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匹配追踪方法是目前时频分辨率最高的时频分析方法.但传统的匹配追踪方法在寻找与信号匹配最佳的时频原子时,需在较大的参数搜索范围内对时频原子参数进行多重循环寻优迭代,计算效率较低.针对匹配追踪算法实现方式,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以Morlet小波为时频原子,以频率、相位、时延和尺度为时频原子参数,分析了信号在时频原子上的投影振幅对这四项时频原子参数的灵敏度,结果表明灵敏度顺序为:时延、频率、尺度和相位,据此结论可在算法实现时根据灵敏度顺序调整不同参数寻优迭代时的参数搜索范围,改善算法的计算效率;(2)针对频率、相位和时延参数已知尺度参数变化的时频原子,分析了利用Hilbert变换得到的瞬时参数表征时频原子参数初值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准确度顺序为:时延、频率和相位.据此结论可在算法实现时确定参数寻优的优先级顺序,改善算法的计算效率.与连续小波变换、广义S变换等时频分析方法的对比及在地震数据去噪中的应用效果表明匹配追踪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常规的子波分解与重构方法采用固定的雷克子波时所造成的缺陷,本文引入地震相分析和三参数小波,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用于存在地震相带变化区域的子波分解与重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的地震相分析及主要相带划分,然后根据各个主要相带的子波特征匹配与之对应的三参数小波来建立过完备原子库,再分相带利用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三参数小波进行子波分解,最后优选对储层敏感的频带范围进行重构,并采用重构的地震道来进行储层预测.四川某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符合率高,研究区中高产气井与低产气井在本文新方法获得的重构剖面上具有较大的差异,能进行有效地区分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波变换与地震信号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峡  张学民 《地震》2002,22(3):51-57
地震波的瞬时信号,如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及瞬时相位等,是研究地球介质的重要参数。根据小波定义,对Morlet 小波进行了修正,并对修正后的小波形态进行了深入讨论。理论分析表明,小波变换效果受到整形参数、小波长度、中心频率、频带宽度及小波个数等参数的制约,特别是整形参数与小波中心频率及频带之间关系对小波变换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地震波信号的实际处理中,可选取恰当的整形参数,同时采用合适的小波中心频率以避免小波变换对信号产生的遗漏和冗余。文中给出了实际地震记录处理的示例。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理小波的频谱分解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资料频谱分解中,采用匹配地震子波的物理小波,依据地震信号的特征,用振幅、能量衰减率、能量延迟时间及地震子波的中心频率等四类参数构造基本小波,把地震信号分解在小波域,高频分量能够得到精细的刻画.本文以物理小波变换为工具, 给出了该变换中的核函数的选择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物理小波变换的频谱成像方法.我们将此方法用于海上某油田河流相储层的描述,并与常规软件中的小波变换频谱成像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更能精细地刻画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海洋宽频地震采集和配套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我国南海深水区已采集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已达5个倍频程,低频信息可拓展至3 Hz,高频信息可达120 Hz.与常规地震数据相比,宽频地震数据中子波的波形特征有了明显变化,除了可以大幅提升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改善中深层地震成像精度外,在地震属性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明显的优势.本文从瞬时振幅属性计算原理出发,通过模型对比分析了常规子波与宽频子波在瞬时振幅属性计算方面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分析表明,宽频地震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瞬时振幅属性计算结果的误差,有效提高基于振幅属性进行储层刻画和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的精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海深水区实际数据的对比中,进一步阐明了宽频地震数据在瞬时振幅属性计算方面的优势,有效支持了深水区勘探进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维复数道的思想经过推广,可以得到二维复数道的理论.同一维情况类似,基于Hilbert变换计算瞬时参数时,信号中的噪声对计算结果有严重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理论求取二维瞬时参数的一种新方法,并且与H1bert变换方法得到的二维瞬时参数进行了比较,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方法得到的瞬时参数有较强的抗噪能力;从理论上分析了小波函数的选择对于瞬时参数计算精度的影响,模拟数据计算结果表明,用接近地震子波的小波函数作为基本小波计算瞬时参数,抗噪能力强,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叠前CMP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叠前CMP道集资料估计介质品质因子的方法,同时提出利用地震道间有效信号的相干性估计层位信息的方法.首先采用具有4个待定系数的函数去逼近震源子波,利用黏弹介质中单程波传播理论推导出地震子波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EPIF)与不同偏移距处走时的关系;其次利用该关系,外推出该同相轴零偏移距处的EPIF,用小波域包络峰值处瞬时频率法(WEPIF)结合层位信息估计Q值.合成数据的结果表明,EPIFVO法(子波包络峰值瞬时频率随偏移距变化)无边界效应,计算精度相对较高;将该方法用于实际资料算例,结果表明,衰减强弱与储层的吸收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波变换与信号瞬时特征分析   总被引:66,自引:17,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经典Hilbert变换计算信号瞬时参数(如瞬时频率等),当信号中噪声较强时计算结果不能很好地刻划有效信号特征.本文提出了用小波变换求能量有限实信号对应的解析信号的一个定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用小波变换计算信号瞬时参数的算法.理论分析及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精度高且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对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深入地分析了不同尺度下地震记录小波变换结果及其对应的瞬时参数含义,这对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褶积是叠前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反褶积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震子波的准确性.早期的反褶积处理大多数都是基于Robinson提出的平稳褶积模型,即地震子波是时不变的,但实际上由于地下介质的吸收衰减作用,地震子波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这说明要进一步改善反褶积,使用时变的地震子波是必要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从地震资料中直接提取时变子波的方法.具体地,首先对单道地震数据做S变换求出其时频谱,进而得到其时变振幅谱,然后利用谱模拟技术从求得的地震记录振幅谱中拟合出每一时刻的子波振幅谱,在子波是零相位假设的前提下,拟合出的时变子波振幅谱即是所求频率域的时变子波,本文最后利用正演的单道地震记录和实际资料分别验证了所求频率域时变子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信号的复地震道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颖  刘洪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5):1538-1543
