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半球有四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分布区,即:东欧、西伯利亚、印度和北美地台,连同其周围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东欧克拉通是世界最大前寒武地层区之一,前寒武地层在波罗的海和乌克兰地盾组成其基底,而且也是地台大部分沉积盖层下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的如俄罗斯板块。在乌克兰地盾内这些得自不同深度钻孔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美国前寒武地层出露面积大约占其总面积的10%,但前寒武地层在显生代地层下面分布是很广泛的,特别在美国中部内地更为明显。前寒武地层出露区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区和阿迪龙达克山脉的加拿大地盾向南突出部分,以及中部内地往南的小内露层中。前寒武地层还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科迪勒拉山带中由于受显生代形变作用而产生的较高隆起区内,但有关太平洋附近地区的前寒武地层是很少介绍过的。同位素年令测定资料表明,前寒武地层在时代上的变化范围很大,从35.5亿年到6  相似文献   

3.
前言世界著名的阿巴拉契亚褶皱带位于北美大陆东缘,其东为大西洋。该带东南起自墨西哥,向北通过美国东海岸,加拿大阿巴拉契亚褶皱带是该带的北延部分,而纽芬兰岛则是该带在北东端被大西洋所截的最后残留部分。这个带向东约3500公里在冰岛作为加里东造山带重新出露,但显示了稍许不同的特征。在加拿大本土,该带向西为闻名于世的加拿大地盾,两者的界线就是著名的圣·劳伦斯谷地(St.Lawrence Valley),在构造上,被称作拜韦尔特—布朗普顿(Baie Verte—Brompton)构造线(图1)。在加拿大阿巴拉契亚褶皱带中,有两个主要蛇绿岩集中地区:(1)西纽芬兰;(2)魁北克地区。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南部玛东早古生代褶皱-冲断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玛东褶皱-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走向NE-SW,由NW向SE方向冲断。褶皱冲断带发育于寒武-奥陶系,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主滑脱面。中志留统及其以上地层不整合于褶皱冲断带之上。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古生代褶皱冲断带之一。根据卷入变形最新地层、不整合于褶皱-冲断带之上的最老地层和上奥陶统上部的生长地层,玛东褶皱-冲断带的变形时间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玛东褶皱-冲断带与其东南侧的塘南褶皱-冲断带同为塔里木盆地南缘早古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组成部分,塘南褶皱-冲断带是该早古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主体的残余,其向NW的主冲断方向代表该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主冲断方向;玛东褶皱-冲断带是该早古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前锋,其向SE的冲断具有反冲性质。它们是昆仑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重要记录,也是昆仑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现今保存最好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欧洲前寒武系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东欧地台及其邻近的褶皱带。如波罗的地盾(在北欧或称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乌克兰地盾(在乌克兰或称亚速-波多尔斯克)、俄罗斯台坪。地台镶边的褶皱带,如乌拉尔的海西褶皱带,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在西欧北部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中部法国地块、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地块、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分布,特别是苏联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地区、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及乌拉尔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比较完善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6.
格陵兰地质矿产特征及主要金属矿产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霄  黄亚松 《中国煤炭地质》2013,(12):99-105,119
格陵兰为前寒武纪地盾区,出露的岩石以片麻岩和上壳岩为主,形成于太古代和元古代一系列碰撞造山环境;在地盾西部、东部和北部边缘广泛发育了元古代一中生代的沉积地层和盆地;岩浆活动贯穿于太占代至新乍代,形成了岩性多样、规模不一的岩浆岩。格陵兰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铁、金、铅锌、稀有稀土、铂族、铜、镍等多种矿产资源。分析表明,格陵兰西南部、中西部和北部分布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是寻找BIF型铁矿的有利靶区;西南部太古代绿岩带、南部凯蒂利z也活动带具有寻找绿岩带型金矿和造山带型金矿的潜力;西南部碳酸岩、碱性岩岩体是寻找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主要靶区;西北和东北部发育的沉积箍地和地层是寻找SEDEX型和MVT型铅锌矿以及砂页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西南和东南部分布的太古代一元占代丛性、超基性岩是寻找铂族元素和镍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
亚洲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最发育的地区有西伯利亚地台,中期地台,印度地台及其周边褶皱带。本文只介绍国外部分,中国的前寒武系情况留待以后专题介绍。一、西伯利亚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太古宇分布在阿尔丹地盾、阿纳巴尔地盾及古老的叶尼赛的坎斯克地块中(见萨洛普《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一书附表表Ⅱ—1,图Ⅱ—1)(一)阿尔丹地盾阿尔丹地盾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东南部,面积30万平方公里,太古宙地层最早是由在伊彦格尔及适普河流域工作时划分的地层表,后来这一地层表扩  相似文献   

