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磊 《地质与勘探》2021,57(3):507-517
砂岩型铀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铀矿类型,以其开采成本低、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好成为当今铀矿勘查主攻方向。准噶尔盆地周缘具有巨厚的沉积地层和巨大的斜坡带,是我国砂岩型铀矿重要的找矿靶区。本次研究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通过γ测井、矿化砂体地球化学和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合区域构造条件、铀源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矿化砂体地质特征和放射性异常等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分析车排子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方式和可能的找矿方向。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具有优越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其中油气还原作用是铀成矿的主要方式,新近系沙湾组是铀成矿的主要层位,砂体的高孔隙度和渗透性以及所处良好的氧化还原环境是有利的铀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钻孔岩心观察、镜下鉴定、沉积相分析、连井剖面分析以及含砂率分析工作,总结了松辽盆地北部依安地区四方台组沉积相、砂体发育特征,从沉积相、砂体、后生改造等方面分析了铀成矿条件。研究认为依安地区四方台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其中四方台组上段发育辫状河相、三角洲相沉积,下段为曲流河相沉积。辫状河相一般发育3~4层砂体,砂体规模较大,连通性较好,为含铀含氧水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厚度适中,砂体非均质性较强,含有较多的炭屑、黄铁矿等还原物质,是铀成矿的有利相带。通过对依安地区四方台组含矿建造及后生改造分析,认为四方台组上段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所需的构造条件、有利的砂体条件及后生氧化改造条件,铀矿找矿潜力较大,有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高勒地区下白垩统赛汉组沉积特征,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露头剖面、钻孔等,较为精细地研究了赛汉组岩性特征、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底板埋深分布特征、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特征等。研究区赛汉组分布范围广,具有东厚西薄的格局。底板埋深东部深西部浅,西部发育构造斜坡。西部为砂岩与泥岩,砂岩富炭屑;东部为砂砾岩与泥岩,砂砾岩中含炭屑。发育南、北两个方向物源,北部物源占主导作用。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发育,"泥-砂-泥"结构好,为砂岩型铀矿最有利的沉积相带;东部发育扇三角洲,砂体极为发育,"泥-砂-泥"结构较好,为砂岩型铀矿较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中部为半深湖-滨浅湖,砂体不发育,不利于砂岩型铀成矿。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是我国大型的能源盆地,近年来在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但针对北部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还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单井-连井剖面综合分析,运用沉积学和砂岩型铀矿找矿理论分析,对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梳理:拜泉地区周边东侧反转构造较发育,地层抬升明显,且抬升后受到强烈剥蚀,致使构造“天窗”发育,反转构造改变地下水的循环状态,有利于成矿期含铀含氧水的渗入;姚家组共发育两层砂体,上、下存在稳定的隔水泥岩,砂体连通性较好,灰色砂岩中富含有机质,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地层及砂体条件;姚家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砂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岭石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有机质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拜泉-三道镇地段具备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该研究为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准噶尔盆地周缘中新生代的地层结构、含铀"泥-砂-泥"结构、含铀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认为垂向上叠置的湖退进积-湖进退积组合所形成的"泥-砂-泥"结构为大尺度上定位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地层结构,其中低位体系域(湖进退积)形成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是盆地砂岩型铀矿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主物源、转换带以及相带的变化进一步控制了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区分布:(1)原生灰色(还原)沉积地层中有利砂体分布往往受到主物源以及构造转换带的影响,主物源方向的河道砂体及构造转换带处的富砂区域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远景区域;(2)杂色沉积地层中的有利砂体分布主要受局部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有利砂体多发育在局部沉积相带突变(砂岩层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库车坳陷西段北部单斜带为向南倾的构造单斜带,早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河-湖碎屑沉积体。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阿合组、阳霞组和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为灰色含煤岩系,是砂岩型铀成矿有利层位。通过实测剖面、钻孔分析,识别出5类沉积相: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沼泽、湖。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砂体发育,隔水层稳定,泥-砂-泥结构好,为砂岩型铀成矿有利相带;辫状河隔水层不发育,泥-砂-泥结构差,不利于砂岩型铀成矿;沼泽、湖砂体不发育,不利于砂岩型铀成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盆地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综合分析现有钻孔资料以及收集的相关地质信息,以水成铀成矿理论为指导,对环河组铀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系统总结断裂构造位置、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分带等定位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环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作用明显,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与砂坝是有利的成矿部位,铀矿化主要发育在该段。