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表软土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地震学家,尤其是工程地震学家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墨西哥地震(1985年9日19日,MS8.1)、日本阪神地震(1995年1月17日,MS7.4)造成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与地表软土覆盖层密切相关.因为软土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经软土层放大后的地震动再作用于各类建筑,使振动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的要大许多. 在国外,地表软土的土动力特性和放大效应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工程地震学家的重视.例如,日本的神山和柳泽(安艺敬一,1989)用日本117份强地面运动中20 cm/s2以上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长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相似文献   

3.
在今后几十年 ,地震对加州造成的财产损失估计每年为 3 9亿美元 ,因此地震学家们把目标放在最危险的地区。他们的工作之一是教育公众 ,使他们了解 ,为什么建筑物下的地质状况会使建筑物在消耗地震波或经受住地震波方面存在差别。加州资源保护部矿物和地质处曾于 2 0 0 0年9月公布了对未来地震损失的预测结果。最近 ,他们又系统地绘出了加州 60平方英里 ( 1英里 =1 .60 9千米——译注 )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显示了构成威胁的滑坡区域和水饱和沙土。众所周知 ,当地震发生时 ,这种软土会发生液化。该地震灾害图覆盖 1 2 0多个城市 ,其中包括橙县…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2年 8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 0地震 1 0 4次 (见表 1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2次 ,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斐济群岛以南 ,发震时间为 8月 1 9日 1 1时 0 8分 (UTC) ,MW =7 7。本月发生的 1 0 4次M≥ 5 0的地震中有 57次发生在东半球 ,47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 ,本月东、西半球地震发生频率相当。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 5 0的地震 ,CDSN大部…  相似文献   

5.
茂木清夫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地震学和岩石力学专家 ,曾先后担任日本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关东部会长、东海地区地震预报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地震预报小委员会委员和日本地震学会会长。 1 989年 1 2月 2 8日 ,他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的位置退休后 ,仍一如既往致力于地震预报事业 ,目前担任着地震预报联络会会长、(财 )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理事。茂木先生 1 92 9年 1 2月 2 8日生于日本山形县 ,1 950年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2年 9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 0地震 1 2 0次 (见表 1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1次 ,发生在新几内亚北部沿海一带 ,震级为MS7 8。本月发生的 1 2 0次M≥ 5 0的地震中有 81次发生在东半球 ,3 9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 ,本月东半球地震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西半球。1 0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 5 0地震 1 3 2次 (见表 2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2次 ,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地区 ,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7.
天津滨海场地土类别特征及其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照三种规范(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01)、美国FEMA-NEHRP规范(2000)、欧洲结构抗震规范(EUROCODE 8,1998)),利用钻孔和剪切波速资料,对天津滨海地区的场地土类别进行研究。通过场地地震动效应分析,研究该场地土对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滨海场地,简单的场地类别划分难以反映软土场地的实际情况;滨海软土场地对地震动加速度的幅值和频谱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对峰值加速度的放大倍数高达1.9,但受土的非线性变形影响,随地震动输入的增大其放大倍数呈非线性降低;软土场地使得加速度反应谱谱形变宽,特征周期变大,变化幅度在0.1s—0.4s。  相似文献   

8.
2001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2,25(2):200-204
1 地震活动概况据昆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月至 1 2月云南地区 (2 1°~ 2 9°N ,97°~ 1 0 6°E)共发生M≥ 3 0级地震 1 88次 (不含余震 ) ,其中 3 0~ 3 9级地震 1 49次 ,4 0~ 4 9级地震 2 7次 ,5 0~ 5 9级地  图 1  2 0 0 1年云南地区M≥ 3 0级地震M -t图震 1 1次 ,6 0级地震 1次。 2 0 0 1年云南省内共发生M≥ 5 0级地震 7组 9次 ,分别是 3月 1 0澜沧 5 0级地震 ,4月 1 0、1 2日和 6月 8日施甸 5 2、 5 9和 5 3级地震 ,5月 2 4日宁蒗 5 8级地震 ,7月 1 0日楚雄 5 3级地震 ,7月 1 5日江川5 0…  相似文献   

