层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GIS为平台,对水质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指标的水化学分布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Ⅳ类,完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关中盆地大荔地区地下水氟水文地球化学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关中盆地大荔地区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规律,采集239个地下水样品及3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组分对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环境下,重碳酸钠型是促进氟富集并增强围岩向地下水中转化的主要因素;硫酸钙镁型的地下水抑制氟富集。水化学组分中Na+、Cl-、HCO3-、pH与氟呈正相关,而Ca2+则抑制水溶液中氟含量增加;迁移系数与HCO3-、pH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主要离子呈负相关关系。利用Preeqic软件分析了饱和指数和Ca2+、F-的离子活度,得出萤石的平衡控制着氟和钙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F-可能来源于萤石和方解石的分解。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齐家后备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成分较为单一,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型为主,水中铁、锰离子超过0.3 mg/L。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国家标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是地下水质量优劣参半,主要影响成分是铁、锰离子,如果除去铁、锰离子,水质可达到良好级别,所以在利用此水源地时要对铁、锰离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山东烟台大沽夹河中下游地区1987~2017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背景,选取对地下水影响较大的钠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以及总硬度、矿化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rapher软件,制作地下水水质动态曲线图,分析地下水水质多年变化特征,并使用AquaChem软件绘制Piper三线图,总结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其变化规律,对比分析研究区30年地下水质量变化情况,选择时间序列法对大沽夹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水质进去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水化学类型由HCO3- Ca、HCO3·Cl- Ca·Na向HCO3·SO4- Ca·Na、HCO3·Cl·SO4- Ca·Na转变。但地下水质量变化不大。除下游沿海区域外,大部分地区尚未超过Ⅲ类水标准,仅部分地区NO3-超标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达拉特旗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水土样品的取样测试,分析了达拉特旗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重点研究了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平面分布特征基本相同,自南而北、从西至东水质逐渐变差,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钙镁型水向硫酸钠型水过渡; 潜水水质主要由溶滤作用和浓缩作用形成, 而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基本是由溶滤作用和脱硫酸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0,(2)
岗子矿泉水位于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岗子村西南,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HCO3-Ca2+)型,水中偏硅酸含量30. 89~35. 82 mg/L,变化较大,为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通过多期的水质检测结果对比,认为其水质较为稳定。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泉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头道河河谷的中上游地区的大气降水,通过岩石裂隙、断裂构造,进入到地层深部,在深部运移流通过程中,与周围岩石发生了一系列水岩反应形成矿泉水,并最终以人工钻孔的形式被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