另外,环河组上段泥-砂-泥结构发育,层间氧化带具有多层性、多期叠加的特点,主砂体埋深浅且已经发现薄层铀矿化,也是下一步找矿方向;镇原地区铀矿化分布与岩性岩相、岩性地球化学以及断裂构造等联合控制,黄色氧化带是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铀源条件、含矿目的层特征、构造演化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古气候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和石门沟组具备砂岩型铀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区内铀源丰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泥-砂-泥结构稳定,发育多个背斜、向斜构造及深大断裂,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发育潜水氧化带型及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具"两高夹一低"的土壤氡气铀矿找矿指示特征。该区铀成矿主要受铀源、地层岩性结构、构造演化、古气候和后生蚀变等关键因素控制,各种成矿要素匹配良好,具备形成中型以上的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开鲁坳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通过系统地分析开鲁坳陷西部铀源、构造、岩性-岩相、砂体氧化-还原、水文地质和铀矿化特征,笔者认为区内四方台组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经统计蚀源区和地层本身砂体铀含量,数据显示该区具备丰富的内外双重铀源。深部还原流体可沿主干断层直接进入四方台组,这些断层也为地下水排泄提供通道。四方台组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泥-砂-泥结构稳定,具备良好的地下水补-径-排和水中铀水文地质条件。文章从氧化带、砂体Th/U值变化规律、Fe2+/Fe3+值及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其与铀成矿的关系。铀成矿主要受铀源、构造、岩性岩相及砂体氧化-还原等关键因素控制,各种成矿要素匹配良好,具备形成中型及以上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杨烨  许强  李娟  姜雅怡 《铀矿地质》2024,(2):216-226
为揭示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伊和高勒地区下白垩统赛汉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文章通过系统研究伊和高勒地区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岩性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层含铀性、沉积相特征、水文地质和放射性水化学特征、氧化特征等,并与巴彦乌拉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了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研究区外部铀源条件好,赛汉组含铀性低;具有完善的“补-径-排”体系,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明显。沙那凹陷具有缓倾的构造斜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发育,主要为灰色砂岩与泥岩互层;阿北凹陷具有陡倾的构造斜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极为发育,岩性为灰色、杂色砾岩夹灰色泥岩;沙那凹陷铀成矿条件较阿北凹陷好,相比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铀成矿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西宁盆地北缘包马庄-五峰镇一带的构造演化特征、蚀源区铀源条件、含矿目的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后生蚀变特征、铀矿化特征及白垩系沉积建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研究区钻孔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探讨了西宁盆地北缘砂岩型铀成矿环境及条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为沉积盆地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构造反转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盆地北缘斜坡带包马庄-五峰镇一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发育部位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下白垩统河口群为主要找矿目标层位,找矿类型以层间氧化带型为主,次为潜水氧化带型。研究区各种成矿要素匹配良好,具备形成中型以上的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文杰  张振强 《地球学报》2010,31(6):813-818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 泉头组半干旱的亚热带古气候对成矿有利。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具有形成厚大砂体的条件。砂体较为发育, 单层砂体厚度可达42 m。虽砂体中有机质含量较低, 但泉头组下部含煤层中的烃类可通过断裂构造及不整合面上升进入砂体, 弥补还原剂的不足。工业铀矿孔的发现反映出泉头组有铀的大规模富集。总之, 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南部一个重要的找矿目的层, 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在进一步厘定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红杂色产铀层位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明确下白垩统找矿潜力和重点找矿方向,为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环河组和洛河组为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主要产铀层位,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为盆地西南隅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主要产铀层位。盆地西北部辫状河砂体和中西部、西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西南隅河流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容矿砂体。盆地周缘具有较优越的外部铀源条件,中西部和西南部下白垩统砂岩也可作为内部铀源,三叠系富铀烃源岩生成的含油气含铀流体也可能成为深部铀源。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的铀成矿构造条件有利,底部断层沟通油气,有利于还原物质和深部铀流体的沟通。下白垩统铀矿化受天环坳陷构造控制,东西两翼的环河组、洛河组具有较大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有利沉积相带叠加沟通油气断裂发育区是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华地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研究其沉积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对指导该区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岩心观察及钻孔资料综合分析,编制了直罗组地层厚度、砂体厚度、含砂率、氧化率等值线图等系列图件,对直罗组沉积相及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华地区直罗组上段主要发育曲流河相沉积,可分为曲流河河道、边滩、天然堤以及河漫滩微相沉积,直罗组下段以辫状河相沉积为主,可分为辫状河河道、心滩、泛滥平原微相沉积,其中,直罗组下段辫状河河道砂体厚度适中,连通性好,富含还原物质,是有利的成矿相带。新华地区构造发育,存在构造天窗,层间氧化带发育,直罗组下段辫状河河道呈南北向展布,氧化带与砂体展布基本一致,具有有利的铀成矿条件。综合构造条件、沉积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和铀矿化信息,结合煤田自然伽马异常,认为研究区西北部店头赵村—白店—崔家岭一带是铀成矿最有利区域,可以作为直罗组砂岩型铀矿下一步勘查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邢作昌  秦明宽  李研  郭强  张杨  贾立城  肖菁 《中国地质》2021,48(4):1225-1238
