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阳山金矿带位于川陕甘“金三角”地带,长约60km,主要包括四个矿段,即葛条湾矿段、安坝矿段、高楼山矿段和阳山矿段,截止目前累计提交资源量达220 t。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总结金矿成矿特征,阐明了金矿成因为具有“三多”(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热液多类型及成矿地质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湘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理论总结湘南地区金矿的成矿特征,提出“含金矿坯层、断裂构造、岩浆和热泉作用”三位一体成矿的必备条件,指出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矿产预测类型是以“矿床式”为基础,从预测的角度对矿产资源的一种分类,是沟通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方法的桥梁。文章在《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所划分8大类和15个亚类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结合金成矿条件,对中国6大行政区域的金矿预测类型进行补充和调整,并以预测区容矿建造为依据,从时间全位的视角将中国金矿预测类型划分出80个矿床式。文章认为以“全位成矿”理念为指导,以“矿床式”为基本单位的金矿成矿预测分类方案,能够推动找矿思路从“由果及果”转变为“由因推果”。金矿预测过程中通过紧抓“深、浅、远、近”4个条件,即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深、成矿岩体就位浅、流体运移距离远、风化剥蚀搬运近,有助于开拓找矿思路。在特定区域开展中大比例尺金矿的成矿预测时,既可以根据已知矿床的矿床式开展就矿找矿,也可以根据成矿条件结合相邻地区已知金矿的成矿规律来发现新的矿床。  相似文献   

4.
刘正桃 《湖南地质》2000,19(1):48-53
本文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理论总结了湘南地区的金矿床成矿特征,提出了“含金矿坯层、断裂构造、岩浆和热泉作用”三位一体的成矿必备条件,指出了该类型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试论隐伏金矿体的预测精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金矿形成的特殊性、金矿体变化的双重性及金矿探采对比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金矿预测及勘查的难度较之其它金属矿床要难得多,并由此引伸到隐伏金矿体的预测精度,目前较为流行的“三定”指标难以实现。因此,隐伏金矿体的预测不应以矿体做为预测对象,而应以“矿化体”做为预测对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藻菌生物成因的金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成矿作用分为生物直接成矿作用和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生物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结构为生物有机胶体结构。生物间接成矿作用的标志结构为“矿交代生物”结构,我国陕西二台子-半仓沟金矿,四川东北寨金矿、川甘拉尔玛金矿和云南金厂金矿等均为典型为实例,矿石中普遍含有多种金属矿物生物结构,还含多种生物有机组分。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特征,硫同位素具混合型特征,矿床成型机制可与“人工碳吸附系统”聚金机制相类比,含金层位可  相似文献   

