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贵州旅游业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旅游气象服务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对旅游质量要求逐渐提升,有必要丰富旅游气象服务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为此,该文梳理了贵州近年来在旅游气象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总结其中的不足,结合当前贵州十四五发展规划,从“防灾减灾”和“助推地方经济”两方面提出了旅游气象业务的发展设想,以期为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旅游时代广西旅游气象服务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的产业,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质量和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表明我国已步入了"大旅游"时代,旅游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文分析了广西旅游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旅游业在构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特色挖掘与打造、旅游大数据平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气象服务有迫切的需求;广西已开发了部分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并在部分景区布设了气象观测设施,为开展景区旅游气象服务打下了基础;广西在旅游气象两部门常态化合作、旅游气象服务综合观测网建立、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旅游气象信息发布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最后,研究提出了促进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娣  江春  刘文静 《内蒙古气象》2023,(5):30-34+48
2023年中国旅游业全面复苏,“气象+旅游”融合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文章从气象和旅游的关系入手,从气象信息服务、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气象旅游资源三个维度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旅游气象服务中存在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指出精细化、特色化、规范化、安全化的旅游气象服务是关键所在。同时以安徽省旅游气象服务市场为基础,提出基于山地旅游、亲水项目、古村落旅游、花叶观赏四种场景下旅游气象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凝练服务要点和保障措施,为做好具有安徽省特色的旅游气象精细化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努力开发旅游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科技服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创收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事业发展迅猛。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加快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双休日”以来,城乡居民纷纷走出家门,离开城镇,投向大自然的怀抱。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气象服务也提出了大量的新课题、新需求,为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省旅游气象服务内容较简单、服务产品形式比较单一,“旅游专业化、针对性”的程度比较低,旅游行业的众多潜在气象用户缺乏整体、系统地开发。旅游业牵涉到吃、…  相似文献   

5.
以隆林、乐业、靖西和右江区气象站为百色市代表站,基于各站1981~2016年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总云量等气象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等4个评价指数,对百色市气候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综合THI、WEI、BCMI和HCI等4个指数的气候舒适性评估,隆林、乐业、靖西3地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为4~10月,右江区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3~4月和10~11月。研究结果可为百色市旅游综合开发和发展特色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推进青岛旅游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青岛安全旅游、基本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等需要,本文在深入青岛旅游业各主要环节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特点和面临的形势,探讨了“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青岛独具特色的山地、滨海、城区旅游不仅对气象服务需求量大、特色鲜明、依赖程度高,而且精细化、针对性、数字化服务要求高。“十四五”期间,需重点从完善旅游气象专业观测网、开展旅游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气象荐游和个性化旅游气象服务、加强旅游气象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系统着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池市打造"生态河池"、"美丽河池"旅游城市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开展河池市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现状调研,对河池市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河池市旅游气象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飞 《气象软科学》2009,(3):181-182
本文结合云南地域资源特点,着重介绍了水利电力、旅游交通等服务。讲述了云南气象信息服务的历程与发展,阐明了云南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在新的业务体制下,如何更好的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以旅游气象观测网为基础,基于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CA系统)、云海景观预报技术、雷电监测预警技术、旅游气象条件综合评级等,开发了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实现了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的高效加工制作和快速分发传递.目前,系统已在黄山景区、九华山景区投入业务运行,为当地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百色市开展县级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工作运作模式的探索,总结出如何加强部门联动合作、采用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进一步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肇庆市旅游气象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气候特征,探讨发展肇庆市旅游气象服务体系的思路,对提高肇庆市旅游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宁波市旅游气象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针对目前宁波市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业务系统主要包含旅游短期预报、适游度指数预报和旅游预警三个部分。基于多种分指数合成的综合性适游度指数开发,提供旅游气象的分项和综合指数预报,开启了旅游气象服务的新模式。预报服务产品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对外发布,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甘肃旅游与气象服务张昆杨雁鸣(兰州中心气象台730020)甘肃省是一个有着独特而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开展专业旅游气象服务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由于甘肃省地处大西北,经济尚不发达,旅游业处于开发、发展阶段,旅游气象服务也还刚起步,因而认真分析发展甘肃旅游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京各类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及特色,分析了北京旅游类型多元发展下的气象服务需求。研究表明,对经典景区而言,气象服务需求视主要游览内容不同需分别提供植物观赏期预测、特色景观预报等服务。对各专题类旅游而言,规避灾害性天气及次生灾害是首要需求;其次则需要精细化的短临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服务;最后需要根据各特色游的主题,提供特色服务,包括改进优化现有气象产品,合理化推荐子项目等。而两类旅游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差异主要源自两方面:1)旅游组织者应对气象灾害的不同理念及手段;2)受旅游目的性影响的游客风险认知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极具潜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四川旅游资源就如何开发利用及评价旅游气候资源,拓展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巴马长寿旅游发展状况分析,提出为巴马长寿旅游提供气象保障的必要性,对旅游气象产品的开发和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为县级气象部门立足当地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开发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南阳的旅游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南阳市气象局开发了南阳旅游气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电视《旅游气象》节目、12121咨询电话旅游气象信箱、旅游景点设立的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互联网、广播电台等多项旅游气象服务手段,服务南阳市的旅游业.本文分析了南阳旅游气象综合服务平台的的设计思路和建设实践,给出了提高旅游气象服务质量的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气象服务应主要开展城市环境、城市商业、城市旅游等三个方面的工作,积极参与城市的发展,并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提出了城市级城市气象服务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洁 《四川气象》2005,25(4):31-33
旅游业是极具潜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四川旅游资源就如何开发利用及评价旅游气候资源,拓展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休闲娱乐来放松自己。事实上 ,外出观光旅游已成为工薪阶层休闲娱乐的首选方式之一。借鉴工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式 ,气象部门也可以发展有别于其它行业的气象旅游业。所谓气象旅游 ,是指一种集旅游观光、参观考察气象台站、听气象知识讲座等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气象旅游内容丰富 ,其不仅包括向旅客开放气象业务一体化作业室和气象影视演播室、介绍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展示气象科技产品 ,还包括进行气象科普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气象服务咨询、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