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海  吕富雪 《探矿工程》2007,34(5):33-35
介绍了六寨至水任二级公路大坝村山体滑坡的治理方案、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在滑坡治理方案中采用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锁梁等组合抗滑结构形式。经过了5年多时间的考验,证明治理方案和施工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高速滑坡在启程滑动时锁固端突然剪断,剪应力释放导致滑带附近孔隙水压力突然增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有效应力,使滑坡具有很高的初始速度。以二蛮山滑坡为例,采取现场调查、室内试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工作,分析了滑带土粒子破碎程度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给出了滑坡启动时产生高孔隙水压力的条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察,验证了二蛮山滑坡具备产生高孔隙水压力的条件。运用土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导出了高速滑坡启程阶段孔隙水压力表达式,计算了二蛮山滑坡启程阶段的孔隙水压力,进一步研究了滑坡启程阶段的孔隙水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3.
姚智  况顺达  刘沛 《贵州地质》2002,19(3):184-187
首次通过实例对贵州的高速滑坡进行了讨论,肯定了高速滑坡在贵州的存在,说明了高速滑坡的识别方法。印江岩口等高速滑坡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赫章洞头上、盘县水、大方安家寨、大方化露寨等高速滑坡是自然产生的,并由此可初步分析出贵州高速滑坡发育地质、地貌背景。对高速滑坡的认识,因其直接涉及滑体的移动路径和破坏区域而在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贵州安顺-六枝一带是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共有785处,其中滑坡372处,崩塌246处,地裂缝77处,泥石流47处,岩溶塌陷11处,洪涝洼地32处.纳雍县的岩脚寨的的基岩顺层滑坡、六枝旧院的切层滑坡、六枝特区龙潭乡朱家寨的松散层滑坡、纳雍县菁口寨崩塌、纳雍县垮山口泥石沟的泥石流等是区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实例.纳雍县的岩脚寨地区有几个村寨、六枝旧院坐落在古滑坡体上,有很大的隐患,建议通过移民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纳雍县岩脚寨基岩顺层滑坡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尚彦  王纯厚  张慧  陈明华  石磊 《贵州地质》2003,20(4):239-241,252
岩脚寨基岩顺层滑坡,滑体为关岭组第二段灰岩,滑床为关岭组第一段杂色泥岩,滑坡后壁被拉张节理控制。SE端以较快速度剪出,滑体破碎,前缘再次滑动形成牵引式松散层滑坡危及当地村民生命财产安全;NW端缓慢蠕动,地裂缝发育,向SE演变为松散层滑坡后壁。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松坪沟地震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对岷江上游主干支流松坪沟河谷地震诱发山地灾害的最新调研资料,在阐述1933年8月叠溪7.5级地震在松坪沟河谷诱发的山地灾害类型及其特基础上,总结分析其发育分布规律,叙述了诱发的崩塌、滑坡和碎屑流等山地灾害及对松坪沟造成的堰塞,形成一系列景观独特的堰塞湖(海子)。文章重点对公棚海子崩塌堰塞湖、下白蜡寨滑坡堰塞湖、上白蜡寨碎屑流堰塞湖等典型实例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恢复和保护松平沟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龙胜梯田金竹寨发生滑坡地质灾害,边坡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就预应力锚索在该滑坡治理工程中实际应用作了介绍,金竹寨滑坡的预应力锚索治理达到了灾害除、工期短、地貌恢复好的效果,是风景名胜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一个较为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利用FLAC3D软件对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二蛮山滑坡坡体进行建模,模拟降雨滑坡过程,并进行应力应变特征及稳定性计算分析,从而为深入研究地震及降雨诱发再次滑坡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研究中假设地震工况,对边坡进行详细的动力分析,得到了各监测点动力特征曲线;通过降雨工况下坡体稳定性系数分析得到了不同强度折减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滑源区相对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以及不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的基础;前期强降雨期间饱水加载以及大量雨水沿斜沟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27日凌晨4时许,四川省汉源县万工乡二蛮山发生大规模滑坡,约48×104m3的强风化玄武岩体,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高位高速滑出,随即解体转化为碎屑流,沿沟谷高速运动,沿途不断携卷和铲刮堆积于沟床及两侧斜坡的表层松散物质,使滑体的体积和含水量不断增大。