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现今活动习性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近38年的地震资料,应用b值空间分布及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各次级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存在着4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次级段落,其中,渤海中南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处于中等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以小地震滑动为特征,应属于有一定应变积累的潜在强震危险段落;沈阳-昌图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处于偏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以稀疏小地震滑动为特征,有长期的应变积累,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中强震的段落;营口-海城段于1975年发生了7.3级强震后余震活跃,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低-b值,高应力状态,以频繁中小地震滑动为特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强震;辽东湾段落,其现今活动习性均具有偏低应力水平,以稀疏小震滑动为特征,未来不太久的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小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断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别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易桂喜  范军  闻学泽 《地震》2005,25(1):58-66
利用最近25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 基于沿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的b值分布以及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不同组合, 结合震源深度分布、 历史强震背景等, 分析了不同断裂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 进而初步判别该断裂带潜在的强震危险地段。 结果表明, 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目前存在6个不同活动习性的段落。 其中, 道孚段自1981年强震后已再次趋于闭锁, 原因可能与断层面存在“凹凸体”有关, 但应变可能还会进一步积累; 八美段目前处于中偏高应力下的相对静止状态, 推测其断面正处于新的应力积累阶段; 塔公段已有255~300年的无强震期, 目前正处于高应力下的相对闭锁状态, 震源深度剖面上的小震空白区显示出闭锁断层面的轮廓, 应属于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段; 康定、 磨西二个段落表现出中偏低应力下的稀疏小震滑动及较频繁小震滑动的状态, 意味着最晚的一次大地震破裂后断层面尚未重新耦合; 石棉段表现出偏高应力下的频繁中-小地震活动与该段的多条断裂交汇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资料, 分析了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进而鉴别潜在大地震危险的断裂段. 文中由异常低b值的分布圈绘出凹凸体,发展和应用了由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判定断裂分段活动习性的方法,尝试了利用凹凸体段的震级频度关系参数估计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 结果表明,该研究断裂带存在5个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 其中,安宁河断裂的冕宁-西昌段属于高应力下的闭锁段,其核心部分为一较大尺度的凹凸体;则木河断裂的西昌-普格段则表现为低应力下的微弱活动状态. 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出上述闭锁段和微弱活动段的断层面轮廓. 冕宁-西昌段是未来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段. 该段从最晚的1952年6.7级地震起算,至未来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55~67年, 未来地震的震级估值为7.0~7.5. 本研究也初步表明,同-断裂段的活动习性可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5.
由多地震活动参数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长期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晋冀蒙交界近33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运用最大似然法,分别计算并绘制晋冀蒙交界1980年、1990年、2000年以来 b 值空间扫描图像,结果显示,低 b 值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大同、张北、代县一带。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b 值空间分布图像、历史强震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征,将晋冀蒙交界分成张北段、延庆段、大同段和代县段4个段落,采用最佳效果拟合法+最大似然法,对各段落进行 b 值时间扫描,并且利用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分析方法,分析4个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综合判定处于相对高应力和闭锁状态的断裂段。研究结果表明,张北段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但会受到1998年、1999年张北 M 6.2、M 5.6强余震影响。综合分析认为,需注意张北段和延庆段发生中强地震的长期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41年的现代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并结合历史强震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河北平原地震带各分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地震带存在7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其中,唐山—迁安段和东明—阳谷段处于低b值、高应力状态,属于大震后晚期余震活跃或断层震后调整运动结果;昌平—宝坻、天津—肃宁段、新河段、邯郸—磁县及汤西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均处于相对低应力下的频繁或稀疏小震滑动.因此,河北平原地震带未来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易桂喜等(2006,2007)、武敏捷等(2013)利用以b值为主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结合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析活动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综合判断处于相对高应力和闭锁状态下活动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这种组合分析方法比单个活动性参数值能更好地反映断裂现今活动习性,且对地震样本需求不高,适用于地震监测能力一般、地震活动性中等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判定.  相似文献   

