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传统的2维地图发展到电子地图和3维可视化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的表达从2维到3维是一次飞跃。2维地图符号系统作为成熟的地图表达方式在3维可视化环境中仍然有用。2维地图符号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体系成熟,易于认知,易于实现。论述了目前3维可视化环境下传统2维(电子)地图符号的应用特点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3维可视化环境下地理信息表达和地图符号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表达从二维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再到三维可视化地理环境的飞跃,是地图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三维空间认知理论,三维符号体系设计及三维符号变量理论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对三维环境下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二维地图符号与三维空间信息表达的关系,描述了二维地理信息在三维空间中叠加表示的意义,并分析了二维地图符号表达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3维地图的符号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从传统的2维地图进入到电子地图、3维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的表达从2维到3维带来一次飞跃,在虚拟的3维空间里产生了相应的3维地图符号。3维地图符号是现代地图学理论、计算机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产物。本文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3维地图符号的图形学、设计特点与原则等,对3维地图符号设计、提高符号表现力等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4.
专题地图符号设计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图符号的现状入手,列出传统地图符号一系列的缺点,分析得到将3维地图符号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来,是当前的一个发展的趋势。通过对3维地图符号的优点探讨,继承发展传统地图符号,从而在专题地图符号系统的设计方法、发展理论中找到一条适合地理信息系统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传统WebGIS存在着交互操作不灵活和可视化表达不丰富等问题,束缚了Web地图制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现状,研究基于Silverlight的矢量地图符号模型设计,从网络矢量地图符号化框架入手,采用SOA思想设计开放灵活通用的矢量地图点状、线状和面状符号模型,最后结合Silverlight4.0和WCF服务进行网络矢量地图符号库的加载和显示实践,通过地图符号库在线绘制的时间测试,验证基于Silverlight的矢量地图符号模型的设计与实践,在提高可视化效果的同时满足WebGIS的交互响应要求.  相似文献   

6.
动态符号与动态地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地理信息可视化为地图动态特征的表现提供了工具。为适应新技术条件下地图符号的设计,本在Bertrin符号参量体纱基础上扩展了符号的4个动态参量;  相似文献   

7.
如何用计算机的1维存储空间存放由0维、1维、2维、3维等空间目标的集合所定义的形体,是几何造型中最基本的问题.文中针对传统地图符号表现方法的局限性,分析了国内外3维地图符号的研究现状,针对3维地图符号设计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参数函数和边界数据模型作为建立3维地图符号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地图符号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图符号给予地图极大的影响,它决定着地图内容能否充分表达,决定着地图是否便于阅读和使用,决定着地图信息的传输效果,而且地图符号的精度直接影响地图表示内容的准确性.结合地图符号理论,详细分析了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地图符号编辑器的设计方案及相应的关键算法,并且分别给出了控制点符、线符和面符精度的措施,实现了地图符号的高精度制作,而且设计的符号编辑器具有良好的封装性、可维护性和可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地图符号给予地图极大的影响,它决定着地图内容能否充分表达,决定着地图是否便于阅读和使用,决定着地图信息的传输效果,而且地图符号的精度直接影响地图表示内容的准确性。结合地图符号理论,详细分析了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地图符号编辑器的设计方案及相应的关键算法,并且分别给出了控制点符、线符和面符精度的措施,实现了地图符号的高精度制作,而且设计的符号编辑器具有良好的封装性、可维护性和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3维地图符号的数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用计算机的1维存储空间存放由0维、1维、2维、3维等空间目标的集合所定义的形体,是几何造型中最基本的问题。文中针对传统地图符号表现方法的局限性,分析了国内外3维地图符号的研究现状,针对3维地图符号设计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参数函数和边界数据模型作为建立3维地图符号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