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2004年ZT1井在山西组山1段试气荻工业气流,揭示上古生界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二叠系发育西南物源石英砂岩储集体,主要含气层系是山西组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砂体厚度相对较薄,埋深超过4000m.区内储层普遍致密,局部发育相对高渗层段,与煤系烃源岩配置良好,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带.本文应用地震勘探攻关成果,建立主力砂体地震响应模式,进一步落实了山1、盒8砂体的展布,结合探井钻探效果,优选了有利钻探目标.在试气方法上引入体积压裂理念,QT1井试气获工业气流,勘探取得新突破.对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分析、主力砂体地震预测模式及试气工艺等成功经验的总结,对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2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纽带.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低幅度构造、低孔隙、低渗透率、致密性隐蔽油气藏的特点,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地震相自动分类定性识别砂体厚度、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多井约束的储层叠后反演等叠后属性分析技术,探索了一套适合该区油气特征的储层横向预测及油气识别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储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鄂北上古生界隐蔽气藏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陆相致密碎屑岩隐蔽气藏具有低孔、低渗、致密、薄互层、多层叠置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其勘探开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针对该区储层特点,展开了以三维地震为核心的储层综合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了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优化、随机模拟反演、地震吸收衰减、地震频谱分析、地震波正演模拟、地震相划分和AVO等多项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该地区油气地质特征的方法技术系列,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提高了勘探开发井位部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确定气体成因和来源对煤层气勘探选区及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测试了37组煤层气碳同位素数据,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成因,并从煤的热成熟度和盆地水动力条件方面讨论了煤层气成因的机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甲烷碳同位素分布在70.5‰~36.19‰,由北向南明显呈偏重趋势,边浅部为次生生物气与热成因混合气,而中深部为热成因气,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盆地的煤阶展布规律和地下水动力场.首先,从全国煤的热成熟度与煤层甲烷成因关系得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以中煤阶煤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max分布在0.5%~2.0%,如果具备适当的水动力条件可形成次生生物气与热成因气混合的煤层气藏;与此同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边浅部煤层埋藏浅,露头发育,大气降水及其他地表水携带细菌补给煤层,使煤中有机化合物发生新陈代谢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存在圈闭机制的区域,如柳林和韩城,现今含气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信噪比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前期的地震资料储层与含气性预测的成果达不到目前勘探开发的要求.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本区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通过解决静校正和去噪问题,应用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以及高精度动校正和叠加等处理技术,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石炭系地层是川东地区的主力气层,多年来在盆地内形成了良好的勘探认识.然而盆地边缘受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石炭纪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东部边缘整体为古地貌高部位,石炭系黄龙组、河洲组和下二叠统梁山组厚度均有较大的变化.显然利用盆地内的研究认识进行盆地边缘的石炭系边界预测必然存在较大误差,导致盆地边缘的许多圈闭尚未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下从正演模拟出发,详细分析石炭系地层反射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石炭系地震反射特征不只是受自身地层厚度的影响,受梁山组厚度影响更大,当厚度10 m以上时,石炭系容易形成波峰反射;当梁山组厚度为1 m时,即使石炭系40 m厚,也不会形成波峰反射.鉴于此,本文建立了不同梁山组厚度的石炭系反射特征总结表,其适用于盆地边缘及盆地内的石炭系勘探.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和地震预测方法,对以往石炭系剥蚀线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显示,以往石炭系剥蚀线以外的LT1井南侧存在石炭系地层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及其成因对认识该区煤层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煤层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总结该区煤层气组分和煤层气碳同位素的地域、时域和煤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储层演化过程,分析了甲烷碳同位素的变化规律.该区甲烷碳同位素分布范围宽,同位素组成总体偏轻,地域上由北往南呈现"变轻-加重-变轻"的趋势,针对性分析认为北部低煤阶次生生物气的生成,中部水动力活跃地区引起的水溶解分馏,南部构造演化过程中地层抬升造成的解吸分馏,以及局部岩浆运动引起的快速增温生烃分馏是造成该区甲烷碳同位素普遍偏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构造平缓,以岩性、岩性-地层和古地貌油气藏为主,储层厚度薄。本文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方向及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在该盆地大油气田的发现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勘探中,煤层的存在会对之上或之下的储层产生影响,给储层精确描述带来困难.永进油田西山窑组主力油层下方存在多套煤层,严重影响了储层的精细刻画.从正演模拟可以看出:1)煤层的强反射压制了储层同相轴,使储层呈弱反射特征;2)对合成地震记录做广义S变换(GST),煤层形成的GST谱能量团"亮点"叠置在目的层上,将储层的有效信息掩盖.分析实际资料还可以看出,该区存在目的层埋藏深(6000 m左右)、单层薄(最大8 m),主频低(约25 Hz)等难点.基于此,先利用匹配追踪技术进行煤层剥离,其中最佳匹配控制参数通过井旁道去煤层试验获取,对于本区相位选择范围为-2~0,尺度因子取0.95为好;再利用GST较高的时频分辨率特性,对有效信息集中在18~36 Hz频谱成分的目的层,在时频域进行分频重构.实际资料处理后,剖面及谱的能量团"亮点"能很好地对应储层,砂体反演的纵向厚度及横向分布范围与井点吻合度提高,GST分频重构则进一步凸显了本区储层特征.研究对深化永进油田及西部类似区块的储层认识,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方  何丽娟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0):3671-3686
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东西向横穿鄂尔多斯盆地地质与地球物理解释大剖面进行了深部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下伏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地幔热流变化范围:21.2~24.5mW·m-2,体现为东高西低特征.壳幔热流比(Qc/Qm)介于1.51~1.84之间,为"热壳冷幔".与华北东部地幔热流对比表明,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相对处于稳定的深部动力学环境.在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基础上,对克拉通地震岩石圈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震岩石圈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约达140km,而东部的汾渭地堑,渤海湾盆地二者差异逐渐减小.华北克拉通自西向东,地震岩石圈厚度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不断减小,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下部的软流圈地幔黏性系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本文从地热学角度可能印证了太平洋俯冲脱水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LD地区为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其砂体规模小、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厚度薄、储层致密.以高保真地震分偏移距叠加资料为基础,在岩石物理分析的指导下,创新探索引入了几项关键叠前技术:球面波反射AVO分析技术研究山1段大偏移距道集AVO特征;叠前角度域中分析地震资料吸收规律,精度相对较高,能分辨5m储层;引入果蝇优化算法构建虚拟井,解决叠前同时反演过程中缺少横波测井问题.这几项黄土塬叠前关键技术为LD地区深层致密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A区块目的层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且厚度薄等特点.常规资料无法分辨薄储层,为满足研究需求,研究区通过提高分辨率处理,获取了宽频地震资料.如何应用宽频资料预测含气有利区成为该区天然气开发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两步法"分频迭代宽频反演含气性预测方法,首先应用分频反演方法预测泥质含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的高频信息,探索分频迭代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预测纵波阻抗.将以上结果相结合,预测出A区块本溪组的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有利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含气有利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多解性.  相似文献   

13.
