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气温季节变化的突出特征,在划分春、夏、秋、冬等气候四季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天气特征,进一步将上述四季划分为春、初夏、盛夏、后夏、秋、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并分析了这些季节在地域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清洁地区近地面层臭氧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瓦里关1994年8月~2001年12月地面臭氧资料,分析了地面O3年季变化,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洁净地区地面O3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春季浓度明显高于冬季,最高值出现在每年夏初,而最低值在12月左右。与低纬的Lzana站相比,瓦里关地区地面O3浓度变化趋势与之比较相近,而且,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天气条件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地面O3浓度变化不尽相同,晴天和多云天,春、夏、秋季的地面O3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春秋季,晴天O3值高于多云天和降雨天,而冬季和夏季则不明显,说明晴空天气虽然有利于O3浓度的增加,但并不是重要因子之一。各季节降雨、雪天O3浓度的变化情况来看,地面O3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变化不大。而夏季与其它季节明显不同,变化幅度很大,日较差在四个季节中为最大,这与雨、雪的冲刷关系很大,并且可能存在雨、雪以及降雨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贺州市八步区1957-2012年56a逐日平均气温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52-2012)气候季节划分方法,计算建立5d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依据该序列找出常年和逐年的春、夏、秋、冬气候季节的起止日和气候季节长度,并加以分析得出:新行业标准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八步区的四季,从新的四季划分情况看出气候变化使得八步区的四季起始与终止变化幅度较大,气候季节长度也出现变化,总的趋势为夏季变长,春、秋变短,冬季略短,另外逐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与气候季节长短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1引言漠河县位于122°31′E,52°58′N,是中国的最北部,冬季漫长,春、夏、秋极短,是我国最冷的区域在季节划分上与四季分明的其它地区不同。本文以自然天气季节和候平均气温变化来划分漠河的四季,为指导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冬季林业生产和取暧提供一个季节时间表,也让人们对漠河的气候有一定的认识。2四季的划分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即: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为夏季;候温<22℃,≥10℃之间为秋季;候温<10℃,则为冬季3漠河独…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逐年划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法研究了1964—1978年每年亚洲500毫巴候平均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给出一种比较客观地划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东亚每年均可划分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即春、初夏、盛夏、秋、前冬和后冬,与文献[19]中用多年平均资料展开所得的结论一致。对这六个自然天气季节的平均环流状况和天气特征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牛毓忠 《贵州气象》2009,(Z1):74-75
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分析了黄平县的旅游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50年广西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90个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1958-2009年广西年平均气温和冬、春、夏、秋四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利用F检验法对所得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广西过去52年来年平均气温和冬、春、夏、秋四季平均气温增温趋势分别为0.12℃/10a、0.19℃/10a、0.04℃/10a、0.08℃/10a、0.17...  相似文献   

8.
陈其恭 《气象》1978,4(3):18-20
一年又一年的寒来暑往形成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通常是根据地球在绕日公转中的位置,把一年均匀地分成四个时段,称之为天文季节。天文季节不能反映实际季节的转换。在气象上,人们就考虑了一种按着大自然在各年表现的冷暖晴雨时段而划分季节,称之为自然天气季节。显而易见,由于天气变化的复杂性,这样的季节在一年之中各季长短不等,而且同一季节在不同年份长短也不尽相同,加上地理区域的差异,使得各地季节划分也不会一样。但是从天气气候变化的准定常性来看,自然天气季节尽管差异很大,但也不是难以捉摸、毫无规律的。  相似文献   

9.
东兴雷暴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东兴市1954~2008年逐月、逐年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东兴近50多年来雷暴变化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东兴是雷暴天气多发区,年均雷暴日为106d,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543 d·a-1,每月匀可能发生雷暴天气,最多的是8月,最少的是12月.统计发现初雷日为1月5日,终雷日为12月20日初终间日数达238.5d.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雷暴变化为:春、夏、秋为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是夏季,冬季稍微有点增加,但不明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雾霾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剑秋  郭品文 《气象科学》2016,36(4):483-493
根据2007年1月—2013年12月江苏省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霾天气发生时的主要气象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1)雾日数分布从江苏省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霾分布由南向北逐渐递减。(2)年际变化上,雾日数呈现一定的波动,霾日数逐年增长。秋、冬两季雾日数较多;霾日数在夏季最少。雾、霾天气分别在08时和14时发生次数最多。(3)淮安中度霾居多,微风、高湿情况下霾发生概率最高,不同季节风向分布不同。(4)风速与能见度成正相关关系,春、夏季的相关性较差,秋、冬季相关性相对较好。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春、冬两季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而夏、秋季拟合曲线呈非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