9.
现代地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安艺敬一先生2005年5月17日在印度洋法属留尼汪岛逝世,享年75岁。安艺敬一教授被公认为是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震学家和现代理论与观测地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Quantitative Seismology被认为是地震学家的“圣经”。安艺敬一教授生于1930年3月3日,1958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8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之后任南加州大学教授和地球科学系主任。他创立了著名的南加州地震中心。1979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荣誉会员、美国地震学会…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台阵记录的土层山体场地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育霞  刘琨  王良  魏来  李少华 《地震学报》2017,39(6):941-954
选取2008年5月25日至8月7日期间由甘肃省文县上城山地形效应台阵获取的12次汶川地震余震事件(MS≥4.0),在分析其地震动基本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参考场地谱比(RSSR)法和水平-竖向谱比(HVSR)法,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上城山地形台阵的场地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高程和覆盖层的增加,记录台站地震动的PGA呈增大趋势,地震频谱形状由宽变窄;上城山台阵记录到的地震波在地形基阶频段(2—4 Hz)和浅部土层频段(7—9 Hz)的幅值明显放大,RSSR曲线显示山顶NS向的土层频段谱比大于山体地形频段谱比;由于土层山体竖向地震动在中高频段放大,使得HVSR方法谱比结果在中高频段较RSSR方法所得结果明显偏低,而在山体基阶频段附近两种方法的谱比值接近.松散土层山体的台阵记录特征体现了地形和土层对地震动的联合作用,揭示了强震区起伏地形场地震害加重及地震滑坡集中发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The intent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 of late spring through early fall marine layer stratus and fog at 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 which accounts for a majority of aviation forecasting difficulties.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use Leipper (1995) study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valuate synoptic and mesoscale processes involved, and identify specific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at affected the behavior of marine layer stratus and fog. After identifying those parameters, the study evaluates how well the various weather models forecast them.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weak upper-air dynamic features work with boundary layer motions to influence marine layer behavior.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rrectly forecasting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by showing how it ties directly to the wind field. That wind field, modified by the local terrain, establishes the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pattern and the resulting marine layer cloud thicknesses and visibilities.  相似文献   

12.
13.
局部双层网壳结构是空间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自振特性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ANSYS和FEAP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结构分别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结构的基频和振型,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和分析,了解了局部双层网壳结构的自振特性。  相似文献   

14.
The main subject of the paper is to resolve the Ekman layer analytically and to formulate an appropriate set of 3D-geodynamo equations. The equations are formulated in the mean field approximation where the mean values of magnetic field and velocity over azimuthal direction vanish. This approach should allow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to be performed for small Ekman numbers, down to 10–12 , which a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realistic in the geodynamo. The solution of the Ekman layer is also newly interpreted and consequently a new term appears in the usual expression for the geostrophic shear. The viscous terms are neglected in the main volume of the core and their leading role is assumed just in the thin Ekman layer. The inner core is not included in these considerations and no concrete calculations of a model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地震台网的建设对大城市的地震动数值模拟变成可能。应用地质.地貌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资料建立的三维层结构是保证地震动计算准确性的基础。提出并论证了关于三维层分布模型的建模思路和相关数据处理方法。据此所建立的三维模型符合研究目标区的实际情况,同时,所提供的方法还便于模型的修改和升级。  相似文献   

17.
土层对地震的随机反应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利用随机振动理论,本文研究了非均匀土层对地震的动力反应问题,假定土层的剪切模量随深度呈指数函数形式分布,关于基岩输入地震动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考虑了两种形式:白噪声谱和有色谱,为了比较起见,文中考虑了均匀土层的情形,数值计算表明;(1)在基岩输入地震动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为白谱的情况下,土层的最大期望反应(相对位移,绝对加速度,剪应变)大于基岩输入地震动的功率谱为有色谱的情形;(2)在土层的上部  相似文献   

18.
19.
20.
In this paper a formulation for layer averaged sub-surface moisture transport, that models the lateral flow, is developed using the Richard's equation. This formul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pproach currently adopted in contemporary models used in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studies. Explicit expressions are derived for layer averaged lateral transport contribution from diffusion, gravity, dispersion, and convergence due to land–surface curvature. It is argued that lateral contribution can be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 total soil-moisture flux. Ignoring these contributions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model error leading to inaccurate prediction or unrealistic calibration of parameters that compensate for these err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