松辽盆地北部铀矿地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学、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对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内的沉积建造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1)理清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盆缘的地层结构及含铀含氧水渗入窗口的时空分布特征,绥棱以北嫩江组以下地层整体为超覆结构,仅海伦隆起泉头组在盆缘具有削蚀结构从而具备渗入窗口;而绥棱以南的晚白垩世地层整体在盆缘都呈削蚀结构,均具备窗口。(2)研究区可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及半深湖—深湖相这7种沉积相类型;在海伦隆起、绥棱背斜、庆安隆起等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样式。(3)探讨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的主攻层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庆安地区泉头组冲积扇扇中辫状河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勘探对象,其次是铁力地区姚家组的扇三角洲砂体和海伦地区泉头组的辫状河河道砂体,最后是绥棱地区嫩一段的三角洲前缘砂体。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铀矿勘查突破提供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志高  宋哲  傅成铭 《铀矿地质》2014,(3):155-160,19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找矿目的层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基本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区内具有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地质演化背景条件,构造斜坡带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等具泥-砂-泥地层结构的沉积组合,盆地蚀源区及目的层内铀含量均较高,铀源条件良好,地下水补-径-排水动力系统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良好,在目的层内已发现发育完善的层间氧化带和与层间氧化带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化.总体而言,区内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但由于喜山期以来新构造作用的强烈改造,断裂构造发育,变形作用强烈,找矿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测试分析,结合砂体沉积构造及剖面特征,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河流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及铀矿化发育特征,探讨了辫状河相砂体特征与铀成矿关系,认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辫状河相的厚大砂体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最有利的砂岩型铀成矿载体,控制了工业铀矿化的空间分布,使铀矿化呈多层状、板状发育。  相似文献   

18.
冀华丽  何中波  钟军  陈虹  朱斌  吴玉  东前  耿英英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20-2024010020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黄花沟地区的露头和钻孔岩芯、钻测井综合分析, 结合镜下观察, 对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岩石学特征、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 从沉积学角度, 探讨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有利成矿砂体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① 下白垩统吐谷鲁a亚群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吐谷鲁b、c和d亚群则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② 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 以德伦山为界, 乌尔禾—夏子街一带发育远源弱流的浅水三角洲相, 物源来自北西的雪米斯坦, 而德伦山—黄花沟一带以发育高能量的辫状河沉积为主, 物源应来自盆地北部; ③ 下白垩统有利找矿层位为吐谷鲁a+b亚群的原生灰—灰绿色粗碎屑建造。乌尔禾—油砂山一带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夏子街一带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厚大砂体具备形成一定规模砂岩型铀矿的能力; 黄花沟一带在吐谷鲁a+b时期发育宽广且具有较大规模的辫状河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测剖面和前人有关钻孔、测井及区域地质研究等资料,在总结盆地新近系空间展布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出四种沉积相类型号和九种沉积亚相,阐述了各类型沉积相特征,探讨了各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并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铀成矿地质条件,依照陆相盆地砂岩铀成矿理论,分析了区内铀矿找矿方向,指出柴达木盆地东部清水河地区上新统狮子沟组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是铀成矿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地区铀源条件、构造-建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区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及中新统下油砂山组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是该区主要找矿目标层位.区内赛什腾山及绿草山铀源条件丰富,发育两翼产状较为平缓的背斜构造及沟通深部烃源岩及浅部砂体的深大断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发育多套稳定的泥-砂-泥结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善.发育潜水氧化带型、潜水-层间氧化带型及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具水化异常、土壤氡气高异常及"两高夹一低"的铀矿找矿标志;铀成矿主要经历了沉积成岩预富集阶段、古潜水-古层间氧化成矿阶段、改造保矿三个阶段.马海背斜两翼斜坡构造带及马仙断裂附近的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和中新统下油砂山组辫状河河道亚相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发育部位是马海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找矿类型应以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层间氧化带型为主,次为潜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