8.
Hoggar东部的Djanet-Tafussasset地层单元是走向呈北西至南东向的前-泛非褶皱带的一部分,并被同构造期至构造晚期的钙-碱性岩盆所切割。采自这套地层的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U/Pb法测年,取得其结晶作用年龄为729±8Ma,Hoggar东部约在730Ma开始稳定,即那时正是阿剌伯-努比地盾和北马里系的岩浆弧生长之时。在泛非大陆碰撞期间(600Ma),Hoggar东部已作为撒哈拉-尼日利亚带和莫三鼻给带之间的刚性地块开始运转。  相似文献   

9.
美国东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境内的晚前寒武和早前寒武地层可分为三类沉积相:东克拉通相、怀特英欧(White-Inyo)相和死谷相。该三种沉积相中均有三个三叶虫带证据——Fallotaspis带Nevadella带和Bonnia-Olenellus带。本文概述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其与西伯利亚地台层序的对比,并试将前寒武—寒武界线置于怀特英欧岭的里德(Reed)白云岩上部岩层中。  相似文献   

10.
北美常规油气富集特征与待发现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美大陆由古老加拿大地盾周缘拼贴古生代和中新生代褶皱带演化形成,经历奥陶纪洋壳扩张、志留纪—三叠纪古洋闭合、中新生代板块碰撞和古陆解体4个演化阶段,形成了3种板块边界、5个构造单元和7种类型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北美整体发育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中新生界碎屑岩两大套地层,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储集层,形成稳定克拉通、中新生代褶皱带和被动陆缘三大油气富集带。研究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位,利用发现过程法计算北美9个重点盆地30个成藏组合的地质资源量为3 083.65亿桶,待发现资源量为1 557.92亿桶;综合美国本土陆上含油气盆地USGS(2000)评价结果,整个北美地区待发现资源量为2 082.84亿桶。其中,墨西哥湾深水第三系成藏组合、阿尔伯达盆地泥盆系成藏组合、阿拉斯加密西西比系-侏罗系和斯科舍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待发现资源量大,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来,新中国的广大地质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找到许多基性超基性岩体(以下简称岩体)和与之有关的矿产。目前已知的岩体总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基性岩和超基性岩近于各占其半。岩体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山系中。绝大部分超基性岩体见于古生代以来各期地层褶皱带内,而基性岩体则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隆起区。从岩体侵入的时间看,侏罗-白垩纪超基性岩体出露面积最大,石炭-二迭纪次之,寒武-奥陶纪和前寒武纪较少;但基性岩体则以前寒武纪为主,其次为石炭-二迭纪和侏罗-白垩纪,寒武-奥陶纪最少。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0.25Ga至今的加拿大科迪勒拉山脉的地壳增加过程和新增到大陆的实际体积,认为是元古宙2.5—0.5Ga期间主要地壳增长期的对照物。加拿大的科迪勒拉代表了相当于全球显生宙地壳增长比例的20%(最大25%)。这类似于元古宙的地壳形成,如格伦维尔带和阿拉伯—努比亚地盾事件,但所代表的地壳增长少于1.9—1.7Ga的北美—格陵兰—欧洲事件。然而,加拿大科迪勒拉作为元古宙事件的现代对照物的主要根据不是在地壳产生的数量上。主要根据是(1)地体使大陆逐渐增长,(2)以岛弧岩石占优势,(3)难以识别地体间的地缝合线,(4)~∑Na正值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因而是原生的岩石,(5)可能存在横向移动,致使地体比先沿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汇聚。