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董青青  梁小丛 《探矿工程》2012,39(11):26-28
提出了一种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BP网络模型预测地层可钻性的新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BP网络模型的参数,避免了BP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提高了模型的预测速度和精度。结合钻探实例,利用测井资料和地层可钻性级别的关系建立了可钻性级别实时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传统的BP网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优于BP网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土石混合体是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复杂的地质材料,因此该类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是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提高斜坡稳定性预测的能力,本文将粒子群算法和果蝇优化算法相互耦合,形成融合算法,并结合机器学习模型,使用决定系数、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3个评价指标,构建并评价土石混合体斜坡稳定性的预测模型,最终采用基于融合算法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输入参数进行了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于粒子群和果蝇优化算法,融合算法能够有效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参数,从而较为明显地提升模型预测精度。(2)基于融合算法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达到93.33%,明显优于融合算法下的决策树模型和Stacking模型。(3)影响土石混合体斜坡稳定性的结构因素,其重要性从高到低分别为基覆面倾角、含石率、总体坡角、坡高。  相似文献   

3.
康飞  李俊杰  胡军 《岩土力学》2006,27(Z1):648-652
为利用不同边坡稳定预测方法的特征信息,改进预测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的边坡稳定性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利用边坡的特征参数快速预测出边坡的稳定性,且在建模过程中可对不同建模方法的特征信息进行整合,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偶然性。为提高SVM的学习、泛化能力,采用混合核函数,并用具有并行性和分布式特点的PSO算法优化选择SVM模型参数。利用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73个边坡实例进行学习,对另外10个边坡实例进行推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整合了不同建模方法的特征信息,较单一模型、加权组合模型和BP网络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小的峰值误差,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PSO和LSSVM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文涛 《岩土力学》2009,30(3):845-848
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模型既利用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求解速度快、易于描述非线性关系的优良特性,同时也利用了粒子群算法快速全局优化的特点。粒子群算法用于搜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最优参数,然后将模型用于预测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结合已有岩质边坡工程实例,针对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BP网络预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是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高精度的边坡位移预测模型,文章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双稀疏相关向量机(DSRVM)建立边坡稳定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双稀疏相关向量机是在变分和相关向量机(RVM)框架下提出的一种多核组合优化的方法,相比于RVM和其他多核学习方法,DSRVM不仅有更少的训练时间,并且能够得到更高的预测精度。由于DSRVM的核参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较大,文章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多个核参数的优化选取并应用于边坡位移预测。最后将本文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双稀疏相关向量机(PSO-DSRVM)预测结果与极限学习机(ELM)和小波神经网络(WNN)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复相关系数(R2)和平均相对预测误差(ARPE)进行评价,验证了PSO-DSRVM模型在边坡变形预测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位预测对滑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三峡库区库岸滑坡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在季节性强降雨和周期性库水位涨落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呈现混沌特征。在对地下水位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采用饱和关联维数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对其混沌特征进行验证。再用预测性能优秀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并用粒子群算法优化选取LSSVM模型的参数,以克服LSSVM模型参数选取困难的缺点。以三峡库区三舟溪滑坡前缘STK-1水文孔日平均地下水位序列为例进行了混沌分析,分别运用粒子群优化的LSSVM模型(PSO-LS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STK-1水文孔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库岸滑坡地下水位序列存在混沌特征,PSO-LSSVM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193m,拟合优度为0.815,说明预测效果较理想,且PSO-LSSVM模型预测精度高于BP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坡稳定性涉及到诸多因素,引入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边坡稳定性的方法--误差逆传播学习算法效果显著.边坡稳定性预测系统的输入信息包括岩土体参数、几何参数等,而输出信息则是网络预测的稳定系数和稳定状态.土质边坡主要以圆弧滑移破坏为主,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BP神经网络在评价土质边坡稳定性方面的效果显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质边坡影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矿山边坡地表变形预测模型的精度,从矿山边坡地表变形影响因素角度考虑,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极限学习机(ELM)的矿山边坡地表变形预测模型。结合经典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极限学习机方法,提出矿山边坡地表变形影响因素同地表变形数值之间的耦合关系;采用中煤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区矿山边坡地表变形及影响变形因素的采集数据,应用ELM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PSO对ELM预测模型的输入层与隐含层的连接权值、隐含层阈值进行优化,以提高其预测精度。研究表明,经过PSO的优化,将预测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4.705×10-8)、均方误差(6.243×10-5)及均方根误差(0.008)等预测误差参数分别降低到1.516×10-8,1.158×10-5和0.003,说明PSO-ELM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预测模型可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应用于矿山边坡地表变形预测中,以期提升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边坡地变形,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演化特征。将BP神经网络和免疫克隆算法改进并集成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仿生智能方法,即免疫克隆神经网络。并利用其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对边坡进行变形位移的预测。结果表明,此方法拥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边坡变形位移的预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从而为边坡稳定性判别和滑坡预报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西部矿区保水采煤的理论依据和关键参数。近年来,BP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但BP神经网络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为提高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准确性,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建立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选择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工作面倾斜长度、煤层倾角、覆岩结构特征为导水裂隙带高度主要影响因素,选取22例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数据对PSO-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训练后的PSO-BP神经网络对2例测试样本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经验公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5%;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8%,经验公式的最小相对误差为9.4%,PSO-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和经验公式,且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变化较稳定,可以有效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   相似文献   

12.
