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第一个滩涂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地区沿海滩涂建立。 盐城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比较完整的海岸生态系列生物。全世界15种鹤类中的丹顶鹤、白鹤、灰鹤、白枕鹤、白头鹤等5种鹤类,都到此越冬。盐城地区沿海  相似文献   

2.
洪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该区保留了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据考察有野生高等植物 16 4科 4 2 3属 938种 ,脊椎动物 71科 2 84种 ,其中 6种属于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5 1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然而该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如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等  相似文献   

3.
洪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该区保留了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据考察有野生高等植物164科423属938种,脊椎动物71科284种,其中6种属于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51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然而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如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发展生态安全农业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近60年的历史,并成为我国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网络。如何对已建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快速演变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其认定的保护区开展评估已有多年,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此知之甚少。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以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为案例,介绍了该组织对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方式与过程、特点,提出了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今后如何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的3点启示:1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必需转型到重建设和保护成效的新阶段;2对保护对象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监测是提高保护成效的重要基础;3要特别重视滨海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取了中国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人类活动及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信息,分不同功能区、不同人类活动、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析了人类活动及变化情况,并评估了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和规律,结果表明:2015年,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普遍存在,以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占绝对优势,这两种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8.94%、总数量占77.67%。2013—2015年,有66.59%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新增或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数量增幅达到2.45%,相较于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开发建设活动的新增或规模扩大趋势更为明显。2013—2015年,33.41%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无变化,45.06%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较小,仅有21.53%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明显和较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总体上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中西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大,沿海、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盐城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自然保护区地处偏僻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管理现状问题,可以考虑利用生态旅游的理念来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两难问题。江苏省盐城沿海地区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是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再加上该区有世界著名的辐射沙洲、广阔的滩涂景观以及海边特有渔村风情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利用新理念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文章探讨了该区的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并对其科学合理的开发作了一定的设计,探索了一些开发思路、模式,指出,只要按照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想,制定科学管理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该区进入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7.
青岛胶州湾湿地水鸟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是山东半岛面积最大的河口海湾型湿地,湿地总面积约3.7万hm2,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成为亚太地区水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目前胶州湾湿地鸟类有12目26科156种,其中包括许多全球濒危和国家级重点保护种类。鉴于目前胶州湾的不断萎缩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现状,为保护湿地水鸟资源,恢复胶州湾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尽早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水鸟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环境生态改造,为亚太地区候鸟的顺利迁徙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推动青岛市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自然保护区之一,始建于1984年。盐城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苏中部沿海,位于东经119°53′45″-121°18′12″、北纬32°48′47″-34°29′28″之间,海岸线长约582公里,总面积24.7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为2.26万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⑴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⑵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⑷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⑸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⑹统一落实经费筹措;⑺加强部门、人员协调;⑻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2010年,在鱼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种,其中本区土著种5目10科38属4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冷水种8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土著种群落中,有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2种,鲤科(Cyprinidae)鱼类29种,鮈亚科(Gobioninae)鱼类13种;古北界北方区黑龙江亚区黑龙江分区的物种为22种;源于东部平原和北方平原生态类群的鱼类有27种;适应于江—湖缓流环境和淡水定居生活的鱼类有33种;草上产卵和水层产卵繁殖的鱼类有37种;杂食性和初级肉食性种类有28种,它们均相对占优势。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嫩江的鱼类群落物种结构Jaccard系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18和0.838;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和常见种分别为14种和25种;物种多度格局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与嫩江密切相关,鱼类区系复杂,物种组成与生态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着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尚占有一定比例而导致群落结构脆弱的潜在威胁。保持嫩江鱼类群落结构的稳定,对维护和发展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了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探讨了保护区长远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用及现存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及植被是敦煌绿洲的生态屏障,通过对其作用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为提高保护区资源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区保育与湿地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周边地区农田用地的开发,保护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湿地退化等问题。本文从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区保育现状和保护区各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方面研究了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确保洪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陈传明 《湿地科学》2012,10(3):359-364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毗邻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自然保护区研究者、决策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毗邻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提出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国荒漠类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较高,而针对其保护成效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相关研究,构建了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5个因素层共计20个评估指标,并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动态变化,从而为科学客观评估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此外,通过示范评估可以看出,安西保护区在物种及珍稀濒危生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珍稀濒危及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科研监测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筹集资金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垦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孕育着特有的北大荒文化和极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湿地文化。针对保护区湿地文化的重要性,对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湿地文化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保护区湿地文化的开发、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社区共管、结合地域文化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宣传等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reintroducing the South China tiger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in the Jiangxi Mat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prey distribution in the reserve. Twelve permanent transects were set in three distinct functional zones from February to April 2012 and May to July 2013. A total of 112 ungulate signs were recorded on these transects. In addition, 20 camera traps were used to survey ungulates and predators in 2012, while the following year we extended the survey site by using 30 cameras. Overall, 6641 capture events on 2930 camera days were obtained, presenting a variety of ungulate species: muntjak (Muntiacus muntjak), tufted deer (Elaphodus cephalophus), serow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and wild boar (Sus scrofa).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ungulates was compared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 using a single factor of variance analysis in SPSS softw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ungulates were recognized between the core zone and experimental zone, but not in other zon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habitat typ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he nature reserve. Using ArcGIS analysis and Salford Predictive Modeler software, we ran several predictive models to understand which areas are most suitable for ungulates. We conclude that muntjac and wild boar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xperimental zone, serow are more common in the core zone, while tufted deer are located evenly in the three functional zones.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effective and feasib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Mat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recommended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9.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 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红玉  李兆富 《地理学报》2007,62(11):1215-1222
从流域尺度, 应用遥感和GIS 技术对1954 年以来6 个时段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进行分析, 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洪河保护区及其所在浓江河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通度进行计算, 系统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 浓江河流域大规模土地利用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后, 年均耕地面积增长速度为101 km2/a; ②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直接导致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 同时也间接影响了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 ③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景观连通度降低严重割断了景观之间原有的物质交换和功能维持关系, 是导致保护区湿地景观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 恢复保护区周围一定面积的湿地, 维持良好的景观连通度是实现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