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中蚂蜂洞、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孢粉组合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大石围天坑四层不同高程上的洞穴的发育时代。蚂蜂洞和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是迄今广西所发现的海拔高程最高的第三纪地质剖面,其孢粉主要以被子类桤木粉属( Alnipollenites )、栎粉属( Quercoidites )、桦粉属( Betulaepollenites )、栗粉属( Cupuliteroipollenites ) , 裸子类双束松粉属( Pinuspollenites ) , 蕨类水龙骨单缝孢属( Polypodiaceaaesporites )、桫椤孢属( Cyathidites )为主,反映当时主要为亚热带温暖、阴湿的森林气候环境。根据与蚂蜂洞的相对位置,推测较之高的南东支洞、最高层洞形成时代应早于新第三纪,比之低的中洞应形成于早— 中更新世,而地下河则在全新世时期形成。   相似文献   

2.
腾冲硅藻土层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百福 《云南地质》1994,13(3):312-323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境内硅藻土矿(层)共划分了五个孢粉组合带:单缝孢-(松、铁杉、云杉粉)-栎粉(栗、桤木、桦粉)孢粉组合带(Ⅰ)。时代:上新世。单缝孢-松科-栎孢粉组合带(Ⅱ)。时代:早更新世早期。松科-栎-禾本科、蒿孢粉组合带(Ⅲ)。时代:中更新世。单缝孢-松科-栎-禾本科、莎草科孢粉组合带(Ⅳ)。时代:晚更新世。单缝孢-栎、桤木-莎草科、禾本科(含羞草)孢粉组合带(Ⅴ)。时代:全新世。  相似文献   

3.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红层, 确定这些红层的时代对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沱沱河组上部的孢粉化石组合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 且主要为三沟和三孔沟类, 包括栎粉属 (尤其是小栎粉和小亨氏栎粉) 、楝粉属、坡氏粉属和三孔沟粉属等, 具孔类花粉很少, 大部分属种为古近纪常见分子;组合中出现少量鸡爪勒粉属、唇形三沟粉属、山萝卜粉属、管花菊粉属等草本植物花粉;并含有零星古老类型的成分, 如克拉梭粉属、五边粉属和江汉粉属;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低, 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基于孢粉组合特征分析, 认为沱沱河组上部的地质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 为进一步完善了该区新生代地层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卢氏县三角沟、大峪沟剖面位于豫西卢氏盆地中南部,涉及地层为中始新世张家村组、晚始新世卢氏组和渐新世大峪组。孢粉总体以被子植物为主,可划分为5个孢粉组合。第一组合位于张家村组上部,蒿粉、栎粉含量高;第二组合位于卢氏组下部,菌孢类含量高。前者属亚热带干热气候下的洪泛盆地沉积,后者属还原环境湿润气候下的湖泊沉积,其孢粉特征更接近于邻区中晚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上部和二段下部孢粉特征。第三组合到第五组合分别位于大峪组二段下部、中部和上部,其中第三组合蒿粉含量高,与邻区沙河街组二段上部和一段下部孢粉特征较为相似,属于干热气候下的泛滥平原沉积。第四组合和第五组合中栎粉含量低,草本植物含量高,其特征更接近北半球渐新世晚期孢粉特征。前者菌孢类含量比第二组合低,但比其它组合高,属于静水环境下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下的洪泛盆地沉积;后者蒿粉含量高,属于干旱气候下的河流沉积。通过孢粉分析和区域对比,进一步确定了张家村组形成于中始新世,卢氏组形成于晚始新世,大峪组形成时代为渐新世。古近纪卢氏地区的气候经历了干热-湿润-干热-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五图组含煤岩系进行研究 ,所揭示的孢粉植物群中 ,被子植物榆粉 (Dlmipollenites)和栎粉 (Quercoidites)有很高的含量 ,此外有山核桃粉 (Caryapollenites)、朴粉 (Celtipollenites)、枫杨粉 (Pterocaryapollenites)、胡桃粉(Juglanspollenites)、桦粉 (Betulaepollenites)、苗榆粉 (Ostryoipollenites)、枥粉 (Carpinipites)和小栗粉 (Cupuliferoipollenites)等 ,其中热带、亚热带分子占很大的比重 ,且有很高的分异度 ;裸子植物含量不高 ,主要为松粉(Pinuspollenites)和云杉粉 (Piceaepollenites) ,其次为杉粉 (Taxodiaceaepollenites)和麻黄粉 (Ephedripites) ;蕨类孢子一般含量较少 ,仅在部分样品中三角孢 (Deltoidospora)含量很高。在参考沉积、古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其他门类化石资料的基础上 ,对孢粉化石群的时代归属及我国东部区域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得出五图组孢粉组合特征与其他古生物资料所得的时代意见一致 ,属早始新世晚期到中始新世早期 ,其古气候特征也与全球海洋气候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马玉贞  陶明信 《沉积学报》1996,14(1):93-102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9.
刘金荣  梁耀成 《中国岩溶》2005,24(3):249-249,254
最近在桂林第一机床厂宿舍西缘山坡上,又发现了第三纪堆积物,堆积物时代为第三纪中新世. 该堆积物为褐灰色含砂岩砾石粘土及偶夹灰岩块石粘土,厚约10.5m.呈水平状,层理清楚,粘性大,似淤积成因.从该粘土取的三个孢子花粉样,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张勇、黄宝风鉴定分析,共有孢经子花粉142粒(表1).  相似文献   