结合有关煤体渗透率的众多研究成果,总结出影响煤体渗透率的3个主要因素为有效应力、温度和瓦斯压力。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并以上述3个因素和抗压强度为输入值,以渗透率为目标输出值,建立煤体瓦斯渗透率的PSO-LSSVM预测模型。利用25组数据进行PSO-LSSVM模型与BP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的比较实验,PSO-LSSVM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拟合程度优于其他两个模型,且具有更小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SO-LSSVM模型可由有效应力、温度和瓦斯压力对渗透率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新华  张我华  刘红军 《岩土力学》2007,28(12):2643-2648
边坡工程是一个动态的、模糊的、开放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传统的分析方法有时难以对复杂边坡的稳定性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且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由于神经网络方法不仅能考虑定量因素,而且能考虑定性因素的影响,因而神经网络方法适用于解决非确定性的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方面因素,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大量工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目前同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与WOE-BP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子正  殷坤龙  付圣  黄发明  桂蕾  夏辉 《地球科学》2019,44(12):4299-4312
区域滑坡易发性研究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中,将多元统计模型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研究较少.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首先选取9种指标因子(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地表纹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地质构造、水系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基于证据权模型(weights of evidence,WOE)计算得到的对比度和滑坡面积比与分级面积比的相对大小,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再利用粒子群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得到各指标因子权重.综合两种模型确定的状态分级权重和指标因子权重(WOE-BP)计算滑坡易发性指数(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dex,LSI),基于GIS平台得到全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结果表明:水系、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影响万州区滑坡发育的主要指标因子;WOE-BP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0.8%,优于WOE模型的73.1%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71.6%,可为定量计算指标因子权重和优化滑坡易发性评价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林育梁  卢丹玫  杨二静 《岩土力学》2006,27(Z2):384-388
灰关联分析神经网络方法首先是对防洪堤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然后建立该工程的神经网络模型,选择灰关联分析得到的优势因子作为样本输入以及关联度作为网络权值确定的一个因素,利用大量南宁市防洪堤边坡工程实例对网络进行训练学习,最后用训练成功的网络对工程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表明,这个方法能够满足南宁市防洪堤边坡稳定性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变形预测是进行施工参数调整和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对其变形进行有效、准确的预测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并将已有的变形监测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将形成的方法应用于长春市火车站北广场深基坑开挖监测工程中。结果表明:8号水平位移测点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78%,平均百分比误差为5.48%;9号地面沉降点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5.62%,平均百分比误差为3.23%。经验证,本文方法预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圆弧形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坡的稳定性往往取决于一些难以确定的非线性因素。而人工神经网络法具有并行处理数据与信息、良好的容错特性和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可以通过自学功能从样本实例中获得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能模拟人脑的某些智能行为,因而适用于解决非确定性的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本文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神经网络BP模型,用收集到的边坡稳定破坏实例作为样本进行学习,对桂林-柳州一级公路中K250段公路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法是一种有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滑坡周期项位移的预测,是研究地质灾害中滑坡变形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单一模型易受偶然因素影响,且无法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导致其预测精度不高,适用性不强。基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PSO)、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VR)、门控神经网络算法(GRU)的组合模型。该模型通过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回归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