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黄土源地区地震解释中,采用广义S变换地震层序处理解释技术、三叠系顶部古地貌解释技术,以及各种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对比分析了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用广义S变换地层层序处理解释技术可识别出约6m的层序界面,进而确认了陇东地区长8段砂体的展布方向,扩大了陇东地区西峰油田的勘探范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对天然气资源需求的剧增,煤层气勘探开发已备受业界重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诸多技术均移植于常规天然气.常规天然气储层的含气饱和度与电阻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煤层气储层,煤层含气量与电阻率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对电阻率预测煤层含气量至关重要.本文翔实调研了国内外煤及煤层气储层导电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煤体结构、煤的变质程度、温度及水分等对煤体导电性的影响特征,并细致梳理了含气煤储层吸附和解吸过程中电阻率变化规律.系统总结得知,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煤体导电性的研究方面,煤层含气量与煤储层导电性间的内在定量关系尚不清晰.借助于煤岩样标定电阻率测井,进而来分煤阶、分煤体结构来研究煤层气储层导电性是本领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10)
通过对研究区C5煤层大量的资料研究,分析了区内C5煤煤层气赋存特征,阐述了本区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因素,认为本区煤层气富集程度主要受控于煤层埋深和煤层厚度,同时分析研究了本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因素,对本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膏盐层作为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藏封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无为盆地开展二维地震勘探工作的基础上,运用井震联合对比分析方法,总结区域内膏盐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较细致地刻画无为盆地周冲村组膏盐层的厚度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膏盐层厚度与地震振幅属性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地震振幅越强,膏盐层厚度越大;无为盆地膏盐层在纵向上厚度变化范围为45~540 m,横向上在盆地核心区和凹陷区膏盐层发育较厚,主体介于300~500 m之间,在盆地构造高点位置膏盐层发育较薄,主体介于50~150 m之间,膏盐层分布特征与无为盆地构造总体呈现“低厚高薄”规律。文章为无为盆地天然气和页岩气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煤级煤储层渗透性与应力耦合模型及控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储层应力敏感性是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地质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高煤级煤储层为对象,通过煤样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和现场测试,建立了高煤级煤储层渗透性与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探讨了渗透性变化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煤储层渗透率随应力的增加按负指数函数规律降低.在应力小于5 MPa时,煤储层渗透率随应力增加快速下降,应力敏感性最强;应力在5~10 MPa时,渗透率随应力增加而较快下降,应力敏感性较强;而当应力大于10 MPa后,渗透率随应力的增加下降速度减缓,应力敏感性减弱.与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样实验结果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山西组2煤层应力敏感性要小于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3煤层的应力敏感性.煤储层渗透性是在应力作用下煤储层中裂隙产生压缩(压密)变形,裂隙开度急剧减小的结果.因此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控制排采速度,尤其是排采早期降液速度,对于防止煤储层应力敏感性,提高采收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储层裂隙检测的WOA-BP算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储层中裂隙的发育及空间展布特征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煤层气储层裂隙检测的WOA-BP算法是将WOA(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与BP(Back Propagation)有机结合形成优势样本和二次误差控制的稳健而有效的储层裂隙检测方法.在实际地震数据中提取反映煤...  相似文献   

19.
渭河盆地及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穿越区域南段为秦岭褶皱带山区,中段为渭河断陷盆地,北段为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所获得的资料对该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呈明显的分层、分区结构;上下地壳的分界是由壳内反射波较为连续可靠的P2以及P3所确定的.鄂尔多斯地台是本区M界面最深的地区,地壳厚度大,达42 km左右,结构相对简单,结晶基底浅. 秦岭褶皱带的地壳厚度约37~38 km,结晶基底浅,甚至出露.渭河断陷盆地莫霍界面相对两侧明显且不对称的上隆,地壳结构复杂;而莫霍界面相对鄂尔多斯地块突变隆起和上地幔高速物质侵入于下地壳,是该区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0.
储层预测技术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一项常规技术.厄瓜多尔西海岸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整个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使用宽带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是非常必要的.选择瓜亚基尔工区,使用地震纯波数据进行储层预测研究.首先进行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利用阻抗-伽玛交汇图分析确定储层岩石地球物理特征,然后针对目的层进行稀疏脉冲反演和储层厚度的计算,最后对反演结果和储层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的砂岩厚度和已钻井实测的砂岩厚度之间的误差很小,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