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应当努力用统计学理论,使统计气候学发展为气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因为统计气候学在气候数值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为重要。气候学和天气学的数值化理论与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异。短期的天气变化可主要依据确定性动力方程对高层天气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而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应主要依据随机动力模式为宜,因为气候变量是随机变量。在气候应用方面只有地面气候变化规律最为重要,而且长期(逐年、逐月、甚或逐日)气候时空各种变化特征、分型分类以及分区长期预报,也正是统计气候学研究的任务,所以气候学数值化的任务应以统计气候学为主…  相似文献   

2.
气候学是古老的学科之一,它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一直起着促进作用。由于气候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应用气候学。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世界气候会议,对应用气候学的意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关于应用气候的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会、讲习班,按需要对应用气候学做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MJO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 是次季节-季节时间尺度气候变率的支配模态。它不仅对低纬度地区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还能够通过经向传播和激发大气遥相关波列对中高纬度地区产生影响,是延伸期尺度最重要的可预报性来源。因此,MJO预报是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该文回顾了MJO预报发展历史,概述了当前国际上主要科研业务机构的MJO预报发展现状。目前基于统计方法和气候模式的MJO预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多个耦合气候模式和一种基于时空投影方法的统计模型均能够显著提升MJO预报技巧 (有效预报可达20 d以上)。该文还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MJO预报技术发展和业务系统研制方面的新进展,当前基于第2代大气环流模式的MJO业务预报填补了国内空白,技巧为16~17 d,而耦合气候模式试验的技巧已达到约20 d。总体来看,利用耦合模式预报MJO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面向MJO的模式初始化和集合预报新方法研究将是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世界气候的影响是当前国际气候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但是无论就哪一个课题来讲,对目前气候状况的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美国自1976年开始,每年一度举行气候诊断年会(Annual Climate Diagnostics Workshop)。会议一般在每年10月召开,最近一次1981年为第六届,会址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相似文献   

5.
气候学的发展在七十年代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从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开始的一连串世界性重要科学政策会议上,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肯定了气候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因素。正是在各界迫切的要求下,世界气象组织于1979年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制订了世界气候计划。从此以后,气候不但成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中心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而且超过了气象学或地理学的领域,成为许多学科共同开发的一块新的学科汇集园地。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会议频繁,发出紧急呼吁酸雨、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三大全球环境问题都是发生在大气层内,这不仅对气候产生长期影响,而且日益变得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事业。为此,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向人类发出紧急呼吁。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人类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大会向人类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严厉警告。1988年6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关于变化中的大气”的  相似文献   

7.
CLIVAR/PAGES 2005-2010年的工作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11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的“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过去全球变化”(PAGES)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在加拿大召开, 会议确定了2005-2010年的研究工作将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即近千年来的气候变率;气候突变; 水文-生物-陆表相互作用;热带与热带外相互作用。CLIVAR/PAGES极力推动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前面两个。下面对近千年气候和气候突变研究所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做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8.
首次冰雪圈和气候国际讨论会1989年8月26—30日在美国西海岸风光明媚的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召开。会议由国际冰川学会(IGS)与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AGU)、美国气象学会(AMS)及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会议参加者大约200人,其中冰雪学、冰川学的专家占三分之二,气候学、气象学的专家占三分之一。出席会议的代表关心最  相似文献   

9.
曹鸿兴 《气象》1981,7(3):16-16
为交流近年来统计气象预报的学术成果,了解国际动态,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于1980年12月25—29日在西安召开了“时间序列与多元统计分析”专题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63人,共收到了85篇材料。会议的材料大体上反映了七十年代后期我国统计气象学的水平。会议报告大致分五个方面,即多元分析新方法,预报应用与效果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分析的应用,统计-动力与天气-统计预报等。 时间序列分析是由分析变量的历史记录,寻找其自身演变规律,从而作出未来的预报的。会议上,着重介绍和讨论了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Box-Jenkins方法,如构造自回归(AR)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  相似文献   

