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平原第四系深层地下水36Cl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悦安  何明等 《地球科学》2002,27(1):105-109
为研究河北平原第四系深层地下水的年龄,应用加速器质谱计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样品的N(^36Cl)/N(Cl)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其年龄,并与地下水动力学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冲洪积平原山前地带保定市第四系第三和第四含水组的地下水年龄皆很小,为近期补给的地下水。中部地带保定地区东部和沧州地区西部的第三含水组地下水年龄皆小于5万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可能大于10万a。边缘地带沧州市和青县第三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8-9万a左右,东光县为26万a左右;沧州市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3万a左右,东光县为77万a左右。  相似文献   

2.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演化与供水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结果的分析,认为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在长时间高强度开采后已经获得了可观的补给量.但是,近半补给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减少开采量以应对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资源可为沧州地区增加近2×108m3/a的可利用资源量,还可以增加降雨入渗补给量,改良地下水质,是解决沧州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宁河县地下水安全AHP模糊评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禧超  李立伟  石文学 《地下水》2010,32(4):13-17,37
由宁河县多年平均各含水组开采状况可知,第Ⅱ含水组开采比例占到了全县地下水总开采量的55%,开采强度在各含水组中也属最大,导致了该层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引起了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地下水的安全内涵出发,构建了包括水质安全、水量安全、含水层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4个一级评价指标,15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地下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宁河县第Ⅱ含水组10个有代表性采样点进行安全现状分析,并在对地下水环境地质条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量化了地下水安全评价分级标准,取得了与实际较为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本文通过沧州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资源量、开采现状的阐述,提出了科学的、合理的开发措施。农业直适合开采浅层地下水,少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工业及城乡居民饮用宜开采深层地下水,而且深层地下水做为饮用水及工业用水是有保障的,无论对水资源的保护还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有深远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河北平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河北平原典型地区-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第一含水组地下水,水动力环境演化主要受气象因素控制,对于第三含水组及漏斗区地下水,人为开采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通市深层含水层-第III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咸化问题,在分析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变化特征基础上,结合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分析成果,对其地下水咸化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已形成了区域性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深层含水层和上覆含水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水位差,致使上部咸水下移入侵到下部含水层,进而导致深层淡水水质咸化。  相似文献   

7.
段秀娟  孙炳华  刘长征 《地下水》2010,32(2):67-67,77
针对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水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造成的地表水污染、水质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恶化问题,阐述沧州区域内水环境现状,探讨利用适宜沧州地表水环境修复的调水补水、雨洪资源利用、生物调控、城市河流护岸工程修复等技术措施,以及适宜沧州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控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数量、调整工业用水结构、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建设地下水库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陇东盆地洛河组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陇东盆地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探明陇东盆地白垩系洛河组地层赋存巨厚地下淡水,这对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有实际意义.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陇东盆地深层承压水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深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含水介质的水力特性及地下水资源开采实质等属性特征和深层地下水的可利用性.通过对典型水源地的参数求解、解析法试算等探讨了陇东盆地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陇东盆地白垩系深层地下水资源开采虽以消耗弹性储存量为主,但地下水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可适度开发利用;同时,提出分散部署中、小型水源地,采用分阶段、分区域的开采方案,最后对开采井的成井工艺和深层地下水的保护措施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速器质谱计测定地下水中的36Cl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并对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的36Cl进行了测定,利用氯同位素确定了沧州地区的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系第三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10.
周炼  蒋菘生 《岩矿测试》1999,18(2):92-96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测定^36Cl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并对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的^36Cl进行了测定,利用氯同位素确定了沧州地区的咸水成因,同时根据^36Cl资料计算出该区第四系第三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为250ka,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300ka。  相似文献   

11.
刘俊龙  范振铎 《地下水》2003,25(2):75-76,105
沧州市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形成大面积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已达2m,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调地表水,开发利用地下咸水,加强雨洪控制利用,逐步替代最后终止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灾害与地下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沧州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其与地下水的关系。得出深昙地下水水位降深70m可作专控制地面沉降发展的警戒水位降深,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7m可作为地裂缝多发的警戒水位埋深的结论。这专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相对滞后,而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相对完善的平原地区,如何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华北平原降水入渗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平原地下水浅埋区水循环主要以垂直方向上的入渗、蒸发和蒸腾的方式存在,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示踪剂"揭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选择华北平原中、东部地下水浅埋区的衡水和沧州为典型实验点,研究不同降水特征、土壤质地和植被条件下入渗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非均质条件下(沧州),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伴随着蒸发、植被蒸腾作用以及与土壤前期水分的强烈混合作用,活塞流入渗的同时土壤100 cm深度可能还存在大孔隙优先流;土壤均质条件下(衡水),降水向下均匀入渗,入渗速度较快,土壤水运动以新水基本代替老水的活塞流为主要形式,并经过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年龄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它直接揭示了地下水的循环时间和更新能力.由于不同同位素半衰期不同,导致的测年精度和范围各异,致使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年龄存在诸多争议.虽然地下水4He测年方法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对地下水中4He多种来源的认识依然不足.通过系统采集和分析华北平原保定-沧州深层地下水中惰性气体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超采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全省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四个阶段、主采层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发展过程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沧州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悦 《地下水》2007,29(1):50-52,108
通过对沧州第Ⅲ含水组地下水降落漏斗分析,得出了沧州漏斗中心将向东南部转移、漏斗向"漏盆"发展及漏斗横向上向沧州西部、北部发展加快的趋势.同时对沧州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浅析,阐述了地下水漏斗造成的危害,并对控制漏斗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吉杰  付学功 《地下水》2009,31(4):103-105,124
近20年来进入沧州区域内的地表废污水逐渐增多,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沿河大量使用污水灌溉,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对渤海海退和古黄河冲积沉积形成的吴桥县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典型监测,评价污水灌溉对类似区域土壤影响,提出防治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北京市的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中深层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及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演化。由于中深层地下水是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它的补给条件差,80%靠浅层水的越流补给。长期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因不合理开采,已造成水位过度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局部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与地表水联合调度。  相似文献   

19.
将模糊物元模型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存储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海河流域的五个典型区域——石家庄、唐山、沧州、衡水和天津的地下水资源存储量评价中,计算结果表明五个典型区域中石家庄水资源存储量相对最好,属于中等程度,天津和唐山地下水资源较贫乏,衡水和沧州地下水资源很贫乏。评价结果与相关资料显示的各区域地下水系统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验证了所选指标及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可为其它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存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开采层次集中、开采地段集中、开采时间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成化和诱发地面沉降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6个阶段(初级、城市开采、城市超采、区域超采、区域控制开采和区域压缩开采阶段)、区域降落漏斗的3个发展过程(1986年、1995年和2002年)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成化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深层水的保护规划、浅层咸水、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强制节水、污水资源化和发展海洋性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