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别山东部超高压变质岩单矿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分析 ,得到榴辉岩的全岩δ18O值变化较大 ( -5‰~ 9‰ ) ,而其中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 ( -85‰~-70‰ ) .在石英与其它矿物之间存在氧同位素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现象 ,并且部分榴辉岩中出现绿辉石与石榴石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倒转” .然而 ,较低的榴辉岩δ18O值 ( -5‰~ 1‰ )反映了其原岩的氧同位素特征 ,是由于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与大气降水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别 苏鲁造山带榴辉岩氧同位素不均一性的保存指示 ,引发前进变质作用的古板块俯冲是快速的 ,因而所伴随的变质流体流动为隧道式而不是弥散式 .退变质作用导致部分矿物之间出现氢氧同位素不平衡 ,但引起退变质反应的流体在稳定同位素组成上是内部缓冲的 ,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取决于寄主岩石的化学性质 .  相似文献   

2.
高压低温变质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程度很低,本文选择苏胶地体四个有代表性的榴辉岩相岩石,蓝晶石榴辉石,石英榴辉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绿帘石石英脉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榴辉岩相岩石的流体包裹体均程度不同地发生了次生变化,未发现原生包裹体。蓝晶石榴辉岩中的石英包裹体表现为变质峰期的流体成分特征:均一温度较高,冰点相对较低,成分复杂多样,且深源特性,而其它样品则代表退变质阶段之产物;成分简单,盐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板中发育了一系列大理岩层和透镜体 ,其δ18O值介于 1 1 1‰~ 2 0 5‰ (SMOW)间 ,δ13 C值介于 1 .0‰~ 5 .7‰ (PDB)间 .详细调查表明 ,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在厘米尺度上表现出均一化 ,但在大于1m的范围内则不均一 .与已经同地幔中的碳发生均一化的挪威榴辉岩相大理岩不同 ,双河超高压大理岩的碳同位素则保留了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 ,而且表现出白云石含量与δ13 C间的负相关关系 .与原岩相比 ,双河大理岩18O有所亏损 .这种亏损来自 3种可能的地质过程 :( 1 )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前曾与亏损18O的水发生过氧同位素交换 ;( 2 )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发生过脱碳酸盐作用 ;( 3)在退变质过程中与围岩片麻岩在接触部位发生过有限的氧同位素交换 .氧、碳同位素研究表明 ,超高压变质岩的俯冲和折返过程历时较短 ,且在该过程中 ,流体的活动性极为有限 .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Ⅰ.Sm-Nd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原岩是辉长岩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其超高压变质作用将在“干”条件下进行,矿物具有较高的封闭温度,并能观察到Nd同位素不平衡现象.若榴辉岩原岩是变玄武岩,在超高压变质时,角闪石将分解并释放出水,因而矿物Nd同位素封闭温度较低,并可达到Nd同位素平衡.岩石后期蚀变及与深部流体的相互作用是影响Sm-Nd定年的最主要因素.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可靠Sm-Nd同位素年龄集中在221~232Ma,虽然数值略低,但接近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苏家河低温榴辉岩有可能是古生代洋壳俯冲成因.  相似文献   

5.
藏南定结铁镁质麻粒岩矿物化学、PTt轨迹和折返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铁镁质麻粒岩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 早期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榴辉岩)矿物组合(M1)、早期降压分解形成斜长石+单斜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高压麻粒岩矿物组合(M2)、晚期降压分解形成的斜长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和最后降温水化形成的斜长石+角闪石退变质矿物组合(M4). 详细的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早期石榴石和单斜辉石(M1和M2)矿物成分与B类和C类榴辉岩同类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 M3单斜辉石与麻粒岩相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一致. 早期残晶矿物组合形成于榴辉岩相(M1), 早期降压分解(M2)反应发生于1.35~1.48 GPa, 625~675℃, 降压分解的M3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形成于0.7~0.95 GPa, 775~900℃, M4退化变质的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形成于4.0~7.5 GPa、660~700℃, 记录了俯冲增厚-构造隆升的PTt轨迹. 矿物化学特征和不同阶段变质作用的P-T条件表明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折返过程中经历了榴辉岩相构造隆升、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到麻粒岩相均衡隆升和伸展隆升的三阶段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榴辉岩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大别山东部超高压榴辉岩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榴辉岩的δ~(18)O值分布表现出显著不均一性,从低达一2.6‰变化至十7.0‰.榴辉岩中各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达到并保持了平衡,表明岩石在遭受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与亏损~(18)O的流体进行过相互作用.含羟基矿物的δD值为一 5l‰~一83‰,指示参与的流体是古大气降水,它与榴辉岩原岩(某种玄武质岩石)发生过显著的氧同位素交换.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大气降水同位素信息的保存表明,这种榴辉告的原岩曾经出露于大陆地壳表面,并且当包含榴辉岩原岩的板块俯冲至地幔深度时,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物质交换非常有限,因此滞留时间非常短暂(<20 Ma).不同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平衡温度基本一致,反映出这种超高压变质榴辉告在地幔深度下形成之后,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冷却和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7.