加拿大科迪勒拉是元古宙造山带的性质上的同等物,其中之一是它的地层结构和主要构造关系是经常可以识别的,这是因为有古生物和古地磁限制、低变质、有限的熔融范围及花岗岩侵入体。因此,加拿大的科迪勒拉可以作为元古宙事件的自然实验室。但在元古宙里,古生物和古地磁控制条件是不可能的,变质程度高,仅能在有限范围内能辨别出地层,熔融和花岗侵入体分布广泛。在科迪勒拉,Na、Sr和Pb同位素资料较为精确的解释是可能的,因为其它控制条件都可以反馈给元古宙各个地点,而在元古宙这些情况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Shem.  VM 陈华 《世界地质》1991,10(1):11-12
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在世界上的前寒武纪地体中广泛发育,它们形成于2.5Ga的地质历史时期,出现在时间跨度不同的几个阶段,它们对于大陆壳的形成具有重要性。形成紫苏花岗岩且产生区域麻粒岩-片麻岩杂岩的主要也是最长的阶段发生在3.1~2.6Ga。这些紫苏花岗岩具有全球分布特点,包括印度、澳大利亚、非洲、格陵兰、加拿大、南美、南极、中国和苏联等克拉通区,在太古代以后的活动带中也有出现。自元古代至文德期包括了几期紫苏花岗岩的形成:Svecof(?)nnian(1950~1650Ma)Freiser-Musg(?)ave(1400~1200Ma),格林威尔期(1100~900Ma),泛非期(650~600Ma)。不同麻粒岩-紫苏花岗岩杂岩的构造位置不同。区域性麻粒岩与紫苏花岗岩限于古老陆核,即太古宙克拉通。其构造型式受多期褶皱作用控制,即受几期同斜、紧闭和开阔褶皱的综合控制。这些褶皱构造形成等轴状或卵形宽缓穹窿窿起。区域麻粒岩相变质  相似文献   

14.
东地中海经历了伸展-聚敛的构造演化旋回,聚集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基于2D地震、ODP Leg160、IHS及Tellus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建立东地中海及周缘构造-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恢复了东地中海12个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的原型盆地,并以板块构造为切入点探讨了盆地演化机制。东地中海及周缘上三叠统以来地层可划分为新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陆地及浅水区、新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和塞浦路斯弧前褶皱区3个地层分区,前两个地层分区均发育一套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层系,但是二者的岩相特征和不整合发育有明显的差异,而塞浦路斯弧前褶皱区发育一套大洋盆地-弧前盆地层系。研究认为东地中海经历了二叠纪—早侏罗世裂解期、中侏罗世巴柔期—晚白垩世土伦期漂移期和晚白垩世森诺期以来的汇聚改造期3个原型阶段,其中汇聚改造期又可细分为晚白垩世森诺期“双俯冲带”消减期、古近纪北部俯冲-碰撞期、中新世塞浦路斯岛弧带南侧俯冲-碰撞与黎凡特边缘活化期和中新世梅西期以来“弧-山碰撞”与“走滑逃逸”期4个阶段。东地中海盆地演化受控于图哈罗德-安纳托利亚板块以及凯里尼亚、特罗多斯和埃拉托色尼等微板块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分离、向北的漂移和与欧亚大陆汇聚拼贴的板块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15.
Reed  JC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21-23
美国地下约60%为前寒武岩石,但出露的却不超过10%。太古宙岩石分布于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克拉通和怀俄明—蒙大拿地盾怀俄明克拉通的南部。苏必利尔克拉通主要由年龄为2750~2600Ma的花岗绿岩和变质沉积片麻岩呈互层带组成。在明尼苏达和密执安州的苏必利尔克拉通南部的太古宙片麻岩,在早元古宙又部分地重新活化。这个  相似文献   

