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绍综合物探方法在布尔津-吉木乃县寻找隐伏矿体的应用。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剖面和激电测深等物探工作方法,在地质勘查基础上,利用大面积地面高精度磁测扫面了解区内主要地质体磁性特征、断裂构造和岩性分界等;利用激电中梯剖面查证磁测异常和地表矿化的较好部位;利用激电测深法研究异常区控矿构造和异常体在深部的延伸情况,指导槽探、钻探等工程工作,达到寻找矿体目的。勘查成果表明,高精度磁测与激电方法的结合利用,能快速有效地圈定多金属矿化异常体,为同类地质条件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地面高精度磁测往往应用于对铁矿或带磁性矿种的勘查,对热液型非磁性矿床的勘查较少有人进行研究。对川滇黔地区典型隐伏铅锌矿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测剖面显示,地面高精度磁测对碳酸盐岩地区的隐伏热液型铅锌矿床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07-609
一直以来,地面高精度磁测往往应用于对铁矿或带磁性矿种的勘查,对热液型非磁性矿床的勘查较少有人进行研究。对川滇黔地区典型隐伏铅锌矿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测剖面显示,地面高精度磁测对碳酸盐岩地区的隐伏热液型铅锌矿床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磁测和井中三分量磁测是行之有效的磁法勘探手段,对于隐伏区BIF型铁矿床勘查更具意义.单庄铁矿是山东省在黄河以北覆盖区发现的一处大-中型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矿床(banded iron formation,简称BIF),矿体赋存于晚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目前已发现矿体20余个,矿体倾向南西,倾角为56°~70°,TFe平均品位为28%,mFe平均品位为22%.以单庄铁矿勘查为例,介绍了在覆盖区BIF型铁矿床勘查中的综合找矿方法.在充分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和航磁异常等物探成果的基础上,在成矿有利地段实施高精度磁测和磁测剖面测量,选取最优位置进行钻孔验证.本项目的实施结果表明,在钻探过程中或终孔结束前,要重视井中三分量磁测的重要性,因为它对于井下盲矿体的圈定和井中旁侧异常的指示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陕北神府矿区石窑店井田煤层自燃勘查中,依据勘查区地质特征,采取了"放射状"不规则网状高精度磁测扫面结合二维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其中高精度磁测扫面确定自燃边界,二维地震剖面解释煤自燃层位。通过对两种物探勘查方法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和综合研究,确定该井田2-2煤层存在自燃现象,并圈定了自燃边界。经钻孔验证,综合物探解释的边界和埋藏深度精度较高,其中埋深误差小于8.7m。该区的勘探结果表明采用高精度磁测和二维地震勘探相结合的物探方法,能够准确的圈定煤层自燃边界,为煤矿开发和采掘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6.
地球物理勘查的每一种方法都存在多解性。为了提高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使之取得地质上最佳勘查效果,在架子山地区矿床地质勘查中综合运用了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测量和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经由钻孔验证,在765 m深度见矿厚度26 m,钼的最高品位5%。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低阻带是良好的物探找矿标志,激电中梯的视充电率异常和高精度磁测梯度带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因此,CSAMT异常、视充电率异常和高精度磁测异常的组合是该区寻找深部银、钼隐伏矿体的重要物探标志。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运用,在该区的矿产勘查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门山铜矿外围深部找矿物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平 《地质与勘探》2009,45(6):748-755
对城门山铜矿矿床地质和岩(矿)石物性进行分析,认为城门山层控硫化物矿体具有低阻、高极化和弱磁异常的特征.在已知矿体上进行的典型剖面EH4电磁测深、高精度磁测和V8复电阻率测量试验,证实了硫化物矿体确实具有上述地球物理特征.按层控矿床的思路,在城门山铜矿外围关注黄龙和五通控矿层位,尝试采用EH4电磁测深和高精度磁测,发现低电阻丰、弱磁异常带,然后,利用V8对异常带进行复电阻率剖面测量,对复电阻率视谱参数进行综合解译,最后,选点进行钻孔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表明,城门山铜矿区深部有潜力,外围有远景.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铁矿分布广泛,在鲁西南广大覆盖区产有许多铁矿床,其中在菏泽市单县地区发育沉积变质型铁矿。简要介绍了单县大刘庄铁矿区的地质特征:该矿床埋藏于第四系-古近系巨厚层(覆盖厚度达458~549 m)以下,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区内铁矿体总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一致,走向为NW-SE,总体倾向SW,倾角为45°~60°;铁矿中全铁平均品位约25%,磁性铁平均品位约20%。详细介绍了运用地质、物探等勘查方法进行找矿的过程:通过对区内的物探数据进行分析,解译了矿区基岩的地质特征和隐伏断层的重要信息;根据大比例尺地质、物探示矿信息特征,建立了包含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明显高磁异常和高重力异常及其梯度带)的预测模型;通过对大刘庄铁矿的勘查,总结出了在厚大覆盖层下铁矿床的勘查流程:“航磁异常选区→资料全面系统收集→工作区优选→磁法测量和重力测量→地质信息分析→大比例尺高磁和重力剖面、CSAMT和SIP测量→通过优选成矿有利部位→深部钻探施工→井中磁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质普查工作,推断芦草滩矿区深部有较多盲矿体存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勘查找矿工作。利用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圈定磁异常、推断划分地质构造,对磁异常进行解释和研究,发现了隐伏磁铁矿。