10.
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宁明县城西北南宁至凭祥公路旁第三纪邕宁群露头剖面进行孢粉研究 ,所揭示的孢粉组合中 ,被子植物花粉以壳斗科、桦木科、金缕梅科、榆科和胡桃科为主 ,并零星分布草本植物花粉 ,包括蓼科的蓼粉属、毛茛科的毛茛粉属和菊科的刺面三孔沟粉属等分子 ;裸子植物花粉以松科为主 ,杉科其次 ,松科主要是双束松粉属和单束松粉属 ,雪松粉属连续分布 ,云杉粉属在剖面的中下部连续出现、上部消失 ,铁杉粉属和油杉粉属少量断续分布 ,还见有罗汉松科罗汉松粉属的连续少量分布 ,以及个别的麻黄科麻黄粉属分子 ;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对区内地层与孢粉资料作综合对比 ,认为本孢粉组合所指示的地层时代为渐新世。因宁明盆地邕宁群底部以往的孢粉资料反映晚始新世特征 ,推测该盆地第三纪地层的时代至少为晚始新世—渐新世。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晓英 《安徽地质》2004,14(2):95-98
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际探测法;另一类是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产生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探测技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探测新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准确地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探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干旱荒漠景观风成沙、土壤及水系沉积物表生介质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风成沙、水系沉积物的粒级组成、颗粒成分、元素含量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各发生层元素的分布规律,以钙积层为主碱性障对元素迁移和富集贫化的影响.上述基础性研究为化探方法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Tectonic variable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such as porosity, plasticity, and elasticity, predetermine positions and shapes of endogenic ore bodies to a highly significant degre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even in its present beginning stage, is often conducive not only to a better insight into origins of ores, but also to reducing prospecting risks in the field. --V. P. Sokoloff.  相似文献   

17.
庄儒新  李峰  庞君 《云南地质》2005,24(4):455-461
独龙江地区岩体破碎,暴雨强度大,边坡稳定性差。独龙江公路下段Ⅰ号滑坡体位于贡山县普拉河旁,为确保公路安全,我们采用抗滑力/下滑力的方法来分析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莉 《云南地质》2007,26(1):77-82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三类:危险大(Ⅰ类)占11.04%,危险中等(Ⅱ类)占41.8%,危险小(Ⅲ类)占47.16%。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成矿预测中证据权重法与信息量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简述了证据权重法及信息量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同时分别用证据权重法模型和信息量法模型对同一研究区进行预测,取得了极为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