7.
云南北衙表生金矿形成与保存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云南北衙地区表生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等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其特殊的形成与保存条件。认为北衙地区的表生金矿是“古砂矿”,它的巨大蕴藏量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形成与保存条件:丰富的原生金矿为其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特别发育的古喀斯特洞穴为“古砂矿”提供了特殊的储存空间,强烈的气液爆破作用形成的热水角砾盖层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勉略宁”三角区是陕西南部主要的金矿成矿区,金矿化主要特征是金与多金属组合。作者提出了4种金矿化组合:磁铁矿-钍-金矿化组合、铜-金(或金-碳酸盐)矿化组合、锌-重晶石-金银矿化组合和砂金-砂铂矿化组合。最后提出金与伴生元素要组合找矿,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斑岩型金矿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刘连登 《世界地质》1999,18(1):16-20,38
斑岩型金矿是我国第三重要的金矿类型,但目前对其认识程度远不如其他类型金矿,尤其关于它的亚类划分。依据斑岩金的共生元素或组合及矿石类型,将斑岩型金矿划分为三个亚类:伴生斑岩型金矿,共生斑岩型金矿和独立斑岩型金矿。斑岩型金矿的成矿“深度相”目前认识不一。笔者认为,其主体在近地表-浅成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形式多样,产出环境各异,因此表现出多变的地球物理特征。作者根据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讨论了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对于寻找和评价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地球物理方法用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找矿勘探有较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黎燕 《云南地质》2014,(1):66-70
洒拉冲金矿处于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成矿区——滇黔桂“金三角”区东南隅的广南与广西毗邻地区.控矿因素主要为沿洒拉冲复式背斜核部及翼部发育的NWW—SEE向断裂破碎带,为脆性剪切带热液蚀变型金矿.文中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系统介绍矿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冷口断裂带内产出的南沟、小井沟、军屯等“长城式”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含矿热液来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探讨了矿床的成因。认为“长城式”金矿是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产于中元古界碳酸岩地层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伽玛能谱参数与金矿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能谱测量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快速的间接找金的方法,不同类型的金矿其伽玛能谱特征并不相同。与深成脉岩活动有关的脉状金矿,具有明显的伽玛能谱K/U参数异常;与中浅成中酸性侵入发杂岩体有关的金矿,具有K/U,K/Th参数正异常;而与浅成-超玫成偏碱性杂岩体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则具有一致的U,Th,K及F参数正异常。本介绍了在山东东部乳山地区及临沂西部地区,利用没的伽玛能谱参数进行不同类型的金矿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定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 ,必需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 ,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金矿的“特殊性” ,提出应简化矿床类型、将成矿区带作为分类的目标 ,将成矿系统作为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宝林  蔡新平 《地学前缘》2000,7(B08):231-237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家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必须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金矿的“特殖性”,提出应简化矿床类型、将成矿区带作为分类的目标,将成矿系统作为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旺生  高怀忠 《地学前缘》1998,5(2):184-184
遥感地质线性体与化探信息复合定量分析实例张旺生高怀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八五”期间,笔者在东准噶尔成矿区进行金矿成矿条件、矿床资源评价研究中,充分利用遥感、物化探等各种数据源的信息进行复合处理研究,1992年成功地找到了库布苏金矿,...  相似文献   

17.
自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和德化双旗山等一系列金矿的查明与投产以来,福建省找金热潮方兴未艾。然而,全省的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金矿类型本质特征、金矿与白垩纪火山/侵入岩系的关系、金矿区域分布与基底构造的关系,初步认为浅成斑岩型铜金矿和浅成热液脉型金矿是福建省金矿的主要类型,崇安-宁德、建宁-莆田和武平-云筲是最具找金前景的3条NW向金矿带。浅成斑岩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白垩纪火山构造内,而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则分布在白垩纪火山盆地外围、次火山侵人岩及次火山脉岩广泛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这种分布格局,与我国北方同类金矿的基本类同,可视作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质学刊》2019,(1):66-66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之《中国铜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金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钨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锰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分别以“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之“全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综合汇总”为基础,概述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现状和成矿地质特征,划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成矿区带,选取典型且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成矿区带开展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综合剖析研究,从探明资源储量、预测资源量、最小预测区类别、预测深度、地质可靠程度、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集成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包括矿产预测类型划分、预测方法的选择及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区域预测模型构建等,编制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分布图,以及找矿远景区划图、勘查工作部署图。  相似文献   

19.
新近获悉在豫西熊耳山一带发现并探明了一个号称“河南省第二小秦岭”的特大型金矿区,找矿前景乐观,潜在经济价值达三、四百亿元,这是河南省在金矿勘探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豫酉熊耳山地跨洛宁、嵩县、荣川等县,在该区找金的突破,首先得益于地质找矿理论上的突破.过去在这一地带注重找石英脉型金矿,找矿领域一直未能拓宽,经与临省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豫西具有蚀变破碎带型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加强了对该类型金矿的找矿,同时又通过区调、物化探、坑探、遥感等多种方法及新的黄金测试方法的应用与配合,终于在金矿找矿上取得显著成…  相似文献   

20.
水电化学找金方法的验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宗华 《物探与化探》1992,16(3):173-173
在地矿部“六五”金矿科技攻关项目三级专题“运积物覆盖区焦家式金矿地球化学快速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水电化学找金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果。本课题是在“六五”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是部金矿专项研究项目中的一个课题,由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