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文华  边泽强 《气象》2009,35(2):106-110
为了解决目前的计量检定标准设备和方法不适于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及工作效率低等矛盾,研究设计了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检测系统,特点是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风向和降水等传感器和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数据采集器分开进行性能的自动检测.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采用多通道设计,可同时进行多个传感器的自动检测并自动输出检测结果.数据采集器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对气象台站使用的各种不同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采集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文章所设计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检测系统提高了地面自动观测仪器的检测效率,确保了各台站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雷电入侵地面气象观测站值班室的途径,对值班室的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的防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地面气象观测站值班室的防雷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阳泉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55—2011年和平定县、盂县两县地面气象观测站1972—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阳泉市、平定县和盂县月、年的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分析热度日和冷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度日与月、年平均气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面气象观测站周边环境对气象观测数据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种植和维护气象观测站草坪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影响和破坏,已威胁到气象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为此,根据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以甘肃省为例,对影响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设施现状、变化趋势及破坏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全省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评为"优"的占12.3%、"良"的占42.1%、"差"的仅占8.6%,且"差"的均为一般站,基本站无"优",表明基准站探测环境整体较好。各评估项目中周边建筑物或植物、日出和日没仰角3项得分率低,基准站的各评估项目得分率较高。全省超标障碍物的平均遮挡率为53.1%,主要受站外障碍物遮挡影响,其中基准站障碍物遮挡最小,基本站最大。全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站址迁移率为67.9%,一般站自建站至今未迁移的占比最高,2008年至今90%以上的迁站主要因探测环境破坏和城市规划建设影响。遏制这种局面需要建立探测环境分类保护机制,对可能影响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纳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并联审批程序,建立国家级气象站探测环境评估和管理系统,从技术、管理上实现全省站点探测环境的动态评估和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文中利用汪清县气象站1957-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汪清迁站前后的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汪清站迁站前后的气象要素差异的基本规律,并从中分析环境变化对气象观测资料的影响,迁站后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是否符合三性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气象资料受环境影响较大,汪清气象站迁站后温度较迁站前略低,风速明显增大,湿度减小。各类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显示新站址观测的气象资料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湛江市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湛江市气象观测站2006年3月~2007年2月的紫外线辐射资料及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湛江市紫外线指数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外线指数与总云量、低云量、日照时数、地面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紫外线的影响因子,发现太阳高度角、总云量、地面水平能见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湛江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信度为0.05的F检验,发现拟合方程对紫外线的趋势变化具有一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金田 《广东气象》2009,31(2):F0002-F0002
气象观测业务主要指地面气象观测站和气象探空站的实时气象资料探测业务,可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实时准备、气候调研、与局地天气有关的业务(如当地机场飞机起降、工程建设等)、水文和农业气象学以及气候学的研究。目前我国最新的探空设备为新一代L波段探空系统,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已普遍采用Ⅰ、Ⅱ型遥测自动气象站进行日常探测工作。到2005年底,全国气象部门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04个,其中自动气象站2002个。这些国家级观测站在承担常规地面观测业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1—2015年贵州省51个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资料及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资料,利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了贵州省淡季番茄生育期灌溉量。简要分析了贵州省淡季番茄灌溉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播种日期番茄灌溉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ython语言对最小灌溉量播种日期进行EOF分析,找到灌溉量最小播种日期及地区,对增加贵州省淡季番茄产量及降低成本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阳江新旧站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阳江气象局地面观测站新旧站址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得知新站比旧站气温低,风速明显偏大.旧站的观测资料仅代表城市中心局部气候状况,而新站则反映了阳江城郊大范围的天气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全球地面气象观测站及非气象观测站逐时气温数据,应用分月阈值、区块阈值、纬带阈值及空间一致性综合检测方法,构建了 2016-2020年全球逐时地面气温数据集,并设计了可实时更新的质量检测流程,为全球预报服务和科研业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近5年数据的检测结果表明,全球总的可疑错误数据率为0.85%,亚洲...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气象统计学和天气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黔东南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4-04冰雹资料和1971—2004-04逐日14时地面0 cm温度资料,结果表明:14时地面0 cm温度梯度变化超过其临界值(0.64℃/10Km)与冰雹灾害天气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相关概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苏联农业气象地面观测工作包括农业气象试验站(下称农试站)、水文气象观测站及农业气象哨的农业气象观测。一般而言,在资料完整、探测可靠、旦有熟练专家(站上有1-3个农气工程师)的农试站,均能进行一些农业气象检验测量方法和仪器及作物与牧草产量气象预报的研究。然而,苏联的农试站一般只占观测站网总数的3.5%,但在地面农业气象观测点中水文气象观测站占有很大的比重,水文站上一般有一名农业气象技术员,主要从事农田农业气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之一,地面气象测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地面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与台站搬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背景依据、聊城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地面气象观测站保护性迁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51~2006年的气象资料,通过数据标准规范研究、数据整合、共享数据库建立和共享网站建设,制作了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自1951年以来的历史气象资料的多个数据集,建立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共享网站,并制定了数据共享发布策略,为科研部门和社会开展气象科学研究共享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汕尾市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和10个乡镇(区)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探测资料对前汛期暴雨的时段和地域分布作出分析.为预报暴雨落区、落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多年来观测场周边环境变化较小且未迁过站的阿巴嘎旗为基本参照站,利用差值法,与锡林浩特气温序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2年锡林浩特气象观测站迁址后气温序列出现不均一性,对气温资料序列的连续性产生了影响。其中冷季和最低气温差值大,暖季和最高气温差值小,说明站址变迁对低温序列资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青海省50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最大冻土资料和站址迁移情况,采用t检验和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各站迁站前后年最大冻土资料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t检验有13个站15次、SNHT检验有10个站共10次因站址迁移造成了资料序列不连续,共有9个站9次迁站年份年最大冻土资料序列存在非均一性。针对检验结果,结合青海气候变化情况,对资料不连续的迁站年份逐一进行甄别,确定利用SNHT方法对9个站年最大冻土深度进行订正。对各站1961—2013年因冻土项目开展较晚或缺测的不完整资料序列,用待补台站与参考台站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了插补延长。最终形成了青海省5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年最大冻土资料数据集,为青海高原气候变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