16.
温都尔庙式铁矿分布于集二铁路线东侧,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东端北缘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中.矿体赋存在寒武-奥陶系温都尔庙群地层里.该群分布广泛,可划为南北两带.目前南带地层研究较详(表1).区内构造复杂,褶皱紧密,断层发育.该矿床发现于1954年,以后进行了大量地质工作,并有新进展,过去认为是泥盆系沉积变质矿床,以贫矿为主,局部富矿为后期热液叠加作用的结果.1977年笔者参加该类型矿床的研究工作,根据大量资料,认为温都尔庙式铁矿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系统研究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的岩相古地理。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共识别出半深海-深海区、浅海区、滨海区、冲积区和隆起剥蚀区5种古地理单元,其中,隆起剥蚀区沉积记录缺失;冲积区以砾岩+砂岩+泥岩和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滨浅海区沉积则以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碳酸盐岩、砂岩+泥岩+碳酸盐岩3种岩性组合为主,局部有蒸发岩、砾岩+砂岩+泥岩发育;而半深海-深海区为大洋。俄罗斯北极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理以滨浅海区为主,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台地、西西伯利亚盆地、鄂霍茨克地块、楚科奇板块和巴伦支海北部地区;半深海-深海区的分布仅次于滨浅海区,此时西西伯利亚盆地尚未完全形成,其东侧为半深海-深海区;隆起剥蚀区分布范围小于半深海-深海区,主要分布在波罗的地盾及其周缘地区,以及东西伯利亚台地的阿纳巴尔地块和阿尔丹地盾地区;冲积区分布范围最为局限,仅在蒂曼-柏朝拉盆地中部发育。研究表明,俄罗斯北极地区广泛发育前寒武纪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为主,部分构造单元中的前寒武纪地层已成为陆壳基底,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可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余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东亚 俄罗斯学者В.Л.Масайтис和Ю.ГСтарицкий(以下简称马氏和斯氏)于1963年和1964年在<论东亚的一种特殊构造类型(大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和<东亚的地洼构造>中,对亚洲东部的地洼区作了详细描述.他们指出:亚洲大陆东部广大地区,包括中国地台、蒙古-鄂霍次克和贝加尔古生代褶皱区、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它的阿尔丹结晶地盾)和若干其他构造,尽管地质历史、大地构造和岩将活动各不相同,但在中生代和新生代,无论在沉积物、岩浆活动或大地构造体制方面,都有一系列共同特点:强烈的块断运动,断裂和深拗陷的形成(堆积了以类磨拉斯建造为主的、往往含煤的陆相沉积),独特的喷出岩浆活动和侵入岩浆活动以及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些现象发生在东亚整个地区上,不管每个地段以前的地质历史如何.它们既叠加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区上,也叠加在地台上.下面分鄂霍次克带、阿尔丹结晶地盾、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和中国地台分别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9.
贝尔特沉积岩层(约8.5—14.5亿年)出露在从阿拉斯加东北经加拿大到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这套地层在加拿大叫普赛尔(purcell)超群或系,它广泛分布在美国西北部及与加拿大的毗邻区。为方便起见把它称之为贝尔特盆地,很明显,这个盆地只是在贝尔特时期伸向北美前寒武纪克拉通西部边缘一个海的外古陆重新进入部分。  相似文献   

20.
灰色片麻岩一这种英闪质—奥长花岗质成分的长英质岩石;广泛分布在由早前寒武纪岩石组成的地区。这类岩石占地球最古老岩石地段面积的50—80%;其中某些岩石经测定,年龄为36—38亿年。已知并经过研究的最老花岗岩类和英闪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的地区,有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加拿大地盾和拉布拉多半岛;在西格陵兰灰色片麻岩首次获得最老年龄;在明尼苏达、南非、圭亚那地盾和西澳大利亚花岗一绿岩区也发现了类似的岩石。很显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