采用2.5D人机交互拟合对磁测剖面进行反演,进一步推断在深部存在隐伏磁性矿体。利用井中磁测预测井下、井旁盲矿体,有效指导了钻探工作。实践证明,地面磁测和井中磁测的有机结合,在芦草滩磁铁矿勘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那西郭勒铁-石墨矿床位于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成矿带(Ⅲ12)的西端。铁、石墨矿体主要赋存于金水口岩群地层中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中。矿体产出受地层岩性控制,成矿经历了热水喷流沉积期、变质作用期和构造-岩浆变形-改造期三个阶段,矿区地磁异常明显,并具带状分布特征,同时分布有规模较大的激电异常,槽探揭露和钻探验证表明,激电异常与石墨矿带具有一定的对应性,铁、石墨矿体表现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在矿床发现及勘查过程中,磁法测量、激电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东昆仑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石墨矿床有效的勘查方法组合为:①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模型的研究,确定找矿远景区;②开展1∶50 000高精度磁测圈定磁异常并划分成矿有利地段;③进行1∶10 000地面高精度磁测和激电剖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靶区;④进一步开展1∶2 000磁电剖面测量,详细了解异常特征,进行磁异常的2.5D反演解释;⑤利用钻探进行验证,确定矿体或矿床。该方法组合经济有效并能够提高找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西藏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0号勘探剖面开展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剖面、激电测深、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等多种物探方法,了解多不杂斑岩铜金矿体引起的磁、电变化特征,证明该方法组合在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区找矿的有效性,为多龙矿集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选择了合适的物探方法组合。首先利用高精度磁测圈定斑岩体的范围,同时利用激电中梯扫面准确定位硫化物富集区域,结合地质、化探等资料在成矿有利地段利用激电测深来识别异常的空间展布形态,最后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获得剖面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综合多种手段判断是否为矿致异常,降低了地质找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解释引起上坪子铜镍矿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磁异常性质和磁性体埋深,圈定1个找矿靶区和3个异常区,为高精度磁测间接寻找铜镍多金属矿产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阿尔恰勒他乌铅锌矿床是一个矿床分带清晰、控矿机理明显及矿化蚀变强烈的多金属矿床,铅锌矿体产于灰岩地层,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已知矿体上的实验表明矿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特点.采用激电中梯扫面在矿区圈出了6个激电异常区,并在激电异常区内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查明了激电异常区地下深部构造的电性情况,结合矿区矿体特征及成矿模式,建立了矿区地球物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电性找矿模型,指出倾斜或层状的中低阻电性异常最有可能是含矿构造带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综合物探激电扫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地质等信息,圈出2个找矿靶区,经钻孔在Ⅱ号靶区19号线验证,在孔深331~349m见到厚度约18m的矿体.激电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方法技术组合可以在该类型矿床深部找矿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宏伟  柏剑  黄新 《现代地质》2014,28(4):850-858
介绍了西藏工布江达县某铜多金属矿勘查区物探测量效果。通过时间域激电中梯面积性测量,圈定出高极化率异常区一处,结合地质及物性资料推测为矿致异常。在此基础上,于异常浓集中心布设剖面运用对称四级装置进行测深工作,识别下伏矿体的展布形态并指导钻孔布设。通过工程施工验证了物探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测量成果对下一步的地质工程勘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指出在该矿区运用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研究结果对冈底斯成矿带及类似地区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深部斑岩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磁测不仅能够发现强磁性铁矿床,亦能对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地质单元进行划分和圈定;时间域激发极化法,通过中梯普查测量能有效地圈定金属硫化矿床的激电异常,对该异常的激电测深测量,可定性、定量地计算出隐伏矿床的产状、埋深、规模及空间展布特征等.文章阐述了在河北省涞水县四家井铁铜矿深部矿体勘查中采用电、磁法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莎  艾国梁 《江苏地质》2023,47(1):91-99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位于邵阳—郴州断裂带上,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床。矿体呈网脉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硅化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寒武、奥陶系板岩。