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下水》2017,(2)
崩塌是和静县黄庙景区内主要地质灾害。根据危岩体失稳破坏的模式,研究区主要发育为倾倒式破坏。通过对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一级,危险性大。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位于研究区北部,属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总面积0.4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为危险性大区以南的其他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小,总面积0.33 km~2。  相似文献   

2.
邵武市地质灾害主要为土质滑坡,受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加之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邵武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基础,系统地对邵武市的滑坡特征、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为邵武市防灾减灾提供了防治对策及决策依据,对福建省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防灾减灾,研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势在必行。以云南省某县的建设项目为例,将GIS技术引入,综合考虑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判断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逐一论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并针对拟建项目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得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加剧、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至大,建设用地总体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4.
吕义清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54-257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例,介绍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波 《云南地质》2012,(3):379-385
大瑞铁路K79—K88段处于滇西红层区,地质灾害强发育。分析研究已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发展趋势,对铁路工程建设引发新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并提出有效、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降水量的全国地质灾害潜势预报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49~2003午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文章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的关系,指出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空间上具有广域性、地域性和局地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夜发性和午际变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降雨量分布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明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可归纳为三种概念模型,即:当日大降雨型、持续降雨型、前期降雨型。在根据最新资料进行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建立了基于降雨量观测和预报的地质灾害气象统计潜势预报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主要技术方法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系统,经过2003年和2004午汛期业务应用检验表明,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地区发育有我国近3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成因最复杂、数量最多、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史和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现状基础上,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历程,并分三个主要阶段对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山极高山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识别技术、特大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与风险防控、基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大数据智能挖掘的风险动态评价等,可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地质灾害减灾基本情况,指出了地灾减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在灾害体的早期识辨差,“灾后”研究普遍;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突出;东部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闸题严重;地质灾害基础理论和防灾技术落后等。参照联合国提出的国际减灾战略和美国制定的滑坡减灾国家战略,对我国制定21世纪初地质灾害减灾战略提出初步建议。①开展地灾风险区划,并作为国家减灾强制性标准加以实施,建立减灾科学体系,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从对国家、区域、城市、乡村的承灾载体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专结合体系;②提高崩、滑、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水平,开展国家和省级气象一地质灾害预警,开展县级地质灾害预报;全面建成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现代化监测控制网络,实施以控制地面沉降为目标的含水层修复工程;③对本世纪全面实施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圈建设、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国小城镇建设、重大生命线工程等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经济进程的关键战略分层次进行全面的综合减灾对策战略研究、减灾规划和减灾措施的实施;④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减灾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加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力度。提高民众防灾自护文化意识及技能,为减灾教育保证足够的媒体及园地;⑤通过综合减灾,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财产损失量明显降低,到2020年人员伤亡减少70%,即由现今每年死亡1000人以上,降低到300人以下。预期灾害发生率和财产损失量减少50%,即由现在的100亿元以上减少到50亿元以下。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志文 《地质与勘探》2006,42(4):97-102
四川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对5770个已知地质灾害点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四川省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特征,建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评判模型,并对全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提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框架体系及措施,为全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1992,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由于其监测对象的复杂多变性 ,同一般自动监测系统相比 ,有着显著的差别。其软件系统必须具备与地质体稳定性评价、分析和预测及实时安全预警等相适应的功能。此外 ,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要求 ,还应具备先进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等功能。为此 ,本文通过对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当前的发展趋势、所涉及到一些关键软件技术问题等的讨论 ,着重总结了作者有关地质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最后对作者在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和地质工程变形与破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所开发的大型水电边坡工程自动监测软件系统的功能和特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硬件系统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监测对象信息变化差异大,监测环境恶劣等显着特点。其硬件系统须具备监测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抗雷击等特殊功能。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要求,还应具备先进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等功能。为此,本文对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当前的发展趋势及所涉及到一些关键硬件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着重总结了作者有关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硬件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最后介绍了作者为五强溪水电站边坡工程建立的自动监测系统,以及该系统双端防雷保护和模块化信号调理等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是水电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评估项目应结合项目本身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本文以云南省盘河口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确定评估区范围、评估重点的方法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对盘河口水电站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说明,请类似行业从业者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4.
王昆  张四和 《云南地质》2013,(4):457-462
糯扎渡水电站坝址区主要分布花岗岩,研究、认识花岗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合理选择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大坝安全和经济十分重要.大量地质勘察及试验研究,对坝址区花岗岩体的成因、分布,及岩体质量等做出科学评价,提出合理且符合实际的力学参数指标建议值,为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近坝堆积体的稳定性对水库的施工和运营影响重大。本文研究的堆积体位于云南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其稳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坝址与厂房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该堆积体基本地质条件与特征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稳定性作了定性和定量评价,为坝址选择、厂房设计、施工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怒江下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其稳定与否对水电站施工及运营均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该堆积体基本地质条件与特征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其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作了定量计算,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渊 《云南地质》2014,(1):98-102,116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工程周边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山地区域由于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使得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大增加.以云南大关寿山水电站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对一般水电站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Engineering-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rock-soil mass and groundwater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constituents. However, up-to-date research on them is relatively dispersive and simple due to their complexity and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methods. Starting from geological analysis of mechanism to 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 geological regularities, the paper predicts the tendency of geological evolvement and puts forward proper 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elevated water-sensitive structure in rock-soil mass, which mainly causes engineering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blems in hydropower is discussed based on uniqu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Western hydropower projects. Engineering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re 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s leakage from reservoir bottom in karst, stability of high slope at reservoir banks, sliding of dam foundation and dam abutment, and confined water at key positions which are introduced and determined by using water-sensitive factors (or structure) according to speci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白鹤滩水电站初始地应力场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沙江下游拟建的白鹤滩水电站上接乌东德梯级,下邻溪洛渡梯级,是继三峡和溪洛渡之后又一座千万千瓦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采用地下式厂房,其厂房的高度和跨度分别为78.5 m和32 m。为了保证地下洞室群围岩的稳定性,需要准确掌握初始地应力场的方向和大小。依据地质构造作用和现场实测方法分析发现,白鹤滩水电站左、右岸的初始地应力场,由于受到河流侵蚀和岸坡卸荷等因素影响,两岸厂区的地应力场方向在局部产生一定的偏转,从该地区的NWW方向变为NE方向,通过数值反演方法对计算区域的边界条件进行回归,与实测值比较确定回归边界条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牛牛坝水电站是美姑河流域“一库五级开发方案”的龙头电站。牛牛坝库区为泥石流多发段。泥石流具有规模较大、分布范围广、发育密度大(1.33条/km)、发生频率高、致灾作用强烈的特点。泥石流灾害是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之一。通过系统分析工程区陡峻的地貌条件、发育的区域构造、软硬相间的岩层、广泛分布的堆积体、降雨集中的气候条件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揭示了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