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矿区土壤肥力指标及重金属指标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土壤整体呈碱性,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丰富而速效磷含量较缺乏,呈富氮富钾贫磷的特点,三号井田土壤中各肥力指标含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济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920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7%。煤炭总储量达270亿t,已探明资源储量140亿t,占山东省煤炭资源储量的53.8%。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涉及11个县市区的86个乡镇3663个村庄。拥有济宁煤田、兖州煤田、滕北煤田、滕南煤田、梁山煤田、梁宝寺煤田、金乡煤田、汶上煤田和鱼台含煤预测区。现有65对矿井(在建矿井10对,境外矿井9对),2007年原煤产量7582万t,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54%以上。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煤炭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怀雪  谢礼国 《安徽地质》2002,12(2):120-123
安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其次分布在沿江江南一带的皖南煤田,为扬子型晚二叠世龙潭组、早二叠世梁山组及早侏罗世磨山组含煤地层.以安徽省最新矿产储量简表(能源矿产煤、石煤)和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为依据,对全省煤炭资源已发现的资源量、现保有资源量及远景预测资源量作了全面论述.在清理煤炭资源数量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煤炭工业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成果和认识,对河南省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山西组二1煤层作为全省性预测重点对象,对各煤田、各时代埋深2 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潜力预测,依据可信度、开采条件、开发前景划分了3个级别、3个类别和3个等别。针对全省17个煤田和2个找煤区的资源潜力预测结果,圈定预测区102个,预测煤炭资源量约710亿t,其中作为主采煤层的二1煤层的资源量约620亿t。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煤炭资源勘查近期及中长期勘查建议及方案,规划了新一轮煤炭勘查区。  相似文献   

6.
刘西臣 《山东地质》2008,(10):37-39
滕州市境内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已探明矿种21种,70余处。全市煤田面积931km^2,占总面积的63%,划分为滕南、滕北、官桥和滕东4大煤田预测区,分布着29个矿区。煤炭资源储量15.52亿t,石灰岩资源储量30.03亿t,花岗岩资源储量13.08亿t,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和建材生产基地。多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矿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煤炭资源相对比较贫乏,且分布不均衡,总体勘查程度较低。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煤炭预测资源量为344.46亿t,总量占全国比值相对较少,已查明资源储量为45.84亿t,查明率是13.26%,查明程度很低。根据对资源量赋存深度、成煤时代、煤质类型及地域分布的分析,认为全省煤炭煤种优势明显,产地相对集中,找矿潜力很大。根据青海省经济发展规划,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煤化工产业将成为青海省又一重要经济支柱,因此应加大地质勘查投入,着力提高全省的煤炭地质勘查程度,为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是全球陆上中纬度、高海拔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地,也是当前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依据近年来的煤炭地质勘查资料,对聚乎更矿区的构造轮廓、含煤地层、沉积相和聚煤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聚乎更矿区位于祁连坳褶带西段,受大通山北缘和托莱山南缘对冲断裂组的制约,构造线总体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构造轮廓表现为南北2个向斜,其中北向斜的煤炭赋存条件优于南向斜。聚乎更矿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木里组和江仓纽。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木里组上段,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木里组沉积期的辫状河淤浅之后发育的泥炭沼泽和湖泊、水下三角洲淤浅而发育的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9.
杨毅恒  曾乐  邓凡  胡建中 《地学前缘》2018,25(3):138-147
铬铁矿是我国急缺的战略矿产之一,主要来源依靠进口,由于资源储量和生产量有限,供需缺口连年加大。本文在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成果基础上,对全国铬铁矿资源进行潜力预测。通过对我国铬铁矿产分布特征、成矿类型的系统分析,进行了成矿区带划分,划分出4个Ⅰ级成矿域、11个Ⅱ级成矿省和20个Ⅲ级成矿带。综合成矿规律,归纳出预测要素,建立了两种预测评价模型,分别为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侵入岩体型铬铁矿和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似层状岩浆型铬铁矿。在充分收集整理各省铬铁矿地质资料基础上,以GIS的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为手段,开展了预测区的圈定与优选,重点筛选出3个预测资源量较大可达到500万t以上的铬铁矿三级预测区,进行了简单的资源评价,探讨铬铁矿资源潜力,提出找矿建议。评价数据显示,全国铬铁矿资源总量7 215.32万t;累计查明铬资源量共计1 565.59万t;预测铬资源量共计5 649.73万t。综合分析铬铁矿研究区已有工作成果和找矿进展,结合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在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甘肃大道尔吉等地区资源潜力巨大,是主要找矿方向,可作为重点找矿部署区。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构造轮廓和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是全球陆上中纬度、高海拔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地,也是当前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依据近年来的煤炭地质勘查资料,对聚乎更矿区的构造轮廓、含煤地层、沉积相和聚煤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聚乎更矿区位于祁连坳褶带西段,受大通山北缘和托莱山南缘对冲断裂组的制约,构造线总体方向为北西-南东向,构造轮廓表...  相似文献   

11.