在该区开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测量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对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物化探找矿标志。结果表明,中高值磁异常结合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可有效推断断裂构造位置,铅锌矿体呈低阻高视幅频率的异常特征,Pb、Zn地球化学异常是该区铅锌矿体最主要的找矿标志。经工程查证,在异常区均发现了铅锌矿体,进一步证明物化探方法在清水塘铅锌矿区的应用效果较好,为矿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对于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是南拉萨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铜(金)矿,具有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明显的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含矿斑岩为晚三叠世石英二长斑岩。通过1∶50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磁法扫描和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了鲁尔玛地区铜金矿化线索,为进一步查明异常源属性和铜矿地质特征,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实施大比例尺磁法、电法测量等物探工作,同时利用钻探和槽探施工进行异常查证,进而发现了铜(金)矿体。大比例尺激电、磁测和测深结果显示,发现矿化区域的北东部和深部存在低磁、低阻、高极化等有利异常,认为该异常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可望提高铜金的资源量,扩大矿床规模。同时,对矿床发现和评价过程中找矿技术手段选择的实践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采用高精度磁法和激电测量是快速圈定斑岩型铜矿靶区的有效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李忠平 《地质与勘探》2020,56(4):783-791
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考虑断裂带处在地电干扰和地形变化复杂地段,且深部地质体产状变化较大,仅依据半空间地面物探方法很难摸清地质体的展布形态,盲目布设钻孔会造成找矿成本的提高。为精确反演深部矿体的边界范围、走向及倾向,提高钻孔见矿率,降低找矿成本,在山东玲珑断裂带地面、坑道采用立体物探技术,试验通过布设多条方位不同的地-坑、坑-坑和地-地纵横激电中梯剖面和双向三极测深剖面,进行了二维电法剖面反演。在地面-坑道激电测深方法中,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探测深度与坑道深度呈正相关,反映了深部巷道底板以下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分布状况,可以实现深地探测目的。由于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装置处在半空间和全空间两个部分,需要采用"镜像法"和地下倾斜偶极源电流场特征对其装置系数k值重新推导,以反映坑道空间岩矿体真实电阻率的变化。坑道中梯剖面异常与单向三极剖面异常、双向三极电测深反演结果对应较好。经钻探验证,矿体分布与物探推断高极化体基本一致,为快速准确布设深部钻孔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China Geology》2019,2(4):407-421
The Nyasirori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middle-western end of the Musoma-Mara Archean greenstone belt in Tanzania, is a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controlled by shear tectonic zone. This work conducted high-precision ground magnetic measurements to delineate fault structures and favorable prospecting targets, utilized induced polarization (IP) intermediate gradient to roughly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tectonic altered zone and gold ore (mineralized) bodies, and further carried out IP sounding and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to locate the tectonic altered zone and gold ore (mineralized) bodies. The anomalous gradient be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micromagnetic measurements reflects the detail of shallow surface tectonic alteration zone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body. Micromagnetic profile anomalies indicate the spatial location and occurrence of concealed tectonic alteration zone and gold (mineralized) ore bodies. Soil geochemical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element Au correlates well with As and Sb, and As and Sb anomalies have a good indication to gold orebodies. Based on the multi-source geological-geophysical-geochemical information of the Nyasirori gold deposit, this work established an integrated prospecting model and proposed a set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for optimizing prospecting targ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