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它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了日趋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在多地建成了国家湿地公园。聚焦地理信息与湿地管理工作的结合,通过发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管理与应用方面的优势,整合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调查数据,以建立基于GIS的湿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分析湿地保护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组织、系统功能设计等内容,为开发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由于在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较传统测绘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拟对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乌梁素海     
《国土资源遥感》2005,(4):68-68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内,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是世界上著名的鸟类迁徒地和繁殖地,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类关注的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或生境的改变,陆地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无论对于涉及环境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关系这类基础问题的地球科学家还是生物学家来说,陆地生态系统的地质演化史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对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与晚第三纪期间有关的变化开展调查研究看来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5.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海南省湿地类型多样,据该省湿地资源调查队调查显示,河流、滩涂、红树林沼泽、浅海水域……共有20余种湿地类型。与此同时,海南湿地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但近几年来,该省湿地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海南有24种湿地类型海南省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过去十年间,由省林业局牵头,会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和海南师范大学等单位,抽调专家组成了海南省湿地资源调查队,先后两次对该省湿地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自然环境状况;湿地野生动植…  相似文献   

6.
我是双重身份,既是北大的老师,同时兼一个民间的国际组织———“保护国际”的中国项目代表。“保护国际”现在在30多个国家都有代表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保护国际”的工作。“保护国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强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时候要考虑到人的生存和利益,怎样使人的环境能够得到更好地协调和发展。在这么一个基础上来研究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提是相信生物多样性是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的保证。健康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最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从长期利益来看。但是怎么协调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确实有很多工作要…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尤其是野生种质资源的热点地区,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战略价值日渐凸显。COP15大会在云南昆明的顺利召开,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次成为国际上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当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分区指数Did等方法,构建形成“三屏-两带-六廊”的云南省生态安全格局,并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区域进行判定与分区,将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分为极重要、重要、一般重要3类。可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空间布局,开展分区分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潮间带湿地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碳汇等重要生态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潮间带湿地现状是实现潮间带湿地可持续管理目标的基础.先前的潮间带湿地分类研究依赖于训练样本、人工设定阈值或后处理等,本研究基于GEE (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开发一种自动、快速、高精度的潮间带湿地分类方...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大面积湿地受到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强烈作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三江平原西北部富锦和同江市为例,应用RS和GIS手段对研究区1975、1988、1993、1997、2001年和2006年6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各地类面积,分析湿地农田化对该区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湿地减少51.38万公顷,耕地增加70.98万公顷,湿地农田化给该区域带来气候变暖、“冷湿”效应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恢复和重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该地区湿地农田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粮食生态安全,同时为保护三江平原区域生态环境、永续利用区域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CH970837海岸带及其持续发展[汇,中]/陈述彭(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在中国——纪念中国国家遥感中心成立15周年论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9. —25~38 海岸带是人类认识陆地和海岸的基线,海岸带以海岸为基线向海陆两方面辐射扩散,是陆地系统与  相似文献   