织纳煤田含煤地层上二叠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层数多,厚度大,煤质较好。通过区内含煤性、煤层煤质及聚煤规律研究,对煤炭资源潜力及勘查开发前景做出综合评价。以向斜构造为基本单元划分了15个赋煤单元和2个赋煤小区,共圈定了81个预测区,预测2000m以浅潜在资源量334.325 6亿t,探获资源储量191.646 0亿t,总资源量525.971 6亿t,并提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建议:6个近期部署区优先安排普查,10个中期部署区考虑安排预查,9个远期部署区目前暂不宜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广西境内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以海相成煤为主,早侏罗世、古近纪、新近纪为陆相成煤。煤多属高灰、中-高硫、低热值的“二高一低”煤,已查明的资源总量21.36亿t,保有量18.56亿t。以古近纪-新近纪的煤田最多.其次为晚二叠世煤田。煤类以褐煤、贫煤为主。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百色-南丹以东、钦州-来宾-柳城-融水以西的区域内。在168个探(矿)区中,仅38%达到勘探程度。根据资源条件及勘查程度,指出在老矿区(井)的外围和深部(如红山矿区西南部、中北部深部、罗城煤田深部、宜山煤田中部、扶绥煤田中段北部、百色煤田中东部)、桂西地区(如凤山-大化、隆林-乐业相对隆起区域、大新古隆起周边)、桂东南和桂南地区(如大洲盆地、钦灵盆地、江平盆地、十万大山盆地)等处有找煤前景,并预测了勘查潜力。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是煤炭资源大省,含煤面积约1.79万km^2,煤炭赋存量居华东第一。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共提交各类地质报告和资料694件,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300亿t,保有资源储量约260亿t。目前,两淮煤田勘查深度一般为-1000~-1200m,埋深-1200~-1500m的煤田勘探多属空白。针对安徽省当前煤炭勘探形势,安徽省煤田地质局以新增煤炭资源储量为目标,利用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加大科研和装备投入,实现了深部矿床勘探中的重大突破。随着深部勘探程度的提高,预计可为安徽新增煤炭资源储量近200亿t,这将大大缓解安徽省的煤炭供需矛盾。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深部找煤的重大突破,对于提高煤炭供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炼焦用煤为主。聚乎更矿区四井田位于木里煤田的最西端,经详查、勘探提交煤炭资源量2.5亿t,煤类为气煤、1/3焦煤、焦煤、1/2中粘煤、弱粘、瘦煤、贫瘦煤、贫煤、不粘煤。通过对下2煤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煤岩特征及煤类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内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含煤地层和上覆岩系的总厚度增大而增高,在垂向上随煤层层位的降低而增高;四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其煤类分布总体表现北东到南西沿煤层倾向变质程度逐渐增高,沿煤层走向呈带状分布,但在井田边界断层附近煤的变质程度要比其它地段相同深度煤层的变质程度稍高;四井田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部分地段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木里地区多能源潜在经济价值分析及勘查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型气源"天然气水合物实物取心的成功,标志着木里地区成为煤炭、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三位一体的多能源矿床富集区。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与近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对木里地区多能源资源综合研究成果,预测木里煤田煤炭资源量105.8亿t,煤层气资源量91.44亿m3,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天然气资源量2 710.92~2 991.36亿m3,初步估算其多能源经济价值约为6万多亿元。根据木里煤田"煤型气源"的赋存特点,借鉴前苏联西西伯利亚的麦索亚哈气田的开采经验,认为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采用减压法较为合理,多能源开发顺序为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煤炭。鉴于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的埋藏深度较浅(120~300m),冻土层又薄(80~120m),其开采难度将会相对较小,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与利用将会在木里煤田首先取得突破。针对当前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难点,指出在木里地区多能源勘查开发与利用中应更多的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位于祁连拗褶带西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木里组和江仓组。根据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心的观察及测井曲线特征,对中侏罗统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侏罗统木里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江仓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厚煤层多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且物源多来自研究区东北部托莱山和南部大通山地区。该结论有利于查明潜在的赋煤区,为下一步的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发煤田地热不仅可以改善煤田开采的温度环境,还可以通过地热能的清洁利用变“害”为“利”,尤其是在目前“双碳”目标下利用煤田采空区储能大有前景。评估获得我国主要赋煤区地热资源热储量为1.12×1019 kJ,折合标煤3 795.39亿t,可采热储量1.71×1018 kJ,折合标煤569.31亿t。其中,华北赋煤区的可采热储量约占74.7%,特别西区(晋陕蒙宁分区)拥有神东、晋北、晋东、晋中、陕北、黄陇(华亭)、宁东7大煤炭基地,资源最为丰富,占近48.7%。进一步指出“煤-热共采”是煤田区地热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充填埋管取热、采空区矿井水取热和深部煤矿含水层取热等。此外,提出将采空区以及排水后腾出来的空间作为“储层”加以利用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并对回填(相变)材料储热、废弃煤田抽水蓄能和废弃煤田压缩空气蓄能做了详细评述。最后,对煤田热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评述。总之,煤田规模化储能与热害防治和地热利用将成为煤田地热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实现煤矿绿色转型和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煤化工及西电东送火电基地,是全国能源战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宁东基地包括横城、灵武、鸳鸯湖等七大矿区和一个独立井田,已查明资源量273亿t、预测资源量1394亿t;区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开采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煤类以不粘煤为主,低灰、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可用于煤化工和新材料等多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分析宁东基地煤炭资源量保障能力、勘查程度、开采技术条件等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建设宁东基地需合理规划井田生产规模、提高矿井回采率、进一步加强井田勘探及煤质研究工作,注重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阳谷茌平煤田煤炭资源开发,近年来投入大量地质工作。通过二维地震测量及钻探工作认证,在矿区地层中又揭露出侏罗纪三台组地层;构造格局由4个升降相间的断块组成;煤系地层中局部出现辉长岩等岩浆岩侵入现象。本溪组、山西组、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24层,可采煤层10层;煤质主要为气煤、气肥煤,少量焦煤、无烟煤;开采条件较好。初步预测埋深-1500 m以浅煤炭资源量86.5亿t;埋深-1500m以深煤炭资源量130.5亿t,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