10.
气候学被看作是第三、四流学科的日子早已过去了.在进入九十年代之际,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不仅仅只是主持国际气候会议,而且正利用气候作为手段提高公众对我们这个脆弱环境的认识.此外,在最高政治层,联合国大会1988年12月通过了43/53号决议——为人类现在和将来的几代人保护全球气候. 在此背景及与气候和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爆炸的情况下,气候委员会(CCI)第10次会议1989年4月3日-14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开塞斯召开,讨论本委员会未来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MJO的延伸预报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丁一汇  梁萍 《气象》2010,36(7):111-122
近10年来,2~4周的延伸预报成为天气和气候业务预报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季节内振荡的传播,尤其是MJO振荡(30~60天周期)的传播来制作延伸期预报。国际上一些天气-气候预报中通过数年的业务试验已取得了初步结果。作者首先介绍了MJO振荡及季风的季节内振荡(MISO)特征,并从季节内振荡与中纬度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制作延伸预报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对延伸预报的可预报性、预报方法及国内外业务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以江淮梅雨为例探讨了我国延伸预报的可预报性及信号;最后阐述了延伸预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统计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线性统计分析向非线性统计分析发展,从而逐步建立非线性统计预报方法,已成为统计学方法发展的方向之一。虽然非线性统计预报这些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却缺少系统的介绍。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归纳整理,对非线性统计预报中参数计算基本方法,一个自变量时的统计预报模型,拟线性、半线性和曲线性预报模式,分段逼近模式,插值、距离、相似预报方法等作了系统介绍。并给出了各种非线性统计预报模型在气象预报中的具体应用实例索引。  相似文献   

13.
一、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近来气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就是人们经常谈到的气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场科学革命。过去的气候学基本上是一门经验学科,虽然揭示了现代和古代气候的许多重要规律,但却不能用来定量地解释气侯的成因和许多其他有重大科学及实际意义的问题。在七十年代,气候学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在气候研究上广泛地应用了近代大气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建立了气候理论模式,对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成功地发展了气候对各种自然过程(包括水文体系、植物生长和地理局地性)发生影响的数值模拟。在观测资料中,除利用常规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海洋探测中获得的日射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卫  相似文献   

14.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5.
气候学的发展在70年代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从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开始的一连串世界性重要科学政策会议上,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肯定了气候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因素.正是在各界迫切的要求下,世界气象组织于1979年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制订了世界气候计划从此以后,气候不但成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中心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而且超过了气象学或地理学的领域,成为许多学科共同开发的一块新的学科汇集园地.  相似文献   

16.
第22届国际山地气象会议于1992年9月7—11日在法国图卢兹(Toulouse)召开。该会自1950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轮流在意大利、奥地利、瑞士、法国、德国和南斯拉夫等6个阿尔卑斯山区国家举行,这可能是国际上山地气象学术会议中规模最大、有一定影响、且一直定期举行的例会。本届会议有欧、亚、非及北美洲共20多个国家的162名代表参加,共提交口头或墙报交流报告100多篇。我国有3名代表与会,提交了口头报告3篇,墙报交流报告2篇。会议分山区野外实验,地形诱生的风和气压场扰动的分析和模拟,山区强降水的测量、分布和预报,雪盖的估计、遥测、演变及雪崩的预报,山区天气预报,山区气候和气候变化以及山区农业和生物气象等7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以下是与会者的一些印象。  相似文献   

17.
新书介绍     
气候学研究一一“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邹进上主编气象出版社 1989年8月本专样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享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而选编的,旨亡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本书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所撰写。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二)动力气候与气候模拟;(三)“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文章立意新颖,资料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和启迪性,可供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气候不仅是气象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已成为世界不少国家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召开的环境、粮食、水、沙漠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均赋于气候以十分突出的地位。1979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并宣布80年代为《国际气候十年》,1985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被定为《气候变化、干旱、沙漠》.我国政府对气候工作也十分重视,国家科委于  相似文献   

19.
认识和预报亚洲季风气候:前沿突破点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斌 《气象学报》2008,66(5):653-669
改进我们对季风变化和可预报性的认识以便促进季风气候预报的发展是当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下属的国际季风研究(IMS)和亚洲季风年(AMY2007-2011)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本文从以下方面回顾了亚洲季风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1)季风变化的机制和数值模拟,(2)可预报性的物理基础和极限,(3)气候预报的现状.文章的讨论侧重于周尺度到年际尺度,特别提出了季风气候研究中存在的若干科学问题和研究前沿上的可能突破点,讨论了季风预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未来的季风研究,加深我们对季风气候动力学的理解,以及提高对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与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3月14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动力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交流了近年来在概率统计和动力统计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会议表明,近年来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应用了众多的统计方法,国家MOS业务系统已开始建立,地方MOS已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应用,部队也在建立适合军事需要的MOS预报方案。因此,统计方法已成为我国业务气象预报的基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