流体渗透下蓝闪石岩的榴辉岩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榴辉质脉充填于黝帘蓝闪石岩岩枕之间.沿裂隙贯穿于块状黝帘蓝闪石岩之 中和呈通道状穿透榴辉岩布丁等特征结构说明,西天山高压变质带蓝闪石岩的榴辉岩 化作用伴随自由流体相的出现.榴辉质脉中绿辉石保存平行于c轴的非面状原生流体 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流体为低盐度的水流体(1%-4% NaC1).榴辉质脉和相关寄存主岩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结果表明,蓝闪石岩的榴辉岩化作用需要外来Si和Na 的加入,并伴随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水的流失.西天山高压变质带保存了全球 首例流体渗透下蓝闪石岩沿裂隙和高渗透带发生榴辉岩化作用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新疆西天山低温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表明,新疆西天山榴辉岩相变质岩石具有以下5种类型:(1)块状蓝闪石帘石榴辉岩、蓝闪石钠云母榴辉岩类,(2)片(麻)状白云母榴辉岩类,(3)条带状方解石榴辉岩类,(4)枕状蓝闪石榴辉岩类和(5)石榴石绿辉石石英岩类.其变质过程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演化:(1)峰前硬柱石蓝片岩相阶段(T=350~400℃,P=0.7~0.9GPa);(2)峰期榴辉岩阶段(T=(530± 20)℃, P= 1.6~19 GPa);(3)退变绿帘蓝片岩相阶段(T= 500~530℃, P= 0.9~1.2 GPa)和(4)退变蓝闪绿片岩相阶段(T=450~550℃, P=0.7~0.8GPa).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可能的P-T轨迹为顺时针型,具等温降压(ITD)的特点,抬升回返过程中经历了两期退变蓝片岩相变质过程.新疆西天山低温榴辉岩相变质岩石代表了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间俯冲发生低温高压变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与花岗片麻岩具有不同的变质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显示它们之间变质作用条件和过程可能存在着差异。超高压榴辉岩峰期变质的温度为754-866℃,压力大于2.7Gpa,退变到榴闪岩和角闪岩的温度、压条件分别为0.55-0.69Gap和470-570℃。花岗片麻岩中所见到的最高变质作用为角闪岩相,变质的温、压条件分别为450-515℃和0.60-0.75Gpa。花岗片麻岩的变质条件与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红土山和青龙山榴辉岩的矿物、岩石组分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参照矿物、岩石实验数据和实验曲线,计算出该榴辉岩是在T=890°-1270℃,P=17.25-24.75Kb,相当于52—74公里深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其原岩可能来源于拉斑玄武岩。榴辉岩在成岩后又遭受了剪切挤压的动力变质作用,使其经历了进变质和退变质作用。推测榴辉岩的成岩和迁移,所经历的条件是温度由1080℃±190℃降到750℃±80℃,压力由21.0Kb±3.75Kb 降到4.3Kb±2.5Kb,并被挤压到壳内混合岩化片麻岩系中,以大小不等的透镜体产出。动力变质的退变质作用,其温度、压力条件,本文计算的方程式为P(Kb)=0.0506T(℃)-33.65,为地震地质提供构造演变的条件和有关能量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多同位素体系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对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和围岩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热电离质谱(TI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定年、云母和角闪石40Ar-39Ar定年和矿物内部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 一个榴辉岩样品锆石U-Pb SIMS权平均年龄为231.6±9.7 Ma, 云母的40Ar-39Ar等时年龄为232.6±2.1 Ma, 最低坪年龄为221.7±2.4 Ma; 另一榴辉岩锆石U-Pb TIMS一致年龄为221.3±1.4~222.5±2.3 Ma, 围岩花岗片麻岩锆石SIMS下交点年龄为221±35 Ma. 退变质角闪岩中角闪石40Ar-39Ar等时年龄为205.9±1.0 Ma. 除云母可能含有过剩氩外, 上述各年龄代表了低温榴辉岩峰期变质作用和退变质作用时间. 南大别黄镇低温榴辉岩变质时代不同于北大别北部熊店低温榴辉岩, 它和南大别高温榴辉岩同属统一的南大别高压-超高压地体, 高温榴辉岩和低温榴辉岩的区别可能在于它们不同的俯冲深度或折返时不同的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12.