当运动到沟谷中段时,因沟道在此向右偏转,在强大的惯性力作用下,部分碎屑流体冲向左岸斜坡,将居住于此的双合村一组5户村民房屋掩埋,造成20人失踪;另一部分碎屑流体继续沿沟谷高速运动近1.4km才最终停止。约30m in后,堆积于沟谷中段深切沟道内的滑坡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再次启动,形成二次滑坡。二次滑坡缓慢蠕滑流动数小时,最终到达万工新集镇,将部分房屋推倒掩埋,造成92户房屋受损、1500人被迫紧急转移。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测绘、颗分试验、航拍等手段,对二蛮山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滑坡发生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滑源区相对突出的地形条件、风化破碎的玄武岩体和有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前期降雨期间爆发的泥石流对滑源区坡脚的掏蚀、强降雨的饱水加载作用以及雨水沿陡倾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二蛮山沟谷原为一高频泥石流沟,滑坡发生前并无明显的滑坡迹象,滑坡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以及高位高速远程运动和危害巨大的特点,同时,主滑坡发生后在短时间内滑坡区再次启动发生二次滑坡,这些现象和特点具有特殊性,也具有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腊寨水电站大坝右岸滑坡位移观测资料,运用分形几何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滑坡的位移矢量角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滑坡位移矢量角的赫斯特指数H与时间相关函数C(t)随着滑坡失稳程度的加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位移矢量角与滑坡稳定状态同步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说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用于滑坡动态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者在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预报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为采用数字滑坡技术进行暴雨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模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应用数字滑坡技术建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模型的原则是:(1)必须在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理论指导下;(2)应了解研究区地质环境及滑坡、泥石流特征;(3)就基于数字滑坡技术而言,只能选取遥感方法可能...  相似文献   

12.
四川广巴高速公路红层滑坡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北部山区高速公路红层滑坡灾害广泛存在。根据广巴高速公路木门段滑坡的现场勘查,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滑坡形态等方面对滑坡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该滑坡属滑移~牵引型滑坡。通过对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出其稳定系数K在1.05~1.15,且滑坡前缘在河床中,洪期受河水冲刷,加之匝道路堑和桥梁基坑开挖均对滑坡稳定不利,其稳定系数正逐步降低,处于欠稳定一基本稳定状态,需进行处治。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于二级滑体前部设置抗滑桩、一级滑坡后部设置小直径钢管排桩,并辅以排水、截水设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工程界存在着滑坡安全系数取值应考虑滑坡稳定性高低、对稳定系数较低的滑坡应采用较大的安全系数的思想。考虑滑坡稳定性的具体方式有两种:①考虑滑坡的实际稳定状态或变形情况;②考虑设计工况下的稳定系数。考虑滑坡稳定性的理由也有两种:①变形急剧势必危害较大;②滑坡在治理后的安全储备可用"安全储备系数"(即下滑力按安全系数放大后的剩余下滑力与下滑力不作改变时的剩余下滑力之比)来衡量,而"安全储备系数"存在着随稳定系数的减小而减小的规律。文章的研究表明,滑坡变形越急剧滑坡危害越大的规律是不存在的,滑坡"安全储备系数"既不能衡量滑坡在治理后的安全储备,也不随滑坡稳定系数的减小而减小,滑坡安全系数与稳定系数无关,将安全系数取值与稳定系数大小挂钩会导致诸多不合理现象产生。因此,滑坡安全系数取值不应考虑稳定系数大小。  相似文献   

14.