复地震道分析又称三瞬分析,该分析方法可将反映地震信号局部变化情况的地震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等信息分离开.本文应用Hilbert变换求解虚地震记录,用复地震道分析方法求取"三瞬"信息,并用该方法计算了理论合成地震记录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本文也利用该方法对某区块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复地震道分析方法获得的"三瞬"信息可反映地震信号的局部变化,有助于进行地震薄互层分析,并能提高数据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波重构合成地震波方法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傅里叶变换合成地震波理论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小波重构合成地震波的方法. 以控制频带能量为标准,推导了合成地震波的公式. 运用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设计参数合成了地震波,并分析研究了在合成地震波时小波函数基的选取方法和阻尼比对合成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小波重构合成的地震波能够反应地震波基本特性和场地特征周期,并具有很好的时频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method of synthesizing seismic wave using wavelet re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using theory of Fourier transform. By adjusting the frequency band energy and taking it as criterion, the formula of synthesizing seismic wave is deduced. Using the design parameters specified in Chinese Seismic Design Code for buildings, seismic waves are synthesized. Moreover,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wavelet bases in synthesizing seismic wav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amping ratio on synthesizing result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thesis seismic waves using wavelet bases can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wave as well as the ground characteristic period, and have good time-frequency non-stationary.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he accurate gradual change style seismic phases identification is an older new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Wavelet transform has good localization properties in time-frequency domain, and is a effective tool to analyze seismic signal which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ction of many kinds of signal, picture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 When a kind of new signal stack up another kind of signal, more high frequency signal components will happen at onset time of new signal. Based on the wave…  相似文献   

14.
高斯线调频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震渐变信号在起始点附近信号高频分量比较丰富,但信号幅度较小的特点,本文选取高斯线调频小波作为基函数,研究了不同小波参数和信号参数对其变换结果的影响规律,找出了直接利用变换峰值进行震相识别的误差来源,提出了一种从背景噪声中实现渐变地震震相识别的有效方法——定尺度小波变换比方法,给出了模拟数字信号和实际地震震相识别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探地雷达信号处理的小波基选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探地雷达信号处理和分析时小波基选取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探地雷达信号特点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讨论小波基的选取准则,然后再从实验角度进行对比、判别,认为在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时应该分别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函数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保证重构信号的精确度,增强对信号的处理能力,从而也突破了以往分解与重构时都采用同一个小波基进行处理的做法.最后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指出bior2.6小波基在进行雷达信号处理时效果最佳,不仅去噪彻底,而且能够保留有效信号的高频部分,提高信号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为后续解释工作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受测不准原理的制约,小波变换、S变换等时频分析算法无法同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和高频率分辨率。为了满足更高的要求,出现了一种联合小波变换和时频谱重组的新方法—同步挤压小波变换。本文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和基于解析信号重构的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的原理出发,通过模型分析算法中参数设置对时频分析结果的影响,包括小波母函数、小波母函数的参数选择和小波阈值等,分析瞬时频率变化率不为零的信号所存在的时频谱模糊现象,并通过控制小波母函数、小波母函数参数以及小波阈值有效地减轻瞬时频率变化率不为零的信号所存在的时频谱模糊现象,时频谱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对获取高分辨率地震时频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流体本身的粘滞性和摩擦性,使得地震波在含油气地层中传播时衰减形成低频阴影.通过对叠后地震资料做时频分解,分析地层衰减特征,是当前除了AVO技术之外,比较流行的直接识别流体和气藏的技术.本文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对含油气地层的响应.然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不同尺度剖面的瞬时能量特征,提取分频剖面上每一个点的峰值能量对应的频率,得到瞬时峰值能量频率剖面.通过分析瞬时峰值能量频率剖面,分析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特征.最后应用此方法对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地震非平稳信号进行处理时,结点与频带之间存在"跳频"现象,基于小波包变换算法以及异或运算,对小波包树频带序号和结点序号的关系进行研究,明确信号子空间频带与小波包树结点的排列规律,同时提出一种从结点序号到频带序号的转换算法。基于MATLAB平台,以唐山(南北向)波为例,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