8.
邵武--河源地震带中段从1978年以来出现一次地震群体活动,属于该地震带第Ⅱ活动周期的第Ⅳ活动幕,现已转入这次活动幕的尾声,分析该区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应力状态,认为该区震源构造应力已整调、处于松驰状态。未来一段时间的地震活动将向起伏性减弱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晋获断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获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也是地震活动中的一个地震活动亚带。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点出发,分析该带的分段性,发现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递减、构造层次由北向南抬高。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得出该带北段是该地震亚带主要的地震活动场所。在此基础上,由震级一时间模型对未来北段的强震活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燕山-渤海地震带的现今构造应力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燕山-渤海地震带现今构造应力场总体与分区特征.分析发现,该带现今构造应力场总体方向为:主压应力轴方位大约为70~80°,主张应力轴方位大约为340~350°;该带现今以水平、近于水平兼有一定斜向作用的主压应力为主.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该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天山各分区地震活动性与能量积累阶段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莹甄  沈军  王海涛 《中国地震》2005,21(4):496-507
本文研究了天山各地震构造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与所处能量积累阶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山各分区当前地震危险性。初步得到处于不同能量积累阶段的天山不同地震构造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能量积累状态。认为天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既受区域构造运动强度的影响,又受地震构造所处的能量积累阶段的影响。对于构造运动非常强烈的地区,正确判断其目前所处能量积累阶段,可以对未来地震震级上限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而对现今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区所处能量积累阶段的判断,可使我们对潜在地震危险有较充分的认识。研究表明,南天山西段各区能量积累水平大都进入中、后期阶段,地震活动水平高,地震危险性明显高于北天山和中天山各区(段)。北天山各分区以及中天山地区能量积累多处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与参数确定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核心。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依据板内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采用了由地震统计区、背景潜在震源区和构造潜在震源区构成的三级层次性潜在震源区模型,并构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本文在论述CPSHA方法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三级潜在震源区模型的构成、地震活动性假定和基本特点,同时,也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重要参数确定思路、方法与结果进行了介绍。本文将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我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study of activity of earthquakes with M**********>7.0 in mainland China,we have found a dynamic pattern,i.e.,the cyclic characteristics in time and migration from one seismic zone to another in spac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is pattern,we use a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to simulate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fault zones under a unified 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basic elements in our model consist of a Maxwell body and a rigid sliding block.Basic elements in a column represent a fault,and coupling elements connecting different columns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among faults and fault segments.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to the cyclic activity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o the feature of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s in groups in the climax of seis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Study on active tectonics shows that large earthquake in seismogenic tectonics will recur in situperiodically.These large earthquakes that recur periodically are called“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 Wallace , et al ., 1984 ; Nishenko, 1987) . However , several sub-strong earthquakes and many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will occur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two temporally adjacent characteristicearthquakes,i .e .in a complete recurrence cycle (Shen Jun,et al .,1995 ,1999 ,2004) .…  相似文献   

15.
章纯 《地震工程学报》2007,29(3):230-234,297
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板块构造边界条件和板内构造分布特征对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基本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研究区受周边板块作用的情况分析板块边界作用力的变化对内部应力场的影响。对比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解释了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及四川地区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鲜水河断裂带分段(炉霍段、道符段、康定段、石棉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及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结合深部速度结构,探讨鲜水河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度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康定地段6.3级地震的孕震环境。结果发现:(1)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地震活动性存在差异,炉霍段和道孚段的地震活动频度1981年前要高于2000年后,康定段和石棉段的地震活动频度2000年以后高于1981年前;(2)分析地壳P波速度结构发现康定震区西侧川滇块体表现出低速异常,东侧表现出高速异常;(3)对构造应力场的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以NW-SE向挤压为主,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应力场以NWW-SEE向为主。综合鲜水河断裂带应力场特征、深部速度结构、断层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推断,康定M6.3地震的发生与该地区应力积累及深部孕震环境相关,同时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影响,导致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的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点,研究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N 22.80°~24.00°、E116.50°~118.00°)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1具备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2现代小地震呈北东方向密集成带分布在南澎列岛附近,与北东向滨海断裂的方向一致;3 6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多属主余型;4 1971年有小震记录以来,一直存在背景性的ML2级左右地震活动;ML4级以上地震活动成丛分布特征明显;中等地震(ML4~5级)的发生与本区小震活动增强之间无明显关联;当出现年平均b值低于平均值、且较上一年b值下降幅度≥0.5时,可能预示本区进入ML4级地震活跃时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在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中强或以上地震发生;ML4.5级以上地震前,应变能释放曲线存在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19.
藏东南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浪平  邵志刚  晏锐 《地震》2011,31(3):9-18
藏东南及周边地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动力碰撞的影响区, 该区历史地震活动强烈, 曾发生过1950年墨脱—察隅8.6级和1951年当雄8.0级地震。 本文首先介绍藏东南及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其次通过考察该地区强震活动情况和活动地块边界带相关段落的加卸载响应比(LURR)时序特征, 分析了研究区的强震活动状态。 从历史地震活动看, 安达曼弧地区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动力关联, 当前研究区域的周边动力环境表现为安达曼弧地区地震活动强烈和东构造结地区的持续平静。 从地震活动图像看, 1980年以来6级以上地震在藏东南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空区, 表现类似于1950年墨脱—察隅地震前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活动地块边界带相关段落LURR时序特征看, 喜马拉雅带东段现处于高应力状态, 其次为澜沧江带与三江带。  相似文献   

20.
地震活动是一种随机自然现象,将其基本要素变量看作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它们具有随机场的基本特征,由此得到地震活动的随机场描述。重点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地震活动能量场和频次场的统计特征及地震活动场的平稳性问题,说明应用随机场方法研究地震活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