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东省地热资源类型多且分布广,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是名副其实的地热资源大省。本文采用逐井调查方法,对山东省范围内地热井数量、开发利用方式、地热流体开采量、地热井与油气资源矿业权重叠等进行了调查,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地热井1862眼,主要包括洗浴与疗养模式、洗浴与疗养兼养殖与种植模式、养殖与种植模式、供暖兼洗浴模式四种模式;全省地热流体开采总量约1.405×108m3/a,其中供暖开采量约1.216×108m3/a,供暖面积约4060×104m2;康乐用开采量约0.166×108m3/a,养殖及其他用开采量约0.068×108m3/a。对油气资源矿业权(采矿权、探矿权)与地热井重叠进行论述,分析了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全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州五龙电厂锅炉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 ,开采量 4 0 0 0m3/d。由于区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农业开采井涌水量减少 ,当地农民认为是由电厂开采引起的 ,双方矛盾激化 ,严重影响了电厂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水文地质调查认为 ,电厂开采量基本合理 ,且由于电厂开采井与农用井开采层位不一 ,二者之间有一厚约 30m的致密坚硬粘土层 ,有一定的隔水能力。因此 ,电厂的合理开采对周边农用井不会有大的影响 ,区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主要是下游上街至荥阳一带形成的复合降落漏斗引起的。区域上的地下水超采引起全县范围内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城区多年来因地热水大量开采,地热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了以德州市城区为中心的地热水降落漏斗。根据区内馆陶组热储多年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建立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相关方程,并通过方程曲线态势分析,提出了区内地热集中开采区馆陶组热储地热水预警开采量,为区内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关中盆地地热井中地下热水的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热水补给时的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以西安地区最低,咸阳次之.同时应用Na-K-Mg三角图和水化学平衡温度理论的方法,估算在平衡条件下关中盆地最大热储温度为118 ℃.热储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关中盆地腹部应为中低温热储层.  相似文献   

5.
滨州市城区地热地质条件与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杰  王彦俊  郝宝国  胡松涛  庞全涛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3/16-2007/6/21
滨州市城区主要热储层为赋存于地下1000~1600m的新近纪馆陶组和古近纪东营组,属碎屑岩孔隙-裂隙类型。热储层为砂岩、砂砾岩,厚度140~250m;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井口水温为60~65℃,属温热水型地热资源。热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允许可开采量2556×10^4m^3/a,现状开采量109.5×10^4m^3/a,开发利用潜力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地热田为隐伏大型中低温地热田,文章依据地热田内7眼地热井(孔)地下热水的水化学资料,在分析地热田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SiO2和K/Mg地热温标,对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及深度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地处鲁西隆起南部,地热资源丰富。该文介绍了临沂市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地热背景、主要控热断裂及20余眼温泉(井)的情况和分布。通过分析汤头温泉、白塔地热井、汤坊崖地热井、铜井地热井、松山地热井、新村地热井、西高都地热井等主要温泉(井)的控热断裂、成热机制,认为该区地热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与NW向深大断裂交会处,地下水补给多沿NW—SE断裂,热源以深大断裂沟通深部热源,水温、水量较好地热井均处在沂沭断裂带沂水-汤头断裂以西的、控热断裂为张性断裂或的张扭性断裂凹陷区内。结合临沂市区域地质构造特点,认为蒙山断裂与鄌郚-葛沟断裂深部交会处,尼山断裂、峄城断裂与鄌郚-葛沟断裂交会处为地热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8.
近日,东营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东营市地热管理办法》规定对东营港地区地热井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等各项条件进行实地勘测,这是东营市自实施《东营市地热管理办法》以来新批的2口地热井,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按政策规定收取资源费,并提供地热行业及技术指导和服务,认真做好验收。为确保能够合理、科学、有序开发地热资源,市国土资源局严格按地热井开发规程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开畏各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组织专家对地热井的地质条件和井设计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由于多年来大量开采地下卤水,莱州湾南岸已经形成多个地下卤水降落漏斗.该文根据区内盐场水位长期观测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地下卤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查明了卤水水位与开采量的关系,建立了区内卤水水位与开采量相关关系方程.通过分析说明开采对水位的影响,为改善区内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卤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德州市砂岩热储开发时间早,供暖工程数量较多,但受社区面积和布局的影响,采灌井距远近不一,过近的采灌井距,势必会加速热突破的发生。为指导今后区内地热工程建设,利用《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DZ/T0330—2019)中合理井距公式,代入德城区地热地质参数,推导出该区合理井距经验公式。随着地热工程开采量增加,合理井距亦随之增加,当开采量为60m3/h时,合理井距不应低于181m。根据计算,德城区51组采灌对井中,21组采灌对井将会发生热突破,且有8组采灌对井热突破时间不足10年,占比达到了19.6%。为保障采灌工程可持续运行,采灌井应及时调整布局。  相似文献   

11.
鉴于菏泽市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地热井数量的增多,地热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导致地热水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保护这一绿色清洁能源,缓解地热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地热水水位持续下降、尾水外排污染水、土体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地热尾水回灌措施,来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热井钻探、单孔及对孔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及水质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回灌对水位、水温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回灌对水温、水质影响不大。在回灌量相同的条件下,回灌尾水水温越低,回灌的升幅越小,回灌越容易。经综合分析认为,菏泽市城区奥陶系回灌效果良好,回灌潜力巨大,在菏泽市奥陶系热储中进行回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水热型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中,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对地热资源的计算评价起关键性作用。由于地热井的施工成本较高,多数抽水试验没有合适的观测孔,往往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作为地热资源计算评价的依据,稳定流抽水具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对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不能较为准确的掌握。除试验方法之外,求参方法的选取,以及成井工艺的差别,对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利用开展地热同层回灌的两眼地热井,分别采用不同抽水试验的方法、求参的方法,和不同的成井工艺类型3种条件,对比分析了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差异及关系,为地热资源计算评价及地热尾水回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搜集濮阳地区有关勘探资料和地热深井互阻、多孔抽水试验资料 ,通过综合分析、计算 ,阐述了濮阳市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并给出了水文地质参数 ,为濮阳市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济南市孔隙裂隙地热田地质条件为背景,在全面掌握济南市地热勘查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济南市孔隙裂隙热储特征,认为馆陶组热储埋深适中,富水性较强,属于中低温热储,是济南市孔隙裂隙热储层区最为适宜的开采层;而东营组热储层埋藏较深且分布不稳定,部分地区缺失,富水性较差,目前单独成井开采适宜性较差。并根据热储特征及区位优势,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菏泽地区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菏泽地热的开发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以奥陶纪热储层地热水为主。该文对奥陶系地热单井产能测试和开采权益保护范围进行了描述,对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地热资源规范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热地质勘探资料显示,临沂市柳航头地区区域构造发育较强烈,大气降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向地下深部运动,深部寒武-奥陶纪灰岩岩溶地层厚度可达1 500余米。区域地下水在深部渗透性较好的岩溶地层内径流,向柳航头地区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地球深部热源的地温加热而形成地热水,寒武-奥陶纪岩溶地层成为热储层,其上覆地层导热率较低,是较好的盖层。结合研究区内的地热井深部测温数据和地热水化学特征数据,建立柳航头地区地热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热田医疗热矿水的产出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安地热田概况及开采现状, 重点讨论了西安地热田医疗热矿水的产出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济南平阴某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采用分析环境同位素的方法。先利用14 C定年,确定该氡泉水以古水为主;后利用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高程计算,确定出该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标高为+140m,此结果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的补给区(泰山余脉标高+100m~+180m)位置一致,说明该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为东南方向40~50km外的泰山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