胶东是中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金成矿作用具有瞬时性,是在同一成矿构造背景和同一流体成矿系统下完成的.胶东金矿床中控制金沉淀的两个重要机制,硫化和流体不混溶作用,均消耗成矿流体中的硫. H_2S从主成矿流体中逃逸,总硫浓度降低,不仅可导致金的高效沉淀,还能引起还原性矿物磁黄铁矿和氧化性矿物磁铁矿等矿物的沉淀.脉石矿物石英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CO_2含量的影响,在低温时受压力影响小、在高温时受压力影响大,在低压时受温度影响小、在高压时受温度影响大.可以根据建立的石英溶解度模型,解释成矿脉体中石英溶解-再沉淀行为和不同类型石英脉的形成机制.也正是多期成矿流体活动,造成胶东金矿脉石英具有复杂的环带或溶蚀结构.胶东金矿主成矿期内的黄铁矿在单颗粒尺度显示出复杂的显微结构特征,微量元素(主要为富As环带与金的耦合)和硫同位素组成同样有一定规律性变化.富As流体可能是由于初始成矿流体流经富As的变沉积岩地层所导致,黄铁矿边部As-Au振荡环带的产生则与断层活动导致的压力波动和流体发生局部相分离有关.胶东金矿床中存在金成色的时空演化,水/岩反应(硫化作用)是早期金矿化的成矿机制,形成相对高成色金,而后期在浅部显著降压及伴随的流体相分离是晚期金矿化的成矿机制,形成低成色金.克拉通破坏背景下,新生下地壳发生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脱水,形成富含Au和CO_2的成矿流体.流体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构造上升,形成大规模断裂控制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在柴北缘西段的鱼卡-落凤坡一带, 识别出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 这些变质泥质岩夹有透镜状的榴辉岩, 局部与似层状的榴辉岩互层. 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 石榴子石中具有典型的进变质生长环带, 多硅白云母最高Si >3.4 p.f.u. 通过岩相学观察, 共识别出3期矿物组合: 1) Grt + ChlI + CldI + PheI ± StI + Qtz; 2) Grt+Ky +PheII±CldII +Qtz; 3) Grt + CldIII + ChlII + PheIII + StII ± ky + Qtz. 运用THERMOCALC软件(V3.1), 结合Grt-Phe温度计和Grt-Ky-Phe-Qtz压力计, 获得第1阶段(进变质阶段)的P-T条件为1.07±0.31 GPa和T=564±22℃; 第2阶段(峰期阶段)P-T条件为2.3~3.1 GPa和615~700℃; 第3阶段(退变质阶段)P-T条件为1.22±0.26 GPa和581±20℃. 获得的P-T轨迹具有“发卡型”特征, 与相邻榴辉岩的P-T轨迹相似. 结合大理岩和正片麻岩中保存有残留的榴辉岩相矿物, 可以认为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共同的变质历史,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地”关系, 而不是“构造侵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县城以东出露的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石榴角闪片麻岩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变质时代为(220±2)和(220±3)Ma,其原岩沉积或形成年龄分别不早于(253±2)和(480±8)Ma.由于这两种岩石与区内已发现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泥质高压麻粒岩产于同一位置或其附近,并且,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的早期矿物组合(石榴子石+矽线石+条纹长石+石英)与泥质高压麻粒岩早期麻粒岩-高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一致,石榴角闪片麻岩的矿物组合(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与高压基性麻粒岩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相吻合,因此其定年结果可有效地用来限定这些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时代应介于(220±2)~(253±2)Ma之间,进而表明古特提斯洋在本区消减、俯冲碰撞形成康西瓦构造带的时代应为印支期.同时,依据新获得的这两种岩石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不早于(253±2)和(480±8)Ma以及前人已发表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提出分布在塔什库尔干县城以东地区的矽线石榴片岩-石英岩岩石组合单元应从原划的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中划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对大别山南部新店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变质锆石进行了原位LA-MC-ICP-MS的Lu-Hf同位素分析,发现变质增生锆石有低176Lu/177Hf (0.000004-0.000211)和高176Hf/177Hf(0.282544-0.282612)同位素组成,原岩继承锆石和重结晶锆石具有高176Lu/177Hf(0.000090-0.002144)和低176Hf/177Hf(0.282266-0.282466)组成. 增生锆石的低176Lu/177Hf比是变质作用导致锆石中Lu降低和Hf增高造成的, 增生锆石的高176Hf/177Hf特性继承自岩石中其它高Lu/Hf比矿物长期演化所生成的高放射成因Hf. 原岩锆石变质重结晶作用不会引起锆石的Lu-Hf同位素明显再造,锆石Lu-Hf体系比U-Pb体系有更好的稳定性. 有可能根据锆石的Lu-Hf同位素特征来区别它们是增生锆石还是原岩继承锆石. 增生锆石形成时的Hf同位素组成能代表同时刻的变质全岩体系的Hf同位素组成. 新店榴辉岩原岩锆石形成时的εHf值+3.0,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弱亏损地幔,或者亏损地幔和古老地壳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16.