从地貌形态、古滑坡特征调查、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和滑坡变形监测分析,认为许家洞斜坡原来为一古滑坡;并基于此进行了滑带土抗剪强度的试验分析和滑坡稳定性对地下水位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滑坡治理设计的优选方案,经工程实践证明达到了降低工程造价和确保治理效果等目的,也可为类似滑坡的调查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库岸滑坡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根据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探讨了该库岸滑坡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滑坡失稳的影响因素。建立滑坡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状况下是稳定的,库水位上升至正常蓄水位时将超过滑坡前缘高程,滑坡安全系数降低,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安全系数的要求,在考虑降雨入渗、库水位骤降时,滑坡进一步趋于危险;在考虑蓄水+地震工况时,库岸滑坡有失稳的可能。据此提出了削坡减载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在各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的要求,研究成果对滑坡的治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滑坡推力计算一直是边坡稳定性分析、防护加固设计及滑坡治理抗滑工程设计中的核心问题。根据抗滑支挡工程结构与被加固滑坡体的力学关系,滑坡推力计算方法可概括为分离法、虚力法及结构与岩土数值耦合法。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滑坡推力值有差异。用以上3种方法对拟设桩结构物的内力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分离法及虚力法最终均需对桩侧滑坡推力分布形式进行假定,假定分布形式不同所得内力不同;数值耦合法可直接得到桩侧应力分布形式,且考虑了桩与岩土的偶合效应,计算结果较为合理,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降雨诱发滑坡机理及为防治措施确定依据,本文以福建省永泰县东门旗山滑坡为研究案例,在充分的地质勘探资料以及降雨期间滑坡位移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从内部与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滑坡的诱发机理,并通过数值方法对滑坡稳定性演化历程进行了反分析,将滑坡治理分为应急处理与长期加固两个阶段。在应急处理阶段,以拦排地表与地下水为主要工程措施,依据滑坡体不同部位滑动速率与降雨量的关系,验证推移式滑坡判断,得出先将排水措施布设于滑坡下部的结论;在长期加固方面,以抗滑桩为主要加固措施,以抗滑桩工程造价最低为优化目标,结合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方法,得到最优抗滑桩设计方案为布桩于滑坡体中下部、桩径1.0 m、桩净距与中心距分别为2.0 m和3.0 m。  相似文献   

18.
微型桩单桩加固滑坡体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开展滑坡基本参数试验和微型桩加固滑坡体的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单桩加固滑坡体的承载机理、受力情况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微型桩可有效提高滑坡的稳定系数,采用微型桩加固滑坡后,可将滑坡的稳定系数由0.96提高至1.35;微型桩所受的滑坡推力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分布,滑床抗力呈上大下小的三角形分布,且随加载量的增加合力作用点逐渐向滑面靠近;微型桩于滑面附近发生破坏,其破坏模式可判断为弯剪破坏。  相似文献   

19.
地震滑坡危险性概念和基于力学模型的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陆地区运用基于力学模型的Newmark位移分析方法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尚处在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明确地震滑坡危险性概念和改进推广基于力学模型的评估方法,首先阐明了狭义的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与震后反演评估的关系; 同时为了应对地震应急、震后重建及潜在地震条件下的不同评估需求,初步提出了广义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框架.随后申述了基于Newmark位移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方法分类及最新进展,并以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为例,剖析了目前影响评估有效性的不确定性及空间数据质量等问题,指出了基于力学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的改进方向.建议开展潜在地震及其诱发滑坡危险性的耦合评估,建立适用于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滑坡位移分析的经验模型,以便为国家层面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与普通滑坡体相比,库岸古滑坡体不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且受库水位变化影响明显,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以某水库古滑坡体工程为例,利用现场直剪试验、室内直剪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手段,研究滑带土的力学特性,并对利用得到的参数计算分析水位变化对古滑坡体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得到鹅公带古滑坡体的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成U形的变化规律。采用文献[12]提出的利用应力场判断滑坡体的类型,在高应力水平位置采取加固措施降低应力水平后边坡安全系数就提高的方法,由计算出的应力场判断鹅公带古滑坡具有上部推移下部牵引的特征,属于混合破坏型滑坡,针对其上部和下部坡体进行加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加固方案对滑坡体应力场的改变和比较抗滑桩在不同位置时安全系数与位移场和应力场之间的关系,表明对高应力水平区和位移大的区域进行加固的效果最好,该滑坡体下部也是高应力水平区,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考虑经济性,最后采用在滑坡体下部设置反压体加固,加固后3年的实践表明利用边坡应力场的应力水平确定加固位置合理可行。文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一个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