11.
《地图》2002,(3)
湿地一般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相似文献   

12.
典型湿地类型分类对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分一号宽幅多光谱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以鄱阳湖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典型湿地类型分类。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等方法对不同湿地类型进行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分一号宽幅多光谱影像反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水体指数能够较好地区分水体、泥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常见湿地类型。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将湿地类型分为植被和非植被,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将植被类型进一步分为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将非植被分为水体和泥滩。构建决策树对典型湿地类型进行自动分类,经过精度评价和分析验证,该方法针对高分一号宽幅数据进行典型湿地分类总体精度能够达到82.28%,Kappa系数0.7346,优于常规的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和RS的郑州黄河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湿地监测数据,以郑州黄河湿地为研究区,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密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平均弹性度、水体面积等7个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州黄河湿地生态健康状况中等,湿地格局基本完整并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澳大采取利亚是矿山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不仅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而且注重技术应用。近几年来,不断采取新的举措来促进矿产环境保护,推行矿业可持续发展框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生物多样性补偿,建立“保护库”,以及改进酸性和含金属废水的管理,等等。从世界角度来看,未来世界矿山环境的管理不仅需要建立矿业公司和环境保护组织之间的互信,提供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信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环境保护与矿产开采之间的冲突,寻求多种方法来保护矿山生态环境,而且需要在矿山环境恢复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各种制度。不仅大型矿业公司面对着更脆弱的生态环境恢复的挑战。而且小型矿山、废弃矿山或者“孤立”矿山也面临着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和GIS的北京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特别是大城市湿地)的分布、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管理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以北京市湿地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基础地理、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借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概念框架,利用价值量评价方法,构建基于遥感与GIS的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行政区(县)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构成要素进行综合建模分析;分别对北京湿地的“调节”、“供给”、“文化”和“支持”功能类别及其功能综合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北京湿地4个功能类别及其综合的湿地功能重要程度分级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北京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中,“调节”和“供给”功能最重要,“文化”功能次之,“支持”功能最弱;②就北京市各区县湿地综合功能的重要性等级而论,密云湿地为“最重要湿地”,房山、东城、西城、朝阳、延庆和怀柔的湿地为“重要湿地”,平谷、通州、海淀和门头沟的湿地为“比较重要湿地”,而大兴、昌平、顺义、石景山和丰台的湿地为“一般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建立的“大庆油田工程勘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大庆油田工程勘察专业的科学管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包括地形图库、工程测量库、工程地质库等3个专业数据库,具有信息查询、图形编制、数据录入、系统维护等4项功能。给出该系统的运行环境与主要功能,重点介绍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各以一个实例介绍缓冲区分析和最佳路径分析在油田地面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遥感学报》2023,(11):2467-2483
人类活动、极端气候、物种入侵等事件导致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地收集陆地植物多样性信息。高光谱遥感的出现,为大空间尺度上的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为群落和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相关理论的验证提供了契机。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两类高光谱遥感反演多样性的手段,即直接反演和间接反演。直接反演手段以光谱变异假说为理论基础,从光谱曲线特征入手直接建立光谱信息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间接反演手段则通过植被指数将光谱信息关联植物多样性,或通过定量反演功能性状计算功能多样性指标,进而实现植物多样性的间接估测。论文进一步结合实例,论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如物种入侵监测、物种分布及多样性格局制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最后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生态研究应用中的局限性。随着多源遥感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地面通量监测、激光雷达、计算机可视化等其他技术的协同应用可能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权威发布     
《今日国土》2011,(6):4
数字85%6月2日消息,今年以来的持续旱情,使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水域大幅萎缩,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遭到巨大破坏。据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已经积极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中。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规律,全球性、区域性及国家性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陆续建立。地球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GEO BON)作为全球性网络,目的是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核心指标EBV(Essential Biodiversity Variables),推动监测指标的标准化和全球化,为数据共享和大尺度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奠定基础。在区域尺度上,欧盟成立了EU BON,亚太地区成立了AP-BON。在国家尺度上,瑞士、英国、日本等均建立了监测网络。中国科学院在"十二五"期间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开展长期的监测与研究。生物多样性监测依赖于传统调查方法与先进技术结合,如红外相机、基因技术、无人机技术等。遥感能够提供大范围、全覆盖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是未来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GEO BON成立了"生态系统结构"组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基于遥感数据的EBV。Sino BON也引入了无人机近地面遥感技术探讨更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完善,Sino BON的地面观测将更好地与卫星数据结合,实现生物多样性天地一体化监测,服务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评估。  相似文献   

20.
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建成  雷永荟 《遥感学报》2016,20(5):827-831
地球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各圈层(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冰雪圈、固体地球)尤其是人类活动等任何组成成份的变化,都会引起地球系统的变化。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科学挑战之一是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复杂变化的地球系统,认识地球系统如何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认识地球系统未来变化趋势及如何提高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能力。卫星独特的全球覆盖和日尺度的观测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所能探测到的多时空尺度上的物理动力过程,在全球范围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揭开了地球系统多学科交叉的新纪元。以地球系统的视野,抓住驱动地球系统的关键循环过程(如能量、水、生物化学循环),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趋势。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研究需要长期稳定、准确性较高的卫星观测数据,以水循环为例,卫星遥感具备获取全球范围水循环关键参数能力,但是系统性综合观测能力不足,整体精确性受到综合化的可靠空间数据集的限制。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研制发展新型水循环卫星WCOM(Water Cycle Observation Misssion),并寄希望以此为核心传感器发起全球分布式水循环观测星座系统,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水循环观测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面的话语权与领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