冀西北东坪金矿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坪含金石英脉和破碎带型金矿产于海西期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南接触内带.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包裹体类型为气相包裹体,主成矿阶段为气液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在脉石英中随机分布,均一温度为 372~306℃,盐度质量百分数为3.7~1.0NaCl;气液包裹体沿脉石英的愈合微裂隙定向分布,均一温度为342~267℃,盐度质量分数为 1.9~0.8 NaCl.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水的氢同位素组成为-70.8‰~─108.4‰,氧同位素为2.44‰~4.05‰.东坪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为NaCl-CO_2-H_2O型高温低盐流体,它虽可能来源于燕山期岩浆热液,但受到了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及古大气水的混合是造成本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i)本区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和少数可能为辉长岩,并且大多数可能属于扬子俯冲陆壳的一部分,为扬子陆壳(下地壳)俯冲变质成因,少数可能属扬子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的古洋壳残片;(ii)本区榴辉岩大多具有Nb正异常、K负异常等,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可能性;(iii)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含榴辉岩和变质橄榄岩的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缝合带.其中除含有扬子俯冲陆壳外,还混有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18.
应用EA-MS在线技术,对大别山东南部太湖附近黄镇和石马两地榴辉岩及其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榴辉岩全岩的δ~13C值变化较大(+1.5‰~-30.7‰),而所含磷灰石中结构碳酸根的6~13C值变化较小并显著亏损~13C(-21.0‰~-28.1‰).部分榴辉岩具有高的全岩~δ13C值,指示其形成后受到过含CO_2流体的退化蚀变.低的磷灰石δ13C值指示,榴辉岩中含有地表有机碳,因此证明这些榴辉岩的原岩曾出露过地表,在超高压变质阶段流体以亏损~13C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别地体新店榴辉岩变质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大别山南部新店超高压榴辉岩两件锆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阴极发光、微区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研究, 发现存在两类锆石. 一类为短粗、等轴状锆石, 量大, 是原岩岩浆锆石, 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重结晶, 形成时间在811±22 Ma. 另一类为自形、棱柱状锆石, 量少, 有核-边结构, 边部是超高压变质时期形成的变质增生锆石, 变质作用发生在221~217 Ma. 所有原岩岩浆锆石的Th/U比均在1.3左右, 随变质重结晶程度增加, Th/U比下降, 变质增生锆石Th/U比均低于0.1. 锆石阴极发光强度主要由U和Th含量控制. 无论是岩浆锆石还是变质锆石的δ18O值都很低, 平均值分别为1.8‰和2.8‰. 原岩锆石的低δ18O值表明其形成时源区有显著的大气降水加 入, 这可能和全球范围内晚前寒武纪雪球地球事件有关, 也表明在大别山变质环境下, 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不能使原岩锆石氧同位素发生明显再造.  相似文献   

20.
安徽金寨沙坪沟斑岩钼矿床是目前秦岭-大别钼成矿带中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钼矿床.矿区侵入岩发育,岩性多样.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均形成于燕山期,可分为早晚两期.本文以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的第二期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侵入岩的精细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研究发现,属同源岩浆并经历相似演化历史的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却先后结晶出两种相态的石英,石英正长岩中只产出他形的α相石英,花岗斑岩中结晶自形六方双锥的假β相石英斑晶,后者为β相石英相变而来的α相石英,但保留β相石英假象.结合锆石Ti温度、石英P-T相图和中酸性侵入岩Q-Aβ-Or-H_2O相图,认为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具有较大的岩浆起源深度和相似的成岩温度,而石英正长岩中的α相石英反映其侵位结晶压力大于0.7GPa,花岗斑岩中的原始β相石英反映其结晶压力约为0.4~0.7GPa,花岗斑岩中随后结晶的基质则反映其形成压力小于0.05GPa.这一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至少两次快速减压作用之下,而这种减压作用对于岩浆-流体过程中成矿流体出溶、沸腾及矿质卸载和沉淀意义重大.花岗斑岩中β相石英在成岩之后的相变过程会产生体积差,可致使斑岩体及其围岩发育裂隙,这些裂隙是良好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网脉状-浸染状矿化.可以认为,斑岩体中假β相石英斑晶是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标志之一,其反映斑岩型矿床成矿系统通